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文灿股份研究报告 深耕铝压铸行业,汽车轻量化的领军者

  • 来源:天风证券
  • 发布时间:2022/12/13
  • 浏览次数:301
  • 举报

1.精耕细作二十余年,汽车轻量化的领军者

1.1.行业领军者,深耕铝压铸行业二十余年

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国内铝压铸行业的龙头企业。 公司前身为南海市文灿压铸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8 年 9 月。公司总部设立在广东省佛山 市,并在江苏南通、江苏宜兴和天津等地设有全资子公司。2014 年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 于 2015 年 3 月挂牌新三板市场,2018 年 4 月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近年来,公司始终专注于汽车铝合金精密压铸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20 年 7 月,公司正式收购法国知名铝合金压铸企业——百炼集团,实现在全球的主要汽 车市场都拥有本土化的生产制造基地及技术中心。

2021 年 6 月,公司大型一体化铝合金压铸工程正式开工,并先后完成 9000T 巨型压铸机 的采购计划及 6000T 巨型压铸岛的试模工作。 至 2022 年 12 月,公司已实现对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的全面布局,高效快捷地服 务于国内乃至世界各地知名汽车整车商和 Tier1;与国内包括力劲科技、立中集团在内多家 压铸商陆续展开战略合作,在新能源汽车铝合金压铸件和车身结构件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 破。

1.2.股权集中,保障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

唐氏家族控股,保障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公司于 2018 年 4 月 26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 板挂牌上市,注册资本 2.6 亿元。截至 2022 年 11 月,从公司股权架构上看,唐氏家族对 公司拥有控股权,属于家族式企业。实际控制人为唐杰雄和唐杰邦,两人分别直接持有公 司 11.38%的股权,并分别通过盛德智持股平台间接持有 4.27%的股权,此外加上唐杰维、 唐杰操、唐怡汉、唐怡灿作为唐杰雄和唐杰邦的一致行动人,唐氏家族合计控制公司 56.9% 的股权,拥有公司的绝对控制权。通过这种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实现对于公司的高度控 制,帮助公司实现更为稳定的发展,为后续的战略实施提供保障。

公司子公司布局已全面覆盖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并通过收购法国百炼集团拓展 海外市场。至 2022 年 12 月,除公司总部设立在广东佛山外,公司共拥有多家全资子公司, 分别布局了江苏、广东、天津等地区。公司借助珠三角、长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陆路、水 路运输发达等优势,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同时更加高效快捷地服务于公司国内外客户,帮 助公司实现国内外市场地进一步拓展。

1.3.从高压压铸拓展至三大铸造工艺

公司主要从事汽车铝合金精密压铸件地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包括汽车类压铸件和非汽 车类压铸件两种主营业务。汽车类压铸件产品主要应用于中高档汽车的发动机系统、变速 箱系统、底盘系统、制动系统、车身结构件及其他汽车零部件,非汽车类压铸件主要应用 于游艇发动机、太阳能产品以及通信器材。 汽车类压铸件为公司核心营收来源。2021 年,公司根据模具用途将模具收入重分类至汽车 类压铸件、非汽车类压铸件收入当中后,公司汽车类压铸件业务营收占比 98%,营收规模 达 39.8 亿元,同比增长 64.5%,为公司营收增长的核心动力。

公司掌握的压铸工艺已从传统高压压铸拓展至三大铸造工艺。公司在铝合金精密压铸件领 域深耕多年,以高压铸造为传统优势,并在 2017 年设立江苏文灿、2020 年完成对法国百 炼集团的收购后,现已基本掌握了高压压铸、低压压铸及重力压铸三大铝合金铸造工艺, 产品体系亦已实现由技术壁垒较低的铝压铸小件、厚壁件向技术壁垒较高的车身结构件、 底盘结构件等大件、薄壁件扩展。

依托公司在技术研发、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公司与国内外知名汽车一级零部件供 应商和汽车整车厂商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其中汽车整车厂商方面,主要包括特斯拉、奔驰、大众、蔚来、小鹏等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一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方面,主要包括 采埃孚、天合汽车、法雷奥、马勒、伟世通等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公司客户对其 上游零部件供应商有着严格的资格认证程序,其更换上游零部件供应商的转换成本高且周 期长,因此双方形成了双向依赖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随着公司产品逐步受到国内外客户 的广泛认可,公司在汽车铝合金压铸件领域的品牌知名度将进一步提升,为公司持续快速 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4.经营拐点已现,业绩触底回升

