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出海2023年总结与2024年展望:出口新高,结构改善,模式转型起点

  • 来源:国泰君安证券
  • 发布时间:2024/04/07
  • 浏览次数:202
  • 举报

2023 中国汽车出口回顾:总量新高,结构改善

总量:出口量快速增长,乘用车全球第一

2023 年中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乘用车增速快于商用车。据中汽协数据, 2023 年中国汽车出口 491 万辆,同比增长 57.9%。分车型看,乘用车出 口 414 万辆,同比增长 63.7%,商用车出口 77 万辆,同比增长 32.2%。

乘用车出口世界第一,或仍有提升空间。年度出口量方面,2023 年中国 乘用车出口量达 414 万辆,超越同期日本的 398 万辆,成为世界第一, 但未达到日本出口量高峰时期的 600 万辆;月度出口量方面,2023 年 10-12 月中国乘用车出口连续维持 40 万辆以上,与疫情前德国月度乘用 车出口峰值相当,低于日本出口量高峰时期的 55 万辆。考虑到日系、 德系车的出海以海外生产为主,整车出口仅为出海的补充手段,因此在 中系车企海外基地普遍建设完成前,中国乘用车出口量或仍有提升空间。

结构:自主品牌拉动总量,新能源拉动均价

自主品牌拉动出口总量,比亚迪、特斯拉引领新能源出口。2023 年以来, 自主品牌占乘用车出口总量约 80%,是出口增长的主要拉动力。自主品 牌新能源汽车出口也逐渐发力,2023 年末比亚迪月度出口量已逐渐超越 长期排名第一的特斯拉。

出口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出口车型售价高于燃油车型。据乘联会 数据,2023 年出口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约为 29%,其中绝大部分是纯电 动乘用车。出口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提升趋势与国内新能源渗透率基本 相符,短期有所下滑主要由于对俄罗斯出口占比增加。从出口量前 20 的车型的国内售价看,出口燃油车以性价比车型为主,售价集中于 5-15 万元人民币,而出口新能源车型国内售价显著高于燃油车,售价均为 10 万元以上。

出口新能源车拉动整体均价上涨。2021 年以前,中国纯电动乘用车出口 占比低且大部分为低速载人电动车(俗称“老头乐”),随着特斯拉与其 他中国车企加大新能源汽车出口力度,纯电动乘用车出口渗透率与均价 不断提升。据海关总署数据,2020-2023 中国燃油乘用车出口均价提升 约 0.2 万美元,而纯电动乘用车提升约 1.2 万美元,拉动乘用车整体出 口均价上涨。2022 年中国乘用车出口均价约为 1.6 万美元,仅相当于日 本 2003 年的水平,但纯电动乘用车出口整体均价已接近日本 2015-2018 年水平。

对不同地区的出口均价与当地经济水平有关,同时受新能源渗透率影响。 乘用车对西欧、大洋洲、东亚等地区出口均价较高,主要由于经济水平 较高以及电动车出口占比高。乘用车 2020-2023 对各地区出口均价基本 都有提升,对东南亚出口均价提升较快,主要由于纯电动渗透率提升。

市场:独联体占比最高,纯电动出口西欧占比近半

乘用车出口量分地区来看,独联体占比最高。海关总署口径下剔除车重 小于 1 吨、均价小于 3 万元的纯电动乘用车当月数据后(以下简称“剔 除低速载人电动车后”),2023 年中国乘用车对独联体出口 111 万辆,占 比 27%,对西欧出口 83 万辆,占比 21%,对拉丁美洲出口 70 万辆,占 比 17%。其中,对西欧、大洋洲、东南亚的出口中纯电动比例较高。

乘用车出口量分国家来看,俄罗斯占比最高。海关总署口径下剔除低速 载人电动车后,2023 年中国乘用车对俄罗斯出口 75.5 万辆,占比 19%, 对墨西哥出口 34.6 万辆,占比 8%。对比利时、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 国家的出口中纯电动比例较高。

