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钢铁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制造业崛起中的绿色钢铁新时代

  • 来源:中信建投
  • 发布时间:2023/12/06
  • 浏览次数:813
  • 举报

2023 年市场回顾:预期快速切换,钢价震荡走低

2023 年钢价先涨后跌,整体重心下移。2023 年一季度迎来国内疫情放开后首个钢市需求旺季,市场预期随 着经济活动复常,钢需有望集中释放,叠加春节期间钢材累库低于往年的利好,在良好预期推动下,钢价持续 上行至 3 月下旬。二季度进入预期验证阶段,受地产新开工不足和企业因疫情产生的“疤痕效应”影响,实体 企业投资需求低迷,旺季需求乏善可陈,尤其建筑钢成交量处于多年来的低位,而 3 月份粗钢产量却攀升至同 期历史新高,低需求遇上高供给,市场预期转向悲观,钢价在二季度急转直下,其中螺纹钢更是在 6 月创出近 7 年同期新低。

三季度伴随着房企债务暴雷、美联储加息和鹰派言论、极端高温冲击等多重利空影响,钢价整 体处于低位波动,重心逐渐向下。10 月 24 日,中央财政增发 1 万亿元特别国债,重点用于灾后重建和弥补防 灾减灾救灾短板,加上此前特殊再融资债券重启,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无疑给持续低迷钢市注入了一剂“强 心针”,市场悲观预期显著扭转,加上外部环境趋于缓和,中美高层互动“释放稳定信号”,在宏观氛围回暖之 际基本面逐渐向好,前期钢厂因深度亏损出现大面积减产,低供给加上基建年底赶工,钢材再度进入去库周期, 在宏观和产业共振支撑下,四季度钢市迎来一波修复性上涨行情。

价格表现看,2023 年板材强于长材。截至 11 月 10 日,螺纹钢、高线、热轧卷板、冷轧卷板、普碳中厚板 2023 年的均价分别为 3907 元/吨、4140 元/吨、4006 元/吨、4650 元/吨、4098 元/吨,同比分别下降 12.8%、13.8%、 10.8%、7.8%、12.2%,整体看,板材降幅要小于长材。从价差看,今年以来,热轧价格整体高于螺纹,两者年 均价差维持在 100 元左右,尤其是今年三季度走出冷轧涨、螺纹跌的分化行情,反映需求端出现结构性变化,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步入后半程,以建筑钢为代表的长材消费逐渐走弱,而板材在制造业规模扩大和结构 升级、以及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需求具有长线支撑。

今年以来,受低需求、高成本、强供给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钢铁板块业绩持续承压。前三季度,22 家上 市普钢企业营业收入 13642 亿元,同比下降 7.7%(可比口径,下同),归母净利润 74.6 亿元,为 2016 年以来最 低盈利水平,同比下降 51.3%,销售净利率仅 0.5%。 钢企惨淡的业绩严重的拖累了板块股价表现,截至 2023 年 11 月 10 日,申万钢铁指数 2211.69 点,较去年 同期下跌 7.9%,跑输沪深 300 指数 5.2 个百分点。

从估值看,截至 2023 年 11 月 10 日,申万钢铁 PB_LF 为 0.92 倍,行业整体市值破净,较年初下跌 0.08 倍,处于 20214 年以来 15.4%的分位数。目前 23 家上市普钢企业中,有 20 家市值破净,仅包钢股份、八一钢铁、 沙钢股份等 3 家 PB 超过 1 倍。整体看,2023 年钢铁行业陷入周期谷底,板块股价遭受业绩与估值双杀。

钢铁供给:控新增、强优势、提电炉

产业政策:严控新增产能,做强优势产能,提升电炉产能

严控新增产能。严控钢铁产能是我国一以贯之的产业政策。2023 年 8 月 21 日,工信部等 7 部门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再次明确提出要“严格落实产能置换等法律法规,不得以相关名义新增钢铁产能”, 延续了此前严禁新增钢铁产能的总基调。 做强优势产能。在总量限定的政策环境下,各地方政府将推动产业发展瞄准在提质增效上,山东省 1 月 3 日在《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提出,要“做大做强日—临沿海先进钢 铁基地,优化提升莱—泰内陆精品钢基地”;山西省在 3 月 24 日《关于印发山西省钢铁行业转型升级 2023 年行 动计划的通知》提出,要“力争到 2025 年实现先进工艺装备产能占比达到 90%以上”。

提升电炉产能。电炉炼钢具有节能减排降碳的优势,是钢铁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也陆续出台多 项扶持政策,2022 年工信部等三部委在《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再次提出,要力争到 2025 年,将“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提升至 15%以上”,废钢利用量达到 3 亿吨以上,各省也出台了相应配套 政策。

产能置换:高炉大型化凸显原料结构性问题

据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跟踪整理数据,2017 年至 2023 年 4 月底,全国已公告的置换项目建设炼铁产 能约 3.6 亿吨、炼钢产能约 4 亿吨,退出炼铁产能约 4.1 亿吨、炼钢产能约 4.5 亿吨。 从炼钢置换产能看,2020 年 1 月暂停产能置换前,公告新建的炼钢产能以长流程转炉为主,短流程电炉仅 占 27%,2021 年 6 月工信部推出新版《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由于政策上扩大减量置换区域和提高了 置换比例,加大了对电炉的支持力度,长流程转炉改电炉(相应的配套设施退出)则可以等量置换,新版置换 办法实施后,公告的新建电炉置换比例上升为 37%。

