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金橙子研究报告:激光振镜控制系统领军企业,国产替代+新品拓展打开成长空间

  • 来源:开源证券
  • 发布时间:2023/09/19
  • 浏览次数:225
  • 举报

1、 激光振镜控制系统领军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升

1.1、 多年深耕激光加工控制系统,产品线逐渐丰富

公司是国内激光振镜控制系统领军企业。2004 年公司成立,成立初期主要从事 激光控制系统的研发设计,推出了初代激光加工控制系统。2013 年,公司推出首台 激光调阻设备,拓展激光精密加工设备业务。2017 年,公司推出扫描振镜产品,拓 展激光系统集成硬件。2018 年,公司推出 3D 打印控制系统。2021 年,公司入选国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 年,公司在科创板成功上市。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业务已逐步涵盖激光加工控制系统、激光系统集成硬件、 激光精密加工设备三大领域,公司逐步成长为国内激光振镜控制系统领军企业。

公司以软件为核心,推动软硬件协同发展。从收入占比看,激光加工控制系统 是主要产品(2022 年收入占比 74%),毛利率高,激光系统集成硬件毛利率最低。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创始人均具有深厚的技术背景。公司四位联合创始人马会 文、吕文杰、邱勇、程鹏分别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董秘,并通过 一致协议共同实现股权控制。截至 2023H1,四位联合创始人直接持有公司 50.23% 股权,通过苏州可瑞资和苏州精诚至间接持有公司 11.71%股权,合计持有公司股权 61.94%,股权结构稳定。公司实控人均为技术出身,深耕激光行业多年,具有丰富 的技术开发经验,利于公司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保持核心竞争力。

1.2、 业绩短期承压不改增长趋势,长期发展趋势向好

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均保持增长,短期略有波动。2016-2022 年,公司营收由 0.55 亿元增长至 1.98 亿元,CAGR 达到 23.65%;归母净利润由 0.21 亿元增长至 0.39 亿 元,CAGR 达到 10.52%。2023H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9 亿元,同比上升 3.3%;归 母净利润为 0.26 亿元,同比减少 1.65%,下游大消费、3C 消费电子等领域需求疲软 致使公司营收增速较低,公司上半年加大销售与研发投入,实施股权激励计提了股 份支付费用致费用支出较高影响利润水平。 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持续拓展新能源、半导体、汽车制造等领域客户,高端振镜、 激光伺服控制系统等新业务有望放量,或将带动公司营收实现快速提升。

公司毛利率保持 60%以上。2023H1 公司毛利率为 59.1%,同比下降 0.44 个百 分点。净利率方面,2023H1 公司净利率为 23.4%,同比下降 1.10 个百分点,主要系 毛利率下滑及费用率提升所致。

公司管理费用率与销售费用率改善明显,研发费用率略有提升。2023H1 公司期 间费用率为 46%,同比上升 11.20pcts。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 分别同比上升 3.95、4.00、4.67 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则常年处于低位。 我们认为虽然公司短期费用率较高,对净利率产生一定压力。但从长远看,公 司在五轴振镜、3D 打印控制系统等领域的研发布局有望将为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公司凭借持续技术创新,获得行业认可。2021 年,公司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激光加工软件产品也入围 2021 年全球“棱镜奖”,该奖项为激光行业认 可最高规格奖项,有力突显了公司产品技术在国际激光加工领域的地位。

2、 高端振镜控制系统受益于进口替代,公司市占率有望提升

2.1、 激光加工行业保持景气,高端振镜控制系统国产化率较低

激光加工设备制造行业保持景气,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激光凭借其能量密 度高、准直等特点,在激光标刻、激光切割、激光焊接等领域均具有广泛应用,一 直被誉为是“最快的刀”。激光加工设备是实现激光加工技术的核心,在锂电、光伏、 医疗等领域应用越来越普遍。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2023 年,全球激光设备市场规模有望从 138 亿 美元提升至 267 亿美元,CAGR 为 14.2%;中国激光设备市场规模有望从 605 亿元 提升至 994 亿元,CAGR 为 10.4%,均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工业领域是激光加工最重要的领域,激光切割、标刻、焊接应用需求高。从我 国激光加工设备下游应用来看,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 年工业和信息领域 应用占比最高,分别为 62%和 22%。从工业激光设备应用来看,根据公司招股书中 引用的《2021 年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调查数据,2020 年激光切割应用占比最高, 占比达 41%,激光标刻与激光焊接并列第二位,占比均为 13%。

