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理想汽车研究报告 用户需求为导向,旗帜鲜明的头部造车新势力

  • 来源:中信建投
  • 发布时间:2023/01/11
  • 浏览次数:1516
  • 举报

一、用户需求为导向,旗帜鲜明的头部新势力

公司定位家庭用户,精准把控用户需求,独特产品脱颖而出,是新势力中首个单款破 10 万、20 万辆的公司。 公司五大核心能力突出:1)用户需求把控力:公司愿景、方法论、产品设计均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创始人及管 理层深耕用户,用数据驱动产品发展;2)技术研发实力:公司电动化能力不断提升,智能座舱重视家庭场景定 义并不断升级,智能驾驶自研+标配,数据积累快速赶超;3)渠道营销力:公司单店效能领先蔚来和小鹏,营 销重视 KOL,创始人流量+海量评测推动产品热度火爆;4)成本把控能力:公司始终稳健发展有的放矢,打造 单品标配产品,盈利能力远超新势力同行,毛利率逼近特斯拉。5)组织架构持续迭代:完成从 0-1 的建设过程, 推动组织架构向矩阵式管理变革。

公司专注家庭用车,新势力中首个单款破 10 万辆、20 万辆。公司前身车和家于 2015 年成立,聚焦于为家 庭打造更安全、更舒适、更便捷的产品与服务;2018 年 10 月,公司发布首款产品理想 ONE,采用增程式技术 解决里程焦虑的问题;2019 年 6 月,公司与品牌名称统一为理想汽车。 2019 年 11 月,公司首款产品理想 ONE 量产下线。2021 年 10 月,公司第 10 万辆理想 ONE 下线,成为首 个单款突破 10 万辆的造车新势力;2022 年 6 月 21 日公司发布第二款产品理想 L9,72 小时内订单超 3 万辆, 交付首月销量破万。2022 年 8 月 1 日,公司第 20 万辆理想 ONE 下线,卫冕成为首个单款突破 20 万辆的造车 新势力。2022 年 9 月 30 日,公司发布全新六座中大型 SUV 理想 L8 系列和五座中大型 SUV 理想 L7 系列。2022 年 12 月,公司实现月交付破 2 万,L9 和 L8 实现双双交付破万。

1.1、消费者基因贯彻始终,创业团队内功深厚

1.1.1、用户需求优先,七年初心不改

历史沿革来看,公司将满足用户需求的理念贯彻始终。 1) 公司成立之初,立足于改善用户出行体验,针对用户长途出行和短途出行,设计了 SUV、SEV 一大一小两 款车型。SEV 项目后来因为政策原因终止,但其用户需求优先的理念融入到了 SUV 项目中。 2) 方法论坚持用户优先。公司内部长期使用“四步法”:确定用户需求、内部达成共识、有自己策略和周密 计划、遇到和解决问题,“四步法”在公司成立三周年之际发展为“用户、自己、目标、结果”的方法 论。 3) 产品设计上,成功量产的 SUV 车型理想 ONE 定位家庭,舒适的大空间满足三代家庭成员同乘需求,选择 增程路线解决里程焦虑,配置四屏联动智能座舱创造家庭应用场景。

1.1.2、创始人专注用户,产品经理出身

公司创始人李想是专注于用户的产品经理,三次创业不断提高用户粘性。创始人李想是连续创业者,深耕 消费者。于 2000 年注册泡泡网,2003 年泡泡网的月活达到行业第三;2005 年,李想第二次创业成立汽车之家, 解决了汽车网站照片不真实、更新缓慢的痛点,2008 年即成为汽 7 车垂直网站访问量第一;2015 年李想第三次 创业成立车和家(后更名为理想汽车),针对家庭出行需求打造大空间、无里程焦虑的增程式智能 SUV 理想 ONE,2021 年 11 月,理想 ONE 成为首个月销破万的 30 万以上中国品牌车型。

1.1.3、数据驱动产品发展

汽车之家基因使然,公司高度重视消费者数据。一方面,新产品定位建立在数据结论上。公司根据 20 万元 以上汽车的购买群体中家庭用户占比高达 89%的研究结论,确定了家庭用车的产品定位。另一方面,现有产品 持续收集反馈,充实产品设计理念。据公司统计,2021 年,理想 ONE 车主平均每周待在车内但不行驶的时长, 已达到 4.4 个小时。

