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保险行业专题 人身险市场及产品发展情况、寿险、健康险、意外险及年金险未来展望

  • 来源:海通证券
  • 发布时间:2022/08/06
  • 浏览次数:2265
  • 举报

1. 成熟人身险市场及产品发展情况

1.1 美国人身险市场及产品发展情况

1.1.1 人身险业密度领先全球市场,“储蓄+保障”到“投资+增值”的转变

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保险市场,其寿险业市场份额较高,且保费收入占比总体呈现 上升趋势。1)2011-2020 年,美国寿险业保费收入占全球寿险业保费收入的比例从 20.79%提升至 22.62%,且近十年均稳定保持在 19%以上。2)从占比变化趋势看, 2011-2017 年美国寿险业市场份额围绕 20%小幅波动,2017-2020 年占比呈现上升趋势。

美国寿险业密度领先于全球市场,寿险业深度与全球市场较为接近,但均低于发达 市场平均。1)2011-2020 年,美国寿险业密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从 2011 年的 1745 美元/人提升至 2020 年的 1918 美元/人。这一时期全球寿险业密度围绕在 350 美元/人的 水平上上下浮动。美国寿险业密度与发达国家寿险业密度的差距不断缩小,自 2011 年 的 412 美元/人缩小至 2020 年的 76 美元/人。2)2011-2020 年,美国寿险业深度呈现 逐年下降趋势, 2020 年有小幅回升。其寿险业深度自 2011 年的 3.5%下降至 2020 年 的 3.0%,且均在 3.5%以下。

美国寿险市场较为成熟,保费规模近年来维持稳定。1)2001-2020 年,美国寿险 总保费收入基本保持稳定,自 2001 年的 4799.8 亿美元上升至 2020 年的 6356.4 亿美 元,复合增长率为 1.49%。2)相较于 2000 年前,21 世纪以来美国寿险保费收入增速 有所降低,其中 2020 年美国寿险总保费收入同比下降 8.17%,但这一时期时期保费规 模基本维持稳定。

二战前:定期寿险及终身寿险应运而生,以储蓄及保障功能为主

美国保险产品的形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渐演变,由简易人身险逐渐发展到定 期寿险和终身寿险。1)1759 年美国保险业开始起步,该阶段只有最基础的定期寿险及 年金险产品。根本原因是因为当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居民一是缺乏购买支付的能力, 二是缺乏购买保险产品的意识。官员、贵族、商人等特权阶层垄断了保险产品的需求, 产品形态十分单一。2)1875 年左右美国的简易人身险取得快速发展。一是因为美国南 北战争结束后,攫取工业快速发展红利的资本家迸发保险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 劳动人口因收入所限,支付能力仍然较低。二是因为英国保险公司等外资的进入推动了 美国寿险行业的创新。3)1940 年二战前后定期寿险及终身寿险广受青睐。该阶段美国 经济进一步发展,高费率及保障面不足的简易人身险逐渐被市场淘汰。支付能力提升的 居民对保险产品产生了新的需求,更高杠杆率的定期寿险和带有储蓄性质的终身寿险应 运而生。同时,变额年金产品(1952 年推出)在通货膨胀及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诞生。

二战后:投资连结型产品及指数型产品推出,具备投资及增值属性

股市的波动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继续推动美国保险产品的演变,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 及指数型产品出现。1)1979 年后万能险逐渐成为主流产品。当时美国政府为应对石油 危机后的通胀问题,选择采取通货紧缩政策,经济衰退给居民收入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万能险则能很好满足居民灵活缴纳保费的需求,因此推出后其保费规模迅速增长。2) 20 世纪 80 年代,指数型万能险和指数型年金险产品出现,其具备较好的增值属性。牛 市阶段导致指数型产品的回报率远低于变额年金产品,因此指数型产品在这一阶段增长 较慢。3)20 世纪 90 年代,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规模高速增长,同时年金险规模稳步提 升。居民因股市的繁荣而对投资型产品信心充足,同时经济增长带来了居民可支配收入 的增加,因此投资连结型产品受到欢迎。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推动了年金险的发 展。4)21 世纪初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增速下滑,但仍是优先于指数型产品的选择。部 分高科技的上市公司股市泡沫破裂,投资型产品的风险日益凸显,但此时股市依然整体 向好,指数型产品的收益率仍低于投资连结型产品。5)2008 年后指数型产品的占比快 速上升。主要是因为 2008 年次贷危机后,指数型产品的保值优势更加凸显。

