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钢铁行业专题报告:减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钢铁行业存在的结构性机会

  • 来源:华宝证券
  • 发布时间:2023/11/27
  • 浏览次数:689
  • 举报

1. 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转型发展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 年的3678 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 121.02 万亿元,复合增速高达 14.1%。从 GDP 增长率来看,最近十年,中国GDP增长率一直保持在两位数以下。2020 年全球疫情爆发,在全球经济大面积降速的同时,中国经济总量突破 100 万亿,且仍有 2.2%的正增长。进入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缓慢复苏,2022年中国GDP 增速仅为 3%,中国经济发展增速逐渐放缓。 产业结构上,我国工业发展的高峰期已过。2011 年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度逐步提升,2015 年超过 50%,2022 年达到 52.8%,中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逐渐由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换。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独立自主完成了早期工业化原始资本积累,这一阶段主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改革开放序幕拉开以后,在国民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后,我国逐渐形成外向型经济发展格局,通过出口积累大量资本用于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建设导致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进一步带来大量的消费。经济发展实现计划经济——出口——投资——消费的动能转换。期间,中国城镇化率从 1953 年的 13.26%上升到 2020 年的63.89%,预计未来增长空间有限。同时,从具体行业的消费来看,占比较大的行业中和钢铁相关的主要是汽车行业,其他领域对钢铁消费的贡献不大。

过去十几年,在经历了中国工业发展高峰期之后,中国的耗钢系数下滑明显。2009年中国耗钢系数为 1958kg/万元,2022 年下滑至 900kg/万元。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主驱动力向消费转换,未来耗钢强度下滑是大趋势。

2. 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已进入登顶下探期,钢材消费下滑是大概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钢铁行业已进入登顶、创新发展期。目前全球有超过一半的粗钢产量来自中国,中国早已成为全球钢铁第一生产大国。从与发达国家对比来看,目前中国GDP耗钢量、人均粗钢表观消费均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将迎来高质量发展阶段,严控新增产能,钢企双碳转型。我们认为钢铁表观需求已进入峰值区,未来下探可能性较大。 消费下游方面,钢材消费占比最大的房地产行业由于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首次置业人口减少、住房刚需减弱等原因,未来较难支撑钢铁消费需求。尽管部分行业未来对钢铁需求仍有一定增量,但增幅有限。总的来讲,预计未来钢材整体需求将呈下滑态势。

2.1. 中国钢铁行业发展进入登顶、创新发展期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钢铁随着经济的发展轨迹,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 年-1977 年),此阶段处于探索、波动发展期;第二阶段(1978 年-20 世纪末),处于起步阶段,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第三阶段(21 世纪初-2014 年),此阶段处于加速、跨越发展期,到 2014 年,中国粗钢产量全球占比逼近 50%;第四阶段(2015 年至今),此阶段全球有超一半的粗钢产量来自于中国,处于登顶、创新发展期。经过一系列的发展,中国粗钢产量从建国初期的不足 20 万吨,增长至2020 年的破10亿吨。2022 年,中国粗钢产量 10.18 亿吨,全球占比 54%,中国早已成为全球第一钢铁生产大国。“十三五”期间,中国钢铁行业去产能、调结构、重环保,提质增效显著。随着钢铁行业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型,在严控新增产能+“双碳”的政策加码下,未来钢材产消很难有增长。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时期,耗钢强度快速上涨。重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进入经济转型期,此时钢铁对经济的贡献度降低,对应耗钢强度下降,耗钢强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从人均粗钢表观消费量来看,根据发达国家钢铁行业发展规律,当人均粗钢表观消费达到 600kg 以后很难继续提升,并且面临着一轮消费下降期。 1994 年,我国耗钢强度达到历史最高点 2169kg/万美元,随后整体不断下滑,2021年下滑至 559kg/万美元,2022 年进一步下滑至 524kg/万美元。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增长较快的领域如服务业对钢铁的消费贡献不大,预计未来单位 GDP 的耗钢或将下降。2020年中国人均粗钢消费突破 700kg/人,达到 736kg/人,2021 年下滑至 696kg/人,2022 年进一步下滑至680kg/人。从中国与发达国家人均粗钢表观消费量发展趋势对比来看,可以预见未来中国钢材消费减弱是极大可能出现的趋势。

