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投资实现公正转型 中国公正转型披露框架建议

  • 来源:商道融绿
  • 发布时间:2022/10/25
  • 浏览次数:968
  • 举报

1.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转向与《巴黎协定》的目标相一致,确保为 职工和社区提供公正的转型正上升为国际议程中的重要议题。 这在《巴黎协定》中已经有所体现,协定中指出,缔约方应 “考虑到务必根据国家制定的发展优先事项,实现劳动力公正 转型以及创造体面工作和高质量就业岗位”1 。公正转型可以理 解为保护那些在向低碳经济转型期间很可能受影响的职工和社 区,同时确保转型产生的利益和机遇能为公众共享。 对于中国而言,以上目标与追求高质量发展并实现共同富裕 的国家目标,以及稳定有序推进碳中和转型的国家战略直接 一致。 全球和各国的净零转型趋势为公司和投资者带来了明显的风险 和机遇。 实现《巴黎协定》展望的温室气体(GHG)净零排放,需要排 放密集型行业的公司大举改革。在更广大范围内,社会也会受 到影响,包括就业模式的改变以及能源安全、供应链完整性和 地方发展机遇等问题。通过公正转型框架积极主动地解决这些 问题,可以减少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增加正面影响,有助于促 进社会的包容性和平等,支持经济强劲、稳定发展。 因此,公正转型的理念旨在平衡好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 福利之间的关系。随着中国不断朝着碳中和目标迈进,进入注 重福祉和质量的发展阶段,公正转型理念可以为公司和投资者 提供有益的行动框架。

在提交给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的意见报告中,国际劳工组织 识别了一系列对于支持公正转型至关重要的金融生态系统的参 与者,包括政府和监管机构、资本提供者(包括私营部门金融 机构)、工会、民间团体和私营部门公司2。 在中国,要想成功实现公正转型,必须通过中央和地方政府、 投资者和公司的联合行动,以及这三个关键角色与职工等其他 关键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社会对话来实现。这三个关键主体都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央和地方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公 司和社区/地区完成低碳转型,并为投资者和公司营造支持性 环境。公司需要制定并执行公正转型计划,创造绿色、体面就 业岗位,组织职工学习新技能,提供可负担的清洁能源,协助 供应链进行调整,并倡导政策支持。投资者也可以发挥重要作 用,在被投资公司转型期间实施尽责管理,并相应调整资本 配置。 为帮助投资者了解这些议题在中国背景下的的新动态,应对由 此产生的风险和机遇,需要被投资公司提供明确的信息。然 而,目前中国通常采用的自愿和强制报告披露框架尚未认识到 社会和气候问题之间的联系,以及对社会公正影响的衡量。

因此,作为帮助投资者将公正转型问题及其分析纳入投资和尽 责管理决策流程的第一步,本报告提出了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 公司披露框架的关键组成部分,公司可以采用此框架,向投资 者提供相关信息。对公司在公正转型方面的承诺、战略、行动 和政策倡导进行更高质量的披露,将有助于弥补目前的信息空 白,使投资者能够更好地管理风险和机遇,并发挥自身作用支 持中国经济的强劲和可持续发展。 本报告第二章介绍了公正转型理念的相关背景以及公正转型与 中国当前政策方向的潜在一致性。第三章概括说明了公正转型 可能对不同主体造成的社会和经济成本。第四章列出了全球各 国以及中国正在采取的支持公正转型的行动。第五章解释了为 何投资者日益重视公正转型因素。第六章讨论了有效披露框架 为何对投资者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因。最后,第七章就中国的公 正转型披露框架提出了具体建议。