1.1.2 老龄化+税收优惠政策+利率变动,年金险占比接近 50%

从险种结构看,年金险逐渐成为美国寿险最主要的保费收入来源。1)传统寿险保 费收入占比逐渐下降,自 1911 年的 99.4%下降至 2020 年的 23.3%。自 2001 年开始, 传统寿险保费收入以较为缓慢的速度增长,同比增速波动幅度较大。2)1975-1990 年 间,年金险保费收入大幅增长。到 1990 年,年金险保费收入总体上超过了传统寿险, 此时保费收入 1291 亿美元。截至 2020 年,美国年金险保费收入占比 47.4%。年金险作 为养老保障体系的三支柱之一,主要包括国民年金、企业年金、个人年金。3)健康险 保费收入占比不断提升,自 2001 年的 21.5%提升至 2020 年的 29.3%。2001 至 2020 年美国健康险保费收入自 1034 亿美元增长至 1863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 3.15%。

年金险及健康险快速发展的原因如下: 平均死亡率下降带来的老龄化加剧+预期寿命的增加+人口卫生费用增加,为年金险 及健康险的发展提供社会和人口基础。1)美国的平均死亡率不断下降,自 1940 年的 1.79%下降至 2018 年的 0.72%。2)出生时的预期寿命自 1960 年的 69.8 岁不断上升至 2020 年的 78.9 岁。65 岁以上人口占比自 1960 年的 9.12%不断增长至 2020 年的 16.63%,高龄化程度越来越深。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美国卫生费用占 GDP 比重 不断提升,自 1960 年的 5.0%提升至 2020 年的 19.7%。在人口转型的大背景下,老年 经济安全成为寿险业不可忽视的重点。

政府在税收上的经济优惠政策促进了个人年金保险市场的发展。美国 95%的州对年 金险采取零税率,鼓励人们以购买个人年金保险的方式来获得养老保障,这一举措提升 了个人年金在保险市场上的竞争力。 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客观上影响着对个人年金的需求。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市场实 际利率上升到高位,促进了对理财型产品需求的增长,因而利率敏感型或账户型的个人 年金获得青睐。

1.2 日本人身险市场及产品发展情况

1.2.1 寿险产品多样化,第三领域寿险不断发展

日本的经济处于长期低速增长的状态,寿险业发展逐渐疲软。明治维新后,日本引 进欧美的保险制度,在 1881 年设立了第一家寿险公司——明治生命保险公司,寿险业 开始起步,其间经历波折的发展,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进入保险业全盛时期。 进入 21 世纪后,日本的保险密度、深度仍然位于发达国家的较高水平,但是前期积累 的优势正在慢慢消失。

寿险结构随着社会形态与人们的需求不断演变,健康险成为寿险增长主力。 1)二战后至 1990 年间,寿险的主力险种由两全险向附有定期的两全保险过渡,并 不断推出新产品。个人保险产品开始从两全保险向附有定期的两全保险过渡,各寿险公 司相继推出 2 倍型、5 倍型、10 倍型的附有定期两全保险,受到日本民众的欢迎;同时, 寿险公司拓展业务类型,相继推出意外伤害保障附加险、交通意外伤害保障附加险、家 庭型意外伤害保障附加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又相继推出了医疗保险和护理保险、癌 症保险、疾病住院附加险、成人病附加险,以及女性保险、臵业储蓄保险、臵业年金保 险等。

2)1990-2000 年,附有定期的终身保险成为主流,医疗保险市场占比提升。在这 一阶段,附有定期的终身保险的市场份额由1993年的18.38%提升至1998年的20.70%, 而医疗保险由 1985 年的 15.44%也一路上行至 1998 年的 22.48%。此前占据主导地位 的附有定期的两全保险则从 26.26%下滑至 12.40%。定期保险的附加险种类增多,在保 费付费期间结束后可将终身保险的保障内容转换为养老年金保险、护理保险等。

3)21 世纪以来,健康险迅速发展,医疗、护理、癌症险占比持续提升。自 2001 年开始,随着日本政府的对保险行业的解禁,原来只允许外资企业和中小规模的寿险公 司经营销售的第三领域产品对大规模的寿产险公司敞开大门,大型的寿险公司纷纷推出 各种第三领域的保险产品,这一领域的销售呈现大幅上涨趋势。在此期间,各寿险公司不断对健康保险产品进行迭代更新。老龄化伴随着重疾发病率提升,催生癌症保险需求, 险企因此推出了癌症保险。在 2013 年至 2020 年间,医疗险和癌症险保单数量逐年上升, 其中医疗险保单数量保持以每年 200 万件左右的速度增长。