激光加工设备上游包括光源材料、光学元器件、其他原材料等,可直接影响激 光功率、准直性等,上游环节多涉及“卡脖子”技术,国产替代需求强。 中游包括激光器、数控系统、机械系统等,其中数控系统属于加工设备的“大脑”, 决定了激光设备加工精密水平、加工速率、自动化水平等,数控系统虽然占激光加 工设备的成本比例低,但重要性凸显,属于激光加工设备核心。 下游主要为各类激光设备,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

激光加工控制系统分为振镜控制与伺服控制。振镜控制与伺服控制均以 CAD/CAM 软件为核心,并配套嵌入系统核心算法的硬件板卡,对激光轨迹进行控 制,但两者激光作业输出路径控制方式不同。 (1)振镜控制:通过镜片摆动调节角度来改变激光反射方向,具有高速高精度 的特点,适合小幅面加工领域,包括消费电子、3D 打印、激光雕刻等,而在大幅切 割领域则无法发挥自身优势,故较少应用在该领域。 (2)伺服控制:通过控制激光头的运动实现加工,适合大幅面加工领域,包括 管材、板材的切割等。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按2020 年振镜控制系统出货量来计算,公司市占率为 32%, 大族激光市占率为 9%,海外公司(包括 Scaps、Scanlab)合计市占率仅为 9%,其 他公司、盗版市场份额为 41%,我国中低端振镜控制系统领域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

高端领域国产化率仍很低,未来国产替代空间较大。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 2020 年我国高端振镜控制系统国产化率仅为 15%,市场仍由 Scaps、Scanlab 等国际 厂商主导,国产替代空间大。

2.2、 公司持续发力高端振镜控制系统,未来收入增长可期

公司振镜控制系统逐步向高端迈进。从成立之初,公司便布局激光振镜控制系 统业务,产品主要为应用于平面标刻的激光设备。随着下游需求演化及公司研发能 力提升,公司逐步拓展高精密数字振镜控制系统。 公司伺服控制系统已推出,市场逐步开拓。公司伺服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宏加 工激光切割领域,尽管销售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但伺服控制系统市场空间更大, 公司正逐步加大销售。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公司的高精密振镜控制系统多项核心性能指标已接近行 业顶尖水平,且在逻辑指令可视化编辑、3D 视图、振镜控制协议、激光器覆盖度、 校正精度等性能指标方面表现均显著优于相关公司产品。

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 年-2021 年,公司市占率由 17.5%提升至 43.6%, 公司激光振镜控制系统市占率逐年稳步提升。

公司激光加工控制系统收入保持快速增长。2018-2021 年公司激光加工控制系统 营收从 0.52 亿元增长至 1.46 亿元,CAGR 达到 29.5%,2022 年受到国际形势、国内 整体经济环境等不利因素影响,收入略有下降。

从公司下游客户看,2022 年,3C 消费电子、新能源、半导体行业应用占公司全部收入的 38%,占公司国内收入的 47%,公司在光伏、动力

公司激光加工控制系统毛利率略有下降。公司激光加工控制系统包括中高端控 制系统与标准功能控制系统。其中中高端控制系统功能模块丰富且可实现定制方案 解决,定价及毛利率相对较高;标准功能产品则在保证产品性能基础上,功能及应 用领域有所限制,其定价及毛利率相对较低。2018-2022 年,公司激光加工控制系统 毛利率自 76.46%下降至 70.76%,主要是由于标准功能控制系统营收占比上升所致。

3、 自产激光振镜打开公司发展空间,或成第二成长曲线

3.1、 高精密数字振镜市场被海外企业占据,国产替代需求强

高精密数字振镜是激光加工装备关键组成部件,对激光加工速度和加工精度起 着决定性作用,其结构包括光学扫描头、电子驱动放大器和光学反射镜片。 从工作原理来看,电脑控制器提供信号,通过驱动放大电路驱动光学扫描头,从而实现激光束偏转。振镜主要配套振镜控制系统使用。

激光振镜可以分为 2D 振镜和 3D 振镜,其中 3D 振镜是在 X 轴、Y 轴的基础上 增加 Z 轴运动部件,可实现三维变焦。

中国振镜市场空间平均复合增速为 10%。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 年我 国激光振镜市场规模已达到 8.4 亿元,同比增速 9.9%。

