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运营商行业研究:创新业务高速发展,重新定义成长属性

  • 来源:招商证券
  • 发布时间:2021/12/21
  • 浏览次数:262
  • 举报

一、政策推动国企数字化转型,运营商创新业务发展迅猛

1、政策积极推动国企数字化转型,运营商创新业务优势突出

中央及地方政府今年以来陆续发文,推动国有企业上云步伐加速。2021 年 3 月 25 日,国资委正式印发《关于加快 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就推动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做出全面部署,系统明确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 基础、方向、重点和举措,吹响国企数字化转型号角。国有企业是引领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加快数字化 转型将加速推进新技术创新、新产品培育、新模式扩散和新业态发展,逐步推动中小企业企业更广更深融入,逐步实 现全社会数字化转型。

2021 年 8 月 27 日,天津市国资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国企上云工作完善国资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要求加快推 进国有企业上云,助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今年 4 月份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国资云”, 浙江省国资委也于 3 月份启动“国资国企数字化监管应用”项目建设。目前从国资云的落地形式来看,一类是独立搭 建国资云技术设施平台,包括 IaaS、PaaS 和 SaaS,实行自主运营和维护;另一类是国资国企在线监管平台,通过 与云计算厂商合作为国有企业上云提供相应的服务。考虑到各地的国资云筹建与运营方缺乏相关技术积累,我们预计 未来各地国企上云或更多采用第二种落地方式,随着未来国有企业上云速度加快,具有央企背书的运营商云计算业务 有望得到快速发展。

2、创新业务发展迅猛,重新定义运营商未来十年成长性

创新业务发展迅猛,收入占比持续提升,重新定义运营商未来十年的成长性。5G 时代,运营商的云网端价值凸显, 聚焦云+DICT,发挥“云网融合”独特优势。运营商在云计算、IDC、边缘计算等领域资源禀赋超群,近年来创新业 务收入占比快速提升,成为支撑运营商行业发展的核心动能。长期来看,5G toB 应用将在各行各业陆续落地,运营 商将发挥其在网络的独有优势,赋能全行业数字化转型。

2021 年上半年,三大运营商开拓 5G 新应用场景,5G+产业链发展实现快速增长。根据工信部数据,三家基础电信企 业上半年共完成新兴业务收入 1145 亿元,同比增长 27%,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 15.2%,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 3.5 个百分点。IPTV、IDC、大数据、云计算领域收入取得佳绩,其中云计算和大数据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 96.7%和 31.3%。

中国移动:持续推进 5G+AICDE 能力产品,全面推进“网+云+DICT”智能化服务,上半年实现 DICT 收入 334 亿元,同比增长 59.8%。其中移动云收入 97 亿元,同比增长 118.1%,公有云收入份额进入业界前十列,IDC 收入 118 亿元,同比增长 27.0%。

中国电信:聚焦云+DICT,强化天翼云技术优势,形成覆盖 IaaS、PaaS、SaaS 的全栈云服务功能。上半年实 现产业数字化服务收入 501 亿元,同比增长 16.8%。天翼云收入达到 140 亿元,同比增长 109.3%,其中 PaaS 和 SaaS 收入占比约为 25%。

中国联通:汇聚“平台+网+X”生态资源,丰富 5G 创新应用。上半年产业互联网业务收入 280.3 亿元,同比增 长 23.6%,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升 2.5 个百分点至 18.9%。联通云收入同比提升 54.1%,达到人民币 76.9 亿 元,受创新业务良好增长拉动,固网服务收入达到人民币 653 亿元,同比增长 7.9%。

2021 年前三季度,中国移动实现 DICT 业务收入 489 亿元;中国电信实现产业数字化业务收入 740.9 亿元,同比增 长 16.80%;中国联通实现产业互联网业务收入 409.25 亿元,同比增长 25.30%。从收入占比来看,2021 年首三季 度,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创新业务收入占比分别达到 7.14%、22.50%和 16.74%,收入占比呈现快速提升 态势。

二、CFN算力网络腾“云”驾“物”,运营商5G+创新业务优势显著

算力网络是以算为中心,网为根基,网、云、数、智、安、边、端、链(ABCDNETS)等深度融合、提供一体化服 务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算力网络的目标是实现“算力泛在、算网共生、智能编排、一体服务”,逐步推动算力成为 与水电一样,可“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社会级服务,达成“网络无所不达、算力无所不在、智能无所不及”的愿 景。

从单机推演至网络,起初的算力网络(Computing Force Network)处在处理器级别,由计算机系统中的多处理组网 构成,根据系统架构设计的不同分为 SMP、NUMA、MPP 等。随着以 Google MapReduce 为代表的分布式计算体系 在 21 世纪初兴起,算力被提升至计算机级别,算力网络也因此被定义为数据中心。2006 年之后,以亚马逊 AWS 为 首的公有云厂家开始崛起,区域(Region)和可用区(Availability Zone,AZ)两个概念逐渐走上舞台。