从炼铁置换产能看,“退小上大”趋势明显,退出的高炉 75%为 1200 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产能合计约 3 亿吨,新建置换高炉炉容主要分布在 1200-2000 立方米和 2001-3000 立方米,产能约 2 亿吨和 9000 万吨,超过 3000 立方米的高炉产能也达到 4500 万吨,占比分别为 58%、25%、15%。高炉大型化在带来能效提升的同时, 也推高了优质炉料需求,大型高炉以精料为主,要求炉料具有高、熟、稳、均、小、净、少、好等品质,尤其 是焦炭的强度和质量对高炉生产至关重要。因此,伴随着高炉大型化,钢企被迫去追逐本就稀缺的高品矿和优 质焦煤,使得原料结构性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从 2023 年 1 月至 2025 年 12 月,全国仍将投产炼铁产能约 1.9 亿吨,其中约 9000 万吨炼铁产能已开工, 由于高炉沉没和开停成本较大,生产偏刚性,虽然相应的旧产能将退出,但新产能在效率上的提升无疑将加重 钢材市场的供需失衡和推高原料需求。

产能趋势:全球钢铁产能再创新高

据 OECD 在 2023 年 7 月份发布的《Latest developments in steelmaking capacity》报告,2022 年全球钢铁产 能同比增长 3210 万吨,至 24.59 亿吨,再创历史新高,供需差(产能-需求)从 2021 年的 5.126 亿吨扩大至 6.277 亿吨,产能过剩风险再次加大。目前全球仍有 5990 万吨在建产能和 1.06 亿吨规划建设产能,这些新建产能主 要集中在亚洲(东南亚)、中东、拉丁美洲等新兴经济体。 2022 年中国钢铁产能 11.499 亿吨,较 2021 年增加 340 万吨,在严格的产能调控政策下,近年来中国钢铁 产能总体保持平稳。 据富宝废钢数据,随着我国新建置换产能的陆续投放,未来我国钢铁产能将在当前基础上增加 1338 万吨。

钢铁产量:生铁强于粗钢,板材强于长材

2023 年我国钢铁产量具有两个特点:(1)生铁产量增幅大于粗钢。1-9 月份,全国粗钢累计产量 79507 万 吨,同比增加 1424 万吨,而生铁累计产量为 67516 万吨,同比增加 1905 万吨,生铁增幅大于粗钢增幅。由于 粗钢中铁元素几乎全部来源生铁和废钢,由此,可以推算今年前三季度废钢消耗量同比减少 481 万吨。我们认 为电炉减产+转炉废钢添加下滑+新建置换高炉投产是造成废钢消耗量下降和生铁产量增长强于粗钢的主要原因; (2)板材供给强于长材。受房地弱势下行有限,今年以来,以建筑钢为主的长材需求低迷,而板材在制造业支 撑下,供给表现尚可,匹配需求端,前三季度板材产量同比增长明显,而长材产量则同比转负,板材在钢企产 品结构占比提升至 54.2%,较去年同期上升 2.2pct,较 2020 年同期(长材需求高峰)上升 4.7pct。板强长弱也 充分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正加速调整、制造业和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下游需求呈现多元化和去地产化趋势,而 钢材产量结构性变化是企业积极应变的结果。

2023 年我国粗钢产量调控政策定调为平控。前三季度粗钢已超产 1425 万吨,四季度面临一定的减产压力, 这也是我们对四季度钢价预期乐观的主要逻辑,预计全年粗钢产量或者 10.17 亿吨,同比下降 100 万吨。总的 来看,2023 年虽然延续粗钢调控政策,但在需求不足和生铁高增背景下,政策效果不如 2021 年那般明显,行 业盈利能力恶化,2024 年调控政策或将优化,产能治理新机或将推出,供给将动态适配需求。

产业趋势:向清洁炼钢转型

2023 年或将是全球自 1850 年以来最暖年份,也是极端天气多发的一年。由温室效应引发的全球气候异常 不仅危机生态系统平衡,对人类经济活动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当今世界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钢铁行业是 碳排放和能源消耗密集型行业,其中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总排放的 7%~10%。然而,目前全球钢铁行业仍处于碳 达峰阶段,世界钢协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 94 家钢铁企业平均吨钢排放强度为 1.91 吨(二氧化碳),较疫情前 (2019 年)增加 0.09 吨,我们推算 2022 年全球钢铁行业碳排放总量为 36 亿吨,较疫情前增加 5.4%。

为扭转局面,行业致力于发展清洁炼钢技术,以降低生产经营和产品中的碳足迹。目前欧盟钢铁协会制定 了一套明确的脱碳方案,目标是到 2030 年达到碳减排 55%(较 1990 年),到 2050 年实现碳中和。截至 2023 年 10 月,欧盟确定了 60 项低碳钢铁项目(定期更新项目库),随着这些项目的推进,预期 2030 年后可每年减 少碳排放 8150 万吨。美国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通过加大对使用本国低碳钢的税费优惠政策来推动钢铁行业脱碳。