2.2. 从主要用钢下游发展来看,未来钢铁消费预计下滑

钢材主要应用于房地产、基建、钢结构、机械、汽车、家电、造船等行业,根据钢联数据统计,结合我们估算,其中房地产用钢量占比 30%以上,2022 年占比为34%左右,为第一用钢大户。其次为基建和钢结构,建筑行业用钢占比合计达60%以上。

2.2.1. 房地产行业发展缺少有力支撑,建筑行业用钢总量预计下滑

(一)房地产行业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出生率维持在高的水平,死亡率大幅下降,出现了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人口高增长状况。1959-1961 年,中国经历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致使死亡率徒增,出生率锐减。三年自然灾害之后,经济发展状况好转,人口增长也进入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峰,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 世纪70 年代。70年代开始,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高速增长带来的压力使人们认识到控制人口迫在眉睫,中国陆续制定和完善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由无计划、自发的高增长进入了有计划、可控的增长时期。自 2010 年以来,适龄劳动人口(15-64 岁)比重逐年下滑,2022 年适龄劳动人口比重下降至 68.2%,较 2010 年下滑 6.3 个百分点。同时,自 2014 年以来,适龄劳动人口数量同比持续负增长,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退,无法支撑房地产刚需的需求。

从与发达国家的人均住房面积比较来看,中国目前人均住房面积(41.76平方米)已经超过日本(35.2 平方米)、韩国(33.2 平方米)等发达国家。根据各国历史发展经验,当人均居住面积超过 35 平方米之后,购房者居住刚需基本满足,未来将更多的是改善性住房需求,此部分对房地产用钢需求的增量贡献相对有限。 近年来,中国房屋销售进入平台期,居民购房意愿不强。2017-2021 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几乎稳定在 17 亿平方米的水平,2022 年下滑至 14 亿平方米左右,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近几年表现较差,2022 年住宅需求也较为低迷。此外,近几年中国房屋新开工面积下滑也较为明显。2019 年房屋新开工面积为 22.7 亿平方米,此后逐年下滑,2022 年下滑至12亿平方米左右,2019-2022 年的下滑幅度高达 47.1%。同时,房地产投资增速明显放缓,中国房地产爆发式增长时期已过。

总的来说,全国性房地产投资建设的高峰期已经过去,房地产行业进入中低速发展期,未来下探的可能性较大。最近三年,房屋新开工面积平均下滑幅度为17%左右,2023年三季度末,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下滑 23.4%。由于前值较高,因此这两年下滑幅度较大,待下滑到一定水平后,下滑幅度有望收窄。我们预计 2023-2025 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的平均同比增速跟 2020-2021 年的平均值差不多,即-6%左右;2025-2030 年,年平均同比增速下滑幅度有望进一步收窄,在-3%~-4%之间波动。据此测算,2023-2030 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年均同比增速在-3.1%左右。由于 1 平方米的房屋用钢大概 25~30kg,因此,到2030 年,对应的房地产钢材消费量较 2022 年下滑 8400 万吨左右。

(二)基建行业

上世纪 90 年代以后,为了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对农业、水利、能源、交通、邮电通信、原材料等行业的发展做出了明确的部署,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迅速增长,这一时期我国基建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目前中国基建存量已经居于全球前列,区域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平衡,大规模的基建投资已过,未来基建投资增速较大可能呈现下滑趋势。

近年来,基建投资增速整体快速下滑。2022 年,由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地方专项债加快使用,基建投资增速在低基数情况下涨幅较为明显。中长期来看,基建行业用钢量大概率跟着基建投资增速的下滑而下滑。近年来,国家积极推动“新基建”,倡导都市圈、城市群建设,2023 年 4 季度增发万亿国债用于灾后重建等工作,基建领域的用钢需求存在支撑,整体下滑幅度不会太大。2004-2010 年,中国基建的投资平均增速在25%左右,考虑到基建整体需求趋势以及存在的部分利好因素,我们预计最近两年,基建行业平均投资增速的变化幅度不会太大,在 5%-10%之间波动。2025-2030 年,随着基建存量逐步增多,未来需求下降,基建投资增速也将下降,我们预计 2025-2030 年的平均增速在-1.9%左右,到2030 年对应的钢材消耗量较2022 年下滑 2600 多万吨。