技术升级使 Region 内部实现了多 AZ 高可用性的目标,Region 在这一时期成为了新的算力计量单位,算力网络遂被称之为云 (Cloud)。近年来终端设备的发展与多端上云的趋势让终端设备不仅仅只从网络中获得链接,还通过网络从云上借 调算力。云端协同使算力网络呈现出一种云端全面融合的新态势,使包括云计算、数据中心(IDC)、边缘计算在内 等产业联合参与新一代算力网络的建设与升级中。

以 5G 为代表的新基建,已成为全社会开展技术和应用创新的共性需求。运营商将构建以 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建 设为重点的“连接+算力+能力”新基建,积极推动实现网络无所不达、算力无处不在、智能无所不及。

在 5G 方面,持续打造高品质网络,不断丰富特色应用,推动 5G 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的重要载体;这里 5G 不仅是无线接入技术,更是“5G+AICDE”信息技术群的融合创新;

在算力网络方面,落实国家“东数西算”部署,整合网、云、数、智、边、端、链多层次算力资源,打造贯通数 据感知、传输、存储、运算等各个环节的新型一体化服务,逐步推动算力成为与水电一样,可“一点接入、即取 即用”的社会级服务;

在智慧中台方面,集中沉淀基础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安全认证、精准定位等优质能力,提供统一 封装、灵活调用的“能力即服务”,助力经济社会效率和效益的不断提升。

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蓬勃兴起,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数字技术正在与 5G 技术相融 合,不断加速万物互联的时代进程。信息网络从以数据传输为核心的网络体系,逐步演进为感知、传输、计算、交换 融为一体的数字基础设施。根据 GSMA 和 IDC 预测,到 2025 年中国设备连接数将达到 80 亿,全年产生和复制的数 据量接近 49ZB,海量设备和数据将给信息通信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计算、网络、感知等核心技术加速融合创新, 云计算拓展了高性能计算的发展方式,大数据强化了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人工智能提升了感知识别的技术能力,边 缘计算解决了本地业务的部署难题,物联网则能够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无缝对接。5G+AICDE 的技 术路线和发展模式推动了计算网络化、网络智能化、传感智能化的深入发展,极大地激发了先进计算、高速互联、高端存储、智能感知的技术创新活力和应用潜力,带动技术能力和效率的指数级增长。

1、云计算:国内云计算市场广阔,运营商具备多方面优势

全球云计算市场增速放缓,国内市场增速高于全球水平,占比有望逐步提升。2019 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为 1883 亿 美元,增速达 20.86%,2020 年受经济大幅萎缩影响,增速放缓至 13.1%,市场规模达到 2083 亿美元。Gartner 预 计未来几年市场平均增长率约为 18%,到 2023 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 3500 亿美元。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0 年我 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 2,091 亿元,同比增长 56.6%,预计 2025 年将达到 6,000 亿元。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达 1277 亿元,同比增长 26.1%。2020Q1,受到疫情影响,企业意识到线上化不是可选而是必选,泛互联网行业(如线上娱 乐、线上办公等)上云需求显著增长,进而带动公有云市场的发展;但多数建设周期较长的线下云项目被迫推迟,进 而抑制了云服务市场规模的增速。但 2020 年下半年,企业加速上云,线下云项目建设提速,有效推动了云市场规模 的持续扩张。

在我国公有云市场中,IaaS 市场占比达到 70%,市场规模达到 895 亿元,同比增长 97.8%,阿里云(35.6%)、天 翼云(13.3%)、腾讯云(10.5%)、华为云(9.7%)、移动云(7.2%)占据我国公有云 IaaS 市场份额前五。加速了 行业数字化的普及,云与各行各业将继续深度耦合,驱动中国云服务市场的逆势增长。

中国 IaaS 公有云市场集中度持续上升,头部厂商强者恒强,CR4占比近 70%。公有云前期需要大规模资金、技术、 管理与服务投入,IaaS 层具有规模效应明显、进入壁垒高、技术成熟、客户粘性大等特点,巨头优势突出,Top5 厂 商提早确立了可观的市场空间。

运营商在云计算业务领域具有①网络覆盖优势、②安全可信优势、③本地化服务优势、④云网融合一体化优势。 与其他云服务商相比,运营商云具有网络和基础设施优势,此外安全性和可靠性亦表现突出。从客户资源考虑, 有超过 8 成的政企客户选择电信传输服务,是政府、国企上云首选。

其他玩家通过专攻不同细分赛道和市场定位确立差异化竞争优势:AWS 中国的优势在于技术实力与产品能力; 金山云及百度智能云在 AI 与 IoT 方面的不断探索;浪潮云主要着手泛政务细分市场;京东智联云及微软云中国 区凭借各自优势领域构建起的综合解决方案能力,是占有国内公有云市场中重要席位的核心原因。(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运营商资源投入向云计算领域倾斜,重点加大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与新基建政策助推下, 运营商重点布局“云大物智安”,持续发力创新业务领域。目前,三大运营商伴随公司资本投入结构优化,持续加大 云产业链投入:

