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下半年策略投资报告 A股呈低位回升态势

  • 来源:万联证券
  • 发布时间:2023/06/21
  • 浏览次数:867
  • 举报

1 2023 年上半年 A 股回顾

1.1 市场走势:A 股呈低位回升态势,近期波动有所加大

从全部A股走势看,2023上半年市场总体呈现低位回升、波动有所加大。具体走势可 分为以下阶段:(1)1月初到2月中旬,伴随疫情政策调整以及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运转, 终端需求大幅回暖,经济复苏预期向好,市场情绪明显改善,A股单边上涨;(2)2月 中旬到3月中旬,受美联储加息及海外银行风险事件影响,叠加刺激政策预期落空, 市场情绪回落,A股震荡下跌;(3)3月中旬到4月中旬,两会后政策举措密集落地, 央行降准保障流动性合理充裕,一季度GDP数据和2月净出口数据超预期,市场信心有 所修复;(4)4月中旬至下旬,海外金融市场风险发酵,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走弱,同 时国内企业盈利修复偏慢,高频经济指标显示经济复苏动能边际转弱,市场信心不足。 同时,受人民币贬值、外资流出等不利因素扰动,A股快速下跌。(5)5月以来,随着 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海外风险因素逐步消退,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回升,热门赛道高 景气延续,A股呈现震荡回升态势。

1.2 宽幅指数表现:主要指数涨跌不一,成长板块表现突出

截至 2023 年 5 月 31 日,2023 上半年 A 股主要指数涨跌不一,成长板块表现突出, 科创 50 累计上涨 9.79%,涨幅居前。上证指数、中证 500 表现较好,分别上涨 3.73% 和 3.13%;创业板指、上证 50 下跌幅度则超过 5%。

1.3 市场风格偏好和投资主线:稳定、成长风格领涨,小盘股持续占优

从2023年上半年市场风格偏好角度看,截至5月31日,与2022H2相比,风格指数表现 分化、轮动加快,其中成长、稳定板块止跌回升,分别上涨6.12%、12.25%,涨幅较 2022H2提高20.16pct和14.59pct;金融、周期和消费风格则延续下跌,但跌幅均较 2022H2明显收窄。稳定板块得益于其自身波动性小、防御属性较高的特点而获得投资 者青睐,涨幅领先,成长板块也受益于人工智能发展浪潮,表现较为优异。按规模划 分,小盘股持续占优,2023H1上涨6.29%,大盘指数与中盘指数均下跌。与2022H2不 同,今年上半年业绩因素对股价解释程度降低,微利股表现优于绩优股,上涨3.62%, 高市盈率股(1.60%)表现略优于低市盈率股(1.48%)。

分行业看,截至2023年5月31日,2023上半年绝大多数行业下跌。受需求恢复不及预 期影响,资金呈现净流出,商贸零售、房地产、美容护理板块跌幅居前,有六个行业 的跌幅超过10%。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驱动,TMT板块涨幅居前,其中传媒行业以44.90% 的涨幅居于首位,通信(35.83%)、计算机(27.26%)紧随其后。

综上,2023上半年A股投资主线可以概括为以下两条:1)稳定风格优势突显,稳定的 盈利与分红能抵御外部环境波动的风险,给予投资者信心;2)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 应用的数字经济主线,如传媒、通信、计算机等。

1.4 估值水平:估值处于修复通道中,性价比依然突出

截至2023年5月31日,主要指数当前估值水平仍处于2013年5月31日以来50%水平以下, 同花顺全A当前市盈率所处历史分位数水平最高,达49.06%,上证指数、上证50、中 证500当前市盈率分位数位于历史30%-40%区间。创业板指当前市盈率历史分位数最低, 约为3.58%。除创业板指外,A股主要股指动态市盈率与2022年年末相比均走高,估值 处于修复通道中。

