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民士达研究报告:芳纶纸国内龙头,布局RO膜基材、闪蒸无纺布等新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 来源:华源证券
  • 发布时间:2025/02/17
  • 浏览次数:423
  • 举报
相关深度报告REPORTS

民士达研究报告:芳纶纸国内龙头,布局RO膜基材、闪蒸无纺布等新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pdf

民士达研究报告:芳纶纸国内龙头,布局RO膜基材、闪蒸无纺布等新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芳纶纸国家级“小巨人”突破杜邦技术垄断,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二。民士达立足芳纶纸自主研发,成功突破杜邦公司的全球垄断成为国内第一家芳纶纸自主制造商,市占率全国第一、全球第二,已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020-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CAGR达29%/43%,维持较快增长。在泰和集团高稀缺性的优质芳纶纤维原料产能保障下,公司间位及对位芳纶纸畅销全球,客户覆盖中航、中车、ABB、西门子等知名企业,下游涉及电气、航空、轨交等。在加快芳纶...

1.芳纶纸国家级“小巨人”,突破杜邦技术垄断

1.1.立足芳纶纸自研,2020-2023 年归母净利润CAGR达43%

民士达为国内第一家芳纶纸制造商,主要产品芳纶纸是一种高性能新材料,具有高强度、耐高温、本质阻燃、绝缘、抗腐蚀、耐辐射等诸多特性,广泛应用于电力电气、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电子通讯、国防军工等重要领域,是制造业产业升级过程中的一种关键战略材料。公司通过突破芳纶纸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核心技术,打破了杜邦公司对全球市场的垄断,市场认可度和品牌知名度逐步提升,产品销售区域覆盖境内市场以及欧洲、美洲、亚洲等境外市场,主要直接客户或终端客户涵盖了中航集团、中国中车、瑞士ABB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德国迅斐利公司、法国施耐德公司、松下电器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根据公司2023年发布的招股书信息,民士达芳纶纸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居于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杜邦公司,已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于2021年 8 月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列入“建议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第二批第一年)”。

2018 年公司营业总收入首次突破 1 亿元,自此进入增长新阶段,2020-2023年营收/归母净利润 CAGR 达 29%/43%。2024Q1-Q3 公司实现营收2.82 亿元,同比增长9.10%;实现归母净利润 7074 万元,同比增长 10.66%。据公司招股书信息,民士达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芳纶纸制造商,其持续提升的市场开发能力为公司的长期收入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不断加强的研发能力使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了竞争优势;同时,将研发成果转化为市场认可的产品,丰富了产品线,为公司带来了新的收入增长机会。

自 2018 年以来,公司的毛利率与净利率均表现不俗,呈现整体上涨趋势。其中,2022年毛利率突破 30%,2024Q1-Q3 进一步上升至 37.53%;2023 年净利率达到23.68%,2024Q1-Q3 小幅上升至 23.73%。期间费用率波动下降,2024 年前三季度已下降至11.46%,具备较强的费用管控能力;2024Q1-Q3 研发费用达到 1981 万元,研发费用率为7%,主要原因为公司发展立足产品自主研发,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实现技术创新。

芳纶纸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美国的杜邦公司成功开发出了芳纶纤维,并引领了芳纶纸基材料的发展方向。直到进入二十一世纪,民士达成功研制出间位芳纶纸,打破了美国杜邦公司的全球独家垄断,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生产芳纶纸的国家,民士达也因此奠定了我国芳纶纸行业的龙头地位。经过多年积累和发展,民士达形成了品种结构相对齐全的芳纶纸产品体系,芳纶纸产品厚度覆盖0.025-0.76mm不等,涵盖十余个系列上百种细分规格型号,可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对芳纶纤维材料、芳纶纸的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近几年我国高速列车、国产飞机制造及航空母舰等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更是带动了芳纶绝缘纸和芳纶纸蜂窝芯材的发展,随着芳纶纸应用领域的增多,芳纶纸市场有望迎来良好的发展前景。

伴随着我国高速列车、国产飞机制造及航空母舰等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芳纶纸应用领域增多,芳纶绝缘纸和芳纶纸蜂窝芯材市场需求量持续增长。2019-2022 年,公司间位芳纶纸系列产品营收自 1.3 亿元提升至 2.6 亿元,占总营收比重维持在9 成以上,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对位芳纶纸系列产品单价相对更高,营收占比呈逐年增加趋势,2022年创收超2000 万元,占比 7.21%,其占比增加有望带动公司产品整体创收提升。