一些全球领先的钢铁巨头也制定雄心勃勃的气候行动目标,如安塞乐米塔尔提出到 2030 碳减排 25%(对比 2018 年),到 2050 年实现碳中和、新日铁提出了“2050 碳中和愿景”、韩国现代钢铁公司的目标是到 2050 年减 排 80%等。 2023 年全球主要钢企加大了对低碳钢铁的投资和研发力度。1 月份,安塞乐米塔尔向波士顿金属公司投资 3600 万美元,用于钢铁脱碳技术的研发。3 月份,蒂森克虏伯和 Midrex Technologies、Paul Wurth 合作建设一座 250 万吨/年的 MIDREX Flex™直接还原铁工厂;6 月份,纽柯则于埃克森美孚签订了碳捕集与封存协议,该项目 预计将于 2026 年启动,并支持路易斯安那州到 2050 年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目标等。整体看,向清洁炼钢 转型正逐步成为钢铁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体现了行业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使命与担当。

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2022 年为 54%),且 80%以上来自于依赖冶金煤的高炉长流程,具有排放 总量大、排放强度高、排放链条长的特点。根据工信部、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 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国钢铁行业要在 2030 年前碳达峰,而中国政府承诺在 2060 实现碳中和。从实际 情况,受需求影响,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峰值可能在 2020 年(彼时粗钢产量创历史新高 10.64 亿吨),然而,在现有技术和排放体量上,要如期实现碳中和则面临着巨大挑战。与世界领先的钢企一道,中国钢企同样积极 应对,加速布局具有发展潜力的脱碳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 10 余项在运营或在建设的氢冶金项目。

此外,中国钢铁企业也加强与上、下游的协同,通过产业链耦合发展,共建绿色价值链。2021 年起,中国 10 家钢企先后与淡水河谷签署低碳炼铁合作谅解备忘录;2022 年 8 月,河钢集团与宝马集团签署《打造绿色低 碳钢铁供应链合作备忘录》;2022 年 11 月,宝钢股份与北京奔驰正式签署《打造低碳绿色钢铁供应链合作备忘 录》;2022 年中国钢铁行业 EPD 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截至 2022 年底,宝武、首钢、沙钢、包钢、酒钢等近十家 企业完成 35 份 EPD 报告发布,并发布了 6 份铁矿石 EPD 报告。

下游需求:制造业需求崛起优化用钢结构

建筑业用钢

我国建筑钢主要用于民用房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厂房,消费量一般占我国钢材总消费量的 55%左 右,主要下游中房地产是建筑用钢的最大用户,房地产的周期波动对建筑钢需求有着重要影响。 自 2022 年以来,我国房地产步入下行周期,今年前三季度,房地产新开工和施工面积大幅萎缩,其中新开 工累计同比下降 24%,施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 7.2%,根据地产相关指标推算前三季度地产建筑用钢需求同比下 降 16%,全年地产用钢量约为 2.33 亿吨,同比下降 13%。 建筑钢主要品种为钢筋和线材(盘条),合计占建筑钢四分之三以上,此外,还有少量热轧薄板和中厚板。 从产量看,2023 年 10 月份钢筋和线材产量分别 1825.1 万吨、1104.1 万吨,同比分别下降 12.8%和 6%,两者合 计占当月钢材产量的比重为 25.76%,较处于地产需求峰值的 2020 年 10 月下降 7.1pct。

从美日看中国地产销售趋势

美国新房销售:美国新房销售于 2005 年达峰,而后遭遇 08 金融危机,陷入长达数年的调整期,低谷时新 房销售仅为峰值的23.9%。2013年逐步走出低谷,步入上行周期。2019年-2022年新房销售回升至峰值的50%-64%, 中枢约峰值的 57%。

日本新房销售:日本新房销售于 1996 年触及峰值,之后伴随着人口负增长、城镇化停顿,新房销售出现 2 年的快速调整,1998 年新房销售跌至峰值的 57.7%。1999 年-2005 年迎来短周期反弹,新房成交量波动区间在 峰值的 60%-83%。 中国新房销售:中国新房销售于 2021 年达峰,为 17.9 亿平米,2023 年前三季度较 2021 年同期下降 35%。 按照美国和日本的地产演化规律,预计中国新房销售或在明年触及本轮调整的底部,2025 年有望出现小幅反弹。 根据美国和日本地产销售趋势,结合我国人口变化、城镇化率、人均住宅面积、以及房屋房龄等实际情况, 我们分乐观、中性、悲观三种情形对 2024 年和 2025 年住房需求进行了评估。

2024 年乐观、中性、悲观三种情形的住房需求分别为 10.8 亿平方米、10.5 亿平方米、10 平方米,对应的 地产用钢需求为 2.22 亿吨、2.16 亿吨、2.05 亿吨,年增速分别为-4%、-7%、-12%。中性情况下,2024 年地产 销售或较峰值(2021 年)下降 41.5%。 2025 年乐观、中性、悲观三种情形的住房需求分别为 11.5 亿平方米、11 亿平方米、10.6 平方米,对应的 地产用钢需求为 2.37 亿吨、2.26 亿吨、2.18 亿吨,年增速分别为 9.5%、4.8%、1%。中性情况下,2025 年地 产销售或较峰值(2021 年)下降 38.7%,较 2024 年小幅反弹 4.7%。