2020 年公司实现业绩反转。2019 年受汽车行业市场环境影响,公司营收自 2013 年来首 次出现负增长,同比 2018 年下降 5.1%。2020 年 8 月,公司与百炼集团合并报表,当年 实现营收 26.03 亿元,同比增长 69.25%。2021 年实现营收 41.12 亿元,同比增长 58.0%; 2022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38.88 亿元,同比增长 31.13%,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归母净利润方面,整体趋势与营收一致,2022 年前三季度表现亮眼。2017-2019 年公司 归母净利润呈现下滑态势,2019 年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0.71 亿元,同比下降 43.28%。 2020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开始出现逐年增长,2021 年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0.97 亿元,同 比增长 15.95%,2022 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2.59 亿元,同比大增 275.80%。

2019-2021 年,下游整车制造环节受缺芯和疫情的影响,且 2021 年以来,受主要原材料 铝合金采购价格上涨扰动,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整体呈现下行趋势,2018-2021 年公司销 售毛利率由27.53%下降至18.50%,下降9.03pct,同期销售净利率由7.73%下降至2.36%, 下降 5.37pct,整体盈利水平明显收窄。 目前,铝合金原材料价格已由 2021 年 10 月和 2022 年 3 月的高点约 24000 元/吨回落到 20000 元/吨以下;同时,下游整车制造环节受缺芯和疫情影响有所恢复,并受益于财政部 的购置税减半征收等政策刺激。在此背景下,公司 2022 年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为 19.37%; 销售净利率为 6.65%,盈利能力出现明显回升。我们预计,未来随着原材料价格企稳以及 公司在车身、底盘、电池盒等领域的高附加值产品陆续投产,公司盈利表现将有望持续改 善。

受并表影响,公司近年来期间费用波动较大。2020 年公司收购百炼集团后,整体规模扩 大,大量中介服务费、重组费用导致管理成本随之增长,管理费用率提升至 9.3%,同比 上涨 3.5pct。同时我们认为,受益百炼集团所带来的,对全球主要汽车市场拥有本土化生 产制造基地及技术中心的优势,很大程度降低了原有的销售成本占比,致使 2020 年销售 费用率下降至 1.5%,减少 2.9pct。整体上看,2021 年公司各项期间费用率均呈现下降趋 势,2021 年的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相比较 2020 年,分别下降 2.3pct、 0.2pct、0.7pct。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的各项期间费用率同样保持下降趋势。

此外,研发投入方面,研发费用率虽呈下降趋势,但公司始终保持稳步推进新产品的研发 工作与技术投入。从研发费用上看,2019-2021 年研发费用由 0.62 亿元提升至 1.2 亿元, 复合年化增长高达 39.1%,研发投入绝对值增长明显。2022 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继 续保持增长,同比增长 23.6%。

2.轻量化大势所趋,汽车压铸行业迎来变局

2.1.双碳背景下,轻量化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双碳背景下,轻量化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汽车轻量化作为支撑汽车产业发展尤其是 节能减排的重要有效途径之一,既是国内外汽车企业应对能源环境挑战的共同选择,也是 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发展汽车轻量化技术,是我国汽车产业节能减排的需要, 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更是提升汽车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建设汽车强国的需要。对于燃油车:根据国际铝业协会的相关数据,燃油车的重量与耗油量大致呈正相关关 系,汽车的质量每降低 100kg,每百公里可减排 800-900g 的 CO2。而根据《节能与 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中的数据,三厢轿车、两厢轿车、SUV 和 MPV 四种车型, 每减重 100kg,节油量 分别可达 0.37L/100km、 0.31L/100km、0.46L/100km、 0.45L/100km。

对于电动车:根据国际铝业协会的相关数据,电动车的重量与耗电量呈正相关关系, 纯电动汽车整车重量若降低 10kg,续驶里程则可增加 2.5km。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 车技术路线图 2.0》中的数据,当有能量回收时,每减少 100kg,A 级车的续驶里程将 增加 12.3km,C 级车的续驶里程将增加 13.0km;如果除动力电池以外的部件减少 10kg, 并将减少的质量分配给动力电池,保持整车的整备质量不变,则 A 级车的续驶里程将 增加 12.5km,C 级车的续驶里程将增加 9.3km。