2. 公正转型与中国的政策环境

在《巴黎协定》中,“公正转型”的概念侧重于就业问题。但 是,自从《巴黎协定》于2015年通过以来(2016年中国签署加 入),许多研究人员和国际机构已经认识到公正转型还涉及更 广泛的问题,包括可负担能源的获取、业务合作伙伴关系的韧 性(resilience),以及依赖碳密集行业的社区和地区的经济发 展机遇 3,4,5,6。 公正转型的广义概念与中国以“生态文明”为引领,追求高质 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高层目标7高度一致8。在《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至2025)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9中,中国政府强调中国已由高速增长 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理念要求经济增长兼顾 平衡、绿色和包容,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以及环境保护10。与此同 时,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也认识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发展上 仍然存在差距,保护环境和加强社会治理任重道远。 同样,中国“有序”推进碳中和转型的规划也与公正转型目标 相一致。自从中国宣布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以来,一 直有官员和专家担心中国以无序的方式减碳,危及能源供应安 全和经济稳定11。为此,国务院在主要政策文件中12,13,强调了 “稳妥有序、安全降碳”的工作规划,有效应对绿色和低碳转 型过程中可能伴随的经济、金融、社会风险。国务院另指出碳 中和转型应“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为底线”,转型期 间应采取行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 食安全和群众正常生产生活”14,15。种种声明表明中国的政策制 定者高度重视与公正转型相关的问题。 公正转型理念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也有紧密关 联。公正转型要求实现SDG8(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和SDG13 (气候行动),并与SDG1(无贫穷)、SDG7(经济适用的清 洁能源)、SDG9(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SDG10(减少不 平等)息息相关。图2展现了SDG与公正转型之间的关系。

3. 转型潜在的社会和经济影响

2020年9月,中国承诺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 前实现碳中和16。在《巴黎协定》项下的国家自主贡献(NDC) 方面,中国还承诺到2030年,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65%以上”,将非化石燃料占一次能源消 耗的比重提高到“25%左右”,并将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总装机 容量扩充至12亿千瓦以上17。上述目标的实现具有广泛的社会和 经济影响,包括对公司、公司职工和客户、供应链及相关社区 与地区的影响。 为响应中国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向碳中和转型的政策指引, 部分公司需改变业务发展模式,转向新的用能模式,或进行重 组。这些公司的转变将在可再生资源和其他低碳行业等领域创 造大量新的绿色岗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期研究表明,火电行 业节能减排所创造的就业岗位可能超过因此损失的就业岗位18。 另据高盛公司估计,中国新增就业岗位数量可达4000万19。 同时,公司还将为客户提供绿色产品和服务,包括绿色电力、 绿色交通和绿色基础设施。此外,低碳转型的效益很可能流向 供应链上的其他公司。转型的积极影响能够促进相关社区和地 区的经济发展,如果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绿色岗位兼具质量,并 为职工提供体面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标准,则对地区经济的促进 作用尤其显著。 不过,与此同时,碳密集型行业的公司转型势必导致一些就业 岗位流失,部分公司可能倒闭。此时,面临失业的职工需要学 习新技能。在转型过程中,除非采取有序措施,否则某些地区 的消费者可能会失去获得可负担能源的机会,中小企业也会受 到影响。此外,由于某些地区集中了碳密集型行业的公司和职 工,可能面临更严重的影响,地区之间的不平等情况可能加 剧。下文将进一步讨论转型的动态影响机制。

职工

随着转型不断推进,当公司倒闭、某些岗位消失时,职工可能 会面临下岗。在化石燃料生产和加工业,或者高度依赖化石燃 料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其他行业,这种情况尤为普遍。此类行业 包括采煤业、油气业、发电业、公用事业和钢铁业;农业和林 业等其他行业也可能受到影响 20,21。 理想情况下,公司转型产生的就业岗位可以直接吸纳失业职 工,职工经培训后可任职新岗位。例如,中国山西省大量煤矿 工人终生从事煤炭行业。2016年,为化解产能过剩,山西省关 闭了拥有2400余名职工的石圪节煤矿22。工人们面临失业。其 中,1000余人在其他矿井找到了工作,同时石圪节煤矿高管则 着手转产农业,雇用其余工人从事作物种植、食品加工和产品 销售等岗位。其间,石圪节煤矿与当地政府积极合作,为转型 争取补贴。由于避免了劳动力失业问题,石圪节煤矿的关闭和 转型成为成功案例。 除了上述例子,许多其他矿山和碳密集型公司也面临关停或重 大转型,进而导致失业。有研究表明,小火电机组关停可直接 导致约60万人失业23。积极的就业效应主要通过间接创造的就 业岗位来实现,因此,政府、公司、投资者和工人组织都应发 挥各自作用,确保职工权利得到保护,确保在新创岗位位于不 同地区的情况下,妥善管理职工失业和社区迁移风险,确保落 实新技能培训和技能提升计划,支持受影响行业的职工获得职 业发展机会和体面就业岗位。