中国移动:致力于构建 IaaS、PaaS、SaaS 三层建立完整的体系,已落实网络云 8 大区布局、“N+31+X”移动 云布局以及“3+3+X”数据中心布局在不断完善中。移动云是面向政企客户需求提供的公有云产品体系,包括弹 性计算、存储、云网一体等 IaaS 产品,数据库、中间件等 PaaS 产品,以及海量优质 SaaS 应用,并针对政务、 金融、教育、医疗、互联网等不同行业的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中国电信:在全国 31 个省进行了资源池布局,实现“2+4+31+X”的全面部署。利用智能调度资源、智能传送 数据以及智能加载算法打造内蒙园区、贵州园区“2 个中央节点”、京津翼、长三角、粤港澳、川陕渝“4 个区域 节点”的公有云、一省一池“31 个省节点”的属地云、按需部署的“X 边缘节点”,截至 21 年三季度,天翼云 数据中心超过 700 个,云资源池达 315 个,边缘节点超 3000 个。

中国联通:推进“云+智慧网络+智能应用”融合营销模式,聚焦重点行业应用类产品做深做透,是全国唯一支持多云 商网络自动开通的运营商。中国联通以云网为基础,构建“6+N+1”业务体系,发布新沃云 6.0,整合云、大、物、 智、安、链六大能力,初步形成沃云 PaaS。构建“云网一体、安全可信、专属定制、多云协同”差异化优势,实现 沃云规模发展策略;围绕资源、网络、平台、产品及生态打造新沃云的自主核心能力,优化布局联通全网云资源池, 确定联通沃云品牌。

2、 IDC:电信运营商具备带宽资源、网络基础设施和资金优势,占据市场最大份额

IDC 是一种承载实体,是互联网流量计算、存储及吞吐的一种特殊基础设施。传统 IDC 企业向下游客户提供主机托 管等基础服务以及增值服务,并向客户收取机柜租金作为收入。IDC 的基础服务包括主机托管(机位、机架、机柜、 机房出租)、资源出租(云主机、云存储、云服务)和管理服务(系统配置、数据备份、故障排除服务等),在此基础上提供安全防护(防火墙防护、入侵检测等)和增值服务(负载均衡、智能 DNS、流量监控等)。

数据流量消费持续提升,上云需求陆续启动,我国数据中心市场维持快速增长。相较海外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数据中 心产业总体起步较晚,但增速较快。截至 2019 年,中国 IDC 市场规模达到 1562.5 亿元,同比增长 27.2%。2015-2019 年,中国 IDC 行业 CAGR 达到 28.0%。随着 5G 应用探索落地,流量消费有望突破增长瓶颈。此外,企业上云率的 提升也将拉动数据中心需求。

我国 IDC 市场主要由电信运营商主导,形成了基础电信运营商及众多第三方 IDC 厂商共同提供数据中心服务的市场 格局。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0 年我国 IDC 市场规模约为 1,168 亿元,到“十四五”末有望超过 4,000 亿元。电 信运营商拥有网络资源优势,在我国 IDC 市场中占据最大份额。2020 年,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在我国 IDC 市场份额分别为 23.0%、14.6%和 9.8%,合计份额接近 50%。截至 2020 年 8 月,中国在建规划机柜总数达到 3,312,755 个,其中在建机柜总数 1,581,892 个,规划机柜总数 1,730,863 个。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的在建规划机柜总规模为 1,484,981 个,占中国在建规划机柜总规模的 44.8%;其次是运营商,占比 26.5%;互联网企业和其它跨界参与者占 比分别为 11.8%、16.9%。

电信运营商具备带宽资源、网络基础设施和资金优势,占据市场最大份额。运营商既是基础通信资源的供应商, 也是 IDC 业务的参与者。电信运营商能利用覆盖面广的省级中心和业务节点实现全国覆盖,从而满足客户差异化 的需求。并且 IDC 业务和网络连接业务存在天然的联动性,运营商可以采用云网融合方式服务客户。此外,经过 多年的积累,运营商已经在 IDC 领域形成“安全、稳定”的品牌形象,对于在服务可靠性方面有较高要求的政企 客户极具吸引力。

第三方 IDC 服务商能够接入不同运营商的网络,进行区域间的调配,提供更为专业、更加灵活 IDC 服务。近年 来,随着云计算的发展,IT 资源提供不局限于物理的数据中心,部分数据中心利用云计算技术升级成为云计算数 据中心,提供更加标准化的、灵活的云计算服务,更好的网络和服务将是行业未来的关注点。

基于云计算的高速发展,云计算厂商多数采取向第三方 IDC 租赁和定制化代建的模式。云计算厂商和第三方 IDC 合作共建云数据中心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云计算厂商也会寻求和运营商合建来解决大带宽问题。

中国移动:2020 年公司 IDC 业务收入达到 162.39 亿元,同比增长 54.42%;2021 年 1-6 月 IDC 业务收入达到 117.99 亿元,同比增长 27.02%。截至 2021 年 6 月,公司拥有 37.2 万台机架,IDC 资源主要分布于京津冀、长 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重点区域,服务众多互联网企业、政府客户、金融客户等。

中国电信:2020 年公司 IDC 业务收入达到 145 亿元,同比增长 11.9%;2021 年 1-6 月 IDC 业务收入达到 160.7 亿元,同比增长 10.5%。截至 2021 年 6 月,公司拥有超过 700 个数据中心和超过 42 万台机架,其中近 80%的 机架部署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陕川渝 4 个重点区域。

