新能源与电力行业研究:高景气延续,寻找阿尔法机会

  • 来源:华泰证券
  • 发布时间:2021/11/27
  • 浏览次数:520
  • 举报

1 新能源车:高景气延续,从量利角度寻找阿尔法机会

我们预计 22 年中国延续渗透率提升趋势,美国市场存在超预期可能

新车型刺激+补贴退出抢装,我们预计 22 年国内市场延续渗透率提升趋势。根据中汽协数据, 21 年 10 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 38.3 万辆,同比+134.9%,渗透率 16.4%,1-10 月新能源车 累计销量 252.6 万辆,同比+87.9%,渗透率达到 12%。国内新能车渗透率在 21 年 5 月首次 突破 10%之后加速上行,一方面系有竞争力的车型持续刺激消费者需求,另一方面缺芯环境 下车企选择保供新能车变相导致渗透率快速提升。我们保守假设 11-12 月维持跟 10 月相当的 销量水平,则 21 全年销量将达到 320-330 万辆,同比+234.09%-241.40%。我们预计 22 年 将延续渗透率提升的态势:需求端来看,特斯拉 ModelY 标准版、小鹏 P5、极氪等市场关注 度高的新车型将继续贡献增量,且在目前政策框架下,明年是新能车补贴最后一年,或有年 底抢装;供给端来看,芯片、电池等制约下游放量的因素在明年或有改善。

欧洲市场21年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突破20%,我们预计22年同比增速放缓。根据Marklines 数据,欧洲主要国家 21 年前 10 月合计销量达到 153.7 万辆,同比+77%,其中 10 月销量 14.6 万辆,同比+15%。考虑欧洲市场季度初销量相对平淡,季度末冲量的季节性因素,我 们预计欧洲 21 年销量有望达到 190-200 万辆。德、法、英主要汽车消费大国新能源车渗透 率今年以来呈现上行态势,其中 10 月份德国的渗透率达到 30%,欧洲主要国家总体的渗透 率达到 24%。我们认为,碳排放考核倒逼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有竞争力的新车型刺激, 以及欧洲整体车市消费力恢复,将继续驱动欧洲市场销量增长,但是,考虑各国的补贴逐 步退坡+欧洲整体渗透率已经达到 20%以上,我们预计 22 年欧洲的增速将放缓。

新能源与电力行业研究:高景气延续,寻找阿尔法机会

美国市场政策刺激+新车型刺激,销量预期差大。根据美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1 年 10 月 美国新能源车销量 5.52 万辆,同比+67%,渗透率 5.2%,前 10 月合计销量 48.5 万辆,同 比+96%。由于美国市场新能源车渗透率的低基数,在鼓励政策以及新车型双重刺激下,我 们预计 22 年美国市场将继续高增长。政策方面:拜登提出的 1.2 万亿美元基建法案获得众 议院通过,其中包含建设充电网络以及采购零碳排放的大巴及渡轮等。5 月 27 日拜登提出 的电动车税收抵免相当于变相补贴,目前有待众议院投票,若该政策通过,或将复制欧洲 市场 20 年的发展路径,即通过补贴刺激短期大幅拉动新能源车需求。新车型方面:除了特 斯拉,传统车企如通用、福特,造车新势力 rivian 持续发力电动化。

我们预计 22 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 905 万辆,同比+49%,动力电池装机量 454GWh,同比 +53%。我们预计 21-22 年国内新能车销量 326/501 万辆,同比+148%/+54%,全球销量 609/905 万辆,同比+95%/+49%。21 年国内市场带电量较低的 A00 级 EV 以及 PHEV 占 比提升,导致平均单车带电量下滑,但是我们认为续航提升以及整车电池需求量提升的趋 势不变,因此预计 22-23 年单车电池量均同比提升,预计全球 21-22 年电池需求量分别为 297/454GWh,分别同比+89%/+53%。

新能源与电力行业研究:高景气延续,寻找阿尔法机会

关注电池技术路线变化,电池材料涨价节奏分化

电池技术变化关注高镍三元和铁锂的渗透率提升,以及大圆柱渗透率提升

从材料体系看,我们预计 22 年磷酸铁锂和高镍三元均将实现渗透率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动 力电池产业联盟数据,国内动力电池装机中磷酸铁锂(下面简称 LFP)10 月占比为 55%, 前 10 月 LFP 占比为 48%,我们预计 21 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中磷酸铁锂占比约 50%,22 年 LFP 占比或将达到 55%-60%,主要系热销车型(以宏光 MINI 为代表的 A00 级 EV,以 特斯拉标准版 Model3/Y、比亚迪汉、小鹏 P5 为代表的 A 级以上的高端 EV)均采用 LFP 方案。我们预计海外随着特斯拉标准版 Model3/Y 市占率提升,LFP 占比也将提升。

同时, 从 21-22 年国内外上市新车型来看,车企主打的高端 EV 大部分采用高镍三元方案,特别是 海外主流车企今年开始逐步切换至高镍 8 系三元体系,特斯拉除了标准续航版本的 Model3/Y 之外均采用高镍路线,我们预计高镍三元渗透率也将逐年提升。根据鑫椤锂电数 据,国内三元正极材料产量中,高镍三元(NCM811+NCA)占比从 19Q3 的 14.7%提升至 21Q3 的 43.8%。

从包装路线看,我们预计大圆柱将在动力电池领域实现从 0 到 1 的突破。我们认为大圆柱是 22 年非常明确的从 0 到 1 实现突破 的电池技术路线,特斯拉为使用先驱,宝马在跟进。该技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降本:相较 现有方形路线,通过节省工艺步骤以及提升生产效率来实现。特斯拉采用 4680 大圆柱+高镍 三元,应用于对能量密度比较敏感的高端车型,比如 Cybertruck、Semi、明年德国工厂的 ModelY。宝马等车企跟进大圆柱,也主要是应用在偏高端车型,因此目前主流动力用 4680 技术开发大概率都是使用高镍三元材料,同时配套硅碳负极+碳纳米管+电解液新型锂盐。

