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能源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新能源+AI三大方向展望,加速增长期来临

  • 来源:太平洋证券
  • 发布时间:2025/03/24
  • 浏览次数:164
  • 举报
相关深度报告REPORTS

新能源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新能源+AI三大方向展望,加速增长期来临.pdf

新能源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新能源+AI三大方向展望,加速增长期来临。AI大时代给新能源产业链带来变革性机会。在未来AI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能源产业链有望与AIDC、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深度融合,共同推动社会的智能化升级,同时把产业链的成长空间打开。在各大AI巨头的加速扩大资本开支过程中,新能源+AIDC迎来向上突变。新能源产业链的设备将助力数据中心实现高效、高密度与高可靠,如HVDC、BBU等技术的应用,有望协同推动数据中心向智算数据中心转变。人形机器人是AI+国内优质制造业结合的典范,新能源+人形机器人处于从0到1的关键期。人形机器人可以视为智能电动车形态的升级,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公司有...

1、新能源+AIDC:AI新基建带来的大机遇

AI大时代给新能源产业链带来变革性机会

AI的普及深化不仅会加速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决策质量,激发产品与服务创新,还将进一步优化 社会经济结构,推动全球经济步入高质量增长新周期。 AI引发的变革将是一场体验革命、效率革命、经验革命和科研革命,以智能化为标志的新时代已经来临;在新能源领域 也是如此:前期在电动车智能化已经有较深体现,目前在AIDC、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正在加速推进。

新能源+AIDC:AI新基建是AI应用大发展的基础

数据中心不再是单纯的成本中心,而是创新中心。成为创新中心之后,未来数据中心的重要性在持续提升,其利用率和 效率要求亦是如此。目前,数据中心正走向智算数据中心,AIDC的投资是前瞻性指标。

数据中心能源基础设施:要求在提升

AIDC算力密度增长带来功率密度的急剧攀升,给供电、散热及布局等带来极大挑战,正在重塑数据中心能源基础设施。 为了满足超大型 AI DC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能源基础设施需要实现高效率、高密度、高弹性、高可靠。

新能源+AIDC:UPS是基础,HVDC是进化方向

UPS是目前数据中心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不间断电源系统,在此基础之上HVDC和巴拿马电源的架构进一步迭代优化。 巴拿马电源是一种创新的数据中心供电方案,由阿里巴巴联合台达开发。它通过将10kV配电、隔离中压变压、模块化不 间断电源和输出配电等环节进行柔性集成,实现了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的供电。

新能源+AIDC:各AI大厂的资本开支是投资预判的前瞻性指标

我们需要重点分析各大厂的基础设施投资进展,目前看美国等 海外已领先于国内进行加速资本投入,国内未来一两年将加大 力度,阿里巴巴是典型案例: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 3800亿元用于AI数据中心(AIDC)等建设,重点布局AI基础设 施、基础模型平台及现有业务AI转型,其核心规划包括: 1.加大AI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未来三年将投入超3800亿元用于 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扩建智算中心,升级服务器与 网络设备,优化数据中心布局,加快释放AI+规模效应。 2.提升AI基础模型研发投入:大幅提升AI基础模型的研发投入, 确保技术先进性和行业领先地位。推动AI原生应用的发展,通 过研发下一代AI基础模型及原生应用,保持技术领先性。 3.深化电商业务及其他平台的AI技术升级:持续提升AI应用的 研发投入以及算力投入,运用AI深度改造升级各业务,把握AI 时代的新发展机遇。

2、新能源+人形机器人:AI+新能源制造的完美结合

人形机器人行业趋势:行业处于刚刚导入的阶段

人形机器人发展路径为“先工业、后商用、再家庭”。在工业领域,人形机器人从高精度任务起步,技术成熟后应用范 围扩大,商用领域随后拓展,从专业服务逐步延伸,技术提升与成本下降推动市场增长,最终进入家庭领域,初期用于 简单家务,未来将承担更复杂任务,2028年市场规模有望达10万亿人民币。

人形机器人是AI+国内优质制造业结合的典范

当前智能机器人正迎来技术迭代的黄金发展期。在稳定高效、认知学习、交互协同和环境感知四大核心功能需求的驱动下, AI、多模态传感与数字孪生技术突破推动技术架构系统性升级。人形机器人作为技术融合标杆,深度融合AI与国内高端制 造,既体现技术集成优势,又凸显产业协同价值,成为智能制造领域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典范。

新能源+人形机器人:国家政策推动从0到1加速突破

人形机器人是AI+国内优质制造业结合 的典范,处于从0到1的关键期。国家政 策大力支持,多项政策文件强调了人形 机器人的重要性,推动其在多个领域的 应用。

人形机器人-特斯拉:全球核心推动者,持续在进化

特斯拉是全球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核心推动力。特斯拉于2021年8月首次提出人形机器人概念,2022年9月展示出原型机, 具备基础行走和简单工作能力,2023年3月推出Optimus G1,提升了运动和手部灵巧能力,2023年12月至2024年推出G2, 进一步优化了行走和精细动作。特斯拉计划2025年生产数千台至1万台人形机器人,并率先在特斯拉工厂内部使用,预计 2026年向外部公司交付。

人形机器人-特斯拉:目前已经进化到可以实用化的阶段

特斯拉 Optimus 机器人身高 172 厘米、体重 73 千克,全身 28 个自由度(不含灵巧手),静坐 / 慢走时功率 100 瓦 / 500 瓦,能硬拉 68 公斤、负重 20 公斤,可完成搬运、浇水等复杂动作。其电动和驱动控制系统配备 28 个执 行器(不含灵巧手)、2.3 千瓦时 / 52 伏电池组及特斯拉 SOC 芯片。关节执行器采用六种标准执行器,包括三种旋 转和三种线性执行器,具良好力和力矩输出能力。感知决策层面,配备基于 FSD 系统的 Dojo 超算平台,搭载 8 个 汽车同款摄像头,凭借全身传感器信号进行行动决策和反馈控制。