基建托起需求底

基建作为“逆周期”调节工具,今年以来,表现亮眼,有效的缓释了地产需求塌陷冲击。前 9 个月,广义 基建投资同比增长 8.64%。基建三大子行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 水生产供应业同比分别增长-0.1%、11.6%、25%。我们预估 2023 年基建用钢将达到 2.76 亿吨,首次超过地产 成为第一大建筑用钢行业。 10 月 24 日中央财政增发 1 万亿元特别国债用于灾后重建、水利防洪、城市防洪排涝、以及高标准农田建 设等方面,叠加地方政府接近 1.5 万亿元的特殊再融资债发行,在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下,预计明后两年基 建投资将维持高位,对钢材需求将起到积极的正向拉动作用,预计 2024 年、2025 年基建用钢有望增长 3%和 2%。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新基建方兴未艾,5G 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铁与轨道交通、新能源充电桩、以 及大数据中心和物联网等领域保持高速发展,给钢铁行业带来了新机遇。我们测算 2023 年新基建用钢量为 3760 万吨,较 2022 年增长 560 万吨,到 2025 年新基建用钢量有望增至 4200 万吨,两年复合平均增长率 5.5%。

建筑用钢发展新趋势:钢结构

钢结构具有强度高、抗震性好、施工便捷、高效节能、绿色经济的特点,发展钢结构是国家推动建筑业绿 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和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2020 年住建部在关 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

2021 年中国钢结构协会发布了《钢结构行业“十四五”规划及 2035 年远景目标》提出,到 2025 年底,全 国钢结构用量达到 1.4 亿吨左右,占全国粗钢产量比例 15%以上;到 2035 年,钢结构用量达到每年 2 亿吨以上, 占粗钢产量 25%以上。 2022 年我国钢结构加工量为 10140 万吨,约占当年粗钢产量的 10%,在建钢结构面积为 4.81 亿平方米, 仅占当年在建面积的 3%,未来装配式钢结构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预计 2023 年-2025 年钢结构加工量为 1.13 亿吨、1.25 亿吨、1.4 亿吨,年增速为 11.4%。

制造业用钢

制造业分为轻纺工业、资源加工业、机械和电子制造业,涵盖 31 个子行业,通常情况下,我国制造业用钢 量稳定在钢铁总消费的三分之一左右,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钢铁需求结构亦有所变化。 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推动制造业优先发 展的产业政策,随着这些政策效果的显性,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规模日益壮大,同伴随着我国城镇化放缓和房地 产投资下行,建筑业用钢需求萎缩,此消彼长中,我国制造业用钢占比呈逐年上升的态势。 今年以来,传统制造业运行平稳,而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则蓬勃发展,其中新能源汽车、风电、光 伏、核电、造船等制造业尤为突出,产需保持较快增长,制造业稳中向好的态势为钢需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我 们预估 2023 年制造业用钢量为 3.51 亿吨,同比略有增长。

汽车用钢

汽车行业是钢铁重要下游,对钢材需求拉动作用大。汽车用钢约占我国钢铁消费的 6%~7%,在汽车制造中, 钢铁材料占比超 70%,主要包括汽车大梁钢、车轮钢、汽车内衬钢板、汽车面板、齿轮钢等。目前我国汽车产 业正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3 年国内汽车市场在经历了价格站、内卷、以及美国贸易壁垒等不利因素,依然 有不俗表现。据中汽协数据,2023 年 1-10 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2401.6 万辆和 2396.7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8%和 9.1%,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 2073.1 万辆和 2066.4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6%和 7.5%;商用车销售 330.3万辆,同比增长 20%。

随着疫后经济复苏,煤炭等大宗商品运输需求回暖,加上天然气价格下跌和国六排放标 准的实施,推动了天然气重卡销售,今年 2 月份以来,商用车销售持续呈两位数增长,由于商用车耗钢系数较 大(平均每辆车用钢在 5 吨左右),对汽车用钢需求拉动作用明显。

竞争力提升,自主品牌加速出海,打造第二增长曲线。2023 年 1-10 月我国汽车出口(中汽协口径)392.2 万辆,同比增长 59.7%,其中乘用车出口 330.6 万辆,同比增长 67.3%,商用车出口 61.6 万辆,同比增长 28.3%。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长足发展,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累积的技术和成本优势,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竞争力大幅提 升,企业积极出海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将有效的拉动钢材间接出口。此外,今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保持旺盛。 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 年 1-10 月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货值 5110 亿元,同比增长 15.9%,我们按照相同货值的 整车用钢强度,推算零部件出口带动钢材间接出口约 769 万吨。

新能源汽车高增优化钢需结构。2023 年 1-10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735.2 万辆和 728 万辆,同比 分别增长 33.9%和 37.8%,市场渗透率超过 30%。展望未来,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发展备受各方重 视,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也较大,我们预计未来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对能源利用效率要求较高,同 时还兼顾安全性和舒适性,这对汽车用钢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车身、车轮、悬挂系统,以及电池架均 需要高强度钢来制造。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驱动电机需要高磁感、低铁损、高强度的 无取向硅钢。因此,整体看伴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钢材需求结构也将逐步优化。

机械用钢

机械工业景气分化,用钢需求表现不一。我国机械工业门类较为齐全,涉及行业广泛,包括 14 个分行业, 用钢需求具有体量大、品种多的特点。2023 年机械工业呈总量上升,结构分化态势,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数 据,2023 年 1-9 月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 21.1 万亿元,同比增长 6.8%,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 21.9%,14 个分行业中,8 个增长,6 个下降。分行业看,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速突破,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行业成为目前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能源价格上涨推动了能源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带动了石化通用设 备的需求,对钢材需求形成较强的拉动作用;而受房地产投资下行和工程项目资金紧张等影响,今年以来工程 机械行业则表现不佳,产销下滑明显,房地产开发投资中设备工器具购置同比下降 9.4%,持续拖累用钢需求。

