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旭升集团研究 铝合金零部件老牌企业,适逢汽车轻量化春风

  • 来源:德邦证券
  • 发布时间:2022/11/29
  • 浏览次数:258
  • 举报

1、铝合金零部件老牌企业,适逢汽车轻量化春风

1.1、模具加工起步,挺进铝合金汽车零部件市场

公司历经初创-巩固-转型三次沿革,现已进入业务深耕阶段。宁波旭升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成立于 2003 年,发展至今共经历三阶段的改变。

2003-2007 年为初创阶 段,公司业务从模具加工延伸到铝压铸,并在这一时期不断进行技术和市场积累; 2008-2011 年为巩固阶段,在此期间公司主要从事铝压铸工业件业务,并完成了 主要产品的研发,同时与海天塑机等主要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12-2015 年 为转型阶段,与特斯拉的合作始于这一时期,公司先是供应个别零件,产品质量 获得认证后便为对方配套变速箱、电池组件等汽车核心零部件,借助这份逐层深 入的伙伴关系,稳步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从 2016 年开始,公司业务格局逐渐稳 定,以汽车轻量化和新能源汽车市场为根本方向,不断探索轻量化前沿技术,扩 大产能水平,积累优质客户资源。经过近二十年的磨砺与成长,公司已成为我国 铝制汽车零部件的一流厂商。

股权结构稳定,子公司布局清晰。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创始人徐旭东先生,其直接 持有公司 15.31%的股份,并通过旭日实业、旭晟控股间接持有公司 35.00%的股 份,总计持股 50.31%。此外,员工持股平台旭成投资持有公司 3.52%的股份。近 半数股份掌握在核心团队及员工手中,能够有效降低代理成本,激发员工积极性。 地域布局方面,旭升集团在国内设立四家子公司的基础上,分别于德国、日本投 资建立子公司,客户资源已覆盖北美、欧洲、亚太三大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消 费地区。

1.2、产品覆盖核心铝制零部件,客户包括下游标杆

生产能力涵盖汽车、工业、模具三种零部件,产品矩阵丰富。公司主要供应压铸 成型的精密铝合金汽车零部件和工业零部件,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传统 汽车、工业用品等领域。其中,汽车类零部件以新能源汽车的传动系统、悬挂系 统、电气系统、电池系统、液压系统等核心系统的精密机械加工零部件为主;工业 类的零部件较为多样,涉及高压清洗机泵头、电机外壳、注塑机集水器、灯具外壳 等;模具类零部件,主要产品为变速箱体模具。历经十余年的技术和产线沉淀,从 模具加工到铝合金汽车零部件,公司构造了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为核心,工业类 及模具类零部件为辅助的产品矩阵,能够为多领域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收入渠道 丰富。

主要客户为下游标杆企业,产品配套稳定。公司全部产品均采取直销模式,客户 多为全球知名整车厂商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整车品牌方面,既包括特斯拉、蔚 来、Rivian 等新能源车企,又包括宝马、奔驰、长城汽车等传统车企;零部件供 应商方面,则覆盖了麦格纳、博世、法雷奥·西门子等国际一流 Tier One 厂商; 此外,公司的电池组模块相关产品,配套于全球第一大锂电池厂商宁德时代。与 各领域的头部企业达成伙伴关系,有利于帮助公司维持产品需求市场的稳定,并 提高相应产线设备的利用率。

1.3、营收高歌猛进,盈利表现优异

自 2013 年起,公司营收与毛利均呈现较为稳定的向上趋势。在 2013 年,公司把 握行业发展机遇,切入新能源汽车传动、悬挂等系统的零部件供应市场,2015 年 转型成果初现,当期实现营收 3.5 亿元,同比增长 86.5%。公司随后进入业务深 耕阶段,不断优化自身研产能力,营收规模温和放量,至 2018 年达到 11.0 亿元。 在 2019 年,尽管当时全球汽车行业遭遇周期性低谷,公司仍然维持了原有营收能力。