1.2、爆款奶爸车持续发力,L系列引爆市场

1.2.1、市场覆盖加快,产品力不断提升

公司产品推出步伐加快,不断提升家用车市场覆盖密度。公司于 2018 年 10 月发布首款产品中大型 SUV 理 想 ONE 后,于 2022 年 6 月推出家庭智能全尺寸 SUV 理想 L9。2022 年 9 月 30 日发布理想 ONE 换代产品理想 L8 与中大型五座 SUV 理想 L7,价格公布后即开启大定。公司下一步还有推出中型五座 SUV 理想 L6 的计划。另根 据公司港股公告披露,公司将于 2023 年开始基于 Whale、Shark 两大平台每年推出至少 2 款高端纯电动产品。新一代车型产品力提升极大。相比于基于第一代增程平台的理想 ONE,基于第二代增程平台的理想 L9、L8 系列、L7 系列在动力性能、续航、车内空间、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方面都有极大的进步。

1.2.2、理想ONE单品爆款,月销持续破万

公司首款产品理想 ONE 定位家庭出行,产品力强劲。理想 ONE 是定位为家庭出行的 6 座中大型豪华 SUV, 在续航里程、座椅配置、后排空间、后备箱等方面针对老人、儿童以及各种细分场景做了痛点解决方案,凭借 自身的优势实现差异化突围,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爆款。爆款奶爸车理想 ONE 月销量持续破万。自 2019 年 12 月开启交付以来,随着终端渠道拓展以及产品口碑 的提升,理想 ONE 销量持续保持高增长,在 2021 年 11 月首次突破万辆,2021Q4、2022Q1 季度销量均突破 3 万辆,2022 年 4 月受疫情以及原材料端影响,销量下滑,但 2022Q2 季度整体销量仍逼近 3 万辆,处于市场前 列。

为何理想 ONE 能够成为爆款,从市场中脱颖而出?我们认为背后是极致产品力,具体表现在:1)续航及驾 驶性能:理想 ONE 采用增程式动力系统,续航里程可达 1080km,百公里加速时间 6.5s。2)舒适的内部空间: 理想 ONE 采用 6 座布局,前两排座椅配备加热通风按摩功能;超大空间,轴距领先绝大多数 SUV;搭载 HIFI 音 响,带来舒适体验。3)智能化配置:智能驾驶方面,理想ONE搭载两颗地平线自动驾驶专用芯片,全球首颗量 产的 800 万像素感知摄像头,标配理想AD辅助驾驶系统;智能座舱方面,理想 ONE 搭载高通骁龙 820A 芯片, 支持四屏交互,全车语音交互,带来极致流畅体验。多项指标领先竞品,理想 ONE 产品力强大。与同价位燃油车相比,理想 ONE 在空间、经济性与智能化配 置层面具备相对优势;与同价位新能源车相比,理想 ONE 在尺寸、续航里程层面具备相对优势。

1.2.3、理想L9全面升级,上市即爆款

L9 延续理想产品理念,在理想 ONE 的基础上全面升级。理想 L9 是全尺寸旗舰 SUV,是全家日常出行共 同游戏娱乐的空间,售价 45.98 万元,在尺寸、动力性能、续航、内饰、智能化配置等方面对理想 ONE 做全面 的升级,是一款名副其实的升级版“奶爸车”。

理想 L9 集齐 100 项旗舰配置,打造“宽敞精致的家+舒适的家+移动的家+智能安全的家”。 1)宽敞精致的家:理想 L9 是旗舰级六座全尺寸 SUV,车的长宽高为 5218mm*1998mm*1800mm,轴距 3105mm,搭载 21 寸大轮毂、环绕车身的星环头灯、全包车门和隐藏式门把手,使车型更加精致,充满科技感。2)舒适的家:三排全电动座椅全部标配加热功能,一二排座椅具备通风和 SPA 级十点按摩功能,缓解旅 途疲劳,“四向电动腿托+Nappa 真皮座椅”使整体更加舒适,后排冰箱和充沛行李大空间便捷家庭出行。3)移动的家:搭载全自研旗舰级 1.5T 四缸增程器,相比理想 ONE 的 1.2T 三缸增程器有了很大提升,CLTC 综合续航里程达 1315 公里,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 5.3s,搭配自研旗舰级底盘控制系统和中央域控制器,为家庭 出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智能安全的家:智能驾驶方面,传感器配置包含一颗 128 线激光雷达,6 颗 800 万像素摄像头,5 颗 200 万像素摄像头,1 颗前向毫米波雷达,12 颗超声波传感器;芯片方面配备 2 颗英伟达 Orin-X 芯片,总算力达到 508TOPS,硬件性能强劲;软件算法方面采用全自研的 AD Max,使智能驾驶安全稳定。智能座舱方面,芯片方 面采用 2 颗高通骁龙 8155 芯片,创新性的“HUD+安全驾驶交互屏+车辆中控屏+副驾娱乐屏+后舱娱乐屏”实 现五屏三维空间交互,“7.3.4 全景声音响布局+二排座椅 4D 震动”带来沉浸式体验。