客户和消费者

此外,如果本地火电厂关闭,或被要求将发热发电能源从成本 低廉的煤炭换为成本较高的其他能源,则客户和消费者可能难 以获得可负担清洁能源。以中国的“煤改气”政策为例。煤改 气的目的是改善空气质量。虽然对天然气的依赖也需要逐步降 低,但煤改气仍是实现碳中和的必要临时步骤,因为全面推行 煤改气可以帮助电力业减少41%的二氧化碳排放24。目前,由于 天然气供热成本远高于煤炭供热成本,政府采取阶段性方法, 逐步推进煤炭向天然气的过渡,并提供用气补贴25。补贴政策计 划大幅促进中国北方清洁能源取暖的普及率,从2016年的34% 提高至2021年的70%26。考虑到今后会有更多的地区和行业从 煤炭转向低碳清洁能源,中国也会从碳密集型商品向绿色商品 转型,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两个层面都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 保障清洁能源和其他绿色商品的可及性、可负担性和韧性。

供应链

低碳转型将对化石燃料行业(尤其是煤炭依赖度较高的行业) 供应链产生重大影响。2010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小火电机组关 停可导致其供应链减少超过200万个就业岗位27。考虑到中国实 现碳中和目标所需的转型规模,化石燃料供应链因转型损失的 岗位数量可能会远高于2010年研究得出的结果。此外,许多公 司正采取行动直接减少供应链的排放量。化石燃料供应链中的 中小企业可用于业务转型、提供职工再培训和职工支持的资源 相对有限。因此,大企业需要与其业务伙伴合作,确保创造或 维持更多绿色、体面的就业岗位,减少裁员数量。

社区和地区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指出:“社会、经济、文 化、政治、制度或其他方面的边缘化群体尤其容易受到气候变 化的影响,也容易受到气候适应和减缓措施的影响[…]这种高度 脆弱性[…]源于社会过程(social process)的交织作用,造成 了社会经济地位、收入以及风险暴露的不平等。此类社会过程 包括基于性别、阶级、种族、年龄和残疾与否的社会歧视。28” 例如,在碳密集型行业工作的女性和年龄较大的职工被单位解 雇的可能性更高;低收入家庭更容易受到能源价格上涨的影 响。为了减轻和避免加剧现有的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现象,我们 需要慎重考虑上述问题。 同时,碳密集型行业集中的地区可能无法依靠之前的发展模 式,还可能面临包括税收主要来源改变等区域性经济挑战29。许 多以石油或煤炭开采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地区——如山西、内 蒙古和黑龙江——本已属于相对欠发达的省份,传统经济发展 模式的丧失可能会加剧不平等现象。因此,需要从区域的角度 出发,发掘绿色、高利润商业机遇,加强当地利益相关方的沟 通,并充分考虑其需求。

4. 采取行动解决公正转型问题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政策制定者、公司和投资者正在采取行动,解决与低碳转型有关的社会问题,力求以包容、公平的方式完成 转型。

全球行动

国际/国家层面

在格拉斯哥举行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上,美 国、英国、欧盟27个成员国、挪威、加拿大和新西兰等30多个国 家签署了《公正转型宣言》(Just Transition Declaration)30。 在《宣言》中,签署国承诺在向绿色经济转型过程中为职工、 公司和社区提供支持。签署国的具体承诺包括: 为受碳密集型经济转型影响较大的职工、社区和地区提供 支持; 促进社会合作伙伴之间的社会对话,包括政府、雇主和劳 工代表以及其他受影响群体; 通过经济战略支持清洁能源、创造收入和体面就业岗位、 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同时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 为职工创造体面的就业岗位,安排新技能学习、培训和社 会保障,帮助职工顺利获得工作机会; 确保为供应链上的所有人创造体面就业岗位。

除《宣言》外,加拿大、德国和苏格兰还成立了工作组,专门 负责制定以公正转型为核心的国家级战略政策框架。加拿大和 美国也针对严重依赖煤炭生产的地区启动了区域和地方政策规 划流程。上述举措主要关注煤炭依赖社区的经济、劳动力和技 能发展,以及矿工及其家庭的健康状况和退休保障31,32。