分行业看,截至2023年5月31日,多数一级行业动态市盈率较2022年末回升,TMT板块 估值提升幅度最大,传媒、通信、计算机市盈率分别提升48%、30%和23%;此外,交 通运输、石油石化等行业受益于“中特估”行情,行业估值重塑,估值提升幅度亦较 大。与2022年末相比,市盈率回落幅度较大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商贸零售、美容护 理、社会服务等。 结合行业ROE一致预期分析,截至6月1日,部分预测净资产收益率较高的行业如煤炭、 银行、石油石化等行业的预测市盈率仍在10倍以下,估值优势突出。而年内估值提升 幅度较大的TMT板块如计算机、传媒等ROE预期未显著走高,技术突破与应用场景的拓 宽是当前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业绩兑现或需时日。

2 2023 年下半年市场环境展望

2.1 A 股盈利展望:盈利增速低位回升

营收端:2023Q1全部A股营收增速较22Q4小幅回升,创业板增速表现最优。截至6月15 日,2023Q1全部A股营收达17.04万亿,同比增速降至3.82%,较2022Q4营收增速则小 幅提高0.99pct,企业生产环比去年四季度加快。分规模来看,2023Q1上证50/沪深300/ 中证500/创业板营业收入分别为4.83万亿元/10.22万亿元/2.70万亿元/0.82万亿元, 三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1.74%/14.33%/17.94%/28.66%。

利润端:2023一季度全部A股归母净利润为1.49万亿元,同比增速较22Q1小幅回落 4.02pct至1.34%,较2022年四季度增速提高7.54pct。分规模看,上证50/沪深300/中 证500/创业板2023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08.07亿元/11500.63亿元/1426.11 亿元/567.15亿元,三年平均增速分别为22.32%/17.69%/19.58%/27.88%。

从经济基本面看,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我国GDP增速的预期目标为5%左右,一季 度GDP增速为4.5%。截至6月6日,按Wind预测,预计二、三、四季度GDP增速分别为7.4%、 5.0%、5.7%,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国内经济内生动力还不 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从外需看,海外高通胀问题继续发 酵、美联储以及欧央行持续加息为经济前景蒙上阴影,影响国内企业排单生产意愿。 预计我国实际货物出口量或走弱,出口额增速承压,仍需加力稳住外贸基本盘。从内 需看,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基调不变,预计政策仍将关注提振居民收入以促进终端消 费回暖,其中汽车消费以及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备受关注。投资作为稳定宏观经济大 盘压舱石,多方合力正推动加速形成实物工作量,基建投资增速有望维持高位运行。 整体看,经济企稳向好态势确立,动能的提升有赖于需求的进一步回暖。在加力提效 的财政政策与精准有力的货币政策支持下,随着经济结构的优化与政策成效显现,下 半年企业经营信心有望增强,在需求恢复以及成本压力缓释下,企业利润增速或逐步 改善。

通胀方面,PPI仍处于下行通道中,上游能源类商品价格走弱是主因。若需求回升力 度不如预期,PPI或维持疲弱。下游终端消费回暖幅度仍需观测。重点群体就业情况、 居民收入增速及预期仍是主要影响因素。 预计核心CPI延续低位运行,下半年总体通 胀水平维持温和。 产业扶持政策仍然可期。从政治局会议定调看,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逆势而上,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也要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 做强。其中,科技自主、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赛道被重点强调。

在一季度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下,二季度需求不足的问题再度扰动市场。经济增长动力 回落影响企业盈利修复进程。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表现看,前四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同比下滑20.6%,企业经营压力仍大。预计盈利企稳修复仍有待经济基本面稳固改善。 剔除基数效应影响,下半年随着内需的进一步修复,成本端压力缓释,企业盈利有望 改善。分结构看,预计在大宗商品价格低位震荡的背景下,上游行业利润率回落。而 下游行业或受益于成本压力下降,在需求向好的假设下,中下游企业利润有望逐步回升。其中,在技术突破、政策扶持、应用场景丰富等利好下,科技成长板块利润有望 明显改善,中游制造业则需密切留意出口表现与内需修复力度。