中国联通:2020 年公司 IDC 及云计算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 234 亿元,同比增长 26.1%;2021 年 1-6 月 IDC 业 务收入达到 110 亿元,同比增长 9%。截至 2021 年 6 月,公司拥有超过 27.7 万台 IDC 机架,全国 IDC 机房 583 处局所。

3、边缘计算:运营商具备更优 ICT 融合、生态应用、一体化服务能力

边缘计算是指将主要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放在网络边缘节点的分布式计算形式,边缘计算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更靠近数据源,时延控制在 10ms 以内,数据量和传输距离大幅降低,减少了大型数据中心的成本,解决了集中式云计 算发展的瓶颈,同时降低终端成本和能耗,释放终端计算压力,满足行业数字化在敏捷联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 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

边缘计算处于快速增长期,未来随着数据量和物联网连接量的持续爆发以及边缘计算的商用成熟化,边缘计算市场规 模将持续扩大。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20 年,我国边缘计算市场规模达 180 亿,同比增长 55.17%,边缘计算数 据量达 13.4ZB,同比增长 28.85%。根据艾瑞咨询,2020 年中国物联网连接量约为 84 亿个,同比增长 53.3%。根 据中国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年均增长率大于 50%、云服务产生场景的 60%以上将在边缘产生、未来边缘计算的市 场规模将不断扩大”是目前业界的三个共识。

大量的厂商进入边缘计算领域,主要有云厂商、运营商、CDN 厂商及设备厂商,综合 ICT 融合能力、生态应用和能 力、一体化服务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电信运营商发展边缘计算优势显著。同时,运营商基于其拥有的大量资源优势和 基础设施布局,将边缘计算产品与现有政企产品打包销售,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1)在网络方面,5G 天生与边缘计算具有相伴相生的紧密联系。根据 GSMA 智库调研,在早期阶段,电信运营商对 边缘计算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仅次于网络设备供应商;到 2025 年,5G 将为边缘计算大规模应用提供最广泛的连接,其次是 Wi-Fi。UPF 作为 5G 核心网最关键的网元,是连接 MEC 的纽带,进入边缘云的入口一定是运营商网侧的数 据入口,互联网企业发展边缘计算业务绕不开 UPF,因此 UPF 分流是运营商以网带边、紧抓客户入口的优势。电信 运营商强大的网络连接能力可以满足企业跨区域互联、不同云间互联、边缘同云专线和 VPN 的相互协同等云服务商 难以满足的差异化需求,并且运营商在地理位置上更为靠近用户,本地运维可以快速处理故障;

2)在基础设施方面,电信运营商丰富的资源和地市级 IDC 是承载边缘计算节点全方位布局的重要底座。由于目前边 缘计算还在发展初期,业务需求难以估计,如果短期大规模建设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对已有基础设施进行存量 改造尤为重要,而基础运营商则有广泛分布的大量电信机房可以改造部署。此外,运营商还可以出租部分资源给不想 做重资产设施的互联网参与者部署边缘业务,实现互利共赢的良性互动。在网络资源上,除了 5G/4G 的网络优势以 及机房、光纤等基础设施优势,三大运营商接近 4000 个节点的 CDN 同边缘计算实现能力融合的优势也不可忽略, 利用 CDN 和边缘计算的高匹配性进行资源复用一方面可以降低机房建设成本,另一方面又可以解决 CDN 硬件资源 利用率极低的问题。

对于其他参与者,阿里、百度、腾讯等云/互联网巨头在平台能力和生态上优势显著,但由于缺乏 ICT 融合,边缘 IaaS 难以承载 CT 内容,在边缘业务的一体化服务上也弱于运营商;富士康、徐工等部分行业头部企业虽有自己的 PaaS 和 B 端客户资源,但尚不具备规模化发展边缘计算业务的条件。

云网融合是三大运营商的重要战略,而边缘计算作为云网一体化布局的“触手”和关键一环,将其与 5G 等自身优势 结合发展是三大运营商的核心思路。未来 5G 的应用场景中 80%是 ToB,5G ToB 市场的掘金点在于 5G 专网业务, 而 5G 切片技术和边缘计算的结合是 5G 专网业务优化的重要手段,因此电信运营商发展边缘计算不是可选项而是必 然。从业务布局的时间维度上看,三大运营商的边缘计算部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 2018-2020 年完成试验网和应 用于特定场景的定制化小规模部署;在 2021-2023 年初具商业规模;在 2024 年以后 5G+MEC 将成为主流。

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在边缘计算业务遵循大 ToB 市场的发展理念,重点打造“5G+”精品网络,以网带边,以边促云,网边云协 同发展,其中边缘侧主要以打造边缘 UPF 的网络分流能力和边缘云的异构算力能力为重点。截至 2021 年 5 月,中 国移动边缘计算涉及 69 个客户,其中 49 个已完成边缘计算部署。根据中国移动 A 股招股书,公司将在边缘节点设 备投资 14 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 9%。中国移动在边缘计算业务的优势主要在于与 5G 资源的融合应用,中国移动已 经打造了全球最大的 5G 精品网络,基站开通数 41 万,覆盖了全国 340 个以上的城市;此外,中国移动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内容分发网络,分发网站增至 9.3 万家。