理想 L9 配置齐全,极具性价比,上市即爆款。与同级别燃油车相比,在价格、智能化配置具备相对优势; 与同价位新能源车相比,在尺寸、续航里程、智能座舱方面具备相对优势;与同价位 MPV 相比,在家用配置、 智能化方面具备相对优势。2022 年 9 月,理想 L9 在首个完整月交付达 10123 辆,是首个单月交付量过万且售价在 40 万以上的中国品牌车型,上市即成为爆款。我们预计理想 L9 年销量为 12 万辆,将在 40-50 万价格带内市占率达 13%,超越宝马 X3(2022.01-06 销 量 42297 辆),奥迪 Q5L(2022.01-06 销量 34153 辆)等竞品,与宝马 5 系 L、奔驰 E 级 L、奥迪 A6L 等传统 豪华品牌的主力产品处于同一销量区间,成功实现品牌的向上突破。

1.2.4、理想L8、L7配置下沉,打入30万区间

公司新一代产品 SKU 布局清晰,价格形成梯度。公司于 2022 年 9 月 30 日同时发布理想 L8、理想 L7 系 列。理想 L8、L7 均分为 Max 和 Pro 两个版本,四款 SKU 价格带横跨 33.98-39.98 万元,目标群体较为清晰。 理想 L8、L7 基于相同平台打造,最大差异为理想 L8 为 6 座车型,理想 L7 为 5 座车型,L8 价格比L7贵2万 元;Max 和 Pro 版本外观、内饰和动力性能高度一致,主要差异为 Max 版智能化硬件配置更高,售价高出 Pro 版 4 万元。理想 L8 定位新一代理想 ONE,产品迭代后再次确立30万级奶爸车王者地位。随着 2022 年其他品牌的新 一代 6 座新能源车型陆续推出,2019 年问世的理想 ONE 产品力优势难以持续保持。理想 L8 作为理想 ONE 的 继任车型,在车型尺寸、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家庭场景配置等方面远超竞品,产品迭代后理想保持了在奶爸 车市场的产品力全面领先。

1.3、电动化审时度势,智能化全面升级

1.3.1、电动化从实用主义出发,增程优先,纯电跟进

公司从实用主义出发,选择最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技术路线。理想 ONE 选用无里程焦虑的增程路线,既享受 了续航里程、新能源补贴、绿牌优势,又同时具备电动车性能。理想 L9、L8、L7 采用新一代增程平台,在纯电 续航里程、增程器性能、悬架配置等方面大幅提升。 未来随着电池、快充技术的成熟,公司将主打增程和纯电两种动力形式。2023 年公司将推出三款车型,分 别是 1)搭载全新一代增程动力的旗舰产品;2)基于全新 BEV 平台打造的纯电车型;3)定价在 20-30 万元的 中型车,补齐纯电车型。

1.3.2、智能座舱定义全新场景,智能驾驶自研+标配

智能座舱方面,公司重视家庭场景定义。 1)理想 ONE 搭载的第一代智能座舱开创性地采用四屏联动智能座舱设计,特别设计了副驾驶娱乐屏以满 足家庭出行需要,并搭载了 KTV 系统。全车实现语音交互,使每一排的乘客都能与智能助手对话。 2)理想 L9 等车型搭载的第二代智能座舱将新场景更进一步细化:优化娱乐系统,升级副驾娱乐屏,增设 后舱娱乐屏,全面升级音响系统;增强人机交互,首次采用了 TOF 立体 3D 摄像头,二、三排乘客可以通过手 势与娱乐屏进行交互;场景覆盖细致入微,增设后排小桌板、冷暖冰箱。

辅助驾驶方面,“标配+自研”战略,快速追赶卓有成效。 1)坚定全系标配,颠覆智能驾驶软件收费模式。据《理想汽车 2025 年战略》,“到 2030 年,我们认为 Level 4 级别自动驾驶会变成每一辆智能电动车的标配,用户不会选购一辆不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智能电动车”。 公司从 21 款理想 ONE 开始对全系产品标配智能驾驶软件。