预计 2024 年机械工业用钢需求将稳中有升。极端天气催化了光伏、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领域投资,电工 电器行业有望延续较快增长态势,1 万亿特别国债发行和特殊再融资专项债重启将有效缓解资金紧张问题,加 上水利工程、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有序推进,工程机械需求将迎来企稳拐点。2023 年 8 月份,工信部等七部门印 发了《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 年)》,提出力争营业收入年均增长 3%以上的目标,要求加快智 能制造、机器人、重大技术装备、农机装备、高端医疗装备等建设,持续扩大工业母机、仪器仪表、制药装备、 工业机器人等需求。因此,总体而言,我们预计 2024 年机械用钢需求将小幅改善,同比或增长 1%。

家电用钢

我国家电用钢约占总消费的 2%,发达经济体如欧盟占比为 3%,虽然占比不高,但所涉及的品种多为高附 加值产品,对钢厂的品种结构、盈利能力、以及品牌效应均有较大影响。2023 年随着疫后国内消费复苏,地产 竣工加快,叠加极端天气催化,家电市场整体表现好于预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 年 1-10 月家用电器和音 像器材类零售总额为 7026 亿元,同比增长 0.3%,其中 10 月份同比 9.6%,呈加速回暖态势。

海外补库需求增加,出口重回高位。海外市场随着通胀高位回落,能源供应好转以及电力价格回落,叠加 人民币汇率走弱,海外经销商开始补库,家电出口需求改善,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 年 1-10 月家电出口数量累 计同比增长 8.4%,其中 8 月份出口量达 35587 万台,创单月历史新高。 家电新品不断,钢需持续扩容。近年来,家电产品向高端化、成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个性化需求也在增多,为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需求,家电新品不断,如干衣机、洗地机、空气炸锅逐步受到市 场追捧,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对空气质量关注,环境电器需求逐步放量,新兴家电正成为传统需求框 架之外钢需新的增长点。

展望 2024 年,国家在 2023 年 7 月份出台的《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中提出,要提升电子产品消费,推广 智能家电、集成家电等产品,部分省份也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和居民消费意愿提升, 家电内销有望稳中向好,外销方面,中国家电企业竞争优势明显,全球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美联储货币政策有望在 2024 年“转舵”,未来利率高位回落将加速海外需求释放,预计 2024 年家电用钢需求将回升 2%。

制造业“新钢需”

风电用钢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 年前三季度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 33.48GW,同比增长 74%。按每千瓦装机量对 应钢材需求量 0.115 吨,测算前三季度国内风电用钢为 385 万吨。 考虑到,我国风电设备出口在全球具有较高份额,对钢需的拉动大于用国内装机测算值。根据伍德麦肯兹 预测,2023 年、2024 年、2025 年,全球风电整机装机容量为 120GW、132GW、148GW,中国对应的市场份额 分别为 63%、63%、62%。 由此,推算中国 2023 年、2024 年、2025 年的风电整机装机容量为 75.6GW、83.16GW、91.76GW,对应的 钢材需求为 869.4 万吨、956.3 万吨、1055.2 万吨。

光伏用钢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 年前三季度我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 128.94GW,同比增长 145%,大超市场预期。 按每兆瓦装机量对应光伏支架用钢 38 吨,测算前三季度光伏用钢为 490 万吨。预计全年光伏用钢为 570 万 吨,同比增加 238 万吨。 据伍德麦肯兹预测,2024 年和 2025 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 1110GW、112GW,对应光伏支架用钢需 求为 418 万吨和 426 万吨。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 年前三季度我国新增核电装机容量 1.19GW,同比下降 48%,受建设进度影响, 核电并网增速不及预期。国家能源局在去年底提出,2023 年计划核电新增装机容量 2.89GW。 按每台 115MW 核电机组对应钢材需求量 5.56 万吨,测算全年核电电用钢为 14 万吨。 根据国网能源研究院发布的《我国核电发展规划研究》报告中预测,到 2030 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 1.3 亿千瓦,测算未来需新建 65 台核电机组,对应的钢材综合需求 361.4 万吨。

造船与海工用钢

航运业绿色转型叠加 LNG 运输需求催化,造船需求旺盛:2023 年 1 月 1 日航运业正式实施船舶能效指数 (EEXI)限值要求和营运碳强度指数(CII),以期实现到 2030 年/2050 年降低碳排放强度 40%/70%。随着新规 的实施,现行船队的老旧船舶面临改造和淘汰压力,目前全球近一半船舶的船龄在 15 年以上,更新需求巨大。 而随着俄乌冲突爆发,国际天然气贸易再平衡业带来 LNG 船舶订单爆发式增长,据 Clarkson 调研,全球 LNG 船厂船台已经排期至 2025 年。当前全球造船业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我国 2023 年三季度造船产能利用指数同 比增长超两成,10 年来首次突破 800 点至 878 点,据中船协和中钢协联合预估,2023 年船舶用钢材需求量将再 创新高,我们预计全年或增加 260 万吨,增幅 15%。而目前造船企业平均生产保障系数(手持订单量/近三年完 工量平均值)约 2.7 年,因此,预计未来两年(2024 年-2025 年)我国造船用钢需求将高位。

海工市场或处于复苏早期。据 Clarkson 数据,1-9 月,全球共交付海工装备 162 座/艘,金额约 112 亿美元, 以金额计算已经接近去年全年交付金额。受国际油价上涨,海上油气开发活动增多,以及海上风电建设加快影 响,海工装备订单呈回暖态势,加之目前全球移动钻井装备趋于老化,更新潜力巨大,市场对未来海工用钢复 苏的预期在逐渐增强。

