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煤炭行业专题研究:煤炭行业概况及河南发展现状

  • 来源:中原证券
  • 发布时间:2025/02/17
  • 浏览次数:476
  • 举报
相关深度报告REPORTS

煤炭行业专题研究:煤炭行业概况及河南发展现状.pdf

煤炭行业专题研究:煤炭行业概况及河南发展现状。我国煤炭已探明储量排名全球第四。根据BP数据统计,我国煤炭已探明储量世界占比13.30%,排名全球第四。根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数据,我国煤炭行业区域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山西、内蒙古、新疆、陕西四省。煤炭行业向绿色清洁、智能化等方面深度转型我国煤炭行业正向绿色清洁、智能化等方面深度转型,具体政策措施包括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能源安全托底保障作用,同时加大智能化技术应用力度,提升煤炭行业生产效率与智能化水平,促进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根据国家能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

1.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排名全球第 4,煤炭行业绿色清洁、智能化转型

1.1.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排名全球第 4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排名全球第 4。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尽管全 球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煤炭资源储量集中度较高,各地区煤炭储量分布并不均衡,绝大多数 已探明储量集中在亚太、欧洲及北美等地区。煤炭资源分布区域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全球共有 两大煤炭分布带。一条横贯亚欧大陆,从西欧经北亚,一直延伸到我国华北地区;另一条呈东 西向贯穿于北美洲中部,包括了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多数煤田。南半球的煤炭资源多分布在温带 地区,如澳大利亚、南美洲的博茨瓦纳和非洲南部。全球煤炭资源分布较为集中,2020 年美国 煤炭探明储量全球排名第一,中国第四。根据 BP 数据统计,2020 年底,全球煤炭已探明储量 10,741 亿吨。美国煤炭储量全球第一,占比达 23.20%;其次为俄罗斯,占比达 15%;澳大利 亚占全球比重达 14.00%;我国煤炭已探明储量占比 13.30%,全球排名第四;印度占比 10.34%, 排名第五。

作为我国主体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煤炭是我国储量最丰富的传统化石能源之一,“富煤 贫油少气”是对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高度概括。根据自然资源部于 2024 年 10 月发布的《中国 矿产资源报告(2024)》,截至 2023 年底,全国煤炭资源储量为 2185.70 亿吨,较 2022 年底 增长 5.6%;石油资源储量为 38.51 亿吨,较 2022 年底增长 1.2%;天然气资源储量为 67424.52 亿立方米,较 2022 年底增长 2.6%。

我国煤炭行业区域集中度较高,其从分布区域看,主要集中在山西、内蒙古、新疆、陕西 四省。根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数据,截至 2022 年底,山西、内蒙古、新疆、陕西等四省煤炭 资源储量合计占比73.77%。截至 2022年底,山西煤炭资源储量483.1 亿吨,全国占比23.34%, 排名第一;其次为内蒙古,煤炭资源储量 411.22 亿吨,全国占比 19.86%;新疆煤炭资源储量 341.86 亿吨,全国占比 16.51%,排名第三;陕西排名第 4,全国占比 14.06%;河南省煤炭资 源储量 44.43 亿吨,全国占比 2.15%,排名第 9。

1.2. 煤炭行业向绿色清洁、智能化等方面深度转型

自 2013 年起,我国加快新能源领域投资,能源结构经历了快速的绿色低碳转型,新能源 装机规模快速提升,截至 2023 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已超 50%。我国在大力发展新 能源的同时,也认识到煤炭在能源保障供应中的重要作用,煤炭将和新能源共同构成我国未来 能源供应的体系,实现优势互补。 结合我国资源禀赋,煤炭依旧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能源供应中发挥“压舱石”和“稳定 器”作用。我国煤炭行业正向绿色清洁、智能化等方面深度转型,具体政策措施包括推动煤炭 清洁高效利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能源安全托底保障作用,同时加大智能化技术应用力 度,提升煤炭行业生产效率与智能化水平,促进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2016 年 11 月,国家发 改委发布《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 年)》,提出重点建设神东、晋北、晋中、晋东、蒙 东(东北)、云贵、河南、鲁西、两淮、黄陇、冀中、宁东、陕北、新疆等十四个煤炭基地。 2022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加强煤炭安全托底保障, 发挥煤电支撑性调节性作用,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2024 年 4 月,国家矿山安监局等七部门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促进矿山安全 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 2026 年,建立完整的矿山智能化标准体系;到 2030 年,建立完备的矿山智能化技术、装备、管理体系。