中国电信

边缘计算是中国电信“2+4+31+X+O”云网一体化布局的重要一环,目前公司已在 400 多个地市节点建立轻量化边缘 节点,拥有 3000 个边缘机房作为云边机房,为智慧工业、智慧新商业、智慧多媒体、车联网、智慧医疗等多类行业 用户提供低时延高宽带服务。在根据中国电信 A 股招股书,边缘云业务是公司未来收入的重要增长点;在 MEC 方面, 公司将在现有设施基础上按需部署约 800 个 MEC 节点;在 5G 边缘服务将投资 60 亿元,占计划总投资规模的 20%。

中国联通

中国联通是国内最早从事 MEC 边缘计算研究和商用的运营商,将边缘云建设作为发展 5G 2B/2C 高价值业务的重要 战略。截至 2020H1,中国联通已在全国建设了超过 1000 个 MEC 边缘节点,覆盖了全国 334 个地市,在广东建成 了全球最大的 5G MEC 规模组网。

4、5G toB 应用:超过 50%5G 示范项目明确提出专网需求

5G 时代公网与专网融合发展,公网满足大众共享通信需求,专网面向更具体场景按需建网,提供更安全可靠的通信 服务。5G 专网是指运营商利用授权频谱,基于专有网络资源(无线网、传输网、核心网),在专有覆盖范围内(局 域、广域),为专有的服务对象(垂直行业)提供通信服务能力可定制和隔离度可定制的移动蜂窝网络。其主要应用 场景包括智慧港口、智慧医疗、智慧铁路及智慧工厂等。在 B 端,电信运营商具备公网网络和全国化平台优势,基于 云、IDC、物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逐步向数据和应用服务领域延伸,贴近垂直行业场景,提升创新业务的自主交付 水平。5G 凭借超大带宽、超广连接、超低时延的技术特点,将在更多样化的业态领域满足用户的数字生活需求,为 企业提供更具价值的市场机遇,助力电信运营商全面实现从用户规模经营向用户价值经营的跃迁。

在三大运营商各自企业集团级 5G 龙头示范项目中,有超过 50%的项目已经提出了明确的网络专用需求,不仅需要 5G 大带宽、低时延、大连接的网络特性,也呼唤自运维、自服务、自开发等多元化的网络能力。针对行业 5G 专网 需求,运营商将基于授权频谱,为行业客户提供服务范围/网络能力/隔离度可定制的 5G 通信服务。目前中国移动已 发布 5G 专网产品,推出 5G 专网优享、专享、尊享三种模式,实现网随业动、按需建网;中国电信也在全面推进“5G+ 云”专网能力建设,推出“致远”“比邻”“如翼”三种 5G 定制网模式;中国联通也发布了三款 5G 专网产品。电 信运营商在 5G 时代将实现从“卖流量”向为垂直行业客户提供“专网+终端+平台+应用”的 5G 一体化解决方案转 变。

网络切片商业模式探索已逐渐成熟,运营商或将牵手行业合作伙伴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5G 网络切片具有 B2C、B2B2C、B2B 和 B2B2B 四种潜 在的商业模式,其中,“中间 B”的角色尤为重要。在 5G 切片实践中,中兴通讯分别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腾 讯(中间 B)验证了云游戏切片 B2B2C 模式的可行性;同时,中兴通讯与浙江电信、浙江蓝卓合作的工业视觉切片 应用也充分验证了 B2B2B 模式的优势,5G 网络切片商业模式逐渐成熟。

根据《5G 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 年)》,到 2023 年,我国 5G 行业虚拟专网数要建成超 3000 个,5G 大型工业企业 5G 渗透率达到 35%,根据目前的 5G 专网发展情况来看,未来 2 年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三大运营商 均基于“虚拟专网、混合专网、独立专网”面向不同的细分客户提出了差异化的产品。(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在业界首发5G专网并将专网作为5G垂直行业的首要应用,目前已建设2B专用基站超2万个,截至2021H1, 5G 专网累计落地项目达 922 个。2021 年公司正式实施 5G 专网引领计划,5G 专网产品化明显提速,上半年新增拓 展专网项目数 452 个,其中 5G+智慧工厂领域落地了 200 多个项目,覆盖 20 余省;其余落地项目较多的领域依次为 智慧矿山、智慧港口、智慧冶金和智慧电力等。公司利用 5G 专网技术体系 1.0,提供了“优享、专享、尊享”三种 差异化的 5G 专网模式以及 BAF 商业模式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打造了超过 200 个集团级龙头示范项目,4000 多 个 5G 垂直行业项目,形成了全国复制推广的“样板房”。

中国电信

截至 2021 年 6 月底,公司 5G 定制网已精准覆盖 1600 多家政企头部客户,为 4500 多家客户提供 5G 定制能力,落 地超过 360 个定制网商用项目。未来,在无线网方面,中国电信拟规划建设 5G 产业互联网基站约 9 万个;在核心网 方面,按需下层部署约 2100 套轻量级 UPF、轻量级 5GC 等定制网元。