经过短暂调整后,得益于客户合作的深入,以及在国内外市场的渗透,公司再 次开启快速扩张节奏,分别在 2020 年、2021 年实现营收 16.28、30.23 亿元,并 在 2022 年延续了这一高增趋势,截至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32.7 亿元,同比增 长 62.3%,随着新能源汽车驶入高速前进赛道,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众多合作伙伴 产能扩张急切,相关零部件配套需求的增加预计将推动公司营收规模再创新高。 业务盈利方面,除 2019 年外,公司毛利润均能保持逐年增长之势,2013-2021 年 复合增长率达 43.1%,毛利率在 2016 年达到 49.4%,主要得益于当时公司在铝 压铸零部件方面的生产优势,随着行业竞争趋于激烈以及原材料涨价,毛利率在 2021 年走低至 24.1%,并在当前表现出趋稳态势。

汽车类零部件为业务核心,盈利能力有望实现反弹。切入新能源汽车市场之后, 公司汽车类零部件业务的营收占比逐年攀升,2021 年该项业务贡献营收 26.9 亿 元,占公司总收入的 89.1%。当年工业类、模具类、其他类的零部件营收分别为 1.4、1.3、0.4 亿元,均是公司横向布局版图的辅助业务。产品盈利空间方面,核 心业务汽车类零部件下滑较大,2021 年毛利率为 22.0%,同比减少 10.8 个百分 点,辅助业务中模具类盈利空间可观,2021 年毛利率为 50.4%,同比增长 6.6 个 百分点,同期工业类、其他类业务的毛利率为28.3%、25.0%,分别同比增长2.9%、 同比减少 5.8%。

由于汽车类零部件在公司业务中占据主体地位,其毛利率变动将 对公司整体盈利造成较大影响,2021 年该项业务毛利率快速下滑主要源于当期铝 合金价格上涨。随着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张,与各大客户的合作深度持续推进, 公司有望提升自身议价能力;与此同时,2022 年起铝价呈现高位回落态势,削弱 了铝制零部件的成本压力。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预计公司盈利能力将得到 有效修复。

费用控制井然有序,管理能力得到时间验证。公司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制定了较 为严格的费用策略,并在长时间内都收获了显著成效。2013-2021 年,公司期间 费用率均在 10%左右浮动,费用总额主要随营收规模的扩张而上升。2022 年公司 的费用管理能力再度提升,截至第三季度的期间费用率为 5.72%,同比减少 2.39个百分点。经过近十年时间,旭升集团严格执行的费用控制策略已得到充分检验, 随着其业务版图进入高速扩张阶段,该项优势将继续帮助公司行稳致远,不断增 厚自身盈利空间。

2、节能减排+轻量化时代来临,铝合金零部件崭露头角

2.1、减排需求迫切,新能源汽车迎政策春风

环境保护成为全球主题,燃油车成为主要限制对象之一。环境保护成为各国迫在 眉睫的难题,作为节能减排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禁售燃油车被许多国家或地区提 上议程。罗马是其中的先行者,其将于 2024 年全面停售燃油车,大部分欧美国家 则将在 2025-2040 年间陆续完成燃油车停售。为满足日益增加的交通出行需求, 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将在很大程度上由新能源汽车填补,同时由于欧美地区是 全球重要的汽车消费市场,预计相关管控措施将使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在世界范 围内得到快速提升。

响应宏观政策号召,众多车企发布电动化转型目标。为践行环境保护要求,沃尔 沃、菲亚特、北汽、长安、大众等国内外知名车企均制定了车型的电动转型规划, 相关目标大多在 2025-2035 年陆续完成。作为传统燃油车的替代品,整车企业将 推出纯电、混动、插混等新能源车型,也有厂商致力于变革成纯电动汽车品牌。在 清洁化时代的发展潮流下,供给端朝着新能源方向转型,已成为汽车产业不可避 免的长远趋势。