新能源与电力行业研究:高景气延续,寻找阿尔法机会

由于扩产周期的不同,各材料涨价窗口期将出现分化

我们预计电解液原材料六氟磷酸锂供需拐点在 22 年中,但是不排除供需短期波动导致价格 提前松动。根据鑫椤锂电数据,11 月 5 日,国内六氟磷酸锂(下面简称 6F)报价为 52.5 万/吨,已经超过上一轮 6F 涨价周期的高点价格(2016 年 6 月的价格为 42 万/吨)。本轮 6F 涨价的起点为 20Q3,6F 相关企业 20Q3-20Q4 盈利见底.随后由于供给紧张,6F 开启 涨价,6F 企业盈利开始改善,新增资本开支项目于 20 年底陆续发布。考虑 6F 新建产能周 期 1.5 年左右(环评+安评 1 年,设备调试 0.5 年),我们预计 22 年中有一批新建产能集中 释放,6F 有望迎来供需拐点,在此之前 6F 的价格或将仍然维持高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目前 6F 的价格创历史新高,价格对短期的供需更加敏感,不排除供需短期波动导致价 格提前松动的可能。

隔膜和铜箔因为关键设备受制于进口设备厂,我们预计 22 年产能仍将偏紧。湿法隔膜目前 三家出货量靠前的企业恩捷股份、星源材质、中材科技,核心设备均需要依赖进口,而海 外设备厂和隔膜竞争对手产能扩张保守,因而新增产能有限。铜箔产能释放同样受限于核 心设备阴极辊,目前动力用轻薄铜箔(6 微米和 4.5 微米)需要依赖进口设备。我们预计 22 年全球隔膜、铜箔有效产能增量均小于需求增量,因而产能仍然偏紧,因而 22 年仍有 可能维持价格同比持平或者继续提升。

新能源与电力行业研究:高景气延续,寻找阿尔法机会

从量和盈利能力寻找阿尔法机会

关注新技术渗透率提升以及国产替代带来的量方面阿尔法的机会

新技术关注大圆柱的渗透率提升带来的相关机会。我们认为特斯拉 4680 大圆柱的应用将形 成标杆效应,其应用对产业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材料体系上:带动高镍三元+硅碳负 极+碳纳米管+电解液新型锂盐 LiFSI,相关公司将受益,高镍三元包括前驱体和正极材料, 硅碳负极目前国内负极材料龙头均有布局,进度相对领先的为贝特瑞,相关受益标的还包 括璞泰来,新型锂盐 LiFSI 受益标的为天赐材料、新宙邦;2)结构件上:从强度考虑目前 主要使用预镀镍的钢壳工艺,科达利的工艺水平相对领先;3)设备上:无极耳的设计对焊 接设备提出新要求。

国产替代关注铝塑膜的国产替代机会。根据 EVtank 数据,20 年全球铝塑膜出货量 2.4 亿 平米,其中日韩产企业占比 70%,国内企业占比 30%左右,考虑国产铝塑膜主要应用在消 费电池领域,动力电池领域国产铝塑膜的占比低于 30%。跟其余锂电材料相比,铝塑膜国 产替代空间大。铝塑膜国产替代的核心逻辑是产品的高性价比,根据调研纪要,动力用国产铝塑膜的 价格比进口铝塑膜便宜 15%-30%不等。

盈利能力方面关注受益于材料降价的电池

电池企业 21 年受原材料涨价影响盈利能力下滑,我们预计 22H2 盈利能力将明显好转。今 年以来国内锂电池核心原材料均开启涨价,而动力电池环节难以通过涨价将成本上涨压力 完全向下游传导,因而盈利受损。21H1 国内主要电池企业毛利率均出现同比下滑。考虑 22 年中是部分关键原材料的供需拐点,我们预计 22H2 随着部分材料价格回归正常,电池 企业将受益,毛利率同比改善明显。龙头电池企业通过一体化布局提升对上游原材料的稳 定性和成本可控性。

2 光伏:政策支持+原材料供给释放,22年装机有望高增

22 年装机有望高增,建议配置组件、逆变器、颗粒硅板块。回顾 21Q1-3,国内光伏装机、 组件出口分别为 26、70GW,较预期仍有一定差距,上游原材料供给紧张是组件出货及需 求受限的主要原因。往 22 年看,“1+N”政策稳步推出,为碳中和背景下光伏装机的有力 保障,上游原材料新增产能释放,为终端放量打开空间。我们认为 22 年光伏增速有望达 40-60%,建议配置组件、逆变器、颗粒硅板块:1、一体化组件:行业需求高增+集中度提 升+上游原材料价格下行带来量利齐升。2、逆变器:行业高增叠加出口替 代,量的确定性最高;储能市场开启逆变器企业第二增长极。3、颗粒硅:低电耗带来 30% 成本降幅+渗透率提升空间大。

回顾 21 年,上游原材料限制组件出货,终端需求韧性得到验证

回顾 21Q1-3,国内光伏装机、组件出口分别为 26、70GW,较预期仍有一定差距。根据能 源局及盖锡咨询数据,21Q1-3 国内光伏装机 25.57GW,同增 36.67%,组件出口 70.24GW, 同增 23.2%。我们预计前三季度全球装机量约 90-100GW,而进入 Q4,硅料价格上涨至 27 万元,组件价格上行至 2 元/W 以上,终端无法承受组件高价背景下,下游组件 10 月以 来下调开工率,全年装机量可能不及预期。

新能源与电力行业研究:高景气延续,寻找阿尔法机会

上游原材料供给紧张是组件出货及需求受限的主要原因。我们根据最新公司公告测算,预 计 21 年硅料有效供给 58 万吨,以 2.95g/W 硅耗+1.15 倍容配比测算,可支撑 170GW 装 机,但考虑到由于原材料紧张引起的各环节库存增加,以及 9-10 月的各地限电政策,实际 支撑组件出货及光伏装机量可能不及预期值。从 21 年各环节供给看,由于硅料为最紧张环 节,在供需矛盾下价格一路上行,现已突破 27 万元/吨,终端组件因无法顺利传导原材料涨 价而调低开工率,出货量下降。原材料供需矛盾是 21年组件出货及需求首先的最主要原因。