人形机器人-特斯拉:产业链未来空间值得期待

从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看,未来 一两年国内的供应链定点有望逐步落 地和放量,从而打开相关公司的成长 空间。 更重要的是,其企业的产品进入特斯 拉供应链将有利于其进入国内人形机 器人本体企业,从而加速业务放量。 备注:特斯拉计划在2026年将人形机 器人产量扩大到5万至10万台,到 2027年进一步扩大到50万台。

人形机器人-宇树:国内硬件产品突破的典范

宇树科技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推出了多款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包括通用型具身智能机器人原型机、商用 清洁机器人、交互服务机器人等。 目前,宇树科技已实现电机、减速器、控制器、激光雷达等机器人关键核心零部件的全自研,并掌握高性能感知及运动 控制算法,成功整合机器人全产业链。2025年2月,宇树科技正式发售人形机器人G1,售价9.9万元。在产品迭代方面, H1系列机器人最大负载可达7公斤,步行速度为3.3米/秒。

人形机器人-智元:在开放体系中持续优化核心环节

远征A2系列的灵巧手的自由度数则跃升至19个,主动自由度翻倍至12个,并引入了基于MEMS原理的触觉感知和视触觉 感知技术。 智元团队自研了一款专用关节——Power Flow,该关节通过电流直接做力矩控制,无需传感器,提高了透明度并降低 了成本。此外,还采用了高力矩透明度行星减速器、共辄同轴双编码器、一体液冷循环散热系统以及自研的矢量控制 驱动器。

人形机器人-震裕科技:正在大力拓展丝杆等核心部件

2023年下半年,震裕科技开启独立研发人形机器人线性关节所需的行星滚柱丝杆、精密加工零件、电机组件等;2024年 9月,该公司成立子公司马丁机器人,聚焦人形机器人及低空飞行器等新兴领域。2024年,该公司成功攻克丝杠制造中 的高精度、高承载力、高刚性等技术难题,并建立完整的生产线和质量检测体系。目前行星滚柱丝杠日产能50套,已通 过两家客户验证,2025年Q1新增半自动产线。

人形机器人-亿嘉和:建立自身生态价值

亿嘉和的技术优势源于十余年积累的导航、多模态环境感知及机器视觉等核心技术,并通过自主研发的YJH-LM多模态超 融合大模型实现AI任务生成与机器人控制融合,显著提升研发效率。2025年推出的RK100人形机器人,凭借多模态高维数 据采集训练系统构建全栈技术闭环,率先在能源高危场景完成国内首次商业化应用,并拓展至康养照护、智能家居领域, 成为具身智能技术落地的标杆。目前正联合高校及产业链伙伴探索人形机器人在医疗、教育等新场景的应用,推动技术 迭代与生态构建。

3、新能源+低空经济:未来延伸空间可期

低空经济发展趋势:空间已经逐步打开, eVTOL是亮点

低空经济远期规模有望超万亿元。低空经济细分产品以无人机和eVTOL为核心。无人机方面,其根据用途可划分为军用 和民用无人机,其中民用无人机已经成为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的主力机型。 eVTOL方面,受政策驱动及头部公司适航取证进程提速影响,eVTOL行业将迎来商业化爆发周期。

低空经济产业链:带动效率强

低空经济以飞行器制造为核心,产业链包括基础设施及保障服务 保驾护航。 中游制造是核心。上游是产业基石,以基础设施与保障服务为核 心,构建了「硬+软」双重支撑体系;中游是制造中枢,形成了 「材料-部件-系统-整机」的垂直制造体系; 下游是应用生态,呈 现出「载物+载人」双轮驱动的应用格局。总体产业链条完整度突 出,数字基建与绿色能源贯穿全链条,凸显「智能+低碳」双重转 型趋势。未来各环节高度协同,有望共同推动低空经济从技术验 证向规模化商用演进。

低空经济政策:产业发展早期的核心驱动力

2023年10月至2024年11月,我国通过《绿色航空制造产业发展纲要》等系列政策,将低空经济升级为国家战略新兴产 业,明确eVTOL商业化路径,并在无人机管理、航材审批、空域分级等领域完善制度框架。政策聚焦技术突破、万亿级 市场培育及六城试点先行,推动低空物流、城市交通等场景落地,计划2025年实现eVTOL规模应用,2030年建成绿色智 能航空新模式。

低空经济-亿航智能:低空经济先行者

亿航智能的产品布局涵盖多种无人驾驶航空器,目前主要销 售产品为EH216系列。EH216-S是全球首个拿到TC、AC和PC三 证齐全的eVTOL产品,是亿航自主研发的旗舰产品,面向城 市内中短途空中交通设计,具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且售价 相对较低(国内售价239万元,海外售价41万美元)。此外, 公司还基于EH216-S开发了用于大载重空中物流的EH216-L和 用于高层应急消防的EH216-F。针对城际间较长距离的空中 交通,公司研发了VT系列产品,VT-30是一款复合翼无人驾 驶eVTOL航空器,目前仍处于内测和产品升级迭代阶段,未 实现产品交付。除此之外,公司也在研发其他系列的轻型和 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如GD3.0和天鹰系列。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评论
  • 相关文档
  • 相关文章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