补贴计划落地,新能源汽车 C 端受到激励。在对供给端作出管控的同时,为同步 提振消费市场热情,我国及众多欧美国家均推出了新能源汽车的购置补贴政策。 其中我国采取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的形式,购置税金额一般为裸车价格(即不 包含增值税)的 10%,欧美国家则主要采取直接金额补贴的方式,相关政策均能 够有效缓解新能源汽车的购置压力,提高新能源车型需求量。

新能源汽车持续放量,铝制零部件下游市场广阔。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进 入快速扩张节奏,销量由 2019 年的 120.6 万辆增加至 2021 年的 350.7 万辆,年 复合增长率达 70.5%,随着生产技术及整车性能不断优化,宏观政策引导,行业 景气度有望延续,参考乘联会的预测,2022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 635 万辆。从世界范围看,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呈现高度景气,2021 年全球新能源汽 车销量达 650.1 万辆,同比增长 96.4%,Fitch Solutions 预计 2022 年全球销量将 接近 1040.0 万辆。新能源汽车是铝合金零部件的重要下游应用,相关市场规模的 高速拓展能够对铝合金零部件行业形成强劲需求。

2.2、满足低能耗与轻量化诉求,铝合金零部件当仁不让

燃料消耗降低与车身轻量化成为整车核心诉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 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 2.0》对我国汽车能耗与轻量化进程做出了明确规划。1) 能耗降低方面,要求乘用车(包括新能源汽车)新车油耗在 2025 年达到 4.6L/100km 水平,并在 2035 年降低至 2.0L/100km;传统乘用车对应时期的油耗 标准则为 5.6L/100km,4.0L/100km;乘用车领域,要求货车在 2025-2035 年油 耗下降 8%-15%(相较于 2019 年,下同),客车在 2025-2035 年油耗下降 10%- 20%。

2)轻量化方面,要求在 2025-2035 年内,燃油乘用车的整车轻量化系数降 低 10%-25%,客车的整车轻量化系数降低 5%-15%,纯电乘用车的整车轻量化系 数降低 15%-35%,载货车的载质量利用系数提高 5%-15%,牵引车的挂牵比平均 值提高 5%-15%。由于整车重量会影响汽车每单位行程所消耗的能量,两条技术 路线存在一定的重合,车身轻量化既可以为传统燃油车节能减排提供有力支撑, 又可以延长新能源汽车在相同能量储备下的续航里程,而打造轻量化车身的重要 途径之一,就是运用性能有所保障,且密度相对更低的金属材料。

铝合金零部件性价比突出,是理想的车身轻量化解决方案。目前采用的车身轻量 化材料有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高强度钢、碳纤维等。据第一电动网和威盛新 材的分析,在上述金属中,铝合金密度相对较低,并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和硬度, 同时生产成本较为经济;镁合金的密度、强度等机械性能较铝合金更为优越,不 过其成本约为铝合金的 3-4 倍,目前暂未得到广泛使用;钛合金虽具备高强度, 高弹性模量等优势,但是其密度相对较大;高强度钢价格相对较低,且屈服强度 优秀,但是其减重效果有限;碳纤维密度为 1.7g/cm3,抗拉强度 3000Mpa,弹性 模量 2.3x105Mpa,但由于其加工成本昂贵,暂时只运用在跑车等高端车型中。综 合来看,铝合金是当前生产工艺下最具性价比的车身轻量化材料。

单车铝用量持续提升,汽车铝合金零部件市场大有可为。在全球性的低耗能与轻 量化转型趋势下,单辆汽车所装配的铝合金零部件数量呈现普遍上升趋势。根据 Ducker Worldwide 公布的数据,1980 年北美轻型车辆的平均铝用量约为 55kg, 到2015年这一数值增加至180kg。欧洲方面,汽车平均铝用量在1990年为50kg, 到 2019 年已增长至 179kg,预计其将在 2025 年继续攀升至 196kg。