硅料及组件价格高位下,终端需求韧性进一步得到验证。原材料价格高企背景下,组件企 业与下游几经博弈,价格上涨至 2 元/W 以上,仍有终端客户能够接受对应价格。往 11 月 看,预计组件端排产环比仍有小幅提升,压力测试验证了终端对价格的高容忍度及强需求 韧性。因此我们看好 22 年原材料供给释放后,光伏需求的高速增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新能源与电力行业研究:高景气延续,寻找阿尔法机会

往 22 年看,政策基础+原材料供给释放,有望推动光伏装机高速增长

“1+N”政策稳步推出,为碳中和背景下光伏装机的有力保障。“1+N”政策为碳达峰碳中 和政策体系。“1”是整体纲领性文件,《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 和工作的意见》,要求 2025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 2020 年下降 13.5%,单位国内生 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206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80%以上。

通过对能耗消费占比进行 测算,我们预计 20-25 年光伏装机年均新增 100GW,风电 60-70GW;25-30 年光伏装机 年均新增 150GW,风电 70-80GW;30-60 年假设能耗增速 0.5%,以 2060 年 80%下限占 比测算,预计光伏年均新增 230GW,风电 90-100GW。后续会陆续发布各行业政策,推进 装机目标达成,提振行业信心。

22 年硅料供给释放,可支撑装机量约 250GW。从 21Q4 往 22 年看,硅料端新增供给预计 分别有:通威:乐山二期 4 万吨产能已经完工开始爬产;保山一期 4 万吨产能预计年底左 右完工;大全:4 万吨项目预计年底前完工;新特:2 万吨技改项目预计 22 年 4 月完工, 10 万吨项目预计 22 年 Q4 完工;协鑫:徐州 2 万吨颗粒硅产能已经完工投产;徐州 3 万吨、 包头 6 万吨、乐山 6 万吨颗粒硅预计分别于 22 年 Q1、Q2、Q3 投产;亚硅:3 万吨产能 预计 22 年 Q2 投产;东方希望:6 万吨产能预计 22 年 Q4 投产;内蒙古东立:1 万吨产能 预计 22 年 Q1 投产;综合来看,预计 22 年西门子+颗粒硅行业有效供给共约 83 万吨,以 2.9g/W 硅耗+1.15 倍容配比测算,对应装机需求约 250GW;预计 Q1-4 硅料有效供给分别 约 17、19、22、25 万吨,可支撑装机 51、57、66、74GW。

新能源与电力行业研究:高景气延续,寻找阿尔法机会

22 年光伏增速有望达 40-60%。a、“1+N“政策一方面设立了装机目标,另一方面通过绿 电、能耗抵减等方式提升终端自发装机需求,而 21 年的高组件价格也充分验证了终端需求 的强韧;若 22 年原材料供给释放,组件价格回落,我们认为强需求将完全消耗光伏最紧张 环节的供给。目前看 22 年硅料有效产能可支撑 250GW 装机,中性、乐观预期下 EVA 树 脂可分别支撑 230-240、250-260GW 装机;考虑中间环节库存,预期 22 年装机中性假设 下落在 210-220GW,乐观假设下可达 240-250GW,行业增速达 40-60%。

一体化组件:集中度提升构筑品牌壁垒,原材料供给释放有望维持高盈利

集中度持续提升,龙头企业享有更高品牌溢价。作为光伏的终端产品输出口,组件虽为标 品,但龙头企业因品牌优势,可享有一定溢价;此外,龙头组件企业凭借向上游做一体化, 成本可较无上游配套的小企业降低。因此自 2015 年来,组件端 CR3自 23%持续提升至 2020 年的 34%,预期后续行业将继续快速向头部企业集中。

行业高增速+市占率提升,看好 22 年组件企业出货量快速增长。22 年中性预期下终端装机 在 210-220GW 左右,增速超过 40%。而行业快速向龙头企业集中,有望使头部企业享受 高于行业的增速。端需求高增+头部企业市占率提升,有望推动一体化企业出货量快速提升。

新能源与电力行业研究:高景气延续,寻找阿尔法机会

压力测试验证组件议价权及供应链管理能力,预计 22 年盈利水平维持高位。21 年受上游 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持续上涨影响,一体化组件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削弱。但从 Q3 的盈利 来看,预计行业龙头隆基、晶澳单瓦净利分别约 1.3、0.9 元,验证了组件企业对下游的议 价权以及供应链管理能力。21 年压力测试后,组件龙头对下游可接受的价格极限有了判断, 未来在议定订单价格时利润留存空间更大,随后续硅料供给释放、价格下降,组件企业成 本端压力缓解,盈利能力有望维持高位。

逆变器:出口替代持续推进,储能打造第二增长极

并网逆变器尚有持续出口替代空间,需求有望继续高增。随技术迭代加快+国内企业渠道铺 设及营销能力提升,出口替代趋势明显。20年行业龙头华为,出货量约 40GW,市占率 23%, 行业 CR3 约 50%,集中度较高。此外,行业出口替代趋势明显,国内并网逆变器企业未来 可在海外市场占据 80%左右的市场份额,而 2020 年接近 60%,还有 20pct 的提升空间。 而受原材料 igbt 短缺影响,预计 22 年价格战发生可能性低,逆变器仍可通过向下游传导上 游涨价保持稳定盈利。

储能打造第二增长极,看好逆变器企业储能业务放量。今明年处于储能需求快速释放、翻 倍向上增长时期,基本面景气度高升;储能十四五规划逐步落地,各城市络绎推出储能地 补,政策面预期亦维持高位。预计 2025 年储能对应 PCS 需求有望超 100GW,阳光电源、 德业股份、固德威等逆变器公司已进行重点布局,未来储能赛道有望推动逆变器企业第二 增长极实现高增。

