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创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逻辑皆稳,黄金赛道行驶加速

  • 来源:西南证券
  • 发布时间:2021/12/03
  • 浏览次数:618
  • 举报

1 全球操作系统专家,不断突破成长空间天花板

1.1 股权结构集中,激励计划确立发展信心

股权较为集中,众多机构加持。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兼总经理赵鸿飞先生,持股比 例为 30.44%,对公司决策拥有绝对控制权;前十大股东名单中还有众多机构投资者,包括 全国社保基金等,彰显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向好的乐观预期。

多次股权激励绑定利益,调动积极性确立发展信心。公司自 2020 年起三次实施股权激 励计划,通过利益绑定的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催化业绩增长:1)2020 年 1 月发布《2020 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该计划考核期限为 3 年,要求以 2018 年净利润为基数,2020 年、 2021 年、2022 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 120%、140%、160%;2020 年公司业绩达标, 第一期行权条件已达成。

2)2020 年 8 月发布《2020 年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并于同 年 9 月实施完毕,本次计划考核期限为 4 年,要求以 2019 年为基数,2020 年、2021 年、 2022 年、2023 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 70%、80%、90%、100%;2020 年公司净利润 同比增长 89.7%,第一归属期目标成功实现。3)2021 年 9 月通过《2021 年限制性股票激 励计划(草案)》,考核期限为 4 年,要求以 2020 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1 年、2022 年、 2023 年、2024 年营收增长率分别不低于 40%、50%、60%、70%。

1.2 承上启下价值凸显,全球布局构建网状生态

智能赛道上的“卖水人”,深耕操作系统,能力迁移拓展成长边际。操作系统是智能终 端产业的基础设施,是连接软硬件的使能平台,向下能够适配硬件系统、充分发挥芯片等硬 件的最佳效能,向上能够兼容运行应用软件、承载多样化的服务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 作用;一个优秀的操作系统将极大程度上决定智能终端的功能、性能和用户体验。公司以智 能手机操作系统的二次开发、定制化及适配等业务起家,并以此为核心紧随智能化发展浪潮, 横向拓展至车联网、物联网领域,帮助客户降低智能设备部署门槛,实现产品快速落地,为 产业链多方参与者持续赋能。

中科创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逻辑皆稳,黄金赛道行驶加速

把握“技术+生态”的平台发展战略,以稀缺性和必要性高筑壁垒。凭借多年积累,公 司在技术上不断垂直加深与横向扩张,是国内外少有的能够提供从芯片层、系统层、应用层 到云端的全面技术覆盖的操作系统技术公司;依靠承上启下的产业链地位,公司不断加强与 芯片、元器件、终端、运营商等厂商的紧密合作与垂直整合,在智能化生产链条中建立起必 要性的竞争优势,构建起宽广的护城河。

1.3 三大领域布局完备,共同拉动业绩高增

从业务领域看,曾依靠智能手机起步,随后车联网及物联网接力,现三驾马车齐驱。按 应用场景划分,公司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领域取得成功后,将底层技术嫁接至车联网和物联 网领域布局。从收入结构看,智能软件业务仍是稳步发展的主力,2015-2020 年营收 CAGR 为 17.2%,但占比降低至 43%;智能车载业务和物联网业务快速爆发,营收规模均从 2700 万元扩张至 7亿元左右,贡献收入占比均从 5%增至接近 30%,CAGR分别高达 94.9%、91.4%。

综合来看,营收加速增长,盈利能力探底回升。2012-2017 年,公司营收稳健增长,增 速始终保持在 30%以上,但由于下游智能手机行业发展趋缓的压力传导等因素,费用和成本 的持续上行导致公司陷入一定程度上“创收不创利”的困境。2017 年后,一方面由于智能 汽车、物联网业务迎来需求爆发,另一方面是公司控费提效成果显著,公司经营迎来困境反 转,营收和利润均重回高增态势。