新能源汽车 由于续航需求较为紧迫,单车铝用量相对较多,2019 年欧洲纯电车型的平均铝用 量为 320.8kg,插电混动车型则为 360.5kg,传统燃油车型仅为 172.1kg。目前部 分新能源车企掀起了高铝车身潮流,据盖世汽车报道,蔚来旗下的 ES8 车型,白 车身重量为 335kg,其中 96.4%为铝合金材料,除车身以外,其底盘、悬挂、轮 毂、刹车系统以及电池组外壳均采取全铝材质;特斯拉的 Model S 同样采用全铝 车身,其整车重量接近 2100kg,使用了约 360kg 的铝合金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市 场放量节奏加快,单车铝用量持续向上突破的背景下,车用铝合金零部件有望实 现高速发展。

2.3、铝价回落趋势明显,助推下游铝制品消费

直接材料占成本比重近 60%,铝价降低能够有效释放行业空间。在公司的汽车类 业务中,购买直接材料的支出大致占总成本的 60%,由于产品主要为铝合金零部 件,铝价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游制造商的放量积极性,以及下游整车厂商的配 套需求。从 2021 年上半年开始,我国铝价经历了较为快速的抬升,并在当年 10 月达到最高点,随后进入震荡调整期。今年 3 月以来铝价显著走低,由当月最高 的 2.4 万元/吨回落至 11 月份的 1.9 万元/吨。随着上游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 公司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通过调整产品售价将降本效应传导至产业链下游,从 而激励整车厂商对铝合金零部件的使用需求,推动市场整体规模的扩张。

3、行业格局分散,公司三重动力蓄势待发

3.1、压铸件市场群雄割据,行业集中度低

从技术层面看,头部企业的主要产品各有不同,不易形成直接竞争。除旭升集团 外,我国铝压铸件市场的主要企业有广东鸿图、派生科技、爱柯迪、文灿股份等, 各企业的核心生产工艺围绕铝合金压铸展开,如旭升集团掌握压铸、锻造、挤压 三大流程,广东鸿图具备一体化压铸、高真空压铸等技术。差异化的技术分布使 得各公司致力于生产不同的铝合金零部件,并配套于特定的汽车应用,如旭升集 团主要生产变速箱箱体、电动机固定架等传统汽车的扭力转向系统相关配件,以 及电池组模块、液压油泵等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液压系统配件,广东鸿图则主 要配套于传统汽车的动力系统、新能源汽车的车身及底盘结构件。由于相关铝合 金零部件的应用场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区分,行业内的竞争情况能够得到缓解, 这为供应商在各自的专营领域内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发展空间。

从营收层面看,行业 CR5 在 10%左右,市场格局分散。2021 年我国传统燃油车、 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约为 2653 万辆、368 万辆,我们根据国际铝业协会的预估,测 算出同期我国铝合金单车用量分别约为 139.1kg、163.6kg,同时行业内的车用铝 合金的平均价格为 36 元/kg,由此我们测算出 2021 年我国汽车铝合金零部件的 市场规模约为 1360.7 亿元,倘若以汽车铝合金零部件业务的年收入作为标准, 2021 年旭升集团、广东鸿图、派生科技、爱柯迪、文灿股份等厂商所占的市场份 额依次为 2.0%、2.9%、0.8%、2.3%、2.9%,合计占比为 10.8%。

上述厂商均位于《中国压铸件生产企业综合实力50强榜单》,可见行业内暂未出现整体实力明显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此外,按照相同的测算方式,2020年我国汽车铝合金零部件的市场规模约为1183.6亿元,当时上述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总计为9.1%,相比之下竞争格局并未发生显著变化。较为分散的市场为公司发挥自身潜力,快速拓展客户提供了前提条件。