新能源与电力行业研究:高景气延续,寻找阿尔法机会

颗粒硅:低能耗、低成本的硅料生产技术,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颗粒硅:低能耗+低成本的新型硅料生产方案。硅烷流化床法的还原原料为硅烷,因此需要 增加硅烷制备步骤,后续硅烷气在 800℃下加热分解,生成高纯多晶,单次转换效率高于 95%。(改良西门子法的还原原料为三氯氢硅,在 1100 度的条件下与氢气在还原炉里反应, 生成高纯多晶硅,单次转换效率约 15%)。由于采用硅烷气还原法降低转化率&还原温度, 颗粒硅综合电耗仅 18 度电/kg-Si(较常规西门子法低 70%)。假设电价、单位人工和折旧年 限相同,我们测算颗粒硅单位生产成本 33 元/kg,较西门子法的 45 元/kg(行业均值)成本 低 27%。其中颗粒硅单位电力成本较西门子法低约 10 元/kg,是造成二者成本差距最主要 的原因。在全国电价普遍上行背景下,预计后续颗粒硅成本优势有望进一步凸显。

品质达标,下游工艺改进后普遍可使用 30%左右比例掺杂。前期颗粒硅拉晶时存在氢跳等 问题,影响成晶率和硅片品质。21 年受硅料紧缺影响,硅片企业开始加强与上游公司交流 +工艺改进,当下已普遍可使用 30%比例的颗粒硅掺杂。以 2022 年全球光伏装机量 220GW+1.15 倍容配比+每 GW 组件需硅料 0.29 万吨+颗粒硅掺杂比例占 30%测算,预计 22 年颗粒硅潜在总市场规模约 22 万吨。未来随掺杂比例提升,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提高。

技术壁垒高,专利形成护城河。颗粒硅技术难点主要在于还原过程中的粉尘、污染、内衬 等问题,全球现仅有 REC(陕西天宏有授权)和协鑫(收购 MEMC 获得)具备解决方案,且已 申请专利,其他企业难以绕过进行生产。

22 年新增供给有限,渗透率仍有持续提升空间。此前颗粒硅产能仅有保利协鑫的 1 万吨和 陕西天宏的 1.8 万吨,未来随协鑫徐州 2 万吨(预计 21 年 10 月投产),协鑫徐州 3 万吨(22Q1 投产)、乐山 6 万吨(22Q2 投产)、包头 6 万吨(22Q3 投产),预计 22 年颗粒硅有效供给 在 10 万吨左右,渗透率仅 50%。成本优势+低渗透率,推动颗粒硅市场的快速增长。

3 风电:平价时代陆风竞争力凸显,降价有望支撑海风招标水平

驱动力:大型化和精细管理双管齐下,降本打开发展空间

技术推动度电成本下降,精细化管理和大型化风机是可行方向。复盘十三五期间风电技术 发展历程,降本措施主要分为精细化管理和风机大型化两个方面。通过风能评估、低风速 风机、微观精细化选址以及智能运维等技术,不断提升风电的运营效率。在机组方面,大 型化风机的输出功率和迎风面积更高,进一步降低单位功率风电投资成本。

新能源与电力行业研究:高景气延续,寻找阿尔法机会

风电持续迈向大型化,塔筒和叶片尺寸持续提升。根据 2021 年 10 月 19 日,明阳智能于 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披露的资料,第二代陆上风机功率已经达到 3MW 级,对应叶片 160+m, 柔性塔筒高度 120-140m。随着北方风电平价大基地推进,第三代陆上风机产品装机量大幅 提升,我们认为 4.x-5.xMW 风机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快速普及。风机功率最高可达 10MW, 对应叶片 200+m,塔筒高度 100-160m,尺寸均较第二代产品大幅提升,进一步降低风电 的度电成本。

三北和海上风电建设投资有望进一步下降。在风机大型化及原材料降本带动下,十四五期 间单位千瓦风电投资有望持续下降,我们认为考虑风电资源、建设规划和技术发展空间, 三北和海上风电或成十四五期间风电发展主体。根据明阳智能披露,21 年三北陆上建设单 位千瓦投资降至 5500-6000 元/千瓦(20 年单位千瓦投资在 6000 元以上),海上建设单位 千瓦投资降至 15000-17000 元/千瓦,进一步提高风电的经济性。

新能源与电力行业研究:高景气延续,寻找阿尔法机会

陆风:平价后招标价格大幅下降,“大基地”和“驭风计划”需求释放

陆风方面,21Q3 风机价格进一步下降,招标量同比高增。根据金风科技统计,随着 20 年 陆上风电抢装结束,21 年受风电大型化及原材料降本带动,风电机组招标价格快速下降, 4MW 级别风机 9 月底价格较 6 月底价格(2473 元/KW)进一步下探至 2326 元/KW,同比 降幅达 26.46%。随着大型风机逐步导入市场,产品规模效应明显,21Q3 末期 4MW 风机 价格较 3MW 风机价格低 84 元/KW。根据金风科技统计,1-3Q21 风机招标量为 41.9GW(同 比+115.1%,海风 1GW,陆风 40.9GW),风机价格下降带动招标量快速提升,支撑后续风 电需求增长。

风光大基地稳步推进,支撑新能源建设需求。据北极星电力网披露,截至 10 月底,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山东、吉林六省合计 61.75GW 风光大基地项目已经启动。我们认为三北平价大基地将支撑陆上风电装机规模。三北地区随 着弃风率下降有望加速回归,大风电基地落地,为行业长期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新能源与电力行业研究:高景气延续,寻找阿尔法机会

全球风能理事会及行业中 90 余家企业签署《全球风能宣言》。伦敦时间 2021 年 10 月 19 日,风能行业在 BNEF 伦敦峰会上发表宣言,呼吁各国政府加强对于能源转型的重视,扩 大可再生能源的装机规模。该宣言由全球风能理事会牵头,全世界 90 多家风能领域企业对 宣言表示支持。宣言中主要囊括了提高风力发电雄心、承诺立即快速淘汰煤炭发电等 8 项 行动的呼吁。《宣言》有望提振行业情绪,推动未来风电发展进程。