2.2 流动性展望:国内流动性延续充裕,有助于提振市场情绪

结合4月政治局会议与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看,推动经济回升依然是政策重点。 预计宏观调控政策继续侧重关注“稳增长”,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结合,着力支持扩大内需,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稳固支持。货币政策更为 精准有力,保持总量适度、节奏平稳。6月央行降息10bp,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支 持“稳增长”。预计后续流动性延续合理充裕,有利于提振资本市场情绪。从A股市场 看,若经济回升基础更为稳固、增长动能增强,企业盈利预期有望改善。同时,在流 动性较为充裕的宏观环境下,随着热门赛道景气度上修,资金回流权益市场意愿将提 高,A股市场对长线资金吸引力不减。 今年2-4月资金中枢有所抬升,4月末以来整体回落,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下行至2022 年末水平。截至6月15日,DR007为1.82%,相比年初上行约17bp。今年前五月公开市 场操作累计实现净投放-1.64万亿,MLF连续多月超额续作,其中5月实现净投放250亿。 6月13日,央行下调逆回购利率10bp,有望带动利率中枢整体下行,释放更强的“稳增长”信号。随着金融支持政策发力,实体流动性有所改善,一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 为289.6%,较2022年末提升8.0pct。2023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53万 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47万亿元。当前政策基调明确,宏观调控侧重于稳增长、扩内 需,预计流动性依然维持充裕状态,精准支持需求薄弱领域。在经济数据出现稳固改 善前,货币政策基调不改,节奏延续平稳,结构上将更为精准支持内需的回暖。政府 债发行将继续发力,节奏仍前置,年内额度预计在三季度末前完成发行。从新增信贷 情况看,中长期融资需求回升,信贷结构延续改善,实体流动性向好。

3月以来A股市场结束单边上扬行情,波动有所加大,部分资金止盈导致市场信心回落。 其后在宏观景气预期转弱,海外风险事件发酵影响下,股市流动性表现偏弱。5月以 来,资金呈净流出态势,但成长板块和部分热门赛道交投热情仍高,资金流入规模较 大。当前A股全面注册制实施,市场生态继续向好,投资者关注度不减。预计下半年 偏股基金发行有望回暖,主题基金或更受市场青睐。

2023年1月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入A股市场,单月净买入额超1400亿元,4-5月在市场震 荡走弱,板块轮动加快下,北向资金转为净流出,但金额相对较小。6月以来北向资 金恢复净流入态势。从6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看,美联储宣布维持5%至5.25%的联邦基金 利率目标区间不变。但经济前景预期显示联储官员对今年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测中值 从3月的5.1%升至5.6%,暗示今年仍会再度加息。截至6月15日,近一个月以来美元指 数再度回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低至7.15左右。若海外维持高利率,金融市场波动 风险加大。需要警惕对A股市场带来的资金、情绪波动的风险。但值得注意的是,对 权益类投资资金而言,加码布局A股市场或为优选。一是当前国内具有更为稳定的流 动性环境,二是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三是整体估值性价比优势突出,且具备 主题投资主线。预计下半年或将成为外资重新流入A股市场的时点。

2.3 风险偏好展望:市场情绪逐步修复,风格表现分化

海外方面,以俄乌冲突为代表的地缘政治风险仍在发酵,全球范围内由于发展不均衡 引致的冲突呈现增多态势,一定程度上压抑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此外,海外主要发 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收紧导致的金融市场风险引起广泛关注。在人民币出现贬值压 力、美债收益率高位运行时,国内货币政策空间或收窄,A股投资者观望情绪较浓。 海外加息的外溢影响仍需警惕。 国内方面,A股市场生态建设继续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继续深化,全面注册制实施长 期有利于市场走向开放,对二级市场投资者而言需要进一步加强投研能力。未来投资 者更趋专业化和机构化。除了海外波动及政策变动外,经济运行态势成为当前影响投 资者情绪的关键因子。展望下半年,随着经济数据的改善,市场对经济企稳回暖信心 将更加坚定,有利于提振投资者风险偏好。在投资决策中,对于稳定、周期、消费风 格更为关注确定性的业绩增长,风格取向偏保守。对于成长赛道则更为关注技术突破、 产品应用的空间,愿意给予更高的估值溢价。

截至5月31日,2023上半年A股日均成交额为9,382.38亿元,较2022年下半年有所回升。 2023上半年两融余额持续上行,两融交易额占A股总成交额比例在3月和4月保持在 7.53%较高水平上,5月以来随着市场情绪转弱,下降至6.41%。预计下半年在企业经 营压力缓释、企业盈利改善、市场流动性转好带动下,A股日成交额与两融交易额占 比有望继续上行。