2)软件自研+硬件升级。2020 款理想 ONE 采用 Mobileye EyeQ4 芯片,算力 2.5 TOPS,只具备基本的辅助 驾驶能力。2021 款理想 ONE 放弃供应商黑盒方案,采用 2 颗地平线 J3 芯片,算力达到 10 TOPS,同时稳步推 进算法自研。2021 年 12 月,理想 ONE 交付了自研的 NOA 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和完整 AEB 功能,由此成为全球 三家具备完整的 NOA 和 AEB 全栈自研能力的品牌之一。理想 L9 辅助驾驶实力进一步升级,搭载“理想 AD Max”智能驾驶系统,采用全栈自研的感知、决策、规划和控制软件,配备激光雷达和多个高性能摄像头,两颗 英伟达 Orin-X 处理器,总算力将达到 508 Tops。

3)影子模式收集海量数据。得益于公司全系标配智驾,每一辆理想汽车都能在影子模式下收集数据并测试 算法,和友商智能驾驶数据积累量的差距快速缩短。截至 2022 年 6 月底,用户使用理想智能驾驶总里程超过 2.9 亿公里,NOA 总里程 2462 万公里,有效学习场景总里程 1.9 亿公里,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特斯拉。

1.4、产能自建,营销效能高

1.4.1、具备生产资质,自建生产基地

公司现有常州基地 10 万产能,预计北京基地 10 万产能 23 年底投产。公司于 2018 年 12 月 17 日,以 6.5 亿元人民币收购重庆力帆,从而获得汽车生产资质。目前公司已有常州制造基地,年产能 10 万辆,厂区内设有 冲压、焊接、涂装、总装车间,且正在建设新车间,完工后预计将达到 20 万辆的年产能。此外,由北京现代第 一工厂改造升级的理想汽车北京绿色智能制造基地已于 2021 年 10 月正式开工,改造后规划年产能达 10 万辆, 计划 2023 年末投产。

1.4.2、单店效能高,KOL营销能力强

公司直营零售中心快速扩张,单店效能领先蔚来和小鹏。公司自 2020 年 8 月开始加快直营零售中心扩张的 步伐,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在全国已有 288 家零售中心,覆盖 121 个城市;售后维修中心及授权钣喷中心 318 家,覆盖 223 个城市;在直营零售中心快速扩张的同时,单店效能虽有所摊薄,但仍稳定在 35-80 辆/月区 间范围内,领先于蔚来和小鹏,但与特斯拉仍有差距。

产品营销能力强大,充分借力 KOL(关键意见领袖)。公司公关团队负责人来自汽车之家,公司创始人李 想自带流量,微博粉丝数远超其他新势力创始人。2022 年 6 月公司发布理想 L9,借助创始人号召力推动产品成为火热话题,视频号直播观看量 18 万+,微博直播在线人数 500 万+,话题总阅读量6亿+。理想 L9 正式上市 前邀请汽车媒体、头部车评人抢先体验试驾,发布会结束后立即解密,海量评测瞬间刷屏,推动热度进一步上 行。

1.5、稳健发展有的放矢,毛利率接近特斯拉

1.5.1、纵向对比:营收快速增长,亏损可控

公司营收快速增长。公司 2021 年营收为 270.1 亿元,同比增长 185.6%。单季度来看,公司营业收入随着汽 车销量提升而快速上涨。2022 年 H1 营收 183.0 亿元,同比增长 112.4%。公司亏损可控。公司 2021 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21 亿元,亏损同比减少。受研发费用增加影响,2022 年 Q3 扣非归母净利润为-6.29 亿元,主要受与理想 ONE 有关的存货拨备及购买承诺损失影响,亏损有所扩大。公司毛利率自 2020 年理想 ONE 大批量交付以来保持为正,并不断提升。公司 2021 年毛利率为 22.60%, 净利率为-0.11%。单季度来看,公司毛利率从 2020Q1 的 8.0%上升到 2022Q2 的 21.5%,2022Q3 毛利率为 12.65%, 车辆毛利率为 12%,同比-9.1pct,环比-9.2pct,主要受与理想 ONE 有关的存货拨备及购买承诺损失影响,除去 上述影响后,2022Q3 车辆毛利率为 20.8%。

公司现金流自理想 ONE 交付起大幅改善。2019 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7.94 亿元,2020 年 转正为 31.40 亿元,2021 年增长至 83.40 亿元。单季度来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保持增长趋势。