驭风计划需求潜力较大,协助农村地区振兴。根据 2021 年可再生能源协会预计,全国 69 万个行政村,假如其中有 10 万个村庄在田间地头、村前屋后、乡间路等零散土地上找出 200 平方米用于安装 2 台 5 兆瓦风电机组,全国就可实现 10 亿千瓦的风电装机,“十四五”期 间望新增分散式风电装机量 200GW 左右。2 台 5MW 风机有望贡献 20 万元的收入,协助 振兴农村地区振兴。驭风计划推出有望通过集中审核批准,解决分布式风电土地和核准问 题,减少非技术成本。

落地仍有机型准备和投资主体等实际问题,具体节奏仍需跟踪。风电降本驱动力为大型化 和精准测风,当前主流陆上风机约 3/4MW,5MW 以上风机仍未成主要招标机型,此前大 风机主要针对三北大基地项目,在东南低速区的应用也需要实际验证。此外,驭风计划仍 需要解决投资主体问题,考虑到风机降本,以 2300 元/KW 计算,2 台 5MW 风机投资仍需 要 230 万元,叠加土建、线路等投入,整体投资在 400 万以上,乡镇投资意愿有待确认。 我们认为驭风计划进一步打开了分布式风机建设空间,自上而下推进也有望土地和核准等 问题,考虑到落地面临的实际问题,具体落地节奏仍需跟踪。

新能源与电力行业研究:高景气延续,寻找阿尔法机会

海风:风机价格已呈现下降态势,22 年招标量有望快速提升

海上风电技术门槛更高,装机量快速增长。海上风电气象条件复杂,在风机、吊装以及输 电等环节技术门槛远高于陆上风电,2019 年海上风电装机仅占当年风电装机的 9.6%。根 据 CWEA 统计,2020 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 3.06GW(同比+22.89%),累计装机 10.09GW(同比+43.53%)。海风资源充裕、降本空间大,随着吊装和消纳条件改善,海上 风电或为未来新的增长点。

已核准项目充裕,支撑后续风电项目发展。根据水规总院统计,2019 年底江苏等十个省规 划核准海上风电总容量约 31.03GW,其中 19 年已经并网 5.93GW,尚有 25.1GW 未并网 网。考虑到 CWEA 统计 2020 年海上风电装机量为 3.06GW,截至 20 年底仍有 22GW 以 上的项目待建设,海上风电储备项目充裕,支撑后续海上风电发展。

新能源与电力行业研究:高景气延续,寻找阿尔法机会

随着海上风电抢装逐步进入尾声,风机招标价格已大幅下降。据北极星发电网统计,2020 年海风平均单机价格约为 7095 元/KW,2021 年 11 月中广核象山涂茨 280MW 海上项目平 均中标价 4443 元/KW,最低报价低至 3830 元/KW,投标机型在 7-9MW 之间。风电大型 化稳步推进,12-16MW 的风机即将下线,金风科技(002202.CH),中国海装(未上市), 明阳智能(601615.CH),上海电气(601727.CH)等海上风电都抛出了 10MW 以上的机 型方案,风机大型化有效带动成本下降,刺激下游装机需求。据我们测算,风机价格从 7095 元/KW 下降至 3830 元/KW,下游海风电站 IRR 上升约 3%,开发意愿有望提升,22 年海 风招标量有望快速提升。

十四五海上风电项目规划逐步落地,抢装后海上风电需求有望稳步释放。广东、福建、浙 江、江苏、山东、辽宁等地陆续推出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建设规划,在建设基地规划、地 方补贴、项目配置方案等方面支撑海上风电发展。

新能源与电力行业研究:高景气延续,寻找阿尔法机会

风电顺利进入平价时代,产业链公司有望直接受益

增长中枢上移带动估值提升,风电板块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风光大基地&海风基地&驭风 计划保障增长,叠加风机价格快速下探刺激下游风电场开发,风电板块增速及估值均有明 显提升,我们预计 22 年风电装机量约 50-55GW。推荐盈利能力较为稳定的上游零部件制 造厂商,未来原材料降价将进一步打开零部件厂商盈利空间。

4 电力设备:电网投资支撑已现,看好板块估值修复

配合能源体系转向,新型电力系统需求旺盛

双碳目标确定能源顶层设计方向,电力系统支撑能源转型。电力系统建设与能源结构息息 相关,从未来能源结构看,双碳目标(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确定顶层设计方 向,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要途径。据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期间非化石能源 占能源消费总比例提升到 20%左右,能源局规划 2030 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占比从 原定的 20%提升至 25%,2030 年风光累计装机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 态势明确。电力系统作为支撑能源转型的基础设施,建设方向与能源结构变动方向契合, 支撑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

年初美国德州发生电力事故,彰显电网互联的重要性。据北极星电力网披露,2021 年 2 月 15 日,受冬季风暴的严重影响,美国德克萨斯州超过 300 万人失去了电力供应。得克萨斯 州电力可靠性委员会(ERCOT)表示,极端天气条件迫使许多不同燃料类型的发电机组脱 离电网,打破了电力供应的平衡。ERCOT 运营的电网的实时批发市场价格一度攀升至每兆 瓦 1.1 万美元,而平时为德州提供大部分电力的电网价格是每兆瓦不到 100 美元。据 DOE 披露,德州电网电力几乎全部是自产自销,封闭经营,电网基本不与美国东部和西部电网 连接。电网是需要瞬时平衡的复杂系统,极端天气下各类发电系统均有可能发生故障,广 泛互联且坚实的电网是维护系统平衡的保障,电网建设重要性凸显。

新能源与电力行业研究:高景气延续,寻找阿尔法机会

南网十四五期间整体规划约 6700 亿元,较十三五期间投资额大幅提升。根据 11 月 12 日 南方电网官网披露的《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公司 总体电网建设将规划投资约 6700 亿元,以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和现代化电网进程,推动以新 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根据南方电网历年社会责任披露,十三五期间电网投资 4433 亿元,基建项目投资 4878 亿元,主要投向配电网升级改造及特高压等领域,十四五 南网规划的投资建设规模已较十三五有显著提升。