2.4 投资风格展望:TMT 赛道热度最高,地产金融预期较弱

从主要机构投资者投资偏好风格来看,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公募基金主要持仓的前 五大行业为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持仓占比分别为15.59%、 13.23%、11.23%、7.96%、7.91%。与去年第一季度相比,基金加仓较多的行业为计算 机、食品饮料、传媒、交通运输,持仓市值占比均增加1个百分点以上,其中计算机 获得大幅加仓,持仓市值占比增加高达 4.00个百分点。减仓较多的行业为电力设备、 电子、银行、房地产,持仓市值占比降幅较大,其中电力设备持仓市值占比下滑3.94 个百分点。

截至5月31日,北向资金主要持仓行业为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医药生物、银行、家 用电器,持仓占比分别为14.36%、13.94%、9.18%、7.58%、6.15%;市值较年初增长 最多的行业为传媒、通信、计算机、石油石化,增幅均超过30%;市值较年初降幅较 大的行业为美容护理、房地产、食品饮料、商贸零售等,市值回落幅度均超过8%。 作为当前A股主要机构投资者的公募基金和北向资金重仓风格略有差异,前五大重仓 行业中有三大行业一致,主要偏好赛道包括大消费(医药生物、食品饮料)、周期中 游制造(电力设备);公募基金年内大幅增持科技/TMT、必选消费板块,减仓周期中 游制造、地产基建、金融板块,而北向资金从年初至今大幅增配科技/TMT板块、减仓 可选/必选消费、地产板块,对前期仓位较高的消费板块进行调仓。

今年以来,促进经济企稳回升是政策主线,聚焦于“稳增长、扩内需”的逻辑。上半 年A股主要股指呈现冲高回落态势,其中以上证50、沪深300为代表的大盘蓝筹指数在 2月以来回调幅度较大,创业板表现也较为疲弱。而中证500指数则在前四月明显回升。 市场风格切换较快,板块轮动明显加快。投资主线思路有“中特估”概念下大型央企、 国企的价值重塑以及以ChatGPT为代表的科技成长引领。部分热门赛道创出新高,超 额收益可观。总体看,预计下半年市场仍将对科技成长保持较高关注。在经济增长动 能逐步回升、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深化、宏观政策释放更强“稳增长”信号、产业政策 精准落地等背景下,技术取得关键突破、具备广阔市场空间的TMT领域将继续获得资 金青睐,“中特估”主线仍有亮点,配置资金需精选细分赛道。同时低估值且前期回 调力度较大的板块值得关注。

3 行业配置推荐

3.1 技术突破与应用落地加速,科技成长势如破竹

今年3月OpenAl发布GPT-4,在此前GPT-3.5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文本输入上限和答案准 确度,并且支持从图片格式到文本的多形式输入,具备了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 这一重大突破迅速获得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为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注入无限想象。 根据中国人工智能系列白皮书释义,人工智能产业链可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 三个层次,分别对应产业链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其中,基础技术支撑由数据中心和 运算平台构成,涉及数据传输、运算和存储等;AI技术是基于基础层提供的存储资源 和大数据,通过机器人学习建模,开发面向不同领域的应用技术,包含感知智能和认 知智能两个阶段,感知智能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生物识别等;认 知智能如机器学习、预测类API和人工智能平台。AI应用(AI+或智能化)即用AI技术 为千行百业赋能,实现不同场景的应用,如无人车、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

3.1.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多地抢抓产业布局

从2017年工信部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开始,我国陆续出台了多项人工智 能领域的支持政策,涉及相关法律保障、技术体系标准、人才梯队建设、应用落地指 引等多个维度。近期,多个一线大城市宣布积极布局人工智能行业,发展速度有望进 一步加快。

3.1.2 算力、模型仍是核心,应用场景愈发丰富

从人工智能产业链看,基础层的算力提升与模型研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国内 已有多家公司及科研机构成功研发AI模型,并持续迭代创新,为后续抢占市场份额奠 定基础。据共研网测算,到2026年末我国智能算力水平将有望突破1200百亿亿次浮点 运算/秒。在终端需求上,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与产品呈现迅猛增长态势,“数字+”、 智能化等赛道逐渐火热。