1.5.2、同业对比,营收看齐头部,盈利能力全面领先

公司保持高增速发展,营收已看齐新势力第一。随着理想 ONE 销量稳步提升,公司营收 2021Q4 一度超越 蔚来汽车,成为新势力营收第一。2022Q1-Q3 与蔚来营收差距不大。从增速来看,在基数扩大后公司营收仍然 保持高速增长,22Q2/Q3 营收同比增速分别达 73%/20%。公司拥有新势力中最强的盈利能力。毛利率层面,公司自 2020Q1 以来毛利率始终为正且稳步增长,并且由 2020Q1 的 8.02%增长到 2022Q2 的 21.5%。净利率层面,公司盈亏基本实现平衡,净利率保持在远高于其他新 势力的水平(22Q3 公司毛/净利率受与理想 ONE 有关的存货拨备及购买承诺损失影响,数据失真)。

公司毛利率水平已接近特斯拉,超过长城汽车等传统车企,但净利率尚有差距。2022Q2 公司毛利率为 21.5%, 特斯拉为 25.0%,长城汽车为 19.8%。由于研发等投入较大,2022Q2 公司净利率为-7.3%,与特斯拉、长城汽车 的净利率尚有差距(22Q3 公司毛/净利率受与理想 ONE 有关的存货拨备及购买承诺损失影响,数据失真)。

1.6、组织架构持续迭代,向矩阵式管理变革

多位高管拥有汽车之家工作经历,公司团队构成迥异于蔚来和小鹏。董事长李想是汽车之家创始人,执行 董事兼首席财务官李铁曾担任汽车之家副总裁,此外,非执行董事樊铮曾担任汽车之家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 公司管理层将大幅调整,以实现向矩阵式组织架构的升级。自 2023 年 1 月 1 日起,总工程师马东辉将接替 沈亚楠任总裁,谢炎出任理想汽车 CTO,执行董事兼总裁沈亚楠退出董事会。管理层人选调整的同时分管范围 也将同步调整,新任总裁马东辉负责研发与供应群组; 李想本人负责产品与商业群组; CFO 李铁负责组织与财经 群组;高级副总裁谢炎升任 CTO 负责系统与计算群组,调整后,高管负责的领域更清晰和专一,更符合矩阵式组 织架构的要求。

公司组织架构正在从“垂直职能组织”升级为“矩阵型组织”。公司坚定认为矩阵型组织是理想汽车迈进 千亿规模、挑战万亿规模的最合适的组织模式。当企业达到千亿级别收入规模的时候,任何一个糟糕的重大决 策,任何一个低质量交付的产品,对于公司都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而矩阵型组织最大的特点,就是确保全流 程的管理质量,横向团队规划路、修路、运营路,纵向团队造车、开车、运营车,高质量的道路配合高水平的车 队,把持续创造的价值源源不断的运送给消费者,并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产生良性循环。

公司将全面升级组织+流程。公司将在原有的 2 个横向实体部门(战略部和产品部)基础上,新增 5 个横向 实体部门:商业部、供应部、流程部、组织部、财经部,不仅如此,DSTE(战略到执行)、IPD(集成产品开 发)、IPMS(集成产品营销和销售)、ISC(集成供应链管理)、BT&IT、LTD、IFS 这七个流程,将会在接下 来 3 年时间里落地并优化,形成理想矩阵型组织的最小运营闭环。

二、类比智能手机同质化竞争,苹果大单品战略顺利突围

核心观点: 1)智能手机经历了渗透率缓慢爬坡、快速渗透和渗透增速放缓三阶段;横向对比,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处于渗 透率加速和竞争加剧的阶段。智能手机渗透率增速放缓后,发展路径出现严重同质化。 2)苹果依靠自研操作系统,通过收购自研芯片,实现核心竞争力的软硬一体化发展,从而引领交互革命,建立 独特生态,提升用户粘性,在同质化竞争中维持品牌市占率。 3)苹果 2013 年以前坚持大单品战略,每年发布一款手机,期间盈利能力显著提升,费用率持续走低,2013 年 以后产品线有序扩张,打造出打造 2.2 亿销量的爆款产品 iPhone6 系列。

2.1、智能汽车与智能手机发展趋同,同质化和高集中度或成终局

复盘智能手机行业发展历史,从渗透率维度看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功能机时代(-2006):智能手机渗透率在 10%以下,市场主要玩家主要为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等。 智能机渗透率缓慢爬升阶段,海外厂商提前布局(2007-2009):苹果入局,三星转型。2007 年,苹果发布 首款 iPhone,新颖的外观和超大屏幕的触摸屏设计使得首款 iPhone 成为开启智能手机新时代的机型。同时,三 星开始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创立自己的智能手机品牌,发布多款创新型产品以试探市场反应。 智能手机渗透率快速提升,本土企业趁势而上(2010-2014):小米入局,华为和 OPPO+VIVO 接连转型。