1.2.2 日本人身险产品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总体来看,日本寿险的产品演变趋势受到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 1)日本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二战后至 1990 年前是日本寿险发展的黄金增长阶段, 寿险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不断提升,进入了产品形态多元化的发展时代。但 随后接踵而来的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亚洲金融危机,日本的发展进入 GDP 增速在 0%上 下波动甚至为负的阶段,整个寿险的业务需求也出现了萎缩,产品端更偏向于保障型而 非投资型的产品。

2)日本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日本的老年人口不断提升,出生率下降,进入“老 龄少子化”社会。人口的结构变化对寿险的产品结构有着直接的作用,老年人口占比不 断提升意味着对医疗、健康、年金保险更高的需求水平,刚需的提升是健康险发展的根 本原因。

3)寿险公司本身不断适应市场与需求的发展,改变自身组织与产品构成来增强竞 争力。20 世纪 70 年代初,为了对抗第一次石油危机带来的通货膨胀,寿险公司增设中 途增加保额制度,1976 年又增设了保单转换制度。在 2000 年后,日本寿险公司积极吸 取在 90 年代的经验,逐渐停售高预定利率产品,并针对老龄化人口开发个人年金等产 品;合并、重组,提升行业的集中率与公司的竞争力,如明治生命和安田生命在 2004 年正式重组为明治安田生命保险公司,该公司实力雄厚,目前保费位居日本寿险行业内 第三位。

4)保险监管政策。监管政策对保险机构和整个保险行业的把握主要体现在对保险 公司的行业竞争、市场准入、偿付等方面的要求,也对寿险产品的类型产生了影响。日 本保险监管制度演进主要分为三个时期:①保驾护航阶段(1996 年前):在此期间,日 本保险业监管模式主要为限制竞争、严格监管,通过政府的监管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不 正当的行业竞争,维护日本保险市场的稳定。②市场自由化阶段(1996-2007 年):在此 期间,日本改革创新保险监管制度,确立了以放宽限制和扩大自由化来促进竞争、提高 效率的方针,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放宽对保险业的法规限制,从限制市场竞争到鼓励 自由竞争与效率经营,促进了保险商品的多样化;二是把监管重点由严格审批市场准入 转向偿付能力监管,强化了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三是从注重保护保险公司转变为注重 保护投保人利益。同时,随着日本政府的对保险行业的解禁,原来只允许外资企业和中 小规模的寿险公司经营销售的第三领域产品对大规模的寿产险公司敞开大门,大型的寿 险公司纷纷推出各种第三领域的保险产品,这一领域的销售呈现大幅上涨趋势。③“更 好监管”阶段(2007 年-至今): 随着日本保险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日本寿险业将进 入一个新的、增长适度和更为稳健发展的时期。

1.3 英国人身险市场及产品发展情况

1.3.1 人身险深度密度全球领先,寿险产品种类丰富

英国寿险保费收入有所下滑,全球市场占比稳定。1)英国寿险保费收入 2000 年至 2007 年从 2040 亿美元快速增长到 4237 亿美元,随后震荡下降至 2020 年的 2389 亿美 元。2)英国寿险保费收入占全球市场份额波动在 2007 年达到 17.2%的高峰,随后稳定 在 8%左右。

英国寿险深度与密度长期领先,高于发达国家和全球平均水平。1)2000-2020 年 虽有波动但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2007 年寿险深度和密度达到最高点,分别为 13.7% 和 6903 美元/人,远高于发达国家和全球平均水平,随后开始下滑。2)2016 年起,寿 险深度和密度重新开始提升,2018 年达到 9.6%和 4132 美元/人。

经济社会发展+人口结构演变+税收政策,英国寿险产品不断更新迭代。

1)18 世纪,互助保险及年金险为主,初步引入法律和精算。18 世纪初期,英国大 力发展海上贸易,海上保险产品应运而生,人寿保险则作为副产品存在。随着贸易的发 展,商人间抵押和借贷行为日益频繁,人寿保险作为可靠的信用抵押物发展起来。18 世 纪后期,英国主要的人寿保险企业普遍认可公平人寿保险公司的死亡率统计表的应用, 英国的人寿保险业逐渐步入现代化。该阶段销售的人寿保险产品主要为年金保险和互助 保险。