3.2 把握“中特估”主线,推动央国企价值提升

年初以来,随着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概念的提出,围绕央国企优化资源布局、完善公司 治理、提升资产回报水平、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与指引,国 企改革与价值提升建设进一步加力。

3.2.1央国企估值提升空间大

自2019年1月底以来国企与民营企业PE和PB之差均呈现走阔转收敛的趋势,国企估值 提升空间较大。从近五年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市盈率与市净率走势来看,国有企业 估值呈现小幅下行态势。相对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市盈率波动幅度较小,内地国有企 业估值相对民营企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截至5月31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全部 A股的市盈率分别为8.69倍、22.53倍和13.43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全部A股的市 净率分别为1.00倍、3.09倍和1.53倍。

央企和地方国企PE和PB的分布规律类似,多数企业主要分布于低估值区间。截至5月 31日,从央企和地方国企估值分布情况来看,大多数央企和地方国企PE集中于0-20倍 区间,其次为20-40倍区间。其中在0-20倍市盈率区间,包含央企105家,地方国企264 家;在20-40倍市盈率区间中,包含央企124家,地方国企215家。从市净率来看,央 企和地方国企PB多数在2倍以上,其中有 243家央企PB>2,占全部央企数量的54.48%, 有381家地方国企PB>2,占全部地方国企数的41.73%。

从各行业国企相比非国企PE和PB折价率对比来看,大部分行业国企相对民营企业呈 现折价情况。从市盈率表现来看,除农林牧渔(237%)、家用电器(99%)行业等11个 行业PE表现为溢价外,其余行业国企PE相较于民企呈现折价态势。其中国企分布较为 集中的石油石化(-86%)、建筑装饰(-83%)、煤炭(-71%)行业折价幅度较大;从市 净率表现看,国企PB折价情况在建筑材料(-80%)、综合(-76%)、交通运输(-71%)、 美容护理(-71%)、非银金融(-68%)、石油石化(-65%)等行业中折价幅度更大。 在“稳增长、扩内需”基调下,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类央企、国企业绩增长预期走高, 估值提升空间较大。此外,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中央企、国企 加速布局,在政策支持下,市场对未来业务的发展寄予厚望,成长性可期。“中字头” 企业具备雄厚的资金优势,且行业地位凸显,或更为受益于中国特色估值体系重塑。

当前“中特估”概念已经带动多个行业出现轮动上涨行情。其中通信行业中三大运营 商和石油石化行业中“三桶油”表现不俗,相对中证国企指数取得较高超额收益,而 建筑类央企在5月以来回落幅度较大。展望下半年,受益于国内投资发力与“一带一 路”建设的建筑央企值得继续关注。

3.2.2 建筑类央国企受益于国内投资发力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

2023年召开的国资委会议上,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被反复提及。今年以来,我国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协议,在设施互通、区域协调、重点项目上也提出要求。从服 务国家战略角度出发,建筑类央国企有望进一步发力,催化海外业务发展。 从建筑央企海外收入来看,八大建筑央企海外收入自2020年触底后,2021年开启连续 高速增长,2022年增速高达12.25%,实现收入4509.06亿元,已超过2019年疫情前水 平。2022年建筑央企海外新签合同金额实现较高增长,同比增速由-2.22%转正至 9.83%,随着合同金额增长,海外工程将持续落地形成较高实物工作量,预计将对建 筑央企2023年的具体收入和利润水平带来一定提振。

基建投资及大项目投资增速高增,带动建筑类央国企业绩增长预期向好。今年1-5月, 基建增速为9.53%,持续在高位运行。大项目投资增速为10.70%,拉动全部固定资产 投资增长5.5个百分点。稳投资政策成效显现,近期基础设施建设实物工作量加快落 地。展望下半年,基建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有望进一步发力,建筑类央国企 将直接受益。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6日,已有26个省市公布了2023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各地纷 纷将重大项目投资作为抓手,发挥投资关键性作用,拉动经济。交通、能源、水利等 网络型基础设施项目作为重点项目,在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中的重要性提 升,投资额较2022年显著增加。下半年项目开工建设有望继续提速,保持较高景气, 建筑央国企业务有望进一步增长。