根据规划,到 2035 年燃油和电动乘用车的整车轻量化系数将分别比 2019 年的基数下降 25%和 3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团体标准《乘用车整车轻量化系数计算方法》,定义了整 车轻量化系数。该系数通过名义密度(M/V)、质量功率比(M/P)和脚印油耗/电耗(Q/A、 Y/A)来衡量整车轻量化程度。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到 2025/2030/2035 年,燃油和电动乘用车的整车轻量化系数,将分别比 2019 年降低 10%/18%/25%和 15%/25%/35%。

在汽车轻量化在材料及成形工艺上主要有三种技术路线:1)高强度钢及其成型技术;2) 铝、镁合金及其成型技术;3)非金属材料及其成型技术。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 路线图 2.0》中的规划,到 2035 年我国将形成汽车轻量化多材料综合应用体系。

2.2.铝合金是汽车轻量化的首选材料,压铸为主要工艺

铝合金综合性价比突出,是汽车轻量化的首选材料。从减重效果看,高强度钢-铝合金-镁 合金-碳纤维的减重效果递增;从成本方面看,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的成本递 增。在汽车轻量化材料中,铝合金材料综合性价比要高于钢、镁、塑料和复合材料,无论 应用技术还是运行安全性及循环再生利用都具有比较优势。据赛瑞研究的数据,2020 年在 轻量化材料市场中,铝合金占比为 64%,是目前最主要的轻量化材料。

汽车轻量化带动单车用铝量快速增长。根据达科国际(DuckerWorldwide)公布的研究数 据表明,欧洲汽车平均用铝量自 1990 年已经翻了三倍,由 50kg 增长到 2021 年的 151kg, 并将在 2025 年增长至 196kg。而据国际铝业协会(IAA)在 2019 年发布的报告中预测, 2020 年中国的新能源客车、混动乘用车、纯电动乘用车、内燃机乘用车和内燃机商用车单 车用铝量将分别达到为 232.2kg、198.1kg、157.9kg、136.4kg 和 70.3kg。

车用铝合金按不同加工性能可分为铸造铝合金和变形铝合金两种,目前汽车用铝合金以压 铸铝合金为主,压铸铝合金制品在汽车用铝中约占 54%~70%。 铸造铝合金:熔点低、流动性能良好,通过重力铸造与压力铸造等方式实现复杂形状 零件的成型,铸造铝合金是目前大部分汽车上用量最大的铝合金种类,广泛用于车轮、 发动机部件、底架、减震器支架以及空间框架等结构件; 变形铝合金:强度高、塑性好,主要有 2XXX 系、5XXX 系以及 6XXX 系,应用于汽 车结构件、装饰件和散热系统。相较于铸造铝合金,变形铝合金主要在车身起到轻量 作用,但因铝化率较低,在汽车上的平均应用份额还较少。随着化学技术在汽车材料 中的融入以及金属处理工艺研究的进步,变形铝合金在汽车中的应用渐广。

目前,国内外汽车用铝合金压铸件应用范围按使用功能分类,已用于结构件、受力件、安 全件和装饰件等,主要包括以下应用场景:动力系统:缸体、缸体盖、缸盖罩、曲轴箱、油底壳、活塞、泵体、泵盖、壳体、发 动机各类支架等;传动系统:变速器壳体、变速器油路板、离合器壳体、换挡拔叉、变速箱支架等;转向系统:链条盖、齿条壳体与涡轮壳体。 底盘总成:悬置支架与横梁;车身:轮毂、车身结构件与装饰制品; 其他:减震器下端盖、压缩机支架、离合器踏板及刹车踏板等。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推动铝合金压铸技术不断创新。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对动力性、 安全性、舒适性、轻量化等技术指标要求的不断提高,所需汽车用铝合金制品逐渐向薄壁、 高强、低成本与一体化集成结构方向发展,为压铸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应用基础与源动力。 总体而言,近年来汽车用铝合金压铸技术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对汽车用铝合金材料成分进 行不断优化调整,结合高真空压铸技术与热处理工艺参数调控,充分发挥汽车用铝合金材 料的工艺特性,借助高压注射与低速充型不断提高压铸合金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铝合金压铸已经在混动汽车电池包壳体、电驱动壳体、电机和减 速器一体机壳等场合得到应用。

对于车身结构件等一些在强度、耐磨度等方面有特别要求的汽车零部件,一般的铝合金材 料及真空压铸技术所压铸出来的产品无法满足相关性能要求;对于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壳 体等体积较大的大型薄壁铝合金件,目前主要采用挤压+焊接的工艺。我们认为,随着新 材料开发和制备技术的发展、更高真空度压铸技术的发展,以及大吨位压铸机和一体化压 铸技术的发展,铝合金压铸在车身与底盘结构件以及电池壳体上的应用有望逐步提升,进 而提升铝合金压铸的单车价值量。