2)19 世纪,团体险和简易险成为主流,寿险业蓬勃发展。1850 年代左右,普罗维 登特相互寿险协会设计了一种旨在承保大量雇员的团体保险方案,团体寿险产生。1852 年出现针对低储蓄率群体的简易人寿保险,使得寿险的受众面延展到了底层。

3)20 世纪,年金保险及一系列新型寿险产品取得发展。20 世纪初,经济的周期性 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引发了严重的贫困问题和失业问题,国家开始进行福利制度建设, 因此商业寿险发展有限。由于经济不景气及投资渠道的缺乏,保险公司面向中产阶级设 计推出了年金保险,同时政府对其设臵了税收优惠,因此 20 世纪上半叶年金保险取得 较快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起,受通货膨胀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英国依托发达的金融 市场,开发了一系列带有投资属性的新型寿险产品,如 1961 年的投连险、1969 年的寿 险抵押贷款、1983 年的累计式分红寿险,同时政府给予了税收优惠并出台了一系列监管 法案。

4)21 世纪以来,养老年金产品更新迭代。老龄化加剧+平均人口寿命的延长,传 统年金险已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养老金模式由“固定利益型计划”变为“固定 贡献型计划”,不再为养老金受益者提供最低保障,因此英国寿险业开始尝试设计变额年 金产品。变额年金运作分为积累期与给付期,保费通过多个子账户投资于证券市场进行 积累,每期的给付金额不一定相同且一般附有最低利益保证选择权。最低利益保证形式 多样,包括最低死亡利益保证(GMDB)、最低累积利益保证(GMAB)、最低年金给付保证 (GMIB)和最低退保利益保证(GMWB)。一些公司还在上述保证的基础上衍生出锁高、重 设等选择权。贺柳在《浅议变额年金的发展》中提出,从本质上来看,变额年金=公募 基金+看跌期权+年金选择权,是投资工具和保险产品的组合,因而在市场上占据独特的 地位。2009 年,英国市场上 GMWB 型变额年金产品占据主流。

1.3.2 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监管法案+税收优惠,促进英国寿险业不断发展

总体来看,英国寿险业的发展主要受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为英国寿险业的发展提供宏观基础。1) 英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自 1978 年的 3223.2 亿美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31876.26 亿美元, 复合增长率达到 5.47%,为保费增长提供动力。2)人均可支配收入可用来衡量居民购 买保险产品的潜在能力,其对寿险保费收入的增长有重要影响,而价格普遍较高的投资 理财型产品的销售受保险产品购买力的影响更为显著。英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价由 1955 年的 247 英镑增长至 2021 年的 22177 英镑,复合增长率为 7.05%。

死亡率下降+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推动英国寿险产品的演变及创新。1)英国的粗死 亡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自 1960 年的 1.15%下降至 2019 年的 0.9%,2020 年这一指 标相较前一年有所上升,为 1.04%。2)出生时的预期寿命自 1960 年的 71.13 岁逐渐上 升至 2020 年的 80.9 岁。65 岁以上人口占比自 1960 年的 11.77%不断增长至 2020 年 的 18.65%,老龄化程度加深。

利率环境变化是影响寿险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英国寿险公司一般对利率风险较为重 视,历史上未曾出现较大规模的利差损。因英国偿付能力标准较为严格,且对资产负债 评估持有谨慎态度,因此为保证公司具有充足的偿付能力,保险公司一般不会销售高预 定利率产品。1)20 世纪 80 年代是英国经济环境较好的时期,其寿险市场出现了以“中 期高预定利率保险产品”为代表的高预定利率产品。由于保险公司对资产负债进行了较 好的匹配管理,因此利率下降后未带来不利影响。2)根据陈文辉《国外寿险公司利率 风险情况研究》,1998-1999 年,英国寿险公司新投资收益率降到与长期传统寿险产品的 预定利率基本一致,为 4%左右。因此监管当局根据谨慎监管的原则降低了责任准备金 评估利率,这对许多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了不利影响,而大多数英国寿险公司顺利化解 了此次利率风险的危机。