3.2、工艺储备深厚,提供一站式轻量化解决方案

掌握压铸、锻造、挤出三大工艺,产线涵盖铝合金成型全部流程。汽车零部件的 制造工艺有压铸、锻造、挤出、焊接、热处理等,其中压铸、锻造、挤出负责将铝 合金制作成型,经过轻量化技术路径的多年技术积累,公司生产技术由铝合金压 铸延伸拓展至铝合金锻造和铝合金挤出领域,现已形成了三大技术协同发展的工 艺布局。此外,为进一步提升产品在强度、韧性、寿命、力学性能方面的表现,公 司针对原材料进行了研发创新,现已能够自主制定铝合金配方,并配置了相应原 材料铸造工艺。在产品精度方面,借助先前在模具加工领域的技术积累,公司具 备工装夹具和刀具相关设计能力,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对零部件进行精密化 改造。

产线设备属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致力于向自动化和一体化转型。对于铝合金零 部件的压铸、锻造、挤压、加工、检测等生产环节,公司均已配备行业顶尖的制造 设备,当前正致力于提高相关产线的自动化水平,随着这一目标逐步实现,公司 生产成本可得到一定缩减,铝合金零部件的产品精度也将有所提高,有助于满足 整车客户日益严苛的配套需求。

此外,公司也在朝着一体化压铸领域前进,在今 年 10 月 31 日与模架制造公司科佳长兴达成战略协议,双方将在新能源汽车的大 型一体化车身结构件、一体化铸造电池盒箱体等领域展开合作。预计一体化压铸 将会是车身轻量化的重要升级路径,该技术顺应了新能源汽车对于电源系统、电 驱动系统的集成化趋势,为其配套相应集成化零部件的壳体,能够再次降低整车 重量。随着相关大型压铸设备的落地,公司将正式切入铝合金零部件一体化领域, 有望迎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3.3、与特斯拉合作深入,积极拓展新型客户

公司与特斯拉合作关系深远,产品配套情况常年稳定。公司自 2013 年 6 月与特 斯拉首次接触,当时只为对方供应电池冷却系统的单一零部件。在磨合过程中, 公司的研发能力、产品供应能力、及时响应能力得到对方认可,逐渐融入对方的 供应链体系,在 2017 年成为对方的全面合作伙伴,为其供应传动系统、悬挂系 统、电池系统、电气系统、液压系统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领域的零部件产品。在 2017 年之后的合作深化阶段,公司对特斯拉销售金额占对方成本比重维持在 0.34%- 0.47%,双方达成了稳定的销售配套关系。

2019-2021 年特斯拉进入高速发展时 期,营业收入由 1714.6 亿元增长至 3431.6 亿元,公司从对方的营收放量中受益, 同期对特斯拉销售金额从 5.9 亿元上升至 12.1 亿元。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益扩张 的背景下,与全球龙头特斯拉的深度绑定,能够为公司产品的需求量形成强劲支 撑,双方的合作关系也将从研发、销售等方面持续推进。

客户群体趋于丰富,营收结构同步改善。借助与特斯拉合作关系带来的示范效应, 以及公司在铝合金零部件领域的业务实力,自 2017 年起公司进入了丰富客户矩 阵的全新阶段,并在 2019 年实施了以“北美、欧洲、亚太”三大区域为市场的开 拓战略,现已经与北极星、采埃孚、宝马、长城汽车、江淮汽车、宁德时代、精进 电动等企业建立了密切的伙伴关系,客户群体涵盖海内外知名的整车品牌、零部 件供应商、动力电池厂商。客户的开拓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从 2017 年到 2021 年,公司来自第 2-4 名客户的销售收入由 1.38 亿元增长至 7.94 亿元,收入 占比由 18.7%上升至 26.3%,来自非前五名客户的销售收入由 1.87 亿元增长至 10.22 亿元,收入占比由 25.4%上升至 33.8%。