中科创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逻辑皆稳,黄金赛道行驶加速

2020 年,公司收入规模达到 26.3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4.4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43.8%和 86.7%;2017-2020 年收入复合增速达到 31.2%,归母净 利润 CAGR 更是高达 78.4%,盈利能力恢复迅速。公司占据智能化浪潮下的关键卡位,业 务布局完备,技术发展领先,生态优势扩大,正不断突破成长空间天花板,迎来高速发展的 黄金时期。(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 短期仍可看智能软件,5G 换机潮贡献增量提升估值

2.1 老树生新枝,短期增量提升估值

从收入占比看,贡献四成有余的智能软件仍是公司主力业务,其应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智能电视和可穿戴设备等传统消费电子领域;全栈式技术体系覆盖内核驱动程序 集成、框架优化、运营商认证实现、安全增强、UI 设计、上层应用定制化等重要环节。 必要性突出,存量市场仍保增长。2016 年后,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市场进入存 量竞争,但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仍在,各大厂商为了吸引终端消费者不断在硬件上进行创新: 柔性 OLED、3D Sensing、屏下指纹、快充、无线充电等新功能层出不穷。硬件层面的更新 需要软件层面的适配和调优以达到最佳效果,公司差异化技术的必要性优势得以显现, 2017-2019 年,智能软件业务在手机出货量放缓阶段仍维持 13%左右增速稳步增长。

中科创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逻辑皆稳,黄金赛道行驶加速

5G 手机仍在普及初期,后续看相关功能升级驱动业务成长。公司该板块的业务模式主 要以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为主,虽然与出货量不直接挂钩,但 5G 技术的演进为芯片迭代、 协议认证和兼容、AI 算法等技术领域带来大量研发需求和复杂性的提升,项目订单纷至沓来 贡献超预期的业绩增量,同时也进一步加深公司技术壁垒。2021H1,公司智能软件业务实 现营收 7.3 亿元,同比增加 30%,充分收益于换机浪潮。此外,目前 5G 手机的相关应用与 4G 手机尚无太大差距,现阶段仍以简单的机型普及为主,VR 游戏、3D 投影通话等功能还 有待进一步开发,5G 带来的产业变革还远未结束,功能升级将直接为操作系统的二次开发 和维护创造大量需求。我们预计,未来 1-3 年,公司智能软件业务有望维持 15%-25%增速 成长。

2.2 树大根深,养分充足

与高通深度绑定,底层 Know-How 支持能力迁移。公司在智能软件业务的长期领先地 位,得益于公司基于芯片底层的全栈操作系统技术 know-how,通过建立底层智能操作系统软 件技术,将关键技术集成于芯片,实现了与操作系统公司和芯片厂商的深度绑定,也进一步 加强了下游终端客户对于公司技术的依赖性,这也为公司后续进行车联网、物联网业务横向 拓展奠定了牢固的根基。

公司与全球各大知名芯片厂商开展深入合作,主要客户包括高通、华为、ARM、Intel、 三星、瑞萨、TI 等;其中,公司与高通的关系尤为密切,从创立之初便参与了高通公司第一 代 QRD(Qualcomm Reference Design)的研发工作,后续双方共同建立多个联合实验室, 由高通提供实验室专业设备、相关代码和文档、开放部分内部系统等,创达提供技术人员和 实验场地,双方共同为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链中的终端厂商、元器件厂商、应用软件和互联网 厂商提供开发、测试、认证、技术支持等服务。

中科创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逻辑皆稳,黄金赛道行驶加速

3 中期看智能车载高爆发,卡位高景气赛道享成长红利

3.1 软件定义汽车成共识,行业正处高景气

天时地利人和,产业规模加速扩容。智能汽车定义为“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 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并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 车”,现已成为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国家各部委相继出台政策,从自动驾驶 道路测试,芯片、通讯、操作系统等配套技术发展,行业整体渗透率等多方面提出了智能汽车短、中、长期发展目标;伴随 5G 落地,云计算、AI、车规级芯片等软硬件技术的逐步成 熟,叠加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进入者带来的鲶鱼效应冲击,汽车市场的变革步伐正迅速加快。