(三)钢结构行业

2020 年住建部发布《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指出到 2025 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体系基本建立,推动形成一批智能建造龙头企业,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同时,指出以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为重点。近年来,钢结构行业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发展迅速。根据住建部发布的数据,截至 2022 年,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 25%以上。

相较于混凝土结构而言,钢结构材料有着质量轻及强度高等方面的性能优势。2022年1月住建部印发了《“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 30%以上。2022 年 4 月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一文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消费,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推广绿色建材,加快建筑节能改造。未来,钢结构领域的用钢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及中国钢结构协会的统计,我国钢结构产量从2015年的5007万吨增长至 2021 年的 8741 万吨,复合增速达 9.7%左右。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 30%以上,2022 年这一比例已达到25%以上(详见上文),因此我们预计 2023-2030 年钢结构产量的平均增速会有所下滑,在5%左右波动。据此测算,到2030年,钢结构用钢较 2022 年预计增长 5000 万吨以上。

2.2.2. 制造业用钢有望增长,但对钢材整体需求拉动有限

(一)机械行业

近几年来机械行业整体表现疲软。2004 年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2015年之前,得益于力度较大的农机购置补贴制度,拖拉机产量处于较高水平。由于农机的使用年限基本在10年以上,最近几年,政策的影响力尤其是购机补贴的实施效果,对行业的拉动不如过去,2017年之后,拖拉机(大中小型拖拉机总计)产量下滑尤为明显。工程机械方面,“十三五”期间,挖掘机产量持续增长,2016-2020 年的复合增速达到30%。由于工程机械与房地产、基建等行业密切相关,受房地产行业的拖累以及更新需求的转弱,最近两年,挖掘机产量下滑幅度明显。

未来农机的发展仍需政策引导。2021 年 4 月初发布的《2021—2023 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逐步降低区域内保有量明显过多、技术相对落后的轮式拖拉机等机具品目的补贴额,到 2023 年将其补贴额测算比例降低至 15%及以下,并将部分低价值的机具退出补贴范围”。同时还指出“提升部分重点补贴的智能、复式、高端机械的补贴额,测算比例从30%提高到 35%。”未来农机市场将加快落后农机淘汰,为高效环保农机提供容量空间,这种情况下,农机或有一定的增量空间。由于工程机械跟建筑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未来随着经济由高速向高质量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有限,工程机械的增长将主要来自更新换代的需求。整体来讲,机械行业的用钢需求增长乏力。综合考虑建筑行业的发展对工程机械的影响,以及农机的发展空间,我们预计 2023-2030 年,农机产量的平均下滑幅度在2%左右,工程机械产量的平均下滑幅度在 3%左右,对应的用钢量预计 2030 年较 2022 年下滑5000 万吨以上。

(二)汽车行业

中国是全球汽车主要生产和消费市场之一,全球有接近30%的汽车产量来自于中国。2000-2010 年,中国汽车行业受益于人口红利和经济快速增长等因素,产量快速增长,这十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24%。2011 年,国家同时撤出购置税优惠、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三大汽车补贴政策,汽车产销增速放缓,行业整体发展减速明显。 然而,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中国目前汽车千人保有量仅为215 辆,远低于美国的 837 辆。对比美国和日本历史上的千人保有量变化情况,当千人保有量在 200 辆/千人左右时,美国、日本其销售增速分别在 5%、2%附近波动。类比来看,未来中国汽车销量增速预计在 2-5%左右。 因此,中国汽车行业目前已步入成熟期,未来将保持低速增长,中国汽车行业用钢量预计将出现小幅增长。到 2030 年,汽车行业用钢较 2022 年预计增长700 万吨左右,2022-2030年的平均复合增速为 2%左右。

(三)家电行业

家电行业用钢主要集中在四大白电上。从近年来四大白电产量来看,空调保持着较快增长,冰箱波动略降,冷柜波动略涨,洗衣机稳中略增。四大白电钢材单耗相差不大,而空调的产量远远大于其他三品类的产量,因此空调产量的变化对家电行业用钢量的变化影响较大。