自 2023 年以来,我国煤矿安全监管政策呈现出力度加强、措施细化、注重预防的趋势, 这一系列政策调整的核心目的在于全面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并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 的发生。2023 年 9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 工作的意见》,提出一系列加强和改进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任务和重要举措,对进一步推动 我国矿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确保矿山安全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我国煤炭行业整体供需发展现状

2.1. 我国煤炭整体消费情况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根据国家能源集团技术 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开发的中国能源系统预测优化模型(CESFOM)的预测 结果1,我国煤炭消费将在 2028 年达到峰值,2029-2037 年为峰值平台期。 我国是传统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的“压舱石”,处于重要的基 础能源地位。近年来,我国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随着非化石能源装机占 比的持续提升,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占比呈下滑走势。根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中国矿产资 源报告,和英国能源研究院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2024》,2023 年我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 源消费比重为 55.3%,高于全球 26%的比重,10 年间下降 12.1 个百分点,但占比仍超过 50%。 与此同时,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了 7.7 个百分点至 17.9%。

电力及热力用煤占比最高且持续提升。作为基础性能源,煤炭的需求受电力、冶金、建材、 化工等相关行业影响,根据 2024 年 9 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 2024》,2022 年我 国电力及热力用煤占比约 56%,呈逐年上升态势,动力煤的供需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 煤价的整体走势。

2.2. 我国原煤产量全球占比超过五成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煤炭生产国,原煤产量全球占比超过五成。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 2023 年,我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 47.1 亿吨,同比增长 3.4%,全球占比 51.8%。2023 年,原 煤产量排在我国之后的国家依次为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等。

2002 年至 2012 年,我国煤炭行业经历了“黄金十年”,煤炭价格节节攀升,煤炭产量快 速增长,2012 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 36.5 亿吨,一次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超六成。 自 2016 年起我国煤炭行业经历了去产能的阶段,我国原煤产量下降,2016 年全国原煤产量 33.64 亿吨,同比下降 9.4%。2020 年起,我国煤炭行业进入了新一轮景气度上行周期,年初 受疫情影响,煤炭需求下降,煤价下跌,但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效果,宏观经济稳步恢复增 长,煤炭市场需求回暖,煤炭价格逐步回升。特别是在年底,由于冬季供暖需求走强以及澳洲 进口煤限制等多重因素叠加,煤炭价格出现快速上涨。2023 年我国原煤产量 46.58 亿吨,同比 增长 2.9%。2024 年我国原煤产量在 2023 年的高基数水平上增长 1.3%至 47.6 亿吨。与此同 时,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政策加强,煤炭行业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近年来我国动力煤产量维持增长态势,尤其是煤价大幅上涨的 2021、2022 年两年,我国 年动力煤产量分别同比增长 6.91%、9.00%。2023 年、2024 年,我国动力煤产量分别为 37.74 亿吨、38.79 亿吨,分别同比增长 1.87%、2.76%,增速较之前年份放缓。由于资源稀缺增产 难度大、安检趋严、进口冲击以及下游需求下降等原因,我国炼焦煤产量增速持续下降。2023 年及 2024 年,我国炼焦煤产量分别为 4.90 亿吨、4.69 亿吨,分别同比减少 0.29%、4.26%。

作为我国主要的传统煤炭大省,晋蒙陕疆原煤产量占比持续提升。自 2016 年煤炭供给侧 改革推进以来,煤炭生产区域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24 年,山西(26.66%),内蒙古(27.25%)、 陕西(16.39%)、新疆(11.37%)原煤产量合计占比超过全国总产量的八成,达到 81.66%,较 2016 年的 69.05%提升 12.61 个百分点。 西南地区煤炭供给的缺口不断扩大,是新疆煤炭产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2024 年, 新疆原煤产量 5.41 亿吨,同比增长 18.38%,全国产量占比由 2023 年的 9.80%提升至 11.37%。 凭借资源储量丰富、煤质优良以及较低的开采成本,随着传统煤炭主产区如山西等地煤炭产量的下降,新疆正逐步成为全国煤炭保供的关键接续区域。

我国煤炭生产端集中度高,2024 年原煤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产量占比合计近 50%。大型 煤炭企业在企业集团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统计数据, 2024 年排名前 10 家企业原煤产量合计为 23.7 亿吨,同比减少 2456 万吨,占规模以上企业原 煤产量的 49.8%。2024 年全年原煤产量超过 1 亿吨的有 7 家大型企业,其中国家能源集团全 年原煤产量最高,达到 6.21 亿吨,旗下拥有规模最大的 A 股上市煤企中国神华;晋能控股集 团原煤产量为 4.02 亿吨,排名第二,旗下拥有 A 股上市煤企晋控煤业;山东能源集团原煤产 量为 2.77 亿吨,旗下拥有 A 股上市煤企兖矿能源;中国中煤集团原煤产量 2.74 亿吨,旗下有 中煤能源、新集能源、上海能源等 3 家 A 股上市煤企;陕煤集团原煤产量 2.52 亿吨,旗下拥 有 A 股上市煤企陕西煤业;山西焦煤集团原煤产量 1.82 亿吨,旗下拥有山西焦煤、山煤国际、 山西焦化等 3 家 A 股上市煤企;华能集团作为我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原煤产量达 1.11 亿吨。