2020 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已突破 2500 亿元,2016-2020 年复合增速超 34%, 并呈现逐年加速态势;预计到 2030 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数量将达到 3800 万辆,渗透率 达 95%。

智能座舱先行,重塑驾驶定义。相比于自动驾驶在法律法规、技术路径等方面的不确定 性,智能座舱的商业化落地更容易推进,成果更易感知,有助于快速提升车企的差异化竞争 能力。以汽车娱乐信息系统为代表,回顾智能座舱的发展历程:百年前,人们开车时只能通 过扭动旋钮,在充满白噪音的频段中试图捕捉一缕曼妙的歌声;十年前,车上出现了 GPS 导航,但笨拙的按键难以快速录入想要去往的地址;今天,曾专属于奔驰 S 级车型的长连屏 以及特斯拉 Model S 的大屏中控已在各品牌、各价位车型上屡见不鲜,音乐、导航更是最基 础的应用之一,在 5G 和车联网高度普及的前提下,汽车座舱已经摆脱为“驾驶”服务的单 一功能,逐渐进化成集 “家居、娱乐、工作、社交”为一体的智能空间。

3.2 汽车产业正被重塑,芯片和操作系统迎来新格局

产业链结构向网状演变,软件厂商议价能力提升。智能座舱已成为消费者选购汽车时的 重要考虑因素,软件定义汽车趋势下,产业呈现出明显的融合跨界态势。在传统产业链中, 软件服务商处于 Tier 2 位置,主要面对硬件集成商交付产品,并不直接与整车厂进行对接。 而随着汽车的智能化升级,软件变得复杂化,传统的链式结构容易产生兼容性问题,最终导 致终端用户体验的不一致。

因此,整车厂越来越倾向于直接与软件公司对接,链式结构向网 状结构转变,上游零部件企业寻求后向一体化,而下游整车厂寻求前向一体化,同时新兴互 联网公司与传统整车、零部件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推出智能座舱整体解决方案。新的产 业链视角下,创达产业链级别得以攀升至 Tier 1,商业模式逐渐转为 IP 授权、解决方案、深 度服务的全方位输出,综合竞争力和议价能力大大加强。

中科创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逻辑皆稳,黄金赛道行驶加速

新的 E/E 架构下,软件架构向 SOA 升级。在过去的模块化阶段,ECU 与 ECU 之间通 过信号来进行点对点通讯,而伴随控制器的增加,系统变得异常复杂,线束以及 pin 脚大大 增加;并且软硬件是紧耦合的,某个功能部件的增减需要对整个通讯矩阵进行更改。在集中 式和中央式阶段,智能汽车软件架构需向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 的分布式架构)转型升级,SOA 软件架构下的底层软件具备接口标准化、相互独立、松耦合三大特点,若想升级或新增某项功能只需通过标准化的接口进行调用即可,复用性和可拓 展性大大增强。当前 SOA 架构还处于发展初期,各方开发者均将软件研发的重点倾斜至该 领域,以求打造出标准化的便利开发工具、API 等,进而大大降低开发效率和成本,进而培 育出丰富的应用生态。

汽车的智能化水平取决于底层核心技术,芯片和操作系统重要性突出。伴随汽车进入算 力时代,DCU 架构下的智能座舱领域,多媒体娱乐系统、液晶仪表、HUD、全景系统、停 车辅助系统、行车辅助系统等高科技配置,无一不是以芯片为核心,控制着整个系统的运行, “一块芯片,多屏驱动”已成为产业趋势。相较液晶仪表盘、智能中控屏等硬件端的革新升 级,以芯片、操作系统、算法等为核心的底层技术无疑将为汽车产业带来更大的价值增量, 芯片和车载操作系统的市场格局也迎来剧变。