2.3.一体化压铸为发展趋势,预计2025年市场空间超300亿

特斯拉率先应用一体化压铸的后地板。2020 年 9 月的电池日上,特斯拉宣布 Model Y 将 采用一体式压铸后地板总成,将原来通过零部件冲压、焊接的总成一次压铸成型,相比原 来可减少 79 个部件,制造成本因此下降 40%。下车体总成一体压铸成型为特斯拉的发展方向。特斯拉宣布下一步计划将应用 2-3 个大型 压铸件替换由 370 个零件组成的整个下车体总成,重量将进一步降低 10%,对应续航里程 可增加 14%。

特斯拉未来可能实现白车身一次压铸成型,从而完全取消组装生产线。而根据 2019 年 7 月特斯拉发布名为“汽车车架的多面一体成型铸造机和相关铸造方法”的专利,根据专利 信息,该压铸机包括一个具有车身盖件模具的中心部分,以及多个可相对盖件模具平移的 凸压模具部分,多个凸压模具可在中心区汇合后,负责不同部件的压铸,最终完成完整或 部分的一体式车架铸造。 虽然目前该专利方案并未得到商业化,但我们认为这代表了特斯拉一体化压铸的未来趋势。 若能完成整体车身由单一压铸机一体成型,则有望完全取消原有的组装生产线,并很大程 度地降低车身制造成本(包括但不限于工厂运营成本、工具成本、时间成本、人工及其他 设备成本)。

一体化压铸技术是对传统汽车制造工艺的革新。汽车的传统制造工艺,主要包括冲压、焊 装、涂装、总装等 4 个环节。主要工艺流程是将钢板冲压成不同的零部件单件,再通过焊 接、铆接、涂胶等方式组装成车身总成,再进行防腐、喷漆等涂装处理,最后将内外饰、 动力总成、底盘总成等零部件装配到车身上完成整车总装。特斯拉的 Model Y 后车体原本 由 70 个零件冲压、焊接而成,一体化压铸将其变为一个零件。零部件的 70 合一有多方面 的优势,可以让车身轻量化,节省成本,提高效率,缩短供应链,整车的制造时间和运输 时间缩短,减少人工和机器人,提升制造规模。

除了能够实现轻量化之外,一体化压铸相比较现有生产技术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因 此我们认为一体化压铸技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其渗透率将逐步提升,有望替代现在的冲 压焊接工艺: 1)提高生产效率:大型压铸机一次压铸加工的时间不足两分钟,80-90 秒即可完成,每小 时能完成 40-45 个铸件,一天能生产 1000 个铸件。如果采用传统加工工艺,冲压加焊装 70 个零件组装一个部件,至少需要两个小时,必须多线并进,才能满足生产节奏。 2)降低生产成本;汽车四大工艺为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在现有生产技术成本框架 下,除了冲压成本比压铸低以外,其它各个环节都要比压铸高很多。传统生产 70 个零部件,至少需 70 套模具,再算上生产线周边的机器臂、传输线、各种夹具,总体成本较高。

3)降低土地成本:一台大型压铸机占地面积仅 100 平方米,根据埃隆-马斯克的说法,采 用大型压铸机后,工厂占地面积减少了 30%。 4)降低人工成本:传统汽车焊装工厂投资大约 10 亿元,同样的投资成本换成一体压铸机, 以当前售价预计可以换成三台,而这三台压铸机的生产效率肯定是高于现有传统冲压焊装 生产线的,国内主流汽车工厂一个焊装工厂大概配套 200-300 名生产线工人,采用一体压 铸技术后,所需的技术工人至少能缩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目前一体化压铸技术应用的壁垒主要体现在生产工艺、一体化压铸机和铝合金材料等方面: 1)生产工艺:生产工艺会影响产品的成品率,由于一体化压铸技术正处于起步阶段,需 要压铸商在生产工艺上有较好的经验和技术积累才能保证量产的良品率。 2)一体化压铸机:特斯拉的一体化压铸机 Giga Press,由特斯拉和压铸机厂商 IDRA Group 联合定制,深度参与了软硬件的设计制造,其大小与房子相当,长 19.5 米、高 5.3 米,重 达 410 吨。除了压铸机定制设计与开发的技术壁垒之外,一体化压铸机价格较高,需要大 批量生产带来的规模效益,来分摊压铸机和模具的综合成本。 3)铝合金材料:Giga Press 所使用的铝合金材料是特斯拉为改进生产工艺的独家配方,是 一种不需要涂层和热处理的高强度合金。