监管法案的出台及完善,促进英国寿险业逐渐繁荣和稳定。1)1774 年《人身保险 法》出台,保险利益的规定开始应用于人身保险领域。2)1870 年《人寿保险公司法》 因艾伯特人寿保险公司的倒闭而出台,不仅有效监管了英国寿险业的发展,而且影响了 其他种类保险业的监管治理。3)20 世纪 70 年代起,英国陆续出台一系列监管法案,逐 步建立起基本保险监管法律制度。1986 年出台的《金融服务法》标志着英国现行金融监 管体制的建立。

税收优惠政策塑造人身险市场产品结构。1)在缴费阶段,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 个人缴费以及个人投保储蓄性养老保险的保费支出,允许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2)根据魏瑄《个人所得税制度对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影响——以欧洲寿险市场为例》 对英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研究表明,在给付阶段,一般养老金收入按照普通个人收 入纳税,符合标准的保单将享受税收优惠。如果保单被认定为合格保单,每年保险 公司对收入代扣税收,到期之后不用再支付,且只有增值部分的保险金按照 20%的 税率纳税,本金部分免税。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英国保险公司 既为企业和自由职业者提供养老保险计划,也出售单独的年金保险,充分分享了私 人养老金体系壮大的成果。

2. 寿险未来展望:产品深挖服务属性,精耕细作将成为主流

在寿险业发展早期阶段,市场主体会更侧重渠道经营能力,而忽略产品要素本身, 但在“人海战术”逐渐式微的今天及未来,产品将会是下一个“精耕细作”的战场。1)目 前我国保险业正从“以销售为导向”向“以客户为导向”转变,保险购买也已从最初的“人情” 阶段向“专业”阶段转变。2)以产品与服务提升经营维度推动产品内生,乃当前热门产品 共识,目前大多数险企通过设计健康险模块化产品、 构建寿险或年金险产品矩阵、逐步 推动差异化核保等保险外延领域来着力推动“产品内生”战略。可以预见,无论是人寿保 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还是年金保险,在未来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1 寿险未来展望:以定期寿险为代表的高性价比产品或将迎来新机遇

我国寿险业主流产品从保障型的传统寿险演化更加多元化的产品,从单一死亡风险 保障到多元风险覆盖。自 1980 年我国恢复保险业起,我国寿险业产品从保障程度低的 简易人身险逐渐拓展为保障程度更高的定期寿险、终身寿险和两全保险。由于定期寿险 可以定向选择保险时间且价格相对合理具备高杠杆性,我们认为定期寿险产品或将呈现 出供需两旺的情景。

定期寿险作为性价比极高的人寿保险在未来将迎来发展新机遇。1)定期寿险杠杆 率高,极具性价比。在相同保险金额下,定期寿险所需的保费与其他人寿保险相比往往 较低,“高保障、低保费”的定期寿险具有杠杆率高的特点,更适合我国风险保障需求旺 盛的低收入人群投保,其高性价比或将受到青睐。2)定期寿险相比终身寿险来说更能 匹配房贷等风险。当前社会中青年夫妇可能需要同时赡养老人和小孩,甚至可能还背负 着数额不小的房贷、车贷等长期债务。从财务层面看,如果家庭主要经济支柱突然不幸 倒下,其他家庭成员的生活很可能会迅速陷入困境。相比终身寿险来说,定期寿险更加 具有针对性,由于定期寿险的期限一般比终身寿险短,所以费率会更低、杠杆则会更高, 更适合工薪家庭、上班族,确保了投保人在退休前,不会因为身故伤残导致家庭收入打 折、中断,生活品质下降。而在退休之后,投保人不再肩负家庭重担,定期寿险也就功 成身退。同时,由于现在的不婚族和丁克家庭越来越多,相比终身寿险更多是用于遗产 传承,定期寿险更针对覆盖作为经济支柱年龄段的身故风险。并且二者的价差也较大, 因此定期寿险更加符合中青年家庭顶梁柱预防房贷危机的需求。且由于近年来整体住房 贷款的余额也不断有所增加,落在中青年还贷人身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定期寿险愈发 成为防范未然的重要选择之一。3)定期寿险对于巩固脱贫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 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保险扶贫能放大资金的使用效率杠杆,完善贫困群体的保障。政府 转移支付的资金数额因受限而无法对每个个体的风险进行充足保障,将资金用于保费补 贴可将风险进行有效转移,在平衡财政支出的前提下实现对居民的最大限度的保障。因 此定期寿险对于巩固脱贫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健康险未来展望:打造健康产业服务链