2010 年,苹果发布了极具辨识度的产品 iPhone 4,大大提升了自身知名度;同年,雷军锁定智能手机赛道,创 立小米集团,并在第二年发布了首款产品 M1,掀起国内智能手机浪潮;华为也在此时决定摆脱对运营商的依赖, 转型做自有品牌手机,并在 2013 年智能手机增速最快时发布爆款机型 P6,行业龙头初具雏形。 智能手机渗透率稳中有升,竞争格局趋于稳定(2015-至今):2014 年国内运营商宣布降低对手机的补贴, 高度依赖运营商的手机厂商迅速陷入亏损,“中华酷联”格局瓦解。同时,手机从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头 部集中度提升;国内苹果+华为+小米+OV 的竞争格局较为稳定,并延续至今。

升级方向相同,手机产品同质化发展。1)硬件配置同质化。芯片、摄像头、散热、充电和重量等参数成为 不同品牌竞争的桥头堡,升级方向趋于雷同。例如屏幕方面,在追求更大屏幕和更高屏占比的行业趋势下,小 米于 2016 年发布 MIX 全面屏手机,随后苹果、三星、华为等在 2017 年陆续发布全面屏手机。目前。主流手机 品牌的最大屏幕尺寸都达到了 6.5 英寸以上。2)外观同质化。随着配置增加,轻薄的产品外观成为主要解决方 案;在供应链、研发时间和研发成本的压力下,外观设计方面同样趋于雷同。

拐点已现,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速。从 2020 年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显著提升,类似此前智能手 机渗透率在 2010 年出现明显的增速拐点。对比全球和中国的智能手机渗透率,中国在 2011 年实现了渗透率的 反超,增速显著高于全球。根据 Marklines 数据,2021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 8.15%,但中国新能源汽车渗 透率达到 13.86%,同样远超全球平均水平。从集中度程度来看,2012 至 2014 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 CR5 保 持在 50%-60%之间,随后快速提升;2022H1 中国新能源汽车 CR5 已达 55.7%,预计未来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2.2、苹果:软硬一体发展,打造独特生态提高用户粘性

2.2.1、软硬件自研,成就手机行业龙头

计算机起家,苹果公司成功转型为智能手机龙头。乔布斯于 1996 年回归苹果公司后,陆续发布 iMac、iPod 和 Macbook 等产品,为苹果公司打响了知名度。2007 年以前苹果公司陆续推出 MAC OS 系统和 iTunes,为公司 日后打造强大的生态奠定了基础。2007 年,苹果公司发布了初代 iPhone 和 iOS 系统,将智能手机推向了新时 代;2008 年推出 App Store,手机应用逐步丰富。2010 年,苹果发布 iPhone 4,点燃了消费者对智能机外观的 需求,再次获得极高的关注度。苹果自研芯片 A4 与 iPhone 4 同时发布,开启了苹果自研芯片之路,成为了后 续机型产品力的强大技术支撑。

从触屏到多维虚拟,iPhone 引领智能手机交互革命。初代 iPhone 突破了电容触屏和多点触屏等技术难关, 大胆的取消了实体键盘,正面仅留用 Home 键。仅用手指就能获得的流畅触屏体验和“右滑解锁”等新型交互设 计令消费者眼前一亮。2013 年苹果发布了 iPhone 5S 机型,引入了指纹识别功能。2017 年发布的 iPhone X 引入了面部解锁功能,取消了 Home 键,并首次采用了全面屏设计,在二维空间做到极致后,苹果还将在三维空间 继续探索。

自研芯片,为完美实现功能设计奠定基础。2007 年,苹果发布首款自研手机 SoC 芯片 A4,并于 iPhone 4 首搭上市。2013 年,苹果推出全球首款 64 位的智能手机芯片,超越安卓手机芯片进度。2017 年,苹果发布了 A11 仿生芯片,“仿生”后缀代表着苹果芯片研发开始往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方向前进。基于 A11 仿生芯片, iPhone X 的原深感镜头模组能进行面部建模,学习人脸在不同表情下的细微变化,使得全面屏设计得以实现。