中期粗钢表观消费趋势

美国 1973 年粗钢产量达到峰值 13680 万吨,随后波动下行,达峰后 5 年、10 年的粗钢产量均值较峰值分 别下降 13.6%和 29.6%,年均复合降速为 2.9%和 3.4%,而近十年(2013 年-2022 年)美国粗钢平均产量较峰 值下降 33%,产量逐年萎缩,一方面是城镇化接近尾声,固定投资减少;二是产业空心化,制造业外流,目前 美国制造业产值占 GDP 比重仅 10%左右,较 1947 年 30%的峰值下降近 20 个百分点。

日本同样于 1973 年粗钢产量达到峰值 1.19 亿吨,达峰后虽整体有所回落,但仍处于 1 亿吨左右高位水平, 达峰后 5 年、10 年的粗钢产量均值较峰值分别下降 11%和 12.6%,复合年均降速为 2.3%和 1.3%,并于 2007 年第二次达峰为 1.2 亿吨。整体看,日本钢铁产量韧性要明显强于美国,这与日本大力发展以汽车为主的制造 业密切相关,同时日本钢企还加大了出口力度,2022 年日本钢铁净出口 2640 万吨,居世界第二位(中国为第 一位),与当年粗钢产量的比值为 29.6%。

中国 2020 年粗钢产量达到阶段性峰值 10.64 亿吨,2022 年粗钢产量为 10.18 亿吨,较峰值下降 4.4%,两 年复合平均降速为 2.2%,与日本基本持平。横向比较,中国也是制造业大国,且目前仍处于城镇化进程中,因 此,我们预计未来我国粗钢产量大幅滑坡的可能性较小,从人均钢材表观消费量看,我国与韩国仍有一定差距, 同样作为制造业出口大国和我国新能源产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受益于相关产品拉动的钢材间接出口,未来我 国钢铁消费仍将维持高位。

钢材进出口

2023 年钢材进出口情况: 直接出口。2023 年钢材出口超市场预期,根据海关数据,2023 年 1-10 月我国钢材出口 7473 万吨,同比增 加 1929 万吨,增幅达 34.8%。受益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钢铁消费潜力释放,加上我国钢材具有较强性价比, 今年以来我国钢铁出口保持高位,有效缓释了内需不足压力。 间接出口。我国制造业产品出海带动了钢材间接出口,2023 年 1-10 月钢材消费强度较大的机电产品出口 16319 亿美元,虽同比下降 3.3%,但较 2021 年同期增长 2.6%,较疫情前(2019 年同期)增幅达 37.4%。据中 钢协测算,今年上半年钢材间接出口量 5934 万吨,同比增长 0.8%,而 mysteel 预计 2023 年我国钢材间接出口 增加约 1.5%。

2024 年钢材出口展望: 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地缘政治持续紧张、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同时极端天气频发等均对需求形成了掣 肘,而中东、印度、东南亚、拉丁美洲等新兴经济体的产能扩张可能会加剧全球钢铁供需失衡,但中国钢铁产 业的竞争优势较强,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中国钢铁间接出口仍增长潜力,而直接出口在较大的价差支撑下或将维持高位。

原料成本:重心继续向下

铁矿石:全球发货稳中有增,中国消费仍在扩大

全球发货稳中有增 2023 年全球海运矿发货量稳中有增。据钢联统计,截至 11 月 10 日,今年全球铁矿石累计发货 13.31 亿吨, 同比增 3377 万吨,其中澳洲矿增 725 万吨,巴西矿增 1439 万吨,澳巴以外地区(非主流矿)增 1213 万吨,矿 价处于相对高位,海外中小矿山发货好于预期。 四大矿山增产不及预期。据矿山公布的季报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日历年),四大矿山合计发货总量 8.25 亿吨,同比仅增加约 940 万吨,与市场预期相差较大。四大矿山占有全球海运矿市场份额 72%,但仅贡献了全 球 31%的增量(1-9 月份全球海运矿发货量 114245 万吨,增加 2994 万吨)。 国产矿供给增量有限。前 9 个月,国内原矿产量同比增长 1.5%,精矿产量增加 269 万吨,“基石计划”推 动的一揽子项目仍处于早期建设阶段,短期国内供给增量有限。

中国消费仍在扩大

中国置换炼铁产能释放推高铁矿需求:2017 年至 2022 年中国新建置换高炉产能 16680 万吨,按照 2-3 年建 设周期,近几年陆续投产,2023 年又有 9000 万吨开工,另有近 1 亿吨已公示未开工,预计未来几年仍是新建 高炉投产高峰,正如本报告第二部所阐述的,虽然是拆旧换新的置换产能,但由于新设备在效率上提升和一些 “僵尸产能”易地复活,使得铁水产量居高不下,铁矿需求水涨船高。今年前 10 个月,中国生铁累计产量为 67516 万吨,同比增加 1905 万吨,折铁矿消费增量 3048 万吨,今年进口铁矿 97584 万吨,同比增 5920 万吨。