收入层次的丰富不仅可以在营收 规模上帮助公司完善业务布局,还能在营收结构上降低公司对特斯拉的依赖,避 免对方出现竞争力下降,或是与其他零部件供应商展开合作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随着多区域市场战略逐渐取得成效,日趋丰富的客户群体有望成为公司重要的营 收增长点。

3.4、产能布局加速,为业务扩张筑稳根基

公司扩产节奏紧凑,将在 2023 年迎来项目建成密集期。公司扩产项目主要围绕 汽车零部件展开,并对新增产线的产品方向进行了多样化布局,目前在建工程的 主要产品有汽车底盘悬挂件、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壳体、电池系统部件等。除了 在今年 8 月决定于浙江湖州开展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项目外,其余项目将陆续 于 2022 年下半年至 2023 年投产,届时公司将拥有 9 个规模化生产基地,预计年 产值总和将达到 80 亿元,待公司的湖州工厂达产后,合计年产值有望达到 100 亿 元。2021 年公司汽车类零部件营业收入为 26.9 亿元,新增产线的落地有望成为 公司拓展汽车零部件业务的基石。

稳定的客户需求+以销定产模式,确保公司产能快速消化。凭借在汽车铝合金零部 件领域里积累的产品口碑和优质客户资源,公司能够获取规模可观且需求稳定的 客户定点,并以此制定自身的生产方案。这种客户认证优势使得新建产能可以得 到快速消化,公司曾在 2021 年表示其产能利用率始终在 80%以上,并披露截至 2021 年底在手订单已超过 50 亿元,公司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也帮助其汽车铝合 金零部件的产销率维持在 92%以上。此外,公司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之和与营业 收入的比例关系也反映了其优秀的产能消化能力,近年来二者大致呈现等比的情 况。公司当前正积极布局产能扩充,营业收入尚未抬升至项目建设的预期水平。 随着产能落地密集期愈发靠近,公司有望延续此前“产线建成-收到定点-高效生产” 的经营节奏,快速回收先前投入资金,稳步拓展自身业务版图。

4、发展户储及铝瓶业务,绘制二次增长曲线

4.1、奔赴海外户储市场,挖掘新增长点

家庭是储能产业链的重要下游场景。储能是通过特定装置或物理介质将能量储存 起来,后续再加以利用的技术,其能够在时间层面发挥优化电能配置的作用。目 前,储能主要应用于电网侧(输配)、电源侧(新能源+储能应用)、用户侧、分布 式及微网等部分。家庭是储能系统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户储类似于一个微型储 能电站,目前有并网、离网两类,二者均由太阳能光伏组件、并网逆变器、电池管 理系统等部分组成,区别之处在于,离网家庭储能系统与电网相独立,并因此不 需要并网逆变器。从组成结构可以看出,家庭储能系统的能量来源主要有屋顶的 太阳能发电装置,以及社会供电系统的富余电力。

储能系统具备削峰填谷作用,既能拉低电价,又能减轻当地电网负荷。为调节白 天用电需求过高,而夜晚电能供给富裕的情况,多个国家或地区都推出了峰谷电 价的收费制度。储能系统通过存储夜间价格相对低廉的电能,并将其在白天出现 用电需求时释放,能够起到变相拉低用电成本的效果,配合风电光伏系统使用, 则可平滑这类可再生能源的输出、减少“弃风弃光”。此外,针对供给端而言,户 用储能系统可以减少家庭在用电高峰时段对社会电源的需求,从而有效缓解当地 电网的输电压力,保障电网稳定运行,降低社会维护成本。

户用储能经济性优越,能够在数年内收回投资成本。根据能源电力说的分析,常 见的户用储能系统,通常配置规格为 5kW 的光伏系统,以及容量为 10kWh 的储 能电池,其安装成本接近 11000 欧元,年发电量在 6500kWh 左右。在此户储配 置下,按照 70%的电能自用率测算,其余电能通过并入社会电网的方式获取收益。 德国今年 7 月的平均电价大约 0.3 欧元/kWh,上网电价则接近 0.07 欧元/kWh,在此场景下安装该户储系统的年收益为 1502 欧元,即使用约 7.33 年后家庭便能 完全收回先前的投资成本。