从趋势上看,一体化压铸零部件的 ASP 有望持续提升。2020 年 9 月,特斯拉宣布 Model Y 后地板将采用一体化压铸;而据其 22Q1 季报,Austin 工厂生产的 ModelY 采用一体化压 铸的产品已扩展到了前舱+后地板。未来除外覆盖件外,其余车身结构件的冲压和焊接环 节均可能被压铸工艺替代,一体化压铸零部件的 ASP 有望持续提升。2023 年开始市场空间或将快速提升,我们预计 2022-2025 年的 CAGR 可达 238%。将继 特斯拉之后,蔚来、小鹏、高合、小康赛力斯等新势力以及大众、沃尔沃等传统车企均开 始跟进布局和规划应用一体化压铸技术,考虑新技术导入车型的开发周期,我们预计从 2023 年开始一体化压铸的市场空间将迎来快速提升。据我们测算,国内一体化压铸的市场 空间到 2025 年预计将达 300 亿以上规模,2022-2025 年的 CAGR 达 238%。

3.布局全球打开市场空间,领跑一体化车身件赛道

3.1.收购法国百炼,公司全球化布局进入加速期

百炼集团是全球汽车制动系统的精密铝合金铸件领域领导者。百炼集团成立于 1961 年, 于 1999 年在巴黎泛欧交易所挂牌交易,一直以来,主要从事精密铝合金铸件的研发、生 产及销售工作,核心产品包括汽车制动系统、进气系统、底盘及车身结构件等产品领域的 精密铝合金铸件产品。历经近六十年的发展,百炼集团在铝合金铸造汽车零部件领域已积 累良好的信誉和独有的品牌优势,特别是铝合金刹车铸件(刹车主缸和卡钳)领域始终处 于全球领导地位。

公司收购法国百炼,实现“强强联合”。百炼集团作为全球知名的法国铝铸件企业,具有 产品专业、技术领先、布局合理、经营优良等多方面优势。公司于 2018 年开始与百炼集 团接触,并于 2019 年 12 月与其签署 POA 协议,确定并购合作事项。2020 年 7 月 28 日, 公司对百炼集团 61.96%控股权的收购正式完成并购交割,并在此后对于百炼集团剩余全部 股份发起强制要约收购,最终成为公司境外全资控股子公司。

本次收购完成,使得两家公司原有市场竞争力都得到了增强,具体表现体现在如下几个方 面: 协同效应:公司与百炼集团的客户均包括采埃孚、法雷奥、戴姆勒等汽车零部件供应 商及主机厂。收购完成后,公司能够为上述知名客户提供更丰富的产品类型、更为快 速的需求响应,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客户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公司可以利用百炼集 团的品牌及海外销售渠道,提升公司品牌及产品服务的国际知名度,加快公司的全球 化布局。 优势互补:公司原有生产工艺主要是高压铸造,百炼集团的核心生产工艺则是重力铸 造。收购完成后,公司将获得全新的技术工艺及产品,形成完整的铸造工艺链。此外, 双方将共同在低压铸造技术领域进行协同发展,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工艺。

实现全球化布局:至 2021 年底,百炼集团在全球共有 10 个工厂,具体包括墨西哥 2 个、匈牙利 3 个、塞尔维亚 1 个、法国 1 个及中国 3 个。收购完成后,公司可以充分 利用百炼集团的品牌及海外销售渠道,利用地理位置优势,有序开展各类工艺生产线 的国内外投资建设,进一步拓展公司全球属地化服务能力,提升公司品牌及产品服务 的国际知名度,加快公司的全球化进程。 公司规模扩大:截至 2018 年底,百炼集团共拥有总资产 3.95 亿欧元,净资产 1.64 亿 欧元。2018-2020 年,百炼集团整体营收虽有所下降,但仍然超过部分国内行业 50 强企业。对法国百炼集团收购完成,公司与百炼集团实现并表,整体营收规模实现大 幅提升。2021 年公司海外销售收入实现 21.71 亿元,占营收总额的 53.7%,近年来首 次超过内销收入,极大程度上弥补了公司海外市场的不足,实现国内外双渠道发展。