印度生铁产量高增,但短期对海运矿市场扰动有限。印度近年来,钢铁产能呈快速扩张态势,粗钢产量从 2010 年的 6688 万吨上升到 2022 年的 1.25 亿吨,增长了近 1 倍。今年前 9 个月,印度生铁产量(含直接还原铁) 同比增长 993 万吨,增幅达 11%。不过印度铁矿资源丰富,据 USGS 数据,印度铁矿储量 34 亿吨(铁含量), 居全球第五位,且开采成本较低,现金成本在 30 美元左右。今年上半年印度铁矿石产量同比增长 12.8%,基本 与生铁增速匹配。因此,丰富的资源和低廉的成本使得印度铁矿自给能力较强,短期不会对全球海运矿市场产 生扰动,但由于印度焦煤产能相对不足,50%以上依赖进口,对国际冶金煤市场产生影响较大。

从长期维度看,铁矿石需求将逐步趋弱。由于高炉+转炉的长流程炼钢碳排放强度大,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情 景下,未来生产势必受到制约,铁矿长期需求下行趋势较为确定。据 CRU 预测,到 2027 年,亚洲的铁矿石需 求将下降 1.63 亿吨(较 2022 年)。

中小矿山主导产能扩张

2024 年四大矿山发运目标中枢上移。根据矿山季报数据,2024 年四大矿山发运目标中枢有望增加约 900 万吨。考虑到 FMG 的铁桥项目和 BHP 的南坡项目达产达效,实际可能更为乐观。值得一提的是,2025 年-2026 年四大矿山有超 6000 万吨产能将释放,其中力拓 Western Range 的 2500 万吨项目预计将于 2025 年投产,而淡 水河谷在《Vale day 2022》表示将通过一揽子产能提升项目到 2026 年实现增产 3500 万吨。

2024 年海外中小矿山预计增产 3700 万吨。其中澳洲矿产资源公司的 Onslow Iron 项目 3500 万吨产能将于 2024 年 6 月投产,新唐克里里的 200 万吨选矿项目预计 2023 底或 2024 年初投产。未来随着宝武集团在澳洲 2 个项目投产和赢联盟的西芒杜产能释放,供给有望再提升 1.2 亿吨。 2024 年国产矿增产 1200 万吨。其中首钢马城铁矿项目投产后将新增精矿产能 700 万吨,太钢袁家村铁矿 扩产项目达效后将增产精矿 500 万吨。

再平衡,近强远弱

2024 年铁矿价格展望: 考虑到中国明年置换产能投产和海外新增炼铁产能释放,中性场景下,我们预计 2024 年全球生铁产量或增 加 1980 万吨,其中中国或增加 895 万吨,海外或增加 1085 万吨,全球铁矿石消费可能增加 3160 万吨; 供给方面,四大矿山+海外中小矿山+国产精矿合计将增加 5800 万吨; 总体评估,2024 年铁矿市场仍将维持供需两旺,但供给增幅大于需求,2024 均价在$110/t CFR 中国,较 2023 年下跌约 7%。

中长期展望,矿价将向均值回归: 从供给端看,2025 年前铁矿新增产能有限,而全球新增炼铁产能较大,矿价仍有支撑,但 2025 年铁矿将 进入新的扩产周期,“基石计划”项目陆续投产、海外新增产能释放、以及废钢资源产出增多,矿价面临较大下 行压力。 我们预计 2025 年将是铁矿石供需变局之年,供给将进入多元化时代,四大矿山的垄断地位将被削弱,市场 掌控能力下降,2026 年随着需求见顶回落和大量新增产能投放,铁矿可能再次面临过剩压力,买方将重获议价 权,矿价将回落至长期均值 80 美元附近。

焦炭: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2023 年焦炭价格震荡运行。2023 年上半年受原料焦煤价格走弱和自身产能过剩影响,焦炭价格持续走低, 其中二季度连跌 10 轮,累计降幅达 750 元/吨,进入下半年,煤矿安全事故增多对焦煤供给产生扰动,叠加山 西省要求年底前全面关停退出 4.3 米及以下焦炉,受成本和政策双重推动,焦炭价格止跌反弹。整体看,全年 焦炭价格震荡运行,截至 11 月 22 日,唐山准一级湿熄焦价格 2260 元/吨,同比下降 240 元/吨,降幅 10%,年 度均价为 2274 元,较 2022 年均价下降 25%。

焦化产能充足,行业集中度低,议价能力弱。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综合统计,截至 2022 年底,全国焦炭产 能 6.22 亿吨,共 469 家法人单位,其中常规焦炉产能 5.31 亿吨,产能布局较为分散,CR9 在 6%左右,集中度 较低,此外,有 39%为钢厂自有焦化产能,焦化行业整体议价能力弱,利润常受到上下游夹击。为推动行业高 质量发展,行业加快淘汰 4.3 米及以下焦炉,据钢联数据,预计 2023 年淘汰焦化产能 5228 万吨,新增 5020 万 吨,净淘汰 208 万吨。

焦煤:事故扰动供给,进口持续放量

2023 年焦煤先抑后扬,价格震荡运行。2023 年上半年在保供稳价政策推动下,国内先进煤矿产能有序释放, 叠加进口煤蒙煤通关恢复,市场对焦煤市场预期悲观,3 月份“两会”结束后,随着煤矿复产和动力煤消费疲 软,焦煤价格大幅下行,山西吕梁主焦煤在 3 月-6 月期间累计下跌 880 元,跌幅达 35%。进入下半年,煤矿安 全事故反弹,安全检查升级导致煤矿开工率下滑,叠加年底下游冬储补库需求陆续释放,焦煤价格逐步走强, 截至 11 月 22 日,山西吕梁主焦煤价格 2260 元/吨,同比下跌 3.8%,2023 年均价为 2082 元/吨,同比下跌 22.3%。