2.3. 我国煤炭进口情况

煤炭进口对我国煤炭市场和价格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增加了我国的煤炭供应;另一方 面也对我国煤价产生了冲击。2023 年起,我国煤炭进口量大幅增长,俄罗斯和蒙古国是最主要 的煤炭进口增量国。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 年,我国进口煤炭 4.74 亿吨,同比增长 61.80%。 2024 年,我国累计进口煤炭 5.4 亿吨,同比增长 14.4%,较 2023 年 61.8%的增幅收窄,澳大 利亚成为最大的煤炭进口增量国,而俄罗斯煤炭进口量下降幅度较大。从进口国别来看,2024 年,印度尼西亚作为世界第一大煤炭出口国,我国对其煤炭进口量为 2.4 亿吨,同比增长 9.55%, 进口煤炭占比 44.4%;澳大利亚进口煤炭 8324 万吨,同比增长 58.7%,进口占比 15.3%;蒙 古国进口煤炭 8270 万吨,同比增长 18.2%,进口占比 15.2%;俄罗斯进口煤炭 8098 万吨, 同比减少 19.0%,进口占比 14.9%。考虑到印尼煤炭 2025 年存在减产预期,且存在采取限制 出口措施的潜在风险;俄罗斯提高煤炭铁路运价后,直接推高煤炭出口成本;而澳大利亚在煤 炭产量有所减少的情况下,产量水平已基本接近历史高峰。因此,预计 2025 年我国煤炭进口 量增速将继续下降。

2024 年,我国动力煤累计进口量 4.05 亿吨,同比增长 15%。根据 Mysteel 数据,我国动 力煤主要进口来源国依次为印尼、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国,除俄罗斯同比减量 14%外,其 余国家增量显著。

2024 年,我国进口炼焦煤 1.2 亿吨,同比增长 19.97%。整体来看,进口炼焦煤格局仍以 蒙、俄为主,占总进口量的 71.43%。分国别来看,印尼煤进口量同比 2023 年整体下滑 30.21%。 进口煤增量最快的为澳煤,同比 2023 年增长 271.71%。自 2023 年澳煤进口禁令解除以来, 我国进口澳煤增长速率加快主要集中在 2024 年。蒙煤方面,2024 年蒙古国整体焦煤出口供货 量目标为 7600 万吨,其中炼焦煤进口量稍有放缓,环比 2023 年增长 280.42 万吨。

2024 年我国煤价下跌,焦煤价格跌幅大于动力煤跌幅。受供需宽松影响,动力煤价格延续 了震荡下跌走势。由于需求疲弱、进口显著增加等因素,炼焦煤价格跌幅大于动力煤。2024 年,煤价延续了 2023 年的下跌走势。2024 年 12 月 31 日,秦皇岛港山西产动力末煤(Q5500) 平仓价为 765 元/吨,全年下跌 16.94%。2024 年 12 月 31 日,我国焦煤现货领先价格为 1040 元/吨,全年下跌 41.96%。2025 年煤价延续了震荡趋势,2025 年 2 月 10 日,秦皇岛港山西 产动力末煤(Q5500)平仓价为 751 元/吨,自年初下跌 1.83%;2025 年 2 月 10 日,我国焦煤现 货领先价格为 1047 元/吨,自年初上涨 0.67%。 预计煤价短期将维持震荡走势。长期看我国煤炭供需仍面临紧平衡状态,电力需求增长、 化工用煤需求增加、建材用煤需求降幅收窄。另一方面,煤矿的开采成本和运输成本上升,及 2025 年进口煤增速下降,这些因素将对煤价产生支撑。