投资者层面

除政府外,投资者也在采取行动解决公正转型问题。2020 年,汇丰银行、巴克莱银行和CDC集团等40余家英国金融 机构成立金融助力公正转型联盟(Financing Just Transition Alliance)33。联盟与大学、民间团体和工会合作,敦促英国政 府确定公正转型的定义和优先事项,支持投资流向对依赖碳密 集型经济活动的职工和社区有益的领域。联盟的工作集中在三 个层面:为企业公正转型提供金融支持、为英国各地的地方性 转型需求提供金融支持、支持国家行动和政策框架。 此外,资产规模合计达102万亿美元的160多家投资机构已 表示支持PRI《投资者承诺支持气候变化公正转型的声明》 (Statement of Investor Commitment to Support a Just Transition on Climate Change),承诺在其气候实践中纳入劳 动力和社会因素,为企业实现向净零排放和气候韧性经济的公 正转型提出了期望。

中国的行动

中国的监管机构、地方政府、学术界、非政府组织和其他利益 相关方已识别出一些与低碳转型有关的社会问题,如失业和能 源安全等,并已着手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目前,行动重点主 要是就业和能源获取问题。 在就业方面,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联合16 部门于2018年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积极稳定和促进 就业的指导意见》34,强调了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帮助职 工转岗转行的重要性。2021年,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的一位高级官员认为有必要为农村地区创造生态友好型工作35。 同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也表示,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必须 一起推动,以帮助易受气候和环境变化影响的群体36。此外, 德国与山西省的主要利益相关方共同组织召开了关于矿区公正 转型的经验交流会,重点关注就业问题37。非政府组织、研究 机构、山西金融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由山西省政府全资控 股)以及中国生态环境部的一名官员出席了会议。 在能源安全方面,发改委通过定期能源指导政策,就确保能源 安全和供应提供指引38,39,40。这些政策解决了能源转型所面临的 迫切挑战,强调了在减少煤炭生产的同时,使用可再生资源实 现发电能源多样化的必要性。 中国尽管已经采取上述行动,但尚未呈现系统性,而且关键市 场参与者亦尚未全面认识到公正转型的必要性。举例而言,自 中国宣布其气候目标以来,国内金融机构逐步增加对低碳转型 的支持,绿色项目获得了更多的金融资源。最新的《绿色债券 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41也已将气候变化纳入考量,不再 包含煤炭和其他化石燃料行业,支持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行业。 近期新发布的《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42已提出有必要通 过渐进有序转型,保障能源安全和供应链安全。然而,在上述 进展中,公正转型相关问题仍尚未得到投资者或公司的广泛和 全面关注。

5. 公正转型对投资者的重要性

尽管一些公正转型支持行动必须在政府层面开展,例如提供可 再生能源补贴、稳定能源价格等,但投资者和公司也可以作出 相应贡献。有效的公正转型支持行动,能够帮助投资者规避风 险,把握转型相关机遇。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公 司”)预计,到2060年,中国仅电力行业的绿色投资需求便达 到67.4亿元人民币43。在调动和部署如此巨额资本时,公正转型 问题将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考虑因素。

投资者将公正转型问题纳入投资决策具有不同的战略动机44。此 举有助于投资者:

通过将社会排斥和不平等现象加剧等问题纳入考量,更好 地了解和影响气候变化带来的系统性和体系性风险。公正 转型框架可以帮助投资者理解金融风险不仅源于单个环境 或社会问题,更源于不同问题的相互作用。与应对气候变 化有关的社会问题,可能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和运转构成 风险。将社会问题纳入分析和决策,有助于投资者以更系 统的方式处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

发掘包容性增长等兼顾气候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投资机遇。 公正转型势头日盛,这对同时设定气候目标和社会目标的 公司有利。举例而言,能提供绿色和体面的就业岗位、社 会保障网络、可负担的清洁能源或者经济发展机遇的公司 可能会获得政府、投资者和客户的更多支持。通过公正转 型的视角,投资者可以更好地识别出此类公司,并从公司 增长中获益。

识别长期价值的实质性驱动因素,包括公司在工作场所的 做法和更广泛的社会经营许可的影响。对有效的公正转型 的广泛支持可能会提升社会问题在推动长期价值方面的重 要性。对气候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分析,有助于结合这些关 键趋势,形成对公司长期绩效更全面的认识。