3.3 内生外延全面布局,先发卡位迎来收获季

公司早在 2013 年便切入智能车载领域,具备先发卡位优势;期间通过“内生+外延”多 种手段持续拓展自身能力边界,强化巩固竞争壁垒;截至目前已有超过 200 家汽车厂商和 Tier1 等客户采用公司的智能驾驶舱产品和解决方案,渗透率不断提升。

中科创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逻辑皆稳,黄金赛道行驶加速

3.3.1 内生外延拓展能力边际,形成一站式解决方案

内生:“芯片+操作系统”的能力迁移 公司凭借积累多年的智能手机底层系统开发经验,横向拓展至车载操作系统并无太大阻 碍。双系统并行趋势下,目前主流的技术路径是做好主机的虚拟化,保证两套系统的流畅运行、切换与交互。公司深耕操作系统技术十余年,是国内唯一同时进入 QNX 和 Linux 会员 生态的软件平台厂商,针对车载终端两大操作系统的优化适配均具备独有的技术经验积累和 行业深度理解,来自手机端的能力复用可实现项目的快速落地。不同于普遍意义上的“卖人 头”外包服务,公司已形成平台化的解决方案输出能力,竞争优势突出。

高通车载芯片更新加速,携手创达赋能产业变革。由于车规级芯片有着对温度、碰撞等 条件的严苛要求,开发测试所需求的成本和时间更高,导致过去车载芯片更新动力不足,周 期较长。高通等消费级芯片巨头切入车载领域后,通过对旗舰芯片产品进行车规化改造,近 年来迭代升级明显提速:

1)于 2016 年推出的 820A 平台,在 2019 年后正式迎来落地爆发, 现阶段已是中高端车型的主流标配选择;

2)于 2019 年推出的 8155 平台,作为全球首款量 产的 7nm 制程车机芯片,算力相较 820A 提升了 3-4 倍,是目前车机芯片可用的最强性能代 表,已与广汽、蔚来等多个车厂完成匹配,预计在 1-2 年内实现车型落地爆发;

3)于 2021 年发布的 8295 平台,基于最新的移动端旗舰芯片 888 改造,带领汽车芯片进入 5nm 制程时 代,算力再上一个台阶,同时还预集成了具备 C-V2X技术的高通骁龙汽车 5G 平台,可以实 现流媒体传输、OTA 升级和数千兆级上传与下载带宽,预计在 1 年内实现量产,2-3 年内实 现车型的落地铺开。 芯片是智能汽车产业的底层基础设施,算力的快速迭代升级是汽车产业加速变革的先决 条件;同样,操作系统作为连接硬件设备和软件应用的关键中间件,必要性持续凸显。(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智能 网联汽车正处于爆发阶段,各汽车品牌间的竞争逐渐进入白热化,均希望快速推出差异化功 能的产品以抢占先机,这也对操作系统产品与服务供应商的快速响应、适配、调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其在短时间内提供多维度、高质量、高可靠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创达作为 高通在中国区的唯一贴身支持伙伴,有望先于业内其他软件服务商拿到高通每一代芯片的开 发套件,“技术+资源”的优势更为明显。

例如,8155 平台推出之时,创达不久后便在 TurboX Auto4.0 平台上新增了人脸识别、360 环视、驾驶检测等功能支持,时效性突出;不同的车 企会在短时间内同时开展多款不同配置的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对操作系统服务商的全面性也 提出了较高要求,创达产品的平台化交付能力有望以此为契机,建立高壁垒。公司和高通有 望在汽车终端进一步深化合作,打造出类似 PC 时代 Wintel 联盟的利益共同体,提供 Turn-Keys 解决方案,赋能产业链各方参与者,共享行业高速成长的红利。