3.3 绿色发展助推清洁能源布局

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新时代的中国 绿色发展》白皮书提及“绿色发展是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是用 最少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发展,是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绿色 发展主要包含了形成绿色空间格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发展绿色生活方式,形成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对外绿色发展建设等内容。当前我国对绿 色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主要集中于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钢铁、 有色金属、水泥等方面。

3.3.1 双碳“1+N”政策体系形成,助推绿色发展

当前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以《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 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构成我国双碳 工作的顶层设计,其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科技、财政等支撑保 障方案共同构建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减碳路径措施重点关注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碳汇、技术六个方面,从控制高排 放、发展绿色低碳两个维度考虑减碳措施。能源替代、节能减排、再生资源、生态碳 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

估值方面,从绿色发展赛道下环保、公用事业和电力设备行业的市盈率与市净率估值 来看,截至5月31日,环保行业估值处于低位。从市盈率看,环保/公用事业/电力设 备行业当前所处2010年来历史分位数分别为13.23%/76.11%/0.04%,环保行业估值性 价比较为突出;电力设备行业市盈率历史分位数较2022年末下滑8.37pct。从市净率 看 , 环 保 / 公 用 事 业 / 电 力 设 备 行 业 当 前 所 处 2010 年 来 历 史 分 位 数 分 别 为 2.03%/57.66%/39.88%,环保与公用事业市净率历史分位数较2022年末分别提升 1.26pct、20.23pct,电力设备的市净率历史分位数仍在回落,估值提升空间大。

从盈利实际表现看,环保行业2019-2022年实际EPS先涨后跌,但市场依然对未来环保 行业的盈利能力有信心。从盈利预期看,市场预计环保行业2023-2025年盈利水平总 体向好。截至5月31日,2023年环保行业平均预测EPS为0.93,较2022年实际EPS大幅 提升188.65%,并且2024、2025年的预测EPS平均值逐年走高。市场对未来三年环保企 业的盈利表现预期向好。

3.3.2 从能源安全、低碳发展两条主线绿色发展推进产业布局

保障能源安全、推进能源转型变革是建设能源强国的重要任务。其中涵盖稳定传统能 源生产;保障资源进口供给安全;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大力开展能源科技创新合作; 完善能源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内容,与储能、氢能、新能源、火电灵活性改造等中上 游产业紧密联系。细分产业上可率先关注海上风电产业和储能产业。

海上风电规划装机量逐渐增加,瞄准新兴技术漂浮式基础

由于能源成本依赖于电力及输电技术,而全球用电负荷集中于沿海地区,因此全球海 上风电产业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海上风电也被列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 根据“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规划建设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 粤东和北部湾等五大海上风电基地。根据GWEC发布的《2022全球海上风电报告》,我 国在2021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飙升至16.90GW,预计至2026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 仍将高位运行。

从各省“十四五”规划看,针对海上风电的规划愈发清晰,有关补贴政策也陆续出台。 海上风电招标量有望呈现加速扩大趋势。

储能行业溢价潜力高,发展空间广阔

由于新能源发电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的特点明显,若高比例接入电网系统,会严重影响电网的稳定性。因此储能技术将可再生能源发电相结合,有利于减少新能源发 电功率波动,提高电力系统应对能力。 从估值看,储能设备行业当前PE和PB的历史分位数均处于近一年以来的低位,分别为 8.70%和4.35%,相对于今年4月末分别下跌34.78pct和30.43pct。随着政策支持力度 加大、技术进一步突破,行业景气度回升将带来较大溢价潜力。

从实际趋势看,储能行业2019-2022年EPS处于上行通道。从盈利预期看,截至5月31 日,储能行业2023/2024/2025年的预测EPS平均值分别为2.89元、4.18元和5.62元, 2023年预测EPS相比2022年实际EPS提升131.40%。预计未来储能行业盈利势头向好。

储能市场发展空间广阔。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对我国新型储能未来 5年市场规模的预测,在政策、成本、技术等因素保守假设下,2027年新型储能累计 规模预期将达到97.01GW-2027 ,2023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49.3%。在各省储 能规划目标顺利实现的理想场景下,2027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预期将达到138.39GW, 2023-2027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60.3%。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评论
  • 相关文档
  • 相关文章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