目前中国冰洗产业已经进入成熟期的中后期,市场饱和,保有量几乎达到每户一台的水平,未来的消费增长主要来自更新换代的需求,增长空间有限。在家电出口市场中,洗衣机比较稳定,空调近年来均保持着 4500 万台以上的水平。我国约有40%左右的空调出口至包括泰国、印尼等空调普及率较低国家的亚洲地区。未来,随着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电力设施的完善,对空调将有广阔的需求空间,无疑会利好中国空调的出口,预计空调出口量或稳步增长。未来在空调增长的带动下,预计家电行业用钢量将出现小幅增长。待泰国、印度等国家空调普及率达到一定程度后,出口减少,家电行业用钢量预计会出现下滑。四大白电钢材单耗基本上在 30kg/台-80kg/台左右,综合考虑四大白电未来的产量变化(冰洗较为稳定,空调先增后降),我们预计到 2030 年,家电用钢量在2400 万吨左右,较2022年增长 100 来万吨。

(四)造船行业

中国是全球三大主要造船国之一,2022 年新承接船舶订单全球占比55%左右,且有绝大部分的订单用于出口,行业受全球船舶行业发展状况影响较大。从手持订单来看,最近两年中国船企手持订单量增长明显,截至2023 年9 月,中国船舶手持订单量达 97836 万载重吨,高于 2019、2020、2021 的全年水平。

船舶需求与海运贸易息息相关,而海运贸易与全球经济相关性较大。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贸易低迷,未来或将对造船行业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当前船舶市场整体处于置换周期的上升通道中,随着越来越多的船东加入下单绿色船型,未来造船行业用钢有望出现一定的增长。

过去五年,中国造船行业手持订单的年平均增速在 6%左右,我们预计这一趋势有望延续。考虑到全球经济对造船行业的影响,我们预计 2023-2030 年,手持订单的年平均增速在3%左右,对应的船舶用钢预计到 2030 年较 2022 年增长 660 万吨左右。

2.2.3. 在建筑业和制造业发展的双重影响下,中国钢材消费预计整体下滑综合

2.2.1 和 2.2.2 分析,尽管钢结构、汽车、家电、造船等行业未来用钢量存在支撑,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但增幅有限;用钢量最大的房地产行业在人口红利消失、住房刚需减弱的情况下,预计未来下滑幅度明显。受此影响,机械行业未来表现预计也将不容乐观,故部分行业的增长无法扭转钢材消费下滑的大趋势。结合各行业的发展状况,预计到2030年,钢材消费较 2022 年下滑 7500 万吨以上。

3. 在减量发展的背景下,部分品种需求有望逆势上涨

前文提到,未来钢材消费下滑是大的趋势。2022 年,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钢铁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路径,提出力争到 2025 年,钢铁工业基本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资源供应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减量、提质、绿色、低碳、智能、高效”是钢铁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旋律,尽管钢材消费整体将下滑,但部分行业存在发展空间,对应的部分钢材品种消费有望逆势上涨。

3.1. 不同钢材品种主要应用下游存在差异

不同的钢材品种应用的消费下游不同,如螺纹钢主要用在房地产行业,热卷主要应用在机械、汽车等行业,中厚板主要用在机械、钢结构、造船等行业。未来发展乏力的行业所对应需要的钢材品种需求也将受到较大影响。如螺纹钢、线材大部分用于房地产行业,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状况对这两类钢材品种影响最大。 从五大钢材品种最近五年的消费变化情况来看,螺纹钢、线材近两年消费下滑幅度明显,冷轧板卷、中厚板消费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中厚板消费增长较为明显,热轧板卷略微下滑,与各品种主要应用下游行业发展趋势较为吻合。

3.2. 在钢结构、造船等行业发展的带动下,冷轧板卷、中厚板存在增长的空间

前文提到,不同的钢材品种主要应用的消费下游存在差异,假设特定的钢材品种主要应用下游在未来变化不大,则可通过各下游行业的发展状况,测算出各品种未来的消费变化趋势,从而寻找到有望逆势上涨的结构性品种机会。 在第二章中我们测算了不同行业未来钢材消费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房地产、基建、机械等行业用钢量预计出现不同幅度的下滑,而钢结构、汽车、家电、造船等行业钢材消费存在支撑,用钢量有望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长。

根据各钢材品种的表观消费以及主要行业的钢材消费量,我们大致估算了各钢材品种的应用下游比例分布。其中螺纹钢、线材均有超过 60%的量用于房地产,热卷在机械行业用量较多,冷轧主要用在汽车、家电等行业,中厚板在钢结构、造船等行业中消费量较大。