3. 河南煤炭行业及煤企概览

3.1. 河南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河南不仅是农业大省,也是我国主要的煤炭大省之一。河南省具有“煤炭相对丰富、常规 油气资源储量少”的能源资源总体特征。煤炭是河南省重要的基础能源。河南是国家规划的 14 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主要由鹤壁、焦作、义马、郑州、平顶山、永夏 6 个矿区组成,煤炭资 源相对丰富。2023 年 5 月,根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22 年全国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表》,截至 2022 年底,河南煤炭储量 44.43 亿吨。河南煤炭资源种类比较齐全,煤种主要以无烟煤资源储 量最多,其次为贫煤和焦煤,其中品质优良的无烟煤资源储量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 1/3。 无烟煤主要分布在焦作矿区、永夏矿区;贫瘦煤主要分布在义马矿区、郑州矿区;贫煤主要分 布在安鹤矿区、焦作矿区。河南省的焦作、平顶山、商丘永城、鹤壁、郑州等都有超大型的煤 矿,也培育出了河南能源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郑煤集团等大型煤炭企业。

河南省同样存在煤炭后备资源储量不足、煤炭资源地理分布不均的问题。河南煤炭可开发 后备资源不足,基础储量下降较快,部分省属大型煤炭企业矿井生产接替出现紧张局面。平顶 山、郑州、焦作、鹤壁、义马五个矿区均是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的老矿区,经过几十年开 发,可开发资源急剧减少,其中焦作于 2008 年已被国务院列为资源枯竭城市,同时深部资源 勘探力度不够,后备资源储量严重不足。河南煤炭资源分布呈“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格局, 大部分分布在豫西和豫北地区,按京广线以西划分,豫西地区有 14 个煤田,资源量约占全省 的 90%以上;按平顶山—周口以北划分,豫北地区有 14 个煤田,资源量约占全省的 99%左右。 河南省煤炭行业政策主要集中在三方面:首先是在保证安全生产大前提下,面对全省煤矿 资源枯竭的不利形势,维持煤炭稳定供应,煤炭年均产量达到 1 亿吨以上;二是要加快煤矿智 能化建设,到 2026 年,全省智能化煤矿产能占比不低于 60%;三是要合理控制煤炭的消费, 到 2025 年,河南全省煤炭消费占比降至 60%以下。

作为传统的煤炭强省,河南煤炭产量常年位居全国前十,但受煤炭后备资源储量不足、开 采成本高、淘汰落后产能等因素影响,河南原煤产量持续下降。2013 年,河南省累计生产原煤 1.53 亿吨。自 2014 年起,河南原煤产量持续降低,2021 年,全省原煤产量跌破 1 亿吨,至 9335.5 万吨。2024 年,河南原煤产量全国占比从 2011 年的 5.94%下降至 2.18%,全年累计 生产原煤 1.04 亿吨,同比增长 1.4%。

3.2. 河南重点煤炭企业

1998 年,煤炭工业部撤销,煤炭工业部所属的矿务局、煤炭公司、煤机厂等下放到地方管 理。河南省对煤炭行业进行了整合,形成了六大煤炭集团:焦煤集团、鹤煤集团、平煤集团、 义煤集团、郑煤集团和永煤集团。这些集团在河南省煤炭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推动了行业的 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目前,河南省原有的六大煤炭集团合并重组为三家大型煤炭重点企业, 分别为河南能源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郑煤集团。 河南能源集团是河南省重要的国有骨干企业,成立于 2008 年 12 月 5 日,由原永煤集团、 焦煤集团、鹤煤集团、中原大化、河南省煤气集团战略重组而成。2013 年 9 月 12 日,与原义 煤集团战略重组为河南能源化工集团;2022 年 7 月 8 日,正式更名为河南能源集团。集团产 业涉及能源、化工新材料、现代物贸、金融服务、智能制造等,主要分布在河南 14 个省辖市, 以及新疆、贵州、内蒙古、陕西、青海等省(区)和澳大利亚。河南能源集团拥有煤炭产能近 1 亿吨,品种以无烟高炉喷吹煤、炼焦精煤为主;化工产品产能近 1000 万吨,产品主要涉及 甲醇、乙二醇、醋酸、二甲醚以及化工新材料碳纤维、聚甲醛等 18 个种类。2024 年,河南能 源集团年产 7146 万吨煤炭,企业旗下存续债券全部兑付完毕,新增融资 208 亿元,发行 4 笔 共 40 亿元定向债务融资工具(PPN),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1210 亿元,利润 36 亿元,上缴税费 93 亿元。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由原平煤集团和原神马集团两家中国 500 强企业重组而成,原平煤集团 为国家“一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是新中国自行勘探设计、开发建设的第一个特大型煤炭 基地,素有“中原煤仓”之称;原神马集团是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第一批引进的 9 个重点建设项 目之一,是当时国内唯一一家全套引进日本先进设备技术、生产尼龙 66 工业丝和浸胶帘子布 的现代化企业,结束了我国高品质轮胎骨架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控股 平煤股份、神马股份、易成新能、硅烷科技等 4 家上市公司,6 家专精特新企业挂牌新三板。主要产品主焦煤品质、轮胎骨架材料产能世界领先,尼龙 66 盐、工程塑料产能位居亚洲第一 方阵,硅烷气、单晶硅电池片、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产能位居全国前列,产品畅销亚欧美 40 多 个国家和地区,与 100 多家世界 500 强企业及跨国集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荣登 2024 中国 企业碳中和贡献力 50 强榜单,名列第 22 名,连续 4 年上榜。连续三年稳居中国能源企业(集 团)50 强。2024 年前三季度,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1072 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实现利润 54.5 亿元,同比增长 36.23%。