电网建设方向:网架加强叠加数字化赋能,协助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南网:建设方向聚焦新型电力系统,网架结构加强及信息化是建设重点 南网十四五建设规划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展开,共在九大领域提出了 38 项重点任务:支撑绿 色低碳的清洁发电、建设安全高效的智能输电、建设灵活可靠的智能配电、建设开放互动 的智能用电、推动多能互补的智慧能源、全面提升电网数字水平、建设安全贯通的通信网 络、建设统一协同的调控体系、创新技术保障和市场机制。建设内容对原有方向实现细化, 发输配变用等基础网架结构和信息化建设是重点。

数字化是协助提升电网能力的核心,软硬件结合共同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十四五”期间南 方电网公司将进一步加快电网数字化转型步伐,以电网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促服务智 慧化,全力提升用户获得感。针对发输配变用等硬件基础设施,深化保底电网(坚强局部电 网)建设,加快提升输电智能化水平,推进输电线路智能巡视和智能变电站建设,到 2025 年,35 千伏及以上线路实现无人机智能巡检全覆盖。配电领域推动以故障自愈为方向的配 电自动化建设,有效实现配网状态监测、故障快速定位、故障自动隔离和网络重构自愈。 用电侧关注需求侧响应,促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及车网互动,推动智能家居与智 能小区建设。(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新能源与电力行业研究:高景气延续,寻找阿尔法机会

推动多能互补的智慧能源发展,大力推进推进综合能源服务业务。针对工商业客户场景, 积极拓展节能服务和分布式能源业务,建设综合能源系统平台,服务低碳新模式、新业态 发展。推动基础设施智慧融合发展,促进变电站、充换电站、储能站、数据中心、5G 基站、 北斗基站等“多站合一”融合建设。综合能源业务及多站合一是信息化在用户侧落地的重 要形式,此次在南网的十四五规划中亦重点提及,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加速建设。

新型能源系统加速建设,网内关注特高压、配电网、调度系统及信息化建设,网外关注储能。 电网建设方向与能源结构转型要求相配合,特高压、配电网、调度及信息化系统或为未来新 一代电力系统建设主力。强制配储政策带动,储能推广元年态势明确。电池环节核心地位不 变,龙头电池公司储能出货占比有望快速提升,高循环的液相法铁锂正极也将直接受益。共 享储能拓展盈利来源,储能控制要求提升,PCS 和系统厂商竞争差异化效果有望逐步浮现。 考虑行业需求快速增长,储能业务占比高的公司有望获得较高弹性。

新能源与电力行业研究:高景气延续,寻找阿尔法机会

国网:消纳和节能为重点,建设要求更为多样

电网行动方案:着重关注电网调度消纳和节能减排。3 月 1 日,国网发布“碳达峰、碳中 和”行动方案,从电网建设、调度消纳、节能增效和减排等方面助力能源结构转型。行动 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四大方面:1)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着力打造清洁能源优化配置 平台。2)推动网源协调发展和调度交易机制优化,着力做好清洁能源并网消纳;3)推动 全社会节能提效,着力提高终端消费电气化水平;4)推动公司节能减排加快实施,着力降 低自身碳排放水平。

技术和线路储备双管齐下,特高压助力跨区能源传输。行动方案从技术和线路建设两方面 规划特高压工作,研发并全面掌握特高压核心技术和全套设备制造能力,我们认为柔性直 流输电和 IGBT 是核心技术重点;从线路规划上,“十四五”规划建成 7 回特高压直流,根据 国网披露的 20 年加快建设的特高压线路方案,当前仍有 3 条预可研线路、2 条白鹤滩外送 等特高压直流线路在建设中,我们认为 7 回特高压直流的表态或进一步加快已有线路的建 设速度。此外,针对主干网架,国网提出送端完善西北、东北主网架结构,加快构建川渝 特高压交流主网架,支撑跨区直流安全高效运行;受端扩展和完善华北、华东特高压交流 主网架,加快建设华中特高压骨干网架。川渝特高压环网等前期尚未正式立项的线路有望 逐步落地,十四五期间或仍有新特高压线路推出。

调度系统要求提升,需求侧响应进一步催生信息化设备需求。新能源、直流等大量替代常 规机组,电动汽车、分布式能源、储能等交互式用能设备广泛应用,为电力系统的调频和 调压带来压力,电力调度系统有望加强。十四五期间国网将通过供给侧结构调整和需求侧 响应“双侧”发力,解决“双高”、“双峰”问题,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我们 认为需求侧响应将进一步催生信息化设备需求。此外,国网针对电网内部线损等问题,提 出优化电网结构,推广节能导线和变压器,强化节能调度,提高电网节能水平,电网节能 改造节奏或进一步加快。

电力市场化交易快速推进,煤电电价浮动范围增加。据 10 月 8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披露,进 一步部署做好今冬明春电力和煤炭等供应,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经济平稳运行。会议提出 要改革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有序推动燃煤发电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在保持 居民、农业、公益性事业用电价格稳定的前提下,将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由分别不 超过 10%、15%,调整为原则上均不超过 20%,并做好分类调节,对高耗能行业可由市场 交易形成价格,不受上浮 20%的限制。推动燃煤发电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有助于让自 备电厂纳入调控体系,增加电力市场化交易范围,保障全社会用电稳定。此外,发电端电 价浮动范围增加,有助于缓解煤价上涨压力,增加发电供给。高耗能行业价格上限更高, 价格机制或配合限电等行政措施,协助调整终端负荷,维持全社会电力系统稳定。