纯电动出口西欧占比近半,发展中国家政策利好推动提升。2023 年中国 纯电动乘用车对西欧出口约 56.5 万辆,占比 48%。其中,对比利时(欧 盟国家经转)、英国、西班牙等出口占比较高。此外,由于泰国、巴西 等部分发展中国家实行新能源汽车激励措施,中国纯电动汽车对其出口 量也较大。2023 年 12 月纯电动出口发展中国家占比已接近 50%,出口 一带一路地区占比接近 40%,出口市场更加分散化,有利于减小部分地 区政策变动的风险。

车企:二超多强格局,上汽、奇瑞领先

二超多强格局,海外销量占比提升。2023 年上汽集团海外销量达 121 万 辆、奇瑞汽车海外销量达 93.7 万辆,位居中国汽车出口量前二,其他车 企海外销量均在35万辆以下。2023年自主车企海外销量占比基本在10% 以上,其中奇瑞汽车海外占比达 50%,江淮汽车海外占比达 29%。

自主车企出海以一带一路地区为主。据 Marklines 数据,自主品牌海外 销量占比较高的地区包括独联体、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等,仅有上汽名 爵等少数品牌西欧销量占比较高。 2023 年上汽集团海外销量达 121 万辆。据乘联会数据,上汽名爵出口 64 万辆,上汽荣威出口 5 万辆,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出口 21 万辆。此外, 海外工厂上汽正大(泰国)产量 2.0 万辆,名爵印度公司产量 6.1 万辆,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印尼公司产量 2.6 万辆。2023 年上汽自主品牌共 15 款车型出口量超 1 万辆。

2023 年奇瑞出口量达 93 万辆。据 Marklines 数据,奇瑞汽车海外注册量 中独联体占比最高。奇瑞汽车共 16 款车型出口量超 1 万辆。

2023 年长城汽车海外销量达 31.6 万辆。据 Marklines 数据,长城汽车海 外注册量中独联体占比最高。长城共 8 款车型出口量超 1 万辆。

2023 年比亚迪海外销量达 24 万辆。据 Marklines 数据,比亚迪海外注册 量中东南亚占比最高。比亚迪共 4 款车型出口量超 1 万辆。

2023 年吉利汽车海外销量达 27 万辆。据 Marklines 数据,吉利海外注册 量中独联体占比最高。吉利共 7 款车型出口量超 1 万辆。

2023 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海外销量达 24 万辆。据 Marklines 数据,长安 汽车海外注册量中独联体占比最高。长安汽车共 7 款车型出口量超 1 万 辆。

2023 重点区域分析:欧洲突出,东南亚突破

俄罗斯:最大增量,中国车企填补市场空白

2023 年独联体贡献中国乘用车出口最大增量。受俄乌冲突影响,海关口 径下剔除低速载人电动车后,中国乘用车对独联体出口量由 2022 年的 18 万辆提升至 2023 年的 111 万辆,成为最大增量来源。其中,对俄罗 斯乘用车出口量达 75.5 万辆。据 Marklines 数据,2023 年中系车在俄罗 斯市占率可达 50%以上,奇瑞、长城、吉利在市占率较高。

俄乌冲突以来,国际整车及零部件厂商大量退出。俄罗斯汽车市场过去 以本土车系与韩、德、日系为主。2021 年俄罗斯本土车系占比 26%,韩 系占比 23%,德系占比 18%,日系占比 15%。2022 年俄乌冲突以来, 几乎所有西方车企和零部件企业都撤出了俄罗斯市场,中国车企则迅速 填补。

中系车在俄罗斯占据中高端市场,俄本土车企主要在低端市场经营。从 俄罗斯 2023 年车型销量前 15 名来看,俄罗斯本土车型售价折合人民币 在 10 万元以下,中国车型售价折合人民币在 10-30 万元。

2023 政策端有一定扰动,短期影响较小。2023 年 8 月 1 日起,俄罗斯 增加进口车报废税,进口各车型税额普遍增加,最高可达数万元人民币。 由于俄罗斯本土车企供给仍相对缺乏,预计中国汽车对俄罗斯出口短期 仍将维持高位。