此外,随着居民购电成本提高,或是电能自用率上升, 户用储能系统的年投资收益将会进一步增加。储能电池系统的使用寿命在 10 年左 右,户用光伏的使用寿命则一般为 20-25 年,因此正常情况下家庭在电池系统需 要更换之前,就能够回收首次购置成本,而近十年后对户用储能系统进行维护时, 只需投入电池部分的成本,相较于直接购电,其经济性将会更加显著。

户用储能在国外应用较多,国内装机量稍显匮乏。根据 GGII 的数据,2021 年全 球户用储能新增装机量约为 6.4GWh,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 地区,其预测后续几年将会是全球户用储能的高速增长时期,2025 年新增装机量 有望达到 100.0GWh。在我国,由于用电成本相对较低,且光伏设备在楼房式住 宅的使用效率低于独立式住宅,户用储能缺少普及使用的需求及条件,因此其新 增装机量始终处于相对较低水平,BNEF 预测 2025 年我国户用储能新增装机量 有望接近 2GWh。

收到海外客户订单,快速切入户用储能赛道。2022 年是公司的户用储能业务元年, 公司当前已取得国外某新能源头部客户的定点项目,为其配套户用储能产品的铝 部件,项目周期为 5 年,年化销售金额约为 6 亿元,相关产品预计将从 2022 年 第四季度开始量产。凭借此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积累的零部件生产技术,公司能 够快速参与户用储能市场,现已逐步融入海外标杆企业的供应链,该项业务有望 成为公司的全新增长动力。

4.2、探索全新领域,进军铝瓶赛道

增资子公司和升铝瓶,强势加码相关业务。由于铝制金属包装在环保节能、空间 利用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其下游应用领域广泛,目前在食品饮料、化工、消防、 药品、汽车及汽车氢能源等行业都得到广泛使用,市场容量可观。为参与储氢铝 瓶赛道,旭升集团在 2020 年 9 月通过共同设立的方式成立子公司和升铝瓶,其 中公司出资 2580 万元,占总注册资本的 86%,其余两位股东分别为宁波市北仑 减压器厂负责人、宁波市北仑东方仪表厂负责人,两位合作伙伴的持股企业不仅 能够为和升铝瓶提供器械、仪表等方面的技术支持,还能为和升铝瓶引进丰富的 市场资源。2022 年 7 月公司再度加码铝瓶业务,对子公司和升铝瓶新增注册资本 5460 万元,拥有后者 67%股权,公司实际控制人徐旭东出资 1140 万元,认缴 9.5% 的股权,新增外部股东知来投资,其投入的注册资本为 2400 万元。

公司从快消品铝瓶入手,进行技术与产能积淀。子公司和升铝瓶目前主要配套于 国外的快消产品,在今年 9 月收到欧洲某餐饮设备分销商的定点通知,项目的年 化销售金额为 8 亿元,首批产品预计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开始量产。从快消品铝瓶 入手,既为公司提供了在储氢领域进行技术与产能积淀的实践经验,也填补了因 产业链下游尚未成熟而导致的业务真空期,将为公司在储氢铝瓶赛道的谋篇布局 打下坚实基础。

工艺把控经验丰富,铝瓶扩产只待氢风吹拂。在生产铝瓶时,子公司主要采用铝 冲挤压工艺,而作为同时掌握压铸、锻造、挤压三大流程的汽车铝部件生产专家,公司能够对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冲挤压工艺进行迁移。此外,凭借在自主研发铝合 金配方及原材料制造方面的经验,即使储氢铝瓶在结构组成上与车用铝部件存在 差异,公司也具备优秀的技术攻关能力。在产品及模具开发方面的专业反应机制, 保证了公司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在较短时间内提供定制化铝瓶产品。无论是 当前着手的快消品铝瓶,亦或是亟待拓张的氢燃料车用铝瓶,公司始终紧密关注 相关行业的前沿动态,基于雄厚的扩产实力静待下游需求放量的到来。