网外建设方向:支撑能源结构转型,储能需求有望快速释放

储能作用多元,协助增加电网调节能力。电力是需要维持瞬时平衡的复杂系统,需要源网 荷储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助力维持电网的稳定性。储能作为电力系统的蓄水池,协助电力 系统进行电量与电力的实时平衡。储能的价值是依托于系统而存在的,在不同场景下储能 需求有所差异,按照当前的应用场景划分,主要包括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三个方向: 发电侧储能用于大规模风光并网,通过负荷跟踪、平滑输出等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实现 电网一次调频;电网侧储能可布置于电网枢纽处,既提供调峰调频等电力辅助服务,也可 联合周边新能源电站提升新能源消纳;用户侧储能在分布式发电、微网及普通配网系统中 通过能量时移实现用户电费管理与需求侧响应,实现电能质量改善、应急备用和无功补偿 等附加价值。

电化学储能适用场景丰富,新能源配储带动储能需求提升。电化学储能在电网侧和用户侧 早已有应用,受储能项目经济性影响和以火电为主的能源结构影响,电化学储能在储能装 机占比仍处于低位。随着场景逐步丰富,电化学储能规模及占比持续提升,截至 2020 年,全球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 14.2GW(同比+49.2%),占储能系统装机 的 7.4%;国内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 3.27GW(同比+91.2%),占整体储能的 9.2%。值得注 意的是,20 年我国新增电化学储能装机达 1.56GW(同比+145%),配储政策释放储能需求, 国内新增储能装机首次突破 GW 大关。

新能源与电力行业研究:高景气延续,寻找阿尔法机会

强制配储政策已出,带动储能需求快速释放。在《国家清洁能源消纳三年行动计划任务 (2018-2020)》带动下,国内调度系统大力保障清洁能源消纳,国内清洁能源利用率逐年 提升。根据 2020 年国网社会责任报告,20 年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均达到 97.1%,21 年 国网承诺加强清洁能源并网消纳,与往年年初设定风电光伏利用率目标不同,今年并未限 定具体利用率指标。我们认为消纳责任逐步转向电网与社会共担,新疆、青海、宁夏,山 西等主要清洁能源基地多设置了装机配储要求,储能逐渐成为优先进入新能源发电市场的 先决条件,21 年储能需求有望快速释放。

地方储能补贴络绎推出,支持储能行业发展。各地政府为了支持光储行业,减少峰谷调节 负担,络绎推出储能补贴政策。9 月底温州/义乌提出储能运营过程中每放一度电给与 0.8 元/0.2 元的补贴,10 月初肇庆提出按照建设容量给予每度电 150 元的补贴(约降低 EPC 成本 10%),推出补贴地区的储能经济性显著提升,亦有助于推动储能需求增长。

储能协助碳中和目标达成,共筑“1+N”政策体系。据 12 日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领 导人峰会,中国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 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 1+N 政策体系。储能是协助减少可再生能 源波动性,增加特高压中可再生能源传输比例的重要手段,各多能互补能源基地均配备电 化学储能(10 月 8 日内蒙披露保障性并网优选项目配储比例达 20-30%)。当前储能十四五 规划尚未推出,峰会后储能规划及支持保障措施有望加速落地。

储能政策征求意见,发电侧配储权益增加,探索电网侧储能纳入输配电价机制。4 月 21 日 发改委发布关于对《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研究编 制十四五新型储能规划,明确各地规模及项目布局,及时报送发改委和能源局,储能地位 明显提升。发电侧储能权益有望提升,针对新能源配储项目,政策在项目核准备案、并网 以及运营中调度、保障利用小时数和辅助服务补偿上均给予政策倾斜,激发发电侧自发性 配置需求。电网侧储能留下纳入输配电价空间,征求意见稿鼓励储能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参 与辅助服务市场,研究探索将电网替代性储能设施成本收益纳入输配电价回收,替代性储 能设施列入输配电价后电网侧储能建设速度有望加快。

落地方式:强制配储是 21 年储能的主要支撑,部分项目或以共享储能落地。从 21 年储能 市场看,发电侧储能尚不能满足项目的经济性要求,考虑储能对于电力系统的增益效果, 强制配储是 21 年储能落地的最主要支撑。新能源配储电站位于表前市场,主要协助电站进 行一次调频,增加电站系统的反应能力。山东、青海、山西等地创新提出共享储能模式, 将运营商配备储能集中在一起,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储能项目单瓦时投资成本,增加储能电 站的调度规模。根据山东省发改委推出的《关于开展储能示范应用的实施意见》,山东省支 持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建设和运营共享储能设施,鼓励风电光伏项目优先租赁共享储能设施, 租赁容量视同其配建储能容量,我们认为部分发电侧储能项目或以共享储能模式落地,协 助增加电网消纳能力。

投资节奏趋于规范:十四五期间电网建设节奏的稳定性增强,核心设备厂商有望直接受益。 6 月份发改委推出《关于加强和规范电网规划投资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深化电网规划的精细程度,事前评估新建项目电价影响,将社会资本引入领域拓展至增量 配电网在内的各类主体电网投资项目,为十四五期间电网规划定下基调。从政策影响上看, 通知要求确保电网建设项目按照规划实施,显著增强了电力投资的稳定程度,有望推动特 高压等重点项目按规划进行;规范文件以电价为导向,将电网投资集中在核心输配电领域, 降低非必要支出,利好核心设备厂商。从资金来源上看,除明确电网企业按计划推进建设 外,通知亦拓展了社会资本引进领域,确保电网建设稳步进行。

5 工控:先进制造先行,进口替代加速

工业自动化周期向上,行业持续复苏态势

驱动力:人工成本持续提升,制造业增速已恢复至疫前水平。制造业的人工成本是推动企 业进行自动化升级的动力,制造业GDP增长也将带动自动化生产设备需求。从人工成本看, 2020 年中国制造业人员平均工资达到 8.18 万元/年(同比+5.93%),劳动力成本延续提升 态势。从制造业GDP增速看,随疫情好转,20Q2制造业GDP增速已触底反弹(同比+4.40%, 环比+14.60%),至年底延续上升态势。21Q1 制造业 GDP 增速升至峰顶+26.80%,受限电 限产影响,21Q2 增速明显回落,但仍高于历史水平(同比+9.20%,环比-17.6pct)。