中国联通

5G 行业专网是中国联通政企市场业务的切入点,支撑超过 15 个行业应用,成功打造全球首个井下 5G 专网等灯塔项 目。中国联通 5G 专网包括:5G 虚拟专网、5G 混合专网以及 5G 独立专网。中国联通 5G 专网利用运营商网络 频谱资源及移动网络运营优势,针对工业制造、能源矿山、交通物流、港口码头、公检法机构、城市安防、新媒体、 医疗及大型企业等场景,为行业用户打造“专建专维·专用专享”的专有网络,提供以 5G 为核心技术的综合型专 网,融合切片、MEC 等技术,为行业用户提供具有定制化资源和服务质量保障、业务隔离的精品安全网络。

5、物联网:去“管道化”,从连接扩展到解决方案

万物互联时代到来,“十四五”规划纲要多次提及物联网,行业风口已然到来。 2020 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迅猛,产业规模突破 1.7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33%;蜂窝物联网用户达 11.36 亿户, 同比增长 10.51%。2020 年, 工信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 NB-IoT 网络部署力度,县级及以上城区 实现普遍覆盖;今年 9 月底,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 明确到 2023 年底,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物联网连接数突破 20 亿。在政策的明确指引下, IoT 产业即将迎来黄金发展阶段。

中国电信运营商在全球蜂窝物联网的占比较高。蜂窝物联网连接市场的集中度非常高并且趋势将会更为明显,市场进 入壁垒显著。根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和 IoT Analytics,全球超过 80%的连接集中在 10 家运营商手里,在 2020 年,中国电信运营商在全球蜂窝物联网的占比已经高达 75%。物联网连接行业的新进入者需要在业务初期投入大量资 金完善基础设施,而三大运营商无论是资金还是基础设施方面都优势显著且具备规模效应。物联网业务与 5G、云计 算、边缘计算等创新业务融合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和网络效应,是摆脱“管道化”的一场翻身仗。

运营商在物联网市场主要通过提供连接、平台、垂直方案三种服务形成了“连接”、“连接+平台”、“连接+方案” 和“连接+平台+方案”四种业务模式:

在连接方面,三大运营商具有绝对的优势,主要压力来自提速降费等优惠政策以及 OTT 和虚拟运营商带来的价格压 力;

在平台方面,三大运营商均打造了自己的物联网平台,但在平台层的参与者较多,三大运营商的主要竞争对手依旧是 互联网企业,目前主要依靠自身在连接能力的优势通过“连接+平台”提供增值服务,并且和 5G、云计算、边缘计算 业务相连接;

在解决方案上,国内三大运营商均成立了独立的物联网公司,甚至在一些省公司还专门设立了物联网中心为不同地区、 不同垂直行业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并尝试打造复制性强的“样板房”。

在物联网上,三大运营商不再重蹈互联网时期“管道化”的覆辙,从连接扩展到解决方案,从多个应用场景出发进行 了产业链布局:

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成立了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重点围绕物联网基础通用能力、视频物联网(VIoT)、智能物联网(AIoT)、产业物联网(IIoT)构建涵盖开放平台、连接管理平台、操作系统、模组和芯片的“云-管-端”全产业体系;在智能 家居和车联网等局部领域推出业务,在广阔市场与 SP/AP/SI 展开紧密工作;在通信模组、智能传感器、处理器模组 和开源智能体系等方面展开合作研发与推广。2020 年,中国移动物联网收入达到人民币 95 亿元,占总营收 1.24%, 同比增长 7.95%。

物联网连接方面,截至 2021H1,公司物联网连接数达到 9.79 亿,居于三大运营商之首;物联卡服务政企客户达 27.3 万家;累计开通 NB-IoT 基站 36 万个,建立 NB-IoT/4G/5G 协同发展的物联网能力体系; 在产品和平台方面,中国移动着力攻坚国产化物联网操作系统和芯片,研发了应用于物联网终端的轻量级实时操作系 统 OneOS;打造了 PaaS 物联网开放平台 OneNET 和物联网连接管理平台 OneLink,其中,OneNET 连接规模达 2.06 亿,平台能力处于行业第一梯队;OneLink 连接规模达 7.24 亿,目前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物联卡连接平台。在生 态合作上,中国移动物联网联盟正式成员已超过 1700 家。

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成立了天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不断基于公有云产品“云网融合”独特优势,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构建行 业领先的物联网开放平台,聚合垂直领域专业合作伙伴。2020 年,公司物联网收入 21.69 亿元,占总营收 0.56%, 同比增长 16.11%。 物联网连接方面,公司打造了 NB-IoT/4G/5G 全速率全域全覆盖的物联网精品网,截至 2021H1,物联网连接数达 2.7603 亿户,NB-IoT 连接数超 9000 万,目前是全球第一大 NB-IoT 服务提供商,在智能水务和燃气领域占据主导地 位,连接数超 2000 万;2020 年物联网规模同比增速行业第一;

在产品和平台方面,公司提供了物联网卡、FIRST 物联专网、PaaS 物联网开放平台等各类服务。其中,CTWing 物 联网开放平台接入终端超 5000 万,提供面向 5G 的物联网泛在全连接能力和连接管理、应用使能服务,管理上亿物 联网,日均 API 调用上亿次;在生态合作上,截至 2020 年底,天翼物联产业联盟成员超过 650 家。