5、盈利预测

我们对 2022-2024 年旭升集团各项业务的营业收入做出以下假设: 1) 汽车类铝合金零部件: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发展,作为应对里程焦 虑的轻量化解决方案,公司该项业务有望迎来持续扩大的需求规模。在 供应端,随着新增产线陆续落地,以及多年积累的客户认证基础,公司产 能将得到快速释放。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汽车类铝合金零部件营收为 43.54/58.38/75.89 亿元,同比增速达 61.63%/34.07%/30.00%。毛利率 方面,公司有望凭借配套能力的增强以及客户合作的深入,提升自身议 价能力,预计 2022-2024 年毛利率分别为 23.52%/24.21%/23.87%。

2) 工业类铝合金零部件:虽然公司业务重心发生转移,但多年的技术和设 备积累能够帮助工业类铝合金零部件成为公司重要的辅助业务。我们预 计 2022-2024 年该项业务营收为 1.45/1.50/1.58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4.32%/3.45%/5.33%。毛利率方面,预计工业类铝合金零部件竞争格局 将维持稳定,业务后续盈利空间不会发生过多变化,推测 2022-2024 年 毛利率分别为 28.32%/27.81%/27.66%。

3) 模具类铝合金零部件:作为公司的传统业务,以及汽车类铝合金零部件 业务的基础,预计其业务规模将随着公司整体生产能力的扩大而呈现缓 慢增长趋势,对应 2022-2024 年营收为 1.40/1.48/1.56 亿元,同比增速 为 9.38%/5.71%/5.41%。盈利能力方面,由于公司在该细分领域具有领 先的技术和生产优势,预计 2022-2024 年该项业务的毛利率能够保持先 前水平,分别为 48.42%/48.15%/47.79%。

4) 其他类铝合金零部件:该项业务的产品有风扇外壳、风扇端盖、太阳能支 架底座等,配套产品较为零散,公司暂未表态相关业务规划,推测营收规 模和盈利空间都大致延续原有水平。预计 2022-2024 年其他类铝合金零 部件营收为 0.43/0.46/0.48 亿元,对应同比增速为 7.50%/6.98%/4.35%, 毛利率依次为 24.47%/24.33%/24.28%。

5) 户用储能铝部件:公司目前已获得一家海外新能源企业的定点,项目周 期 5 年,年化销售金额约为 6 亿元,相关产品预计将从 2022 年第四季 度开始量产。考虑项目尚处于起步阶段,预测该项业务将在 2023 年、 2024 年分别贡献 5.20、6.23 亿元营收。盈利能力方面,由于公司对新能 源汽车电池部件拥有一定研产经验,相关技术有望能够较好地迁移到户 储电池部件上,预计该项业务 2023 年、2024 年毛利率分别为 28.21%、 28.14%,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6) 储氢铝瓶:公司目前已获得欧洲某餐饮设备分销商的定点通知,项目年 化销售金额为 8 亿元,相关产品预计将从 2022 年第四季度开始量产。预 测该项业务将在 2023 年、2024 年分别贡献 4.76、7.91 亿元营收。公司 虽然首次涉足储氢铝瓶市场,但凭借此前积累的冲挤压工艺,以及在铝 合金配方、原材料制造等方面的经验,预计盈利能力将高于行业平均水 平。此外,随着产能扩张后逐步达成规模效应,储氢铝瓶业务的盈利能力 有望继续提升,我们预计其在 2023 年、2024 年的毛利率分别为 30.17%、 30.89%。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评论
  • 相关文档
  • 相关文章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最新文档
  • 最新精读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