新能源与电力行业研究:高景气延续,寻找阿尔法机会

释放节奏:工业企业利润稳步恢复,工业产能利用率快速回升。工业企业利润影响公司资 本开支意愿,进而影响工业化升级的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2021Q1 工业企业利润同 比+137%,到 2021 前三季度同比+44.7%,增速大幅回落。从产能利用率来看,2020Q1 因疫情影响工业产能利用率 67%,降至近几年最低点,但随着国内疫情的持续转好,2020Q2 利用率已恢复至 74%,21 年前三季度产能利用率总体维持在较高水平。产能利用率回升有 助于提升下游企业的产能改造意愿,进一步释放工业自动化改造需求。

投资:私营与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修复,扩建需求率先实现由负转正。从投资主体 上看,2021 年前三季度私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 16.80%,私营企业投资活动复苏进 程相对较快。从用途上看,改建需求在 2 月增速升至最高+46.40%,随后回落趋缓。扩建 投资对应企业扩大生产需求,改建投资对应产业升级需求,部分行业需求已现边际好转, 未来将带动固定资产扩建需求增速进一步反弹。

新能源与电力行业研究:高景气延续,寻找阿尔法机会

下游:9 月以来 PMI 已在荣枯线以下,设备增加值仍同比提升。工控行业发展与 PMI 高度 相关,从 PMI 指标来看,21 年 9 月以来 PMI 指数已经站在荣枯线以下,10 月 PMI 指数 10 为 49.2,我们认为限电或拖累 PMI 下降。从设备增加值上看,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工业增 加值仍实现同比提升,但增速有所回落。工业产能利用率处于高位,虽然在基数增加以及 限电等因素影响下,PMI 和设备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所承压,我们认为当前工业控制行业景 气度仍在高位。

Q3 工业自动化快速恢复,国产龙头品牌持续推动国产替代

自动化市场逐步恢复,核心产品快速增长。根据睿工业统计,21Q3 中国自动化整体市场规 模 730.30 亿元(同比+8.29%),受基数逐步提升影响,Q3 工业自动化市场增速逐步回落。 中国制造业技术升级的方向是精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新兴行业和中小企业的自发性升 级需求或为增长主力。从工控核心器件看,21Q3 变频器、伺服、PLC 等核心产品市场规模 为 218.92 亿元(同比+18.66%),工业自动化改造需求旺盛。我们认为国内品牌在变频、 伺服等领域已具备与外资品牌抗衡的实力,而定制化、性价比仍是未来进口替代的持续动 力。疫情下国产工控龙头供应链优势凸显,加速国企客户的导入进程,有望凭借技术和解 决方案优势加速进口替代,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

OEM 市场表现较好,国产品牌直接受益。根据睿工业统计,21 年前三季度 OEM 市场规模 281.80 亿元(同比+21.18%),工业机器人和电池等先进制造业以及纺织服装受益于海外回 流订单的行业快速增长。OEM 市场下游项目广,定制化要求,国产工控龙头渠道和解决方 案优势凸显。

新能源与电力行业研究:高景气延续,寻找阿尔法机会

三季度 EU(项目型)行业增速转正。根据睿工业统计,前三季度 EU 市场规模 448.50 亿 元(同比+2%)。EU 市场面对大型电力、采矿、化工企业设备生产需求,周期属性较强。 受限电及宏观经济增速下降影响,三季度 EU 市场规模为 148 亿(同比+2%),增速持续下 降。从竞争格局上看,ABB、西门子等海外工控企业是 EU 市场的主力,国内厂商仍处于产 品和解决方案导入阶段,疫情下设备供应链重要性提升,或增加 EU 项目厂商采用国内工控 产品热情,带动国产厂商市占率提升。

格局:上游保供叠加下游高增,国产龙头受益明显

上游受益于国产供应链优势,下游受益于 OEM 市场高景气,2021 年前三季度国内企业市 占率延续提升态势。根据睿工业,2021 年国内产线自动化需求提升叠加国内企业解决方案 优势显现,国内工控企业取得快增长。以工业自动化行业驱动层、运动控制和控制层主要 元器件看,龙头企业汇川技术市占率 2021 前三季度同比分别提升 2.2pct/6.5pct/1.3pct。(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工艺升级叠加解决方案拓展,龙头企业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随着行业进口替代不断推进, 长期来看国内工控企业发展空间较大,龙头企业有望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 额。疫情下工控企业响应速度和解决方案优势明显,国内企业占据优势的 OEM 市场延续高 景气,或进一步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国产工控公司直接受益。

新能源与电力行业研究:高景气延续,寻找阿尔法机会

芯片短缺给市场带来鲶鱼效应,龙头公司优势有望进一步凸显。2020 年疫情影响下,上游 元器件厂商产能拓展速度放慢,随着 21 年全球市场汽车和工控等需求崛起,上游元器件不 足问题凸显。据 AMD、高通、英特尔等主流芯片厂表态,21-22 年芯片产能仍不足,新能 源车企亦因缺芯问题部分产线短期停产。我们认为芯片短缺为工控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带来了挑战,元器件库存备货、国产芯片替代以及产品设计改造是应对缺芯的有效措施, 龙头厂商的设计能力领先、产业链话语权优于二线厂商,缺芯或助力市占率提升节奏。

工业自动化行业景气度提升,看好国产替代进程。从智能制造升级周期来看,中国仍处于 智能制造的导入普及期,未来潜力较大,工控自动化仍将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突围方 向。当前国内围绕先进制造业的产业转型升级仍在继续,新能源汽车、5G、机器人等在智 能制造中孕育新机会,新旧动能转换加速,OEM 市场快速增长。智能制造从示范走向政府 投资和企业自主投资并驾齐驱,工控行业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将持续受益中国制造业转型 升级,深耕行业工艺及解决方案的公司仍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新能源与电力行业研究:高景气延续,寻找阿尔法机会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评论
  • 相关文档
  • 相关文章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最新文档
  • 最新精读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