通过对各下游行业发展趋势的预判,以及各钢材品种的下游分布状况,我们测算出未来不同钢材品种的消费状况,在钢结构、造船、家电等行业发展的带动下,冷轧、中厚板有消费增长的空间,尤其中厚板增量较为可观。受房地产拖累,螺纹钢、线材未来消费量下滑幅度较大。

4. 宏观调控和消费乏力的双重压力下,钢铁供应预计出现大幅下滑

工信部在《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坚决遏制钢铁冶炼项目盲目建设,严格落实产能置换、项目备案、环评、排污许可、能评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不得以机械加工、铸造、铁合金等名义新增钢铁产能。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应去尽去,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过剩产能复产”。从宏观层面上来讲,未来不可能有新增钢铁产能的出现,目前钢铁产能已进入峰值区。

中国钢材出口量占钢材产量的 5%左右,进口量占产量的1%左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021年 4 月 29 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取消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的公告》称,自2021年 5 月 1 日起,取消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其中涉及取消出口退税产品的量占比在七成左右。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的大背景下,此次取消出口退税是减少将钢铁生产污染留在国内,减少初级产品及相关钢材产品的出口量,优先确保国内市场供应的积极举措,不排除存在进一步加大出口管控力度,未来钢材出口量或将波动下滑。进口方面,由于历年来中国钢材进口量都较少且比较稳定,在钢材消费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未来钢材进口出现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也不太大。 钢铁行业经过供给侧改革、打压地条钢等措施,中国粗钢产能已得到有效压减和控制,在钢材供需进入减量调整阶段的情况下,中国钢铁行业防范产能过剩的压力将长期存在。综合考虑中国钢材未来消费及进出口状况,预计到 2030 年中国粗钢产量将下滑到9.2亿吨左右,较2022 年下降 9000 多万吨。

5. 从钢铁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盈利状况来看,特钢、钢管类生产企业业绩亮眼

从企业盈利状况方面来看,特钢、钢管类生产企业业绩较为亮眼。根据钢铁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最新批露的三季度财报,3 家主要钢管类生产企业均实现了盈利,13 家特钢类生产企业仅有一家出现亏损。而板材、长材类生产企业盈利相对较差,尤其是长材类生产企业,上市公司中,三家主要长材类生产企业 2023 年三季度均未实现盈利。

从近三年的企业毛利率来看,特钢类生产企业平均毛利率最高,在行业整体盈利逐年下滑的情况下,特钢类生产企业依然保持了 10%以上的毛利率,管材类生产企业的营业毛利率在8%左右。此外,长材类产品由于下游消费动力不足,此类产品生产企业营业毛利率下滑幅度最为明显,其次下滑幅度较为明显的为板材类生产企业。

特钢主要用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医药卫生、能源开发、海洋工程等高端制造业中。特钢是一个国家钢铁工业制造水平的标志,在我国各高端领域需求较大,但目前我国由于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每年仍需进口一部分特钢,因此我国鼓励特钢的发展。2022年2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第八点指出:要大幅提升钢铁供给质量,在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能源装备、先进轨道交通及汽车、高性能机械、建筑等领域持续提高产品实物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支持钢铁企业瞄准下游产业升级与战略 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高品质特殊钢、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钢、核心基础零部件用钢等小批量、多品种关键钢材,力争每年突破 5 种左右关键钢铁新材料,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在政策鼓励和需求带动下,特钢预计未来有较大发展空间。 钢管是石油天然气行业盛行的管材,主要用于输油、输气和钻井等领域。我国油气对外依赖度较高,为保障能源安全,保障国内油气供应,国家政策层面积极鼓励油气开采。2019年10月 11 日,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明确,要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促进增储上产,提高油气自给能力。根据国家发改委印发的《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到2025 年全国油气管网规模将达到 24 万公里,其中,天然气管网将达到 16.3 万公里,天然气管道全国基础网络形成,支线管道和区域管网密度大大提升。油气管道的布局有利于钢管行业的发展,预计未来钢管需求存在支撑。 因此,无论是从目前企业盈利层面还是未来需求上看,特钢、钢管类钢材发展情况都较为乐观。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评论
  • 相关文档
  • 相关文章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最新文档
  • 最新精读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