中国联通

中国联通成立了联通物联网有限责任公司,围绕“物联网平台+”生态战略,打造以物联网平台为核心的业务体系,构建 覆盖物联网产业链“云管端芯”的生态系统,以“网络软件化、软件硬件化、硬件芯片化”强化自主可控,拥有全球最 大的单一连接管理平台。2020 年,中国联通物联网业务收入达人民币 42 亿元,占总营收 1.38%,同比增长 39.0%。

物联网连接方面,截至 2021H1,公司物联网连接数达到 2.7 亿个,净增 2900 万个; 在产品和平台方面,雁飞·智连 CMP 平台承载连接数超过 8000 万,承载比达到 46%;雁飞·格物 DMP 平台于 2020 年正式投入商用;物联网设备管理平台支持超过 40+款产品、100+物模型和 Open API;自研雁飞 5G 模组售价 499 元;在生态合作上,公司持续深化与 BATJ 战略投资者的合作。

6、创新业务 ROE 有望逐步提升

短期来看,运营商的创新业务正从孵化期迈向高速成长期,ROE 低于传统主业,但长期来看,盈利水平将逐步提升。 在语音、短信、数据流量等基础通信服务领域,由于行业发展较为成熟、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盈利模式已经基本 固定,毛利率和净利率将保持在稳定的区间内,行业的整体利润水平将保持相对平稳。随着 5G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及网络的部署,物联网、云计算、IDC、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新领域的融合带来了更多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 阔的成长空间。预计未来信息通信行业在上述新领域发展的规模效应将逐渐体现,行业内企业将通过不断的产品和服务升级实现收入和利润水平的持续提升。

三大运营商的创新业务主要通过业务间的协同效应和新旧业务间的资源复用实现规模经济,进而摊薄固定成本实现净 利率提升:

1)IDC 利用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提升上架率进而实现规模经济。IDC 是云计算的数字底座,三大运营商的机柜数占据 了 IDC 市场超过 50%的份额,而整体上架率在 60%到 80%左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三大运营商云业务的发展有 利于提升 IDC 的利用率,进而实现规模效应摊薄固定成本。

从产业链来看,云计算作为 IDC 的下游,将由于 IDC 成本的降低而具有价格优势,云业务进一步扩张将给 IDC 业务带来规模经济,形成正向反馈。

从结构上来看,三大运营商在江浙沪等地区的核心数据中心整体利用率达到 90%,而在其他地区布局的 IDC 由 于受制于地理因素带来的网络延迟以及地区经济不发达造成的需求不足等原因,或存在较大的空置率,边缘计算 的特征是算力下沉、广域分布,部分地市级的 IDC 将可用于边缘计算的部署,进而实现整体上架率的提升。

2)边缘计算复用存量机房等基础设施摊薄存量资源固定成本。电信运营商广泛分布的机楼和接入等基础设施资源和 网络资源为边缘计算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弹性空间,更重要的是,在控制了增量成本的情况下,存量固定成本由于日益 增长的 MEC 业务被摊薄。此外,CDN 由于其分布式架构与边缘计算存在相似性,一方面可以相互协同实现能力融合, 解决 CDN 硬件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复用 CDN 节点开展边缘计算业务,网宿科技在今年提出”All in cloud”战略,将所有CDN节点都改造为边缘计算节点,未来 CDN 和边缘计算的各项业务或将运行在同一个资源池内。

3)物联网 NB-IoT 基站利用 4G 基站站址软升级进行部署。广泛分布的移动通信基站是运营商的核心固定资产也是成 本大头之一,物联网的发展促进了对 NB-IoT 基站的需求,当前三大运营商的 NB-IoT 基站主要利用 4G 基站站址进行 软升级实现部署,降低站址资源的投入。

4)智慧中台(Ability as a Service):对内支撑发展,对外注智赋能。中国移动智慧中台(AaaS)是一套能力服 务体系,是应用软件、硬件软件、规范标准、组织、文化、流程等一系列元素有机结合并形成的运行机制。智慧中台 由支撑规模创新的业务中台、挖掘数据价值的数据中台和应用新兴技术的技术中台组成,三者有机结合,协同一体。 目前,智慧中台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和使用者提供“服务输出模式”、“入驻开发模式”、“应用服务模式”三种开放输出模式, 已汇聚 200 多项共性能力、月调用量超 90 亿次。

对内:提升运营效率,发挥规模效益:(1)直接调用中台能力,敏捷支撑业务发展,提升企业运营效率;(2) 中台建设统一规划、能力全网共享,降低重复成本投入、发挥中台资源规模效益。

对外:输出中台能力,促进社会数智化转型:(1)输出高质量数智化能力与信息服务,开放成熟能力,为各行 各业注智赋能;(2)引入优质能力协同合作,打造能力“聚宝盆”,共同夯实中台体系,构建智慧中台合作开 放生态。