重振受托人责任。受托人责任要求投资者把握推动公司长期 绩效、相互作用的环境和社会因素,同时,也要求投资者针 对受转型影响的行业和地区更深入地考虑受益人利益。

与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目标保持一致。通过向秉持公正 转型理念的公司和行业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投资者能够 与宏观公共政策目标保持一致,并为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 作出更大贡献,有助于创造更广泛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实践中,支持PRI《公正转型声明》的投资者主要在以下五个方 面采取行动: 投资策略:将工作场所问题和社区问题纳入气候变化政策 和投资理念、与利益相关方的对话以及投资委托; 公司沟通:将劳动力和社区问题纳入针对公司实践、情景 和披露的气候相关沟通中,表达投资者期待,要求公司开 展披露,设定绩效基准并敦促公司改进; 资本配置:设计各资产类别的投资委托,将脱碳、气候韧 性、体面工作与包容性增长挂钩; 政策倡导与合作伙伴关系:支持将公正转型纳入区域、国 家和国际政策,促成地方性合作伙伴关系;以及 学习和回顾:建立相关制度,回顾并交流公正转型活动进 展、分享最佳实践。 国际投资者日益关注公司行动将如何符合公正转型理念,这表 明公正转型问题在投资实践中的重要性将日益提高45。

6. 构建公正转型披露框架的必要性

为了评估投资组合在碳中和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社会风险和影 响,识别出通过绿色资产创造积极社会效应的机遇,以及制定 与受托人责任以及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目标相一致的投资 决策,投资者需要公司就相关问题提供明确、一致和全面的 信息。 目前,市场广泛应用的气候相关披露框架很少同时涉及低碳转 型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许多框架完全忽略了气候问题与社会问 题之间的联系。例如,气候相关财务披露工作组(TCFD)提出 的建议侧重于气候问题及其对投资者和公司的财务影响,而未 考虑社会问题。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 披露指南》46要求金融机构披露环境和气候问题对自身的财务影 响,以及金融机构投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亦未提及社会和经 济层面的问题。 其他覆盖范围较广、涉及多重问题的ESG披露框架,如全球报 告倡议组织(GRI)的《GRI标准》47和香港联交所的《ESG报 告指引》48,全面概述了公司针对可持续性绩效和影响应当披露 哪些信息,但普遍未涉及社会问题和气候问题的相互影响49。上 海证券交易所(“上交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深交所”)的 环境和社会披露要求同样存在类似情况50,51,52。

近年来,一些国际组织已经开始针对公正转型问题制定相关框 架和建议。例如,气候行动100+倡议制定了一个由次级指标组 成的公正转型指标,以鼓励公司披露自身对公正转型的认可和 承诺、沟通和行动,该指标目前处于测试阶段53。世界基准联盟 (World Benchmarking Alliance)也开发了一套公正转型指标 来支持基准倡议。这些指标关注公司为解决转型中的社会问题 而制定的程序,可以被用作公司采取行动的指南54。此外,投资 者气候变化联盟(IGCC)也曾就公正转型披露提出建议,提议 将社会指标纳入TCFD框架55。 随着公正转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投资者在分析和跟踪公司与 公正转型有关的比较业绩方面继续面临挑战,公正转型的披露 框架应更加注重公司采取的相关行动以及这些行动对其他利益 相关者的影响。上述提及的框架建议应该为公正转型的披露提 供了一个有益的起点。为了能够贴合中国市场情况、全面披露 公正转型相关的风险、行动和影响,我们在下面提出了中国公 正转型披露框架的基础建议。

7. 中国公正转型披露框架建议

综合上文讨论的原则和披露框架,本章介绍了拟议的公正转型 披露框架,该框架与第三章的分析框架一致,并结合了中国的 实际情况。拟议披露框架汇集了可持续发展领域主要组织制定 的关键原则和披露框架的相关内容,包括OECD、TCFD、气候 行动100+(CA100+)和世界基准联盟。它还借鉴了COP26会 议上达成的《公正转型宣言》。拟议披露框架包含以下要素: 公司对解决公正转型问题的认可度和承诺水平;公司在战略层 面如何纳入对公正转型问题的考量;以及公司为解决公正转型 问题正在采取的行动。拟议框架包括关键的定性和定量指标, 旨在作为中国市场现有气候相关披露框架或更广泛的ESG披露 框架的补充。