郑煤集团始建于 1958 年。1998 年 1 月,郑煤集团独家发起组建的“郑州煤电股份有限公 司”在上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境内国有煤炭企业第一股。郑煤集团是全国规划的 14 个亿吨级 大型煤炭基地河南基地重要组成部分,所辖企业分布于河南郑州、漯河、商丘以及内蒙古、山 西等地,拥有煤炭采选、电力、铝业、建材、化工、物流、机制、餐饮、建筑施工等产业。2023 年,郑煤集团完成煤炭产量 1056.75 万吨,同比增加 149.2 万吨,增幅 16.44%;实现营业收 入 93.5 亿元,同比增加 7.97%。2024 年前三季度,郑煤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72.14 亿元,同比 减少 0.06%。 河南省目前有平煤股份、大有能源和郑州煤电三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分别归属于中国平 煤神马集团、河南能源集团、郑煤集团。平煤股份主焦煤品种优质稀缺,公司持续推进的精煤 战略有利于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23 年平煤股份原煤产量 3070.56 万吨,同比增长 1.34%; 2024 年前三季度平煤股份原煤产量 2106.01 万吨,同比减少 8.65%。2024 年前三季度,平煤 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 233.19 亿元,同比略增 0.78%;实现归母净利润 20.45 亿元,同比减少 34.91%。 大有能源 2024 年商品煤产量 968.06 万吨,同比增长 5.98%,公司预计 2024 年度实现归 母净利润为-11.16 亿元,与 2023 年同期相比,将增亏 6.35 亿元左右。导致公司业绩下降的主 要原因是煤炭供需宽松和公司部分矿井因工作面地质条件变化,煤层煤质变差,导致公司商品 煤煤质下降。 作为境内国有煤炭企业第一股,郑州煤电 2024 年煤炭产量 684 万吨,同比增长 3.48%。 2024 年前三季度,郑州煤电实现营业总收入 31.94 亿元,同比增长 2.04%;实现归母净利润 0.13 亿元,同比增长 114.39%。

4. 煤炭板块低估值高股息特征明显

4.1. 煤炭属于高股息低估值板块

受煤价下跌、供需宽松等因素影响,煤炭行业盈利延续 2023 年以来的下降趋势。2024 年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营业收入 31603.30 亿元,同比减少 11.10%;实现利润总额 6046.40 亿 元,同比减少 22.20%。2024 年前三季度,中信煤炭行业事业实现营业收入 10113.29 亿元, 同比减少 9.63%;实现归母净利润 1140.53 亿元,同比减少 23.27%。

煤炭属于高股息、低估值板块。在中信 30 个一级行业中,近 12 个月股息率排名前五的行 业分别为:银行、煤炭、石油石化、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截至 2025 年 2 月 7 日,煤炭近 12 个月股息率达到 6.41%,仅次于银行的 6.51%,排名第二。市盈率方面,煤炭为 12.08 倍,仅高于银行、建筑、石油石化。市净率方面,煤炭为 1.45 倍,由低到高排名第 10。

4.2. 大型煤炭企业业绩相对稳健

截至 2025 年 2 月 7 日,煤炭行业中近 12 个月股息率达到 10%以上的公司有 8 家,归母 净利润排名靠前的中国神华、陕西煤业、中煤能源、兖矿能源近 12 个月股息率分别达到 5.81%、 7.18%、6.87%、10.25%,河南的平煤股份近 12 个月股息率达到 10.73%。

从 ROE 看,主要煤炭上市公司的 ROE 多数集中在 10%-20%区间,在煤价较高的 2021 和 2022 年,部分煤炭上市公司的 ROE 达到 30%-50%区间。大型煤炭企业如中国神华、陕西 煤业、中煤能源、兖矿能源,拥有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并通过高长协比例等措施稳定煤价, 业绩相对稳健。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评论
  • 相关文档
  • 相关文章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最新文档
  • 最新精读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