3.3.2 迅速切入产业链核心圈层,逐步进军驾驶域拉高成长空间

凭借 Kanzi 快速突破整车厂,产业链地位提升,商业模式优化。传统汽车产业链冗长而 封闭,公司最初切入智能车载业务时主要为 Tier1 提供定制开发服务,议价能力不足,产业 链地位提升缓慢。2017 年,趁着仪表盘从机械向虚拟数字化转变的浪潮,Kanzi 凭借奥迪的 大卖一跃成为明星产品,现已成为主流车厂的 HMI 设计首选工具,公司完成对 Rightware 的收购后快速切入供应链 Tier1 序列,实现对多方车厂的业务触达。 伴随产品竞争力的增强,除传统的项目制交付外,公司将 Kanzi 等核心能力打包成产品 化交付形式,按单车部署量收取软件许可费(低端车型 30-40 元/台,中端车型 60-70 元/台, 高端车型 100-180 元/台),商业模式进一步优化。

中科创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逻辑皆稳,黄金赛道行驶加速

技术稀缺性持续凸显,竞争格局优秀。公司目前是国内外少有的能够从芯片层、系统层、 应用层到云端全面覆盖的操作系统技术公司,在通信协议栈、操作系统优化、系统安全、图 像图形处理、AI 算法等领域均形成了自有 IP 和核心关键技术。国内纯软件厂商缺乏相应车 企客户资源,对于公司威胁较小;传统的 Tier1 厂商如德赛西威等,软件基础较弱,目前主 要集中研发资源突破应用算法层面,在底层 OS 方面需要与创达合作形成技术互补,并不存 在竞争关系,反而是创达的重要客户之一。

成立智驾平台公司,超前布局软硬综合解决方案有望大幅提升单车价值量。公司近期在 智能驾驶领域动作频繁,2021 年 11 月宣布成立智能驾驶平台子公司,经营范围为高级驾驶 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电子控制单元及相关组建的开发、制造以及相关零部件。创达凭借过去 数年在座舱域和驾驶域的积累,已具备了软硬一体标准化产品的输出能力,开始逐步布局自 动驾驶域控制器及新一代 CCU 硬件平台。

当前公司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仍以软件定制化开 发的一次性收费为主,相关 IP 授权的价格根据车型不同大约在几十到上百元不等,单车价 值量还有巨大提升空间;而创达正是瞄准现阶段国内具备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能力的 Tier1 稀 缺的窗口,引入打造出国内首个域控制器 zFAS 的核心人才团队,结合物联网领域软硬结合 输出的成功经验,在软件开发平台之上超前布局高速域控制器及 CCU 平台,单车价值量有 望大幅提升至几千到上万元。至此,公司已具备“底层操作系统+中间件+上层应用+软件集 成及测试+硬件平台”的全栈式输出能力,产业链地位得到强化,未来成长上限有望进一步 被拔高。

此外,公司在汽车领域实现了合作伙伴的进一步突破,加强垂直领域融合:与联发科、 瑞萨、NXP、TI 等多方主流汽车芯片厂商进行匹配,全面支持地平线、黑芝麻等国内新兴驾 驶芯片平台,凭借底层 OS 能力赋能行业迅速发展,共同为整车商和 Tier1 提供完整的解决 方案;与滴滴等垂直领域运营商进行合作开发 DMS、ADAS,将滴滴的数据优势与自身技术 优势充分结合,新一代安全驾驶方案已经发布落地,打通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两大技术领域; 与上汽、广汽等车企共同成立联合实验室,携手打造软件和应用创新。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价 值汇聚将进一步加速智能汽车的发展,培育巩固生态优势,从而反哺公司业绩高增。

从中期视角看,公司通过“外延+内生”提前布局的智能座舱业务正式步入收获季节, 基于操作系统的能力迁移使其技术具备稳定性和可靠性优势,通过外延并购获取的上层应用 技术使其能够交付全栈式座舱解决方案,与高通、整车厂的紧密合作也建立起独有的生态壁 垒,未来有望向驾驶域延伸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我们认为三五年内公司的智能汽车业务将 不会遇到增长瓶颈,爆发性增速可持续。