全球振镜市场被海外企业控制,国产替代空间大。我国振镜发展起步较晚,国 内高端应用场景仍以进口振镜产品为主。全球扫描振镜(Galvo Scanner)核心厂商 包括 Novanta(CTI&GSI)、SCANLAB 等,前三大厂商占有全球超过 50%的份额,特 别是在高精密数字振镜方面,国内拥有生产能力的企业仍较少。

3.2、 公司积极拓展振镜业务,发挥软硬件协同效应

公司激光加工集成硬件产品包括高精密振镜、激光器、场镜等,其中振镜产品 为公司自主生产,激光器、场镜等为公司根据客户需求采购后进行测试使用。 公司激光加工集成硬件客户为激光加工设备厂商,通常也为公司控制系统客户, 软硬件协同发展可有效助力客户开发。

公司具备高端振镜自产能力。公司振镜产品包括 INVINSCAN、G3 等系列,其 中 INVINSCAN 振镜属于 3D 产品,技术难度较高,性能可达到或超过当前国外企 业优质产品水平;G3 振镜系列则包括 2D、3D 等不同类型的振镜。

公司高端振镜产品性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准。公司振镜产品核心性能指标已经接 近德国 Scanlab GmbH 同类产品,具备与国际厂商竞争的实力。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公司上市募资主要用于柔性平台制造、高端振镜研发以 及营销网点建设,其中高精密数字振镜系统项目将充分利用公司自主研发技术,推 进振镜系列产品研发与生产。我们预计随着募投项目落地,公司振镜业务发展有望 加速。

4、 深度布局 3D 打印控制系统,有望持续受益于产业发展

3D 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将可粘合材料逐层叠加以构建现实 三维物体的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3D 打印技术具有去模具、减废料和降库存 等特点,在生产上可以优化结构、节约材料和节省能源,并提高制造效率。 3D 打印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建模、切片、完成打印。 (1)建模设计软件通过 STL 文件使用三角面模拟物体表面,通过 PLY 扫描器 生成 VRML 或者 WRL,并将其作为全彩打印的输入文件; (2)打印机通过读取文件的横截面信息,用液体状、粉状或片状的材料将这些 截面逐层地打印出来,再将各层截面以各种方式粘合起来从而制造出一个实体; (3)若想获得更高分辨率的物体,则需要先用当前的三维打印机打出稍大一点 的物体,再稍微经过表面打磨即可得到表面光滑的“高分辨率”物品。

3D 打印终端零件性能高度依赖设备类型和工艺参数,以激光作为能量源的激光 选区熔化(SLM)和激光选区烧结(SLS)工艺因稳定性和技术成熟度较高,在直接制造 终端零件的应用场景中具备较突出的价值和优势。

3D 打印产业链:上游包括原材料、设备硬件、设备软件;中游包括打印设备、 打印服务;下游为航空航天、医疗、工业机械等应用领域。

中国 3D 打印市场规模 CAGR 为 24%,保持高速增长。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 示,2021 年-2025 年,全球 3D 打印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从 152 亿美元提升至 298 亿美 元,年均复合增速为 18%;2021-2024 年,中国 3D 打印市场规模有望从 262 亿元提 升至 500 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 24%,中国 3D 打印市场增速略高于全球均值。

分产品来看,中国 3D 打印服务市场规模占比远超其他部分,3D 打印设备与服 务合计市场规模达到 63%。

分下游领域看,航空航天、医疗、汽车为主要应用领域,占比分别 17%、16%、 15%,合计占比达 47%。

3D 打印逐步有望在消费电子领域大规模使用。2023 年 7 月 12 日,荣耀发布折 叠屏手机 Magic V2,在铰链轴盖部分采用了 3D 打印的钛合金材质。钛合金虽然对 比不锈钢和铝合金可以更好兼顾硬度和重量,此前受限于加工成本,未大规模应用。 此次荣耀大规模使用 3D 打印生产铰链轴盖部件,有助于推动 3D 打印技术在消费电 子领域逐步实现大规模应用。

公司深度布局 3D 打印控制系统,有望持续受益于行业发展。2018 年,公司发 布 3D 打印控制系统,掌握三维分层切片的核心技术,现有 3D 打印控制卡可实现 对激光器、振镜、电机的控制,该系统也获得荣格技术创新奖。

参股 3D 打印相关企业,推进产业联合发展。2014 年与 2017 年,公司分别参股 绵阳维沃、宁波匠心,上述两家企业均为 3D 打印设备相关公司,公司可为上述两家 公司提供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评论
  • 相关文档
  • 相关文章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最新文档
  • 最新精读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