西欧:持续提升,外资品牌出口为主

乘用车对西欧出口持续提升,均价较高。海关口径下剔除低速载人电动 车后,中国乘用车对西欧出口量由 2020 年的 9 万辆提升至 2023 年的 83 万辆。2021-2022 年对西欧出口增长主要来源于特斯拉出口和缺芯导致 本地供应不足。在特斯拉德国产能提升、西欧缺芯缓解后,2023 年中国 乘用车对西欧出口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在中国乘用车出口量较大的地区 里,对西欧均价最高,主要由于消费水平较高以及电动汽车占比高。

中国乘用车对西欧出口以西方品牌为主。西欧汽车消费本地偏好较强, 德系、法系等本地车系市占率保持稳定的领先。中系车中,仅有欧洲背 景的名爵实现了较高的市占率,而中国乘用车对西欧的出口大部分是西 方品牌,如特斯拉、极星等。西方车企利用中国产业链优势,在中国生 产后出口到西欧以降低成本,如在西欧销售的特斯拉 Model 3 等车型几 乎全部产自中国。

东南亚:以泰国为中心,新能源化推动

2023 年对东南亚出口加大,泰国占比高。海关口径下剔除低速载人电动 车后,中国乘用车对东南亚出口量由 2022 年的 19 万辆提升至 2023 年 的 25 万辆。2023 年出口东南亚乘用车纯电动渗透率占比达 46%,主要 由泰国贡献。2023 年中国对泰国出口乘用车约 10 万辆(2022 年约 1.5 万辆),几乎全部是新能源汽车,主要得益于当地的激励政策。

泰国新能源激励措施较强,中系新能源出口增长迅速。泰国对新能源汽 车有补贴、降低进口关税、降低消费税等一系列激励措施。在激励措施 以及中国平价新能源汽车出海的推动下,泰国新能源渗透率由 2023 年 初的 5%提升至 2023 年末的 21%,中系新能源车市占率占比达 70%以上。

新能源车企在泰国进步迅速,本地建厂打造右舵车出口中心。受益于泰 国新能源市场增长,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市占率进步迅速。多家中国车 企均在泰国建立了生产基地,未来有望将泰国打造为右舵车出口基地, 辐射大洋洲等右舵车市场。

展望:出口与本地生产相结合,出海进入新阶段

俄罗斯:增量有限,出海方式多样化

俄罗斯政府对国内汽车工业保护意识较强。长期以来,俄罗斯对进口车 辆征收较高关税,甚至对散件进口组装的方式也较为排斥。2023 至 2024 年,在西方车企撤出、中系进口汽车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俄罗斯接连出 台进口限制性政策。

中系车在俄罗斯市占率提升空间有限,增长动力来源于全市场总量恢复。 2023 年中系车在俄市占率已达 50%左右,来自政策端的阻力逐渐显现, 未来市占率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有限,但或可受益于俄罗斯汽车市场总量 增长。俄罗斯汽车市场连续受战争、制裁影响,总销量由 2013 年的 277 万辆下滑至 2023 年 94 万辆,未来如果俄罗斯经济恢复,汽车市场也有 望实现增长。

预计未来中国汽车出海俄罗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俄罗斯对本国汽车品 牌多有扶持,对能帮助提升国内汽车技术的外资先进工厂也较为欢迎。 自西方车企撤出后,俄罗斯本土车企和零部件经营较为困难,本土汽车 在外观设计、性能等方面落后于中国车企,预计中国车企未来可能以本 地设厂、授权生产、技术输出等多种方式出海俄罗斯市场。据俄罗斯卫 星通讯社报道,在外资撤出后,基于原“雷诺俄罗斯”工厂建立的“莫斯科 人”汽车厂,开始生产基于江淮嘉悦 X4 的莫斯科人 3 车型。

西欧:短期有波动,长期趋势明确

预计西欧对华电动车反补贴调查结论将于 2024 年下半年出炉。2023 年 10 月欧盟正式宣布启动反补贴调查程序。反补贴调查的程序主要包含立 案、涉案产品范围评论、抽样决定评论、立案评论、公共利益评论、初 裁信息提交、初裁决定,初裁听证、终裁征税等,最大调查时长为 13 个月。