2.2.1 “保险+科技+服务”促进医疗险创新发展,长期医疗险或成未来发展主 流

突破医疗险发展瓶颈,“保险+科技+服务”组合模式正在成为险企发展业务的抓手。 1)2019 年 11 月,银保监会公布《健康保险管理办法》,鼓励保险公司将健康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这标志着商业健康险未来与健康服务结合已是大势所趋,健康 险商业模式将深度与健康服务绑定。2)在健康险产业链中,保险公司与保险科技公司、 保险中介、健康管理共同为用户构建商业保险的内核生态圈,互相润滑与赋能。保险公 司为保险中介提供渠道拓展,保险中介为保险公司提供产品反馈与客户维护;保险科技 公司为保司提供用户识别、产品设计与风控管理,同时为保司提供用户画像和精准营销 辅助。健康管理作为新晋的主要参与方,为各方提供健康数据和保后管理。3)险企通 过“保险+科技+服务”组合模式,深化医疗健康产业战略布局、打造医疗健康生态圈, 不仅提升客户体验,增强客户黏性,而且大幅拓宽上下游产业链的市场空间,助力险企 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打通了医疗险市场的发展瓶颈,为医疗险创新发展提供了极大的 动力。4)平安健康通过战略 2.0 深化核心服务 “家庭医生会员制”,以“1 个家庭医生 +5 大专业服务+1 个会员健康档案”为核心,按需为用户匹配健康管理、亚健康管理、 疾病管理、慢病管理、养老管理五大场景的资源,帮助每个用户生成一个覆盖其全生命 周期的会员档案,协调安排贯穿线上到线下的医疗健康相关服务。

后疫情时代为长期医疗险的创新发展带来机遇,其或成未来医疗险发展主流。1) 自中国银保监会于 2020 年明确长期医疗保险费率调整的细则后,各家保险公司受到监 管政策的鼓励,开始积极探索发展长期医疗保险产品,目前,长期医疗保险在我国仍处 于起步探索阶段,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人身险产品信息库 2020 年统计数据,长期医 疗保险产品在全部医疗保险产品中仅占 16%,其余 84%均为短期医疗保险产品。市场上 长期医疗保险产品的供给类型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保证续保期间在 20 年以内的百万医疗保险,其中的保证续保期间分为 6 年、10 年、15 年和 20 年;第二类是终身防癌医 疗保险。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疫情防控常态化也成为后疫情时代的 特色,这都使得居民对于长期医疗保障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后疫情时代,应从保险 公司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努力向消费者宣传、引导投保长期医疗保险产品,创新长期医 疗保险产品设计,我们认为,未来可能增加长期医疗险的续保时间,甚至有可能实现终 身医疗险。

2.2.2 突破固定模式,重疾险产品实现多样化供给体系

借鉴南非重大疾病保险组合型模式,拓展重疾险产品的多样性。1)南非作为重疾 险起源国,受困于本国居民不算高的收入水平,其采取的是组合型模式。但为了规避保 费的过多增加,被保险人可以根据自身的保险利益,自由地组合自己的综合性重大疾病 保险保单,从而针对性地获得几种重疾的保障,而不必增加缴纳毫无必要的额外保险费。 2)国内每一款重疾险产品的覆盖责任和特色保障项目各有不同,如新华人寿“健康新 享重大疾病保险”在基础的轻症、中症、重大疾病、少儿特定疾病保障之外,附加了可 选的重度恶性肿瘤和特定看护疾病保障,但是我们认为,目前市面上的一些重疾险产品 类似,都是侧重于保障某类疾病,不允许自由组合,如果消费者可以组合购买,就会减 少很多重复保费,因此,我们认为,可以借鉴南非重大疾病保险组合型模式,推出由消 费者自行搭配组合病种、险企再给出对应保费的高灵活性形式,以构建多样的重疾险产 品供给体系。

友邦人寿寻求重疾产品新突破,“友如意”系列开创“量身定制”健康保障先河。 2021 年初,基于重疾新规实施背景下对重大疾病发病趋势,以及不同人生阶段客户多样 化、多层次健康保障需求的深刻洞察,根据友邦保险微信公众号中友如意系列+附加双 赢两全保险产品计划介绍,友邦推出了“友如意”重大疾病保障系列,以近 2000 种产 品组合为中国家庭日益多样化的重疾保障需求提供灵活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友如意”系 列为“核心保障+个性化配臵”组合形式,在提供核心疾病保障基础上允许被保险人根 据个人或家庭的实际需求和消费能力进行个性化配臵选择,从而实现为客户提供更丰富、 更全面的保障可能性。“量身定制”重疾产品或将作为重疾险市场的一个新突破,引领行 业进入全新定制化时代。