中科创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逻辑皆稳,黄金赛道行驶加速

4 长期看物联网持续渗透,多元化碎片化承载想象空间

4.1 万物智联时代开启,价值逐步落于软件层面

物联网设备连接量首次超过非物联网,规模拟突破万亿美元。根据 IoT Analytics,2020 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超 117 亿个,首次超过非物联网连接数,并在过去十年里保持 30.8%的 年复合增长率;2025 年物联网设备连接数将超 300 亿个,达到非物联网设备数的 3 倍,象 征着物联网网络架构的逐步完善。根据 IDC,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 7420亿美元, 预计 2023 年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美元,2020-2024 年 CAGR 达到 12.1%。

5G、AI、Edge 三驾马车驱动,AIoT 进入快速增长期。传统意义上的 IoT 时代,智能 设备仅实现联网功能,根据用户发出的指令提供对应的“被动服务”。伴随 5G 商用落地, AI、边缘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万物智联成为新可能。目前我国 AIoT 产业正处于单机智 能向互联智能发展的过渡阶段,人工智能应用程度较低。随着新基建政策的落地和技术的加 速融合,供给侧的市场能量逐步显现;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智能设备的普及,需求 侧也逐步开始放量,AIoT成长潜力巨大。2019 年中国 AIoT市场规模约为 550 亿美元,2022 年预计达到 1280 亿美元,CAGR 高达 33%,增长速度超过其他地区。

中科创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逻辑皆稳,黄金赛道行驶加速

三年计划出台,定量目标明确,高成长赛道再添一笔确定性。2021 年 9 月 27 日,工信 部联合八部门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该计划以需求 和问题为导向,强调落地应用,做出明确的定量指标规划:要求 2023 年国内主要城市初步 建成物联网新基建,推动 10 家物联网企业产值过百亿,物联网连接数突破 20 亿(对应 3 年 翻倍),完成 40 项以上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定。物联网赛道短期内维持高增速的确定性极 高,而长期看万物智联的愿景依然具备极大想象空间。根据行动计划,提炼四大物联网赛道 的发展关键词:技术创新、生态融合、标准建立、场景拓宽,各方向均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应用场景持续拓宽,工业物联网亟待爆发。消费级物联网是 AIoT 最早进入规模化应用 的市场,传统家居设备、个人穿戴设备等在物联网赋能下,能够与消费者用户进行远程、实 时的互动,在基础功能应用上发挥出更多的价值附加。近年来,在智能音箱、家庭监控、影 音娱乐等家居硬件出货增长的带动下,2020 年智能家居出货量达 8.5 亿台,与智能手机出货 规模逐年接近。在 PC、手机等消费电子设备渗透率趋于饱和的当下,2019 年全球智能家居 渗透率仅为 4.3%,可提升空间巨大。

而受制于各行业差别大,标准化程度低,企业级 AIOT 应用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现有方 案实施成本较高,智能产业相较于智能家居的规模化应用落地较晚,目前仍处于标杆项目打 造阶段;但随着相关产业链的逐步成熟,项目开始具备复制应用能力,工业物联网近两年已 呈现加速趋势。

物联网十年发展不及预期,操作系统或是关键突破口。各方机构在十年前便对物联网的 发展抱有相当乐观的预期,2010 年前后,爱立信、IBM、Gartner 等普遍预测 2020 年全球 将有 500 亿台联网设备;期间物联网产业虽总体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 2020 年时,物联 网设备接入数量为 120 亿台左右,达成率远低于十年前的预期水平。

中科创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逻辑皆稳,黄金赛道行驶加速

我们认为,物联网发展 不及预期重要原因之一是上层软件应用开发和底层硬件紧密耦合,行业标准尚未建立完善, 很难由第三方开发者为硬件开发应用,导致物联网软件应用迭代慢、成本高,生态闭塞。各 物联网开发平台均需要一套对软件开发者更友好的、相对统一的操作系统,使软件开发过程 从硬件开发中解耦出来;只需要基于操作系统,即可快速开发上层应用。因此,标注建立、 生态融合将成为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对操作系统也提出了跨平台、多终端、低 成本、强安全、稳连接等新的能力要求。