三、估值洼地,亟待回归

1、对比全球主流运营商,我国运营商整体估值偏低

对比全球主流运营商,我国运营商整体估值偏低。从估值上来看,运营商处于重资产行业,采用 PE 估值相对波动 较大,采用 PB 估值更为准确。从 PB 估值来看,与全球主流电信运营商相比,中国运营商 PB 估值普遍较低,根 据彭博一致预期,2021 年海外主流运营商如 Verizon、T-Mobile、KDDI、德国电信 PB 普遍在 2.0 倍以上,国内运 营商普遍在 1.0 倍以下,我国运营商整体估值仍有提升空间。

2、固网业务:固网业务量收双增,增值服务推广拉动宽带ARPU 持续改善

固网业务收入止跌回升,量收双增。2021 年上半年,中国联通固网宽带接入收入同比增长 0.69%,达到人民币 220 亿元,固网宽带用户净增 403 万户; 中国电信宽带接入收入 381 亿元,同比增长 7.91%,用户净增 568 万户;中国 移动宽带接入 472 亿元,同比增长 29.78%,用户净增 1528 万户。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电信实现固网及智慧家庭服 务收入 854.98 亿元,同比提升 4.7%,宽带接入收入达到 568.96 亿元,同比提升 6.8%,智慧家庭收入同比增长 30.3%; 中国联通实现固网服务收入 333.41 亿元,同比提升 3.90%。

回看过往 10 年,运营商经历了三波估值下跌: 1)3G 建设尾期:2011 年-2013 年末,此时正处于 3G 建设的尾声和 4G 建设的前期,Capex 支出逐步上行并在 2013 年突破前期高点,归母净利润也同时进入下降期,随着运营商在 4G 建设的投资方向和资本开支的计划日渐明朗,估 值在 14 年结束下跌迎来反转。

2)提速降费时期:2015 年,国务院印发《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力争年内手机流 量资费和固定宽带都同比下降 30%左右,政策压制叠加市场竞争以及语音、短彩信等传统业务受到 OTT 冲击,运营 商利润空间受到大幅压缩,市场对三大运营商的预期发生变化,估值结束短暂的上升期再次下跌。(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015-2020 期间我国固定宽带和手机流量的平均资费下降幅度超过 95%。以中国移动为例,2016-2019 年,公司流 量资费分别下降了 36%、43%、62%和 47%,流量资费降至 0.006 元/MB,2019 年公司手机上网综合单价仅为 2012 年的五十分之一。目前我国 4G 用户渗透率已达到 80.8%,百兆宽带接入用户占比接近九成,以 ARPU/人均 GDP 来 计算,我国相对 ARPU 值较美、日等国家已处于较低水平。2019 年起降费压力减轻,并获 5G 渗透赋能,手机流量 单价降幅收窄,运营商每用户月平均收入转降为升。

边际改善:根据 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政策层面目前已不再要求对移动通信及家庭宽带进行提速降费,企业宽带和 专线降费幅度要求亦收窄至 10%,运营商的移动通信和家庭带宽业务有望企稳。

3)4G 建设尾期+美方投资禁令:2019 年,4G 投资处于低谷接近尾声,Capex 支出低至 4G 建设前期水平,而此时 我国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已经到达一个较高的水平,在“量”上已经达到瓶颈期,无太大的增长预期。前几年虽然存在 人口红利叠加流量红利对业务的推动,但由于“提速降费”政策持续加码,运营商并无太大的盈利空间,ARPU 值也逐年下跌。收入和利润的不景气叠加 5G 投资的不确定性,运营商估值再次进入下降通道。

2020 年 11 月 12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发布 13959 号行政令,以禁止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军方拥有或控制的相关企 业进行投资。该行政令将于 2021 年 1 月 11 日生效,涉及到被禁止投资的包括中交建、中国移动、中国国家核能、 中车、中国造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海康威视、华为、熊猫电子等 35 家中国企业,涉及航空航天、造船、建筑、 技术通讯等行业。具体来看,一旦某企业被列入中国涉军企业名单,自列入当日起 60 天后,美国人士不可买入该公 司证券;365 天后,美国人士不可交易该公司证券。

自 2020 年 11 月 12 日以来,运营商在港交所上市的普通股股价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 通在港股截至 10 月 11 日收盘价分别为 48.75 港元/股、2.73 港元/股、4.06 港元/股,较 2020 年 11 月 12 日的收盘 价分别下跌 7.41%、上涨 1.11%、下跌 23.83%。

边际改善:2021 年 6 月 3 日,现任美国总统签署第 14032 号行政命令,允许美国投资者在 2022 年 6 月 3 日前进行 以清仓受限制为目的的交易,此日期较上一版行政命令 139595 号的 11 月 12 号推迟了近 7 个月;目前市场变化处 于均衡状态,随着事件的拉长,我们认为后续对市场情绪造成的边际影响会逐步减弱。

5G 时代电信运营商大有可为,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价值重估投资机遇。运营商传统通信业务发展质态逐步改善, ARPU 拐点趋势加强,在 5G 时期将充分发挥其网络优势赋能工业互联网等行业应用,创新业务转型已陆续实现突 破,未来收入占比将大幅提升。目前运营商竞争压力缓解,经营态势企稳向好,估值仍处于历史底部区间,有望迎来 “戴维斯双击”价值重估投资机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评论
  • 相关文档
  • 相关文章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最新文档
  • 最新精读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