收购补齐研发短板,打破供应链垄断。在 iPhone 至 iPhone 3G 时代,苹果采用三星的芯片作为手机 SoC。 随着与三星在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逐渐白热化,苹果开始布局芯片业务。为补全在芯片研发方面的短板,苹果 分别在 2008 年和 2010 年收购了 P.A. Semi 和 Intrinsity 布局手机处理器研发。为弥补产品在信号方面的短 板,并且摆脱对高通的依赖,苹果于 2019 年收购英特尔基带业务,目前正在自研 5G 基带芯片。芯片布局有序扩张,跻身全球顶尖半导体公司 Top15。自苹果推出 A 系列手机处理器,苹果陆续覆盖旗下 产品核心芯片的研发。目前,苹果自研芯片已覆盖手机、电脑、耳机和手表等产品,并且同步推进数据通信方 面的芯片研发。根据 IC Insights 发布的数据,苹果公司在 2020 年全球销量前 15 的半导体公司中排名 13。

自研操作系统,软硬一体发展。iOS 系统最早于 2007 年 1 月 9 日在 Macworld 大会上公布,最初应用于 iPhone,后陆续用于 iPod touch 和 iPad。iOS7 的发布标着这苹果从真后台转型至假后台,提升了系统运行速 度;沙盒机制和屏幕指令优先等机制使得 iOS 系统相比 Android 系统更为流畅。iOS 系统完全闭环,解决了软 硬件兼容问题;苹果自研的 A 系列处理器可以与 iOS 系统更好的相互适配,软硬件高度统一协同发展。强大产品整合能力缔造独特生态,提升用户粘性。苹果目前的产品包括手机、平板、电脑、耳机和手表等。 不同产品依靠苹果自研的闭环系统深度连接,叠加多种实用功能,形成了独特的电子产品生态。iCloud 账户实 现了同款产品迭代时和不同产品间的数据传送,提升用户粘性。

2.2.2、产品线精简,打造2.2亿台销量爆款单品

大单品战略时期市占率快速提升,6 年间增长 22pct。2013 年以前,苹果坚持走大单品路线,每年的每个 系列只发布一款新机型,全球手机市占率也从 2007 年的 2%提升至 2012 年的 24%。2013 年开始,苹果增加了单 年新机型数量;目前,每年新机型总数集中在 3-4 款左右。大单品时期盈利能力显著提升,费用率稳中有降。2007 年至 2012 年,苹果公司毛利率从 34%提升至 43.9%, 达到历史最高点,净利率从 2007 年的 14.2%增至 2012 年的 26.7%,随后在 20%至 25%波动。费用率方面,2005年开始,苹果的研发费用率多年保持在 5%以下,将资金集中在最具有潜力的项目上;销售和管理费用率则是从 2002 年的 21.1%降低到了 2012 年的 6.4%,随后保持在 6%至 7%左右。

单品战略+产品改革,iPhone 6 成为智能手机销冠。2014 年,智能手机应用逐渐丰富,小屏不再能满足消 费者的日常需求。对比 iPhone 5s 4 英寸的屏幕尺寸,iPhone 6 系列依靠 4.7 和 5.5 英寸的大屏幕成为苹果首个大 屏系列。据外媒统计,在全生命周期,iPhone 6 系列的销量达到了 2.22 亿台,成为苹果所有系列中销量最高的 产品,远超过排名第二的 iPhone 6s 系列的 1.25 亿台。从全球手机销量来看,iPhone 6 系列排名第三位,成为除 诺基亚外最畅销的机型。

三、公司夺得先机:大单品标配规模效应,切入蓝海高举高打再下攻

核心观点: 1)战略选择:规模效应+配置堆料,提前卡位同质化终局。公司采取大单品+标配策略,产品线清晰,SKU 精 简,公司产品配置打满,拥有竞品的所有卖点配置,在同质化竞争的背景下,有望率先出圈。 2)品牌定位:切入蓝海市场,用户画像清晰。公司选择豪华奶爸车入局,当前 30-45 岁人群规模大且资产状况 最佳,同时奶爸车市场竞品极少,是空间大格局好的蓝海市场。

3)产品体系:先高举高打积累资源,再配置下放击穿市场。公司先期在高端市场采取“低价打高价”策略占领 市场积累资源,已夺得先机。未来配置下放同步取得规模优势,将采取“高配打低配”策略击穿中低端市场。 4)财务指标:公司奉行规模先行,盈利能力随规模增长持续增强。从 2021Q1 到 2022Q1,公司汽车销量增长 152%,毛利率随之增长 5.6 pct,领先其他新势力竞争对手,随着公司战略落地,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增强。