2.2.3 长护险、失能险产品迎来时代机遇

老龄化程度加深,政策引领长护险、失能险产品发展。1)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 断加快,截至 2021 年年末,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14.2%,标志着中国正 式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护理需求剧增、护理服务供不应求、护理费用上涨、老年人 经济负担加重的背景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探索与建立是应对老龄化,完善社会保障 体系的重要举措。2)我国自 2016 年起在持续推进长护险的相关政策,引导着长护险的 发展。3)失能险是指当被保险人因遭受伤害或意外伤害而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 为被保险人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减少或者中断提供保障的保险。目前国内市场上该险种相 关产品的销售数量很少,以团体险为主,未来该险种的发展和创新具有一定的可期待性。

借鉴美国长期护理保险模式,完善我国长护险未来建设。1)美国采用了社会保障 托底、商业保险补充的复合型护理保障模式。2016 年,美国约有 100 多家保险公司提 供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产品类型上既有雇主购买的团体保险,也有个险保单;既有与 Medicaid 衔接的伙伴计划,也有与住房反向抵押项目结合的长期护理项目。孙东雅《完 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中说明,截至 2016 年,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已覆盖 800 多万人, 约占老年人口的 13%。2)孙东雅《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指出,为保障制度的普惠 性和可持续性,我国的护理保障制度建设应以社会护理保险制度为主体,形成多层次的 护理保障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护理需求;朱铭来、申宇鹏《我国长期护理保 险试点地区经验评介》指出,在参保人群上,短期内仍以覆盖城镇职工为主,但是即使 无法在短期内同时覆盖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并实现待遇的统一化,仍需将统一的制度设 计作为未来发展的目标;朱铭来、申宇鹏《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地区经验评介》指出, 在基金管理方面,应研究统一的筹资标准,实现由政府、个人、社会共同分担的多元化 筹资结构。

2.2.4 康养产业业务协同,打造“保险+养老”生态圈

需求端老龄化问题加重,居家养老规模占 9 成,保险需求亟待满足。1)据国家卫 生健康委称,当前中国养老格局为“9073”,即 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 养老。其中占比 90%的居家养老人群的养老资金和养老服务需求存在广阔空间。2)供 给端竞争加剧要求保险公司延伸寿险产业链,通过提供健康、养老、保险一整套解决方 案,提供差异化、精细化、专业化服务。3)太保蓝本是太保寿险整合内外部优质资源, 为客户用心打造的“健康服务+保险产品”一体化解决方案,内容覆盖诊前、诊中、诊 后的健康管理、就医绿色通道和高端医疗服务。目前已推出太保蓝本 2021 庆典版,包 括普惠版、专业版及尊享版。专业版及尊享版提供三甲专家预约及手术、多学科会诊、 海外就医协助等 8 项服务。截至 2021 年 1 月底,太保蓝本已覆盖 1300 万客户,服务超过 5800 户家庭。

2.3 意外险未来展望:老年人意外险或引发购买热潮

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意外险将迎来发展热潮,应健全老年人意外险多样性体系。 1)意外险自 2009 年 230 亿元至 2013 年 461 亿元,复合增长率 19%,规模尚待发展。 2)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加快趋势,并逐步迈入中度老龄社会,而老年群体由于 身体机能下降,协调功能衰退,发生意外伤害的概率较高。但是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产 品结构单一,划分不够细致。市场上各家保险公司的同类产品趋同性比较强,对于风险 事件的划分颗粒度比较粗,看似保障功能面面俱到,但无形中也降低了产品的可选择性 和可配臵性。3)打造高质量的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产品。首先,在政府统保的老年人 “一般意外伤害保险”产品之外,应根据老年人年龄、城乡低保、失独老人以及易发生 意外伤害的季节和场所,开发出多种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如众安老年人意外险就划分 了易发生意外伤害的几个场所:航空、火车和汽车。其次,附加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产 品的开发,如众安老年人意外险解决了老年人因意外伤害产生的医疗费用问题,在老年 人意外伤害保险的基础上增加了附加意外伤残、意外门急诊及住院医疗、意外救护车费 用等保险额,为老年人意外伤害事件解决了后顾之忧。