4.2 平台优势迁移,承载未来想象空间

公司于 2014 年便开始切入物联网领域,结合芯片+操作系统优势,公司面向智能物联网 市场推出“核心板+操作系统+核心算法”的一体化 SoM 产品,并以此为基后续发布 TurboX 智能大脑平台以及 TurboX Cloud 智能物联网云平台,为客户提供物联网应用开发的标准化 产品及一站式技术支持服务,能够帮助传统企业快速实现智能产品的开发、量产和落地,降 低智能化转型的门槛。目前公司客户主要集中在无人机、扫地机器人、可穿戴设备、AR/VR、 摄像头等消费级领域,与 JVC、优必选等全球知名的 300 余家终端厂商取得广泛的业务联系。

芯片模块为载体,强化操作系统+算法优势能力,赋能多方企业智能化转型。TurboX 智 能大脑平台,是中科创达推出的面向智能硬件产品的开放平台,也是公司物联网业务的核心。 平台提供包括操作系统、算法、SDK、开发板及社区服务等全流程开发技术支持,以核心模 组作为载体进行销售,通过软硬一体的端到端解决方案输出到客户,旨在降低智能产品的开 发门槛,助力产业变革发展。(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鸿蒙助力,生态圈层继续扩大。公司是华为全球七家专业供应商之一,也是 Harmony2.0 首批生态合作伙伴。2021 年 5 月,公司发布基于 RISC-V 的 WiFi+BLE 芯片的鸿蒙操作系统 发行版,并已经开始逐步量产出货,能有效缩短客户产品与鸿蒙适配、HiLink 对接周期,可广 泛应用于面向个人、家庭和行业的物联网产品及解决方案。2021 年 9 月,华为面向数字基础 设施发布开源操作系统 openEuler,公司以欧拉为操作系统底座,构建了基于边缘计算的软件 仓库,并形成了面向边缘计算的垂直行业领域,端到端的行业解决方案。2021 年 10 月,公司 获得 HarmonyOS Connect ISV 认证,未来有望借助华为生态的影响力,给消费者带来极简连 接、万能卡片、极简交互、硬件互助等全场景智慧生活体验,进一步拓宽成长空间。

综合来看,公司依靠“芯片+操作系统”的核心技术能力,叠加外延内生拓展的能力边 际,在三大智能赛道上持续充当“卖水人”角色,未来有望强化巩固产业链地位,具备多维 度的长期高质量成长空间:1)短期仍看智能软件,5G 换机潮贡献增量超预期,带动估值提 升;2)中期看智能车载,公司提前布局占据卡位,座舱赛道高景气爆发可持续,携手高通 进军驾驶域享受行业成长红利;3)长期看物联网,下游应用场景拓宽叠加算力需求加大, 公司“核心板+操作系统+核心算法”的一体化 SoM 产品具备巨大渗透率提升空间。

中科创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逻辑皆稳,黄金赛道行驶加速

5 盈利预测

关键假设:

1)智能软件:传统智能设备终端市场原本趋于饱和,随着 5G 商用的落地铺开,智能手 机的更新换代为公司智能软件业务带来新增量,预计 2021-2023 年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22%、 17%、14%。

2)智能网联汽车:软件定义汽车趋势明显,公司智能座舱业务的先发布局开始进入收 获期,后续驾驶域将逐步接棒驱动成长,预计 2021-2023 年智能网联汽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63%、50%、41%。

3)智能物联网:随着物联网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下游应用场景将逐步拓宽,公司持续 深化与产业链多方参与者合作,利用技术+生态拥抱万亿赛道,SoM 芯片现已加速出货,工 业检测具备良好成长潜力,预计 2021-2023 年智能物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80%、60%、 54%。

4)新兴业务放量带来规模效应,产品标准化程度逐步提升,毛利率稳中有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评论
  • 相关文档
  • 相关文章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