适用范围

披露框架旨在适用于所有上市公司,我们建议将“一般披露要 求”纳入中国现有的披露框架。在披露实践中,公司,尤其是国务院56、 发改委及其他三部委57确定的碳密集型行业(即:采矿、油气、 公用事业、材料和化学工程、基础设施、交通运输、钢铁和农 业)公司,可以参考表2中的“建议披露项目和指标”一栏中列 出的具体例子。

纳入现有披露框架的可能性

公正转型披露框架的制定考虑了与现有ESG披露框架整合的可 能性。中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气候和ESG披露框架如下: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 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21年修订)》(所有上 市公司自愿遵循,只有重点污染企业的某些环境指标是强 制性的)58; 证监会《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所有上市 公司自愿开展/遵循)59; 上交所60,61、深交所62和香港联交所63制定的ESG披露指引 (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社会责任报告指南仅对属于上证公司治 理指数的公司具有强制性;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环境、社会 和治理报告指南仅对深证100指数成分股公司具有强制性; 至于香港联交所的要求,有些是强制性的,有些则以 "遵守 或解释 "的方式适用);生态环境部《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对某些 类型的公司具有强制性,包括管理办法中规定的重点污染 排放单位)。

上交所和深交所的现行指引过于宽泛,无法与潜在披露信息对 应,但两家交易所正在制定更加具体的ESG披露框架65。拟议披 露框架与证监会披露准则的对应情况,可以为如何将公正转型 披露纳入两家交易所的披露指引提供参考。 对于生态环境部的披露要求,由于生态环境部重点关注主要污 染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因此难以将公正转型披露纳入其中。 生态环境部要求披露的信息仅覆盖环境许可、污染物和碳排 放、应急预案和环境违规等。增加社会指标可能超出了生态环 境部的管辖范围。

其他关键披露框架包括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 于2022年3月发布的两份《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Sustainability Disclosure Standards)征求意见稿。两份征求意见稿以现有框 架为依据,包括气候披露标准委员会(Climate Disclosure Standards Board)、TCFD、价值报告基金会(Value Reporting Foundation) 的综合报告框架以及可持续性会计准则委员会(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的披露框架,包含一套针对可 持续性相关财务信息的一般要求,以及一套气候相关信息披露 要求。ISSB及其两份拟议准则旨在建立全球公认的可持续性报 告基准,基于此,ISSB正在各司法管辖区开展交流,以确保全 球基准和管辖区倡议之间的兼容性。中国财政部和证监会也在 研究ISSB准则在中国实施的可能性。

局限性与下一步工作

拟议框架主要基于公司为应对公正转型影响可能采取的行动, 并参考了现有的相关披露框架。不过,目前仍缺乏来自监管部 门的支持,以及投资者对于该种披露的明确需求。 中国尚未有直接针对公正转型的政策,现行政策亦未全面涉及 转型的社会影响。尚未有具体的政策目标或定义可以用作公正 转型披露的依据。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公司也缺乏动力披露公 正转型指标,甚至较难认识到低碳转型可能导致的负面社会和 经济影响。 除了缺乏政策支持,披露的另一推动力,即投资者对公正转型 信息披露的需求,也不明朗。国际投资者的披露需求以及国内 投资者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态度尚未得到评估。 此外,当前拟议框架未能解决社会和地域偏差问题。可能出现 绿色、体面就业岗位的行业和/或地区并不一定是受转型影响最 大的行业和/或地区,难以解决直接受影响的行业和/或地区的失 业问题。

拟议框架的局限性指明了未来需要做的工作。一是与政策制定 者和行业协会交流合作,寻求对中国公正转型的支持,并就中 国公正转型的定义和优先事项达成一致。二是开展投资者调 查,了解投资者对公正转型数据的需求,收集关于拟议指标有 效性的反馈。三是与目标公司及其关键利益相关方交流合作, 征询他们的意见。四是可以考虑在受影响最大行业中的大型上 市公司中开展试点披露方案。 在披露框架的适用范围方面,当前拟议框架仅针对公司。未 来,可以制定投资者的披露框架,助力推动更广泛的行为 改变。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评论
  • 相关文档
  • 相关文章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最新文档
  • 最新精读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