2.4 年金险未来展望:商业养老保险有望分享第三支柱增长红利

2.4.1 传统商业养老保险市场规模有限,养老年金增长空间较大

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规模尚小。根据国新办及保险业协会数据,2020、2021 年 商业养老年金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 712 亿元、620 亿元,占人身险保费比重由 2.14%降 至 1.87%。2020 年末全国累积长期养老资金准备金达 6300 亿元,但相比第一支柱(累 计结存 6.31 万亿元)和第二支柱(累计结存 3.93 万亿元),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我们认 为,如果普通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在税收优惠政策下有望迎来 保费收入的快速增长,这为年金保险产品的需求增加奠定了基础。而且目前市场上保险 公司提供的具有养老保障功能的产品相对有限,传统商业养老保险以养老年金为主, 这 使得年金保险产品存在一个较大的增长空间。

2.4.2 养老新产品有望进一步催化年金险市场发展

养老第三支柱建设紧迫,国民养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2021 年 9 月 2 日,银保 监会正式批准设立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 111.5 亿元,共 17 家发 起人,其中包括 10 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仅泰康人寿一家保险公司,持股比例为 1.79%。 预计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将进一步丰富第三支柱产品供给,加快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发展。 2)第三支柱是个人主导的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和商业递延型养老保险,可以改善型养 老保险,满足多层次养老需求。国民养老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将进一步丰富第三支柱产 品供给的信号,利好险企发展。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稳步推进,养老保险新产品接连上线。随着银保监会提出养 老理财试点产品,银行、保险、基金等也纷纷布局,推出多样化养老金融产品,各试点 公司纷纷上线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属于个人养老年金保险产品,投保年龄在 0-80 岁左右,可选择趸交或期交的缴费方式,并且可以追加,产品保额终身皆可按月领取。 商业养老保险稳步推进,为居民养老提供了坚实保障。

2.4.3 康养社区或将推动养老产业和养老年金保险协同发展

当前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建设已经作为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并陆续出台多 个政策鼓励实施,有助于养老年金保险的发展。2018 年 7 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 于扩大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开展范围的通知》,提出进一步深化商业养老保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对传统养老方式形成有益 补充,满足老年人差异化、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并将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扩 大到全国范围开展。 2021 年 12 月,中国银保监会印发了《关于规范和促进养老保险 机构发展的通知》,推动养老保险公司和养老金管理公司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更好服务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建设,这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重要 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之一。2022 年 5 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和促进商业养 老金融业务发展的通知》,对商业养老金融的业务规则作出原则性规定,提出建立多元 发展格局,支持银行保险机构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倡导银行保险机构稳步推进商业养 老金融发展,而商业养老金融是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和促进其发展,有助于 推动第三支柱的发展。我们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养老负担的加重,养老产业迎 来发展黄金期,同时,国家鼓励政策的出台也给出了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积极信号, 因此年金保险产品的需求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

目前保险公司也开始积极布局康养产业,发展自营业务,以医养结合的养老社区为 主要方向,特别是 2015 年以来保险公司投建养老社区进入快速发展期。养老社区的设立为养老年金险的推广 使用提供了保障。我们认为,通过开办养老社区能够有效深入挖掘与满足不同客户的需 求,客户可以通过养老年金险的购买来满足养老社区费用支付的需求,同时针对康养业 务积累用户数据,在此基础上将保险产品与康养服务充分融合,有效匹配客户全生命周 期的投资与保障需求,可以实现养老社区收益提升与保单数量、规模的增长相统一。

泰康人寿依托重资产自营模式,其养老社区布局全国。泰康之家定位为高端社区项 目,整体费用上相对较高。要获得入住泰康养老社区的资格,首先需要加入面向泰康高 净值用户的“幸福有约养老计划”,依据不同的保费计划,申请不同的确认函,获得入住 资格。入住收费包括三个部分:入门费、月费和乐泰财富卡。入门费是指一笔一次性缴 纳且可退还的押金。缴纳入门费方可获得入住资格,收取标准为 20 万元/户,入住前一 次缴足。月费是按月缴纳的费用,含房屋使用费、居家费用和餐费。餐费按居民实际就 餐情况支付。住户可以利用年金险来支付月费。乐泰财富卡则是可以选择性购买的一笔 可退还的居住押金。入住前购买乐泰财富卡可以享受一定的入住优惠,不同户型对应的 乐泰财富卡价格和优惠也不同。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评论
  • 相关文档
  • 相关文章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最新文档
  • 最新精读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