3.1、战略选择:规模效应+配置堆料,提前卡位同质化终局

公司采取大单品+标配策略,产品线清晰,SKU 精简。2022 年 6 月理想 ONE 销量达 1.3 万辆,而蔚来和小 鹏中销量最大的车型小鹏 P7 销量为 0.8 万辆,且有多种在售版本。公司单品销量领先对手数倍,能有效摊薄前 期费用,实现规模效应。新能源汽车同质化竞争态势已现。新能源汽车加速性能、续航里程差异较小,车企往往选择主打外观、交 互、体验等场景,如车灯、外饰件、车机、座椅等。每当蔚来、极氪、零跑、理想等新品发布,都会看到各种配 置的堆砌,以期在配置方面突显优势。

公司产品配置堆料做到极致,堵住对手差异化路径。理想 L9 一百余项配置全部标配,集竞品的所有卖点配 置于一身,堆料诚意十足。同等价位下,对手很难通过差异化配置完成对理想 L9 的超越,提前卡位同质化竞争 的终局。

3.2、品牌定位:切入蓝海市场,用户画像清晰

公司首款车理想 ONE 即能成为首个月销破万的售价 30 万以上中国品牌车型,与其精准定位密不可分: 1)选择豪华奶爸车入局,目标人群定位清晰。首先,城市有孩家庭用户特征明显:有孩是大多数人必经的 人生阶段,容易引发较大范围的共识;其次,用户需求明确:老人带孩子、儿童安全座椅、婴儿车存放等场景 催生多人乘坐、大空间需求,通勤、接送孩子、长途出游等场景催生多功能需求。

2)目标人群数量大,消费能力突出。首先,目标人群数量大,当前 30-45 岁人群是历史出生人口的小高峰。 其次,资产状况最佳,据《2019 年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2018 年中国城市 31-40 岁户主家庭平均可投 资资产为 118 万元,远超 23-30 岁户主的 83.2 万元。此外,二孩及以上家庭占比不断提升,二孩及以上孩次占 比由 2015 年的 47.4%,上升到 2020 年的 57%。

3.3、产品体系:先高举高打积累资源,再配置下放击穿市场

公司先期在高端市场采取“低价打高价”战略,理想 ONE、理想 L9 价格虽高,从配置方面看实则极具性 价比,顺利抢占高端市场后,将同款配置下放至 L8、L7 及后续其他定位略低的车型,将规模优势最大化,实 现“高配打低配”战略以击穿中低端市场。

1)理想 ONE 豪华车市场站稳脚跟,理想 L9 一步跨越 15 万实现上攻。 先期为实现配置打满,理想 ONE 价格定位 30 万元以上。理想 ONE 拥有超强产品力,叠加豪华车市场扩 容的背景,理想 ONE 上市三年后顺利击败宝马 3 系和奔驰 C 系,位居 30-40 万车型销量第三。2)理想 L9 价格一步跨越 13 万上攻,后续价格下沉、高配打低配击穿市场。售价 46 万的理想 L9 标配 100 多项配置,硬件水平远超 BBA 60-70 万级别 SUV,已达百万级豪车水平,而智能化水平更是全面领先。后续车 型继续扩展价格边界,配置、品牌、销量将全面领先,L8、L7 售价相比 L9 进一步下沉,实现每个价格区间打 造一款爆品。借助单品策略实现的成本优势,将高价车型的配置下放低价车型,实现对中低端市场的降维打击。

3)成功范例:特斯拉高端市场蓄力,配置下放+规模效应击穿市场。 特斯拉的路径与公司相似。特斯拉 Model S/X 价格超过 5 万美元,但是拥有媲美顶级跑车的加速性能和科 技潮流的品牌文化,本质上也是“低价打高价”。Model S/X 的成功树立了特斯拉的高端品牌形象,同时保持了 20%以上的高毛利率,从而有足够的资源以持续投入研发和资本开支。2017 年-2020 年,特斯拉推出价格下沉的 Model 3/Y,其高配版本拥有与 Model S/X 相近的加速性能、自动 驾驶和续航水平,价格却下降至一半左右。高性价比叠加特斯拉高端电动车品牌效应,Model 3/Y 迅速横扫市场。

3.4、财务指标:公司规模先行,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见微知著,公司规模效应已在毛利率中逐步显现。从 2021Q1 到 2022Q1,公司汽车销量增长 152%,毛利 率增长 5.6 pct。相比之下,小鹏汽车销量增长 159%,毛利率增长仅 0.3 pct,蔚来汽车销量增长 28%,毛利率反 而下滑 3 pct。公司在售价增长、原材料上涨的背景下,单车成本得到更好的控制,从而享受不断上涨的毛利率。 随着公司战略逐步落地,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增强。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评论
  • 相关文档
  • 相关文章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最新文档
  • 最新精读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