进口焦煤持续放量。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 年 1-10 月全国进口焦煤 8070 万吨,同比增加 2907 万吨,增幅 56%。其中超半数(约 51%)从蒙古国进口,同比增长 116%,随着疫情管控放开和铁路运力的提升,蒙古对华 煤炭出口增长迅速;从俄罗斯进口 2189 万吨,占比 27%,同比增长 27%,今年 10 月份,俄罗斯对煤炭等商品 实行弹性出口关税,对俄煤出口产生了一定影响;从澳洲进口焦煤 209 万吨,同比增长-3.6%,增幅不及预期, 主要是印度需求增加推高了澳煤价格,内外价格倒挂导致澳煤进口减少。展望后续,目前蒙古加大了煤炭开采 投资力度,围绕“TT 矿”的铁路运力在持续提升,我们预计蒙煤仍是未来焦煤进口的增长点。

安全事故对供给产生扰动。2023 年煤矿安全形势严峻,全国共发生数十起安全事故,事故率有所抬头,为 防范遏制矿山重大安全事故,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产地安全检查升 级,对供给产生较大扰动。 2024 年焦煤价格展望。2023 年国内焦煤市场供应整体平稳,但煤矿安全事故对供给产生了阶段性扰动。展 望 2024 年,国内焦煤产能少量释放,进口煤或增加 1000 万吨,其中预计蒙煤增加 800 万吨,俄煤增加 200 万 吨,合计新增焦煤供给约 1050 万吨,需求方面,若铁水产量增加 1%,则焦煤消费将增加 500 万吨,预计 2024 年焦煤供需相对平衡,焦煤价格或与今年持平。

废钢:高载能绿色钢铁原料

2023 年废钢价格弱势下行。废钢是电炉主要原料,而我国电炉产能超 6 成是以生产钢筋和线材等建筑钢为 主,受地产下行影响,建筑钢需求大幅萎缩,今年多数时段有一半以上电炉处于停产或不饱和生产状态,同时 长流程钢厂在效益不佳和粗钢平控双重压力下,优先减少废钢用量,导致今年废钢市场整体低迷,前三季度价 格弱势运行,进入四季度受成材上涨带动,废钢价格有所反弹。截至 11 月 22 日,张家港中废价格为 2490 元/ 吨,同比上涨 200 元/吨,2023 年均价为 2480 元/吨,较去年下降 8.7%。 2023 年废钢消费或同比转降。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数据,今年 1-9 月份,我国废钢消费量为 18150 万吨, 同比增 330 万吨,数据可能高估,从统计局数据看,前 9 个月粗钢产量增加 1424 万吨,而生铁产量增加 1905 万吨,两者差值 481 万吨可能是废钢消费下滑造成。

高载能的绿色钢铁原料。废钢是高载能的绿色钢铁原料,据中钢协调研,全废钢冶炼的电炉吨钢能耗、废气、碳排放量较传统长流程下降 50%、78%、73%。为推动电炉发展,“十四五”期间,国家出台了多项支持政 策,包括《“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等, 截至目前已有超 20 个省份表示要以提升电炉钢渗透率为抓手来实现双碳目标,废钢资源将成为行业绿色发展的 重要一环。

2024 年废钢价格展望。2023 年,与高炉对比电炉整体处于竞争劣势,主要是由于我国工业化时间较短,加 之粗钢消费基数大,废钢产出不足导致电炉在资源和成本与高炉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后期随着我国社会钢铁蓄 积量上升,废钢资源产出将增多,在这一大背景下,预计 2024 年废钢供需将均有回升,但受制于废钢供应分散, 缺乏定价话语权,价格将跟随钢厂利润波动。

2024 年钢价与利润或适度修复

2024 年钢铁供需展望

2024 年需求展望: 由于 2023 年土地成交低迷,房企项目储备不足,叠加流动性紧张,预计 2024 年地产用钢或将延续负增长。 在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和新基建蓬勃发展推动下,预计 2024 年基建投资将维持高位,基建用钢需求有望 增长 3%。 制造业需求整体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新能源、造船与海工、汽车用钢等仍具增长潜力。 总量上,预计 2024 年国内钢铁消费或为 9.55 亿吨,同比增长 0.4%,净出口 6500 万吨,同比下降约 1500 万吨。 2024 年供给展望: 2023 年虽然延续粗钢调控政策,但在需求不足和生铁高增长背景下,政策效果不如 2021 年那般明显,行 业盈利能力恶化,2024 年调控政策或将优化,产能治理新机或将推出,供给将动态适配需求,全年粗钢产量约 10.2 亿吨,同比持平。

钢材价格及利润

2024 年钢厂利润弹性恢复。2023 年虽然煤焦向钢厂让渡了部分利润,但受地产下行拖累,钢价亦同步下跌, 钢厂未能守住成本红利,而制造业等终端用户成为获利者。2024 年将是积极财政效力释放的一年,城中村改造、重大水利工程、以及“十四五”确立的一系列重点项目将加速推进,而新兴制造业需求将继续崛起,随着需求 改善,2024 年钢价中枢上移。成本端,2024 年铁元素溢价将随着供给宽松和政策调控而走低,我们预计 2024 年,钢厂利润有望在需求改善和成本下移的双重利好驱动下弹性充分释放,螺纹钢和热轧卷板吨钢毛利均值为 260 元/300 元,同比回升 179 元。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评论
  • 相关文档
  • 相关文章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最新文档
  • 最新精读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