3.2.受益新能源市场加速放量,公司迎来高速发展期

目前新能源汽车处于渗透率快速提升阶段,考虑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需求,公司将直接受 益于行业放量增长。从新能源产业链来看,上游主要以锂矿等金属原材料为主,中游则是 以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为主,下游则是整车制造厂商。公司作为从事汽车铝合金精密压铸 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企业,位于产业链中游,直接受益于新能源产业及汽车轻量化发展 趋势。从公司产销量来看,2019-2021 年公司产销量始终保持逐年增长态势,具体销量由 2019 年的 3438.59 万件增长至 2021 年的 7834.99 万件,复合年化增长率达 50.5%。

公司新能源汽车产品营收占比稳步提升。公司深耕汽车结构件多年,除与大众、奔驰等国 际知名整车厂合作外,已陆续与包括特斯拉、蔚来、比亚迪等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厂商 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稳定向其提供车身结构件、变速箱系统零件、发动机系统零件等 产品。2021年公司新能源汽车产品贡献营收 7.3 亿元,同比增长12.2%,若扣除法国百炼 收入,公司新能源汽车产品营收占比将达到 37.76%,同比增长143.30%。其中,车身结构 件产品 2021年占比达33.67%,同比增长 83.67%,整体表现亮眼。我们预计,在新能源汽 车轻量化需求的日益紧迫下,各部分汽车零部件用铝量将进一步增加,未来随着技术进步 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大幅增长有望加速推动汽车工业对铝压铸件的 市场需求。

3.3.一体化压铸加速布局,看好公司长期成长

公司已具备超大型一体化压铸件生产能力。据 2021 年报,公司共有 1100T-4500T 大型压 铸机 40 余台,6000T 压铸机 2 台、9000T 压铸机 2 台。2022 年,公司将根据客户的项目 定点和产品量产计划情况,在原有设备基础上,完成 9000T 压铸机的安装与调试工作,并 计划新增采购 10 台大型压铸机,用于超大型一体化结构件及车身结构件的生产,预计在 采购完成后,公司将拥有 6000T-7000T 压铸机 4 台,9000T 压铸机 3 台,将加速公司一体 化压铸技术产品的研发进度,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技术研发和实践中形成的先发优势,快速 响应市场和客户的各种变革与需求,推动公司产品和行业技术的发展。

一体化结构件的生产制造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公司已具备相关的技术储备优势。 模具设计开发:车身结构件对模具的精度、结构设计和真空度的要求较高。公司所有 车身结构件项目的模具都是自主研发制造的,子公司文灿模具积累了大量车身结构件 的项目经验。模具设计和开发能力是公司核心优势之一。 高真空压铸工艺:公司采用高真空压铸技术生产车身结构件,该技术使型腔真空度可 以做到 30 毫巴以下,压铸产品可用于热处理,更好地提升材料的机械性能。 材料制备技术:车身结构件对汽车起支撑、抗冲击的作用,因此对强度、延伸率、可 焊接性都有着极高要求。公司目前已掌握车身结构件铝合金材料的制备技术和材料性 能最稳定的区间。热处理工艺:车身结构件对热处理的参数要求较高,整形难度非常高。公司目前已积 累了成熟的热工艺技术。

我们认为一体化压铸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预计 2023 年开始国内的市场空间或将快速提升, 到 2025 年预计市场空间将超 300 亿规模。公司在一体化压铸领域率先布局,特别是在研 发和技术领域具有先发优势。2021 年 11 月,公司 6000T 超大型压铸岛已在江苏南通生产 基地成功试模,采用一体化压铸成型的汽车零部件成功下线。随着公司最大吨位 9000T 压 铸设备安装完成并实现投产后,公司一体化压铸产品将能更为有效的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 求,公司营收规模和业绩有望迎来快速提升。

4.盈利预测

考虑公司新能源业务和车身结构件业务有望伴随下游需求增长和新客户、新产品的开拓保 持高速增长,一体化压铸车身结构件有望从 2023 年开始贡献营收增量。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 52.5 亿元、66.5 亿元和 85.5 亿元,营收增长主要来自于 新能源车身结构件的持续增长和一体化压铸件的逐步放量;毛利率为 23.07%、25.04%和 25.53%,毛利率的修复主要来自于原材料价格回落和高附加项目逐步投产;公司 2022-2024 年的归母净利润为 3.5 亿元、6.6 亿元、9.1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45.5x、24.2x、17.5x。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评论
  • 相关文档
  • 相关文章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最新文档
  • 最新精读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