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银行理财专题报告:银行理财“存款化”,成因、影响与破局

  • 来源:国信证券
  • 发布时间:2024/04/12
  • 浏览次数:64
  • 举报

进取的理财:资管新规后探索图变

理财的地位:从全球一流资管机构规模看

截至2022年底,全球资管500强的总体规模为102.6万亿欧元(约合761.6万亿元),同比下降5.5%。全球资管市场高度集中,前10强占据市场份额近1/3,榜首依然为贝莱德集团(BlackRock),管理规模8万亿欧元(约合60万亿元)。国内共41家资管机构进入前500强,其中包括10家保险资管公司、13家银行理财子公司、15家公募基金公司、2家券商和1家养老保险公司。进入全球前100强的中国公司数量,从2022年的8家提高到10家。其中,国内资管公司前三名均为保险资管,分别为国寿资管、平安资管和泰康资管。

理财的地位:从全球代表性银行资管规模看

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摩根大通AUM为3.2万亿美元,同比增速22%;表内总资产为3.9万亿美元,同比增速3%。2015年-2022年,AUM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0%,表内总资产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5%。 瑞银集团AUM为1.56万亿美元,同比增速55%;表内总资产为1.64万亿美元,同比增速48%。2015年-2022年,AUM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5%,表内总资产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 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摩根大通AUM/总资产为82%,瑞银集团AUM/总资产为95%。

理财的地位:从总行表内外规模占比看

截至2023年6月末,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表外理财产品余额分别为2.53万亿元、2.10万亿元、1.59万亿元,表外理财产品规模/表内总资产比例分别为23.56%、21.20%、18.00% 。同期,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的理财产品余额分别为1.79万亿元、1.56万亿元,占表内总资产比例分别为4.10%、4.10%。

银行理财:监管政策持续完善,净值化转型基本完成

理财产品体系持续进化。随着资管新规落地,银行理财开启全面净值化转型。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理财产品亦从“产品净值化”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产品匹配大类资产的有效前沿

理财产品净值化促进资管产品收益曲线回归合理,收益与风险相匹配,促进客户端资产配置需求,特别是投顾需求。

长久期理财靠垂直场景与配置能力

丰富养老理财产品体系,健全产品风险管理体系。伴随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养老理财将成为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普惠型养老金融的重要发展方向。

防守的理财:赎回潮后产品求调整

理财迈入净值化时代,公允价值计量显著提升

净值型产品逐年提升。截至2023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25.34万亿元,其中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24.31万亿元,全行业净值化产品占比从2019年6月末的29.47%提升至2023年6月末的95.94%。

赎回“后遗症” :2022年以来居民存款持续高增

2022年居民存款新增17.84万亿元,同比多增7.94万亿元;2023年一季度居民存款新增9.90万亿元,同比多增2.08万亿元。 由于季节性调整等原因,4月居民新增存款下降近1.2万亿元。

居民存款高增长与定期化交织

居民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2023年居民非活期存款比重已经超 过70%。 居民存款高增主要来自于东部沿海发达区域:从2022年不同省 份新增居民存款绝对规模和占比变动来看,存款高增主要来自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如浙江、上海、北京、江苏、广东和 福建。

国有行和农商行负债端冲击更加明显

根据财报分析,大行和农商行存款普遍实现较好增长,股份行存款增速低于行业,而城农商行分化差异较大,这主要与各家银行区域属地、客群基础相关。

理财产品短期化趋势显著

2023年二季度以来,产品增量主要集中于3M以内的短期限产品;流动性风险正在提升。 2023年9月开始,部分渠道收紧短期限产品销售,同时部分理财机构开始有意识控制短期限产品上量。

但理财增规模不增收入

2023年理财规模增加的同时业务收入同比下滑,进而导致占总营收比例有所下降,我们判断这与产品结构短期化、高收益资产留存不足、代销行议价能力强等因素有关。

套利后续难持续:以理财借道保险资管投资协议存款为例

银行理财资金通过投资保险资管计划进而投资协议存款的套利模式,被认为在资金分类上不够恰当,部分区域监管部门要求将这部分资金重新归类为“同业存款”来进行计量和管理。而协议存款的定价通常高于同业存款。 从银行存款和存单的规模及增速来看,2022年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规模增长突出,分别增长48.05%、44.36%;协议存款规模减少,同比下降16.98%。

转型的理财:新环境下变革再出发

理财业务三个风口:存款大迁徙

居民风险偏好边际提振,但当前阶段弹性和可持续性不足。 具体表现为居民储蓄意愿仍处在高位,且定期化趋势明显。2023年10月,居民存款同比增速16.28%,而贷款同比增速仅为6.83%;截至2023年10月末,居民存款中定期存款占比为71.9%,为近五年来新高。

理财业务三个风口:FPA与AUM下综合融资理念

FPA,即客户融资总量(Finance Product Aggregate),指一家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不限于传统表内贷款的全部融资规模,是典型的综合金融概念。其与AUM互为镜像,通过建立统一指标体系,这可以指引后续商业银行内部考核,体现“一个机构/一个客户”原则。 目前我国代表性商业银行在联动FPA和AUM,实现综合金融扩张。比如再造一张“资产负债表”,将理财业务作为“商行+投行”战略实施的主要载体。要求理财规模增长应显著快于表内,要求在银行表外重建一张和传统表内区别的资产负债表。

当前银行理财子经营情况

我国已有31家理财子公司获批成立。2022年8月1日,高盛工银理财成立;2023 年7月1日,法巴农银理财成立,至此我国呈现运营状态的合资理财公司增至五 家,五大国有行旗下理财子公司均与外资合作成立了合资理财公司。 截至2023年11月24日,理财子公司产品存续规模合计为22.8万亿元。

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销售难点与发行时机选择

一方面,资管机构面临投研能力、市场需求和监管政策的边界约束,难以在短时间内生产和销售所有策略,只能逐步布局。 另一方面,国内投资者不够成熟理性,面对大而全的产品超市,非专业客户存在选择困扰。 因时而变的产品战略非常关键!通过产品发行时机选择,持续推出给客户赚钱的产品。

委托投资(FOF)的产品模式

不受规模制约:新规实现“三单”原则之后,单个产品的规模往往较小,还存在投资集中度限制,管理存在难度。通过内部集约化管理或采用外部FOF模式,解决产品规模过小导致的操作问题。 利于流动性管理:通过后端子产品的开放期设置或份额转让降低前端产品的流动性管理难度,从而实现较长久期高收益资产的配置,获取期限溢价。

+非标转标:后房地产和城投融资时代

严控信用主体内部评级,积极引导资金服务实体经济。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围绕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经济转型升级的绿色产业、科技创新、基建能源等行业,积极引导理财资金服务相关优质企业融资,聚焦优质主体,优质项目。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评论
  • 相关文档
  • 相关文章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最新文档
  • 最新精读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