欧盟认定的政府补贴范围广,自由裁量权大。据《关于扭曲欧盟内部市 场的外国政府补贴条例》,欧盟重点关注以下三类:第一,政府资金/债 务转移,包括资本注入,赠款,贷款,贷款担保,财政奖励等,由国有 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组成的银团提供的贷款,和政府投资基金的 股权出资也可能被视作补贴;第二,对本应征收的收入的豁免,如税收 豁免等。第三,政府提供货物、服务或采购货物,如电费折扣等。

企业积极应诉有望获得优惠条件。“双反”调查一般以加征关税为惩罚 性措施。欧盟“双反”调查中为鼓励企业配合调查,不应诉企业的最终 税率通常会远高于合作的应诉企业。在欧盟对华钢铁紧固件反倾销调查 事件中,未应诉企业反倾销税率高达 89.8%,应诉企业的税率最低仅为 23.9%。虽然中国整车企业尚无应对“双反”调查的案例,但轮胎等汽 车零部件行业的相关经验丰富。企业如能协调各方资源积极应诉,有望 获得优惠税率。

长期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欧洲的优势不改。按欧盟当前目标,2035 年将禁售燃油车(使用碳中性燃料除外)。2023 年欧盟纯电动渗透率约 为 12%,要实现该目标,2024-2035 年纯电动渗透率每年需提升 7 pct。 当前欧洲新能源产业链落后于中国,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本土产能不足, 国际车企借助中国产业链优势和成本优势,在中国制造车辆后返销欧洲 或是一种选择。 自主品牌新能源在欧洲有一定空间。一方面德国、瑞典等国逐渐削减新 能源汽车补贴,另一方面法系、日系新能源转型进度落后,其新能源车 型市占率显著低于燃油车,因此,普遍具备性价比优势的中系新能源车 型在欧洲有一定空间。整车出口受到政策抑制后,中系车企和零部件厂 商预计将以欧盟本地生产、海外工厂出口等多种形式出海欧洲。

欧美以外地区:发展中蕴含机遇

增量一:中系燃油车逐渐抢占其他车系的份额。在东南亚、大洋洲、拉 丁美洲、中东等缺乏本土车系的市场,中系燃油车主要与日系、韩系竞 争份额。近年来,中系燃油车在全球各地区市占率不断提升,参照日系 份额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中国车企在产品质量、渠道、售后等方面需做 本地化提升,不断提高口碑。

增量二:中系新能源出海欧美以外的地区。在当地政策激励下,东南亚、 拉丁美洲、大洋洲等地区新能源渗透率有迅速提升的趋势,中系新能源 车在性价比和智能化方面表现突出,往往能在新能源市场获得极高份额。

出海模式转型元年,海外工厂布局加速

2023 整车出口贸易摩擦风险已显现。2023 年针对中国汽车出口量快速 上涨的局面,欧盟、俄罗斯、巴西、土耳其等地区均出台限制性政策。 中国汽车出海模式有望参考日本经验,从整车出口逐渐向本地生产转变。

日本经验一:顺应海外政策,适时布局本地产能。复盘日系出海东南亚 历史,东南亚国家致力于建立本国汽车工业,政策不断向本地制造倾斜, 日本车企顺势而为,逐渐在东南亚建立起具有统治地位的汽车产能。

中国新能源产能出海迎来机遇。近年来,泰国、巴西等国纷纷出台政策 支持本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业,给予税收等多方面优惠,创造中国新能源 产能出海机遇。

日本经验二:本地生产和本地化经营促进出海高质量发展。复盘日系车 企出海历程,海外产能有利于规避贸易摩擦、享受税收优惠,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本地化经营,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整体市占率。以美国为例,丰 田等头部日系车企在 90 年代后实现了较高程度的本地生产,市占率远 高于整车出口时期。

中国车企海外工厂布局加速。2023 年比亚迪、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等车 企均宣布了新的海外工厂建设计划,预计 2024-2025 年将有一批产能较 大的新工厂投产,中国车企的海外产能布局迎来新阶段。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评论
  • 相关文档
  • 相关文章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