2020-2022 年公司芳纶纸销量持续提升,2022 年销售首破千吨,达到1168吨,且销售芳纶纸单吨均价由 22.36 万元上升至 24.14 万元,呈现“量价齐升”的发展趋势,销量占主导的间位芳纶纸的售价逐步提升。

1.2.母公司泰和新材保障上游原材料,下游客户提供稳定需求

芳纶纸是以制纸级芳纶纤维为主要原材料,经纤维分散,利用湿法成形技术进行纸页制备,再经高温整饰制得的一种高性能纸基材料。目前,芳纶纸主要由芳纶短切纤维和芳纶沉析纤维构成,其中芳纶短切纤维作为骨架材料,主要提供产品的机械强度;芳纶沉析纤维作为填充和黏结材料,将纤维黏结在一起,提高产品的结合力。公司依托控股股东泰和新材的芳纶纤维资源,实现了稳定可靠的高品质芳纶纤维来源。2020-2022 年泰和新材占公司采购金额比例稳定在 80%左右;此外公司开拓了烟台欣亚作为补充,进一步稳定原料来源。

民士达与泰和新材及其他集团内原材料供应商有不同的职能定位,属于在产业链的不同专业化分工,在各自主营业务及专注领域经营,同时民士达与关联方存在上下游合作关系,在产业垂直整合、规模化及研发联动上实现了较好的集团内协同效应。

公司与泰和新材执行的间位短切纤维、间位沉析纤维交易价格与泰和新材主要原材料间苯二胺、间苯二甲酰氯实际采购价格及间位芳纶纤维综合原材料成本波动趋势总体保持一致。由于近年来间苯二胺等材料价格整体平稳,公司对各类型的芳纶纤维采购价格也没有大的波动,与此同时客户优化、产品售价不断上升,从而推动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高。

公司主要供应商泰和新材制纸级芳纶纤维产能充足,同时未来产能增加具有一定保障,能够满足公司未来生产需求。据公司第三轮问询函回复信息:1)间位短切纤维:规划年产能 3400 吨,其中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两条生产线年产能1600吨,规划中的两条共 1800 吨产能生产线预计在 2025 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2)间位沉析纤维:规划年产能 3000 吨,其中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一条生产线年产能750吨,规划中的两条共 1500 吨产能生产线预计在 2025 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3)对位短切纤维:截至 2023 年 1 月末,年产能约 6000 吨,民士达使用的对位短切纤维系泰和新材生产的对位芳纶纤维长丝切割后形成,当前产能足够满足生产需求。

从终端客户来看,公司对直接知名客户或终端知名客户的销售额2019 年占比37%,2021年已经提升到 49%,占比相对较高;其中间接供应的知名终端客户有格兰仕、中国中车、ABB中国、施耐德、西门子等。各领域知名客户中,德国迅斐利公司、嘉兴雅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中航集团下属子公司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瑞士ABB 公司部分子公司等,均为公司主要客户,且合作稳定。 从客户结构来看,呈现老客户占比不断提高的特点,体现出公司产品得到客户认可、供应关系愈渐稳定的趋势。1)大客户方面,芳纶纸销量在 10 吨以上的客户销售金额增长明显,2020 年度相较 2019 年度增加 24.05%,2021 年度相较 2020 年度增加63.14%,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逐年上升且 2023 年首次突破 1 亿元;2)老客户方面,2019-2022年Q1-Q3老客户数量分别为 126 家、150 家、158 家及 132 家,相应芳纶纸销量占各期芳纶纸总销量的比例为 81.56%、94.32%、91.23%及 98.15%,即各年度芳纶纸销量主要来源于当年老客户,老客户对公司产品认可度高、黏性强,销售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

优质客户和稳固产业关系是公司长期经营的基础。公司以直销为主,与核心客户深度合作、定期签订框架合同,且普遍实现高比例稳定供应。公司主要客户基本为5 年以上老客户,通过年度等定期合同框架与主要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销售模式上,将产品直接销售给大部分客户,少部分产品通过经销,2019 年-2022 年直销收入占比维持在80%以上;基于稳定合作和较高的产品话语权,公司对核心客户的配套份额大部分在50%以上乃至独供,且账期以 30-60 天为主,有利于实现较好流动周转。

随着客户需求不断扩大,公司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2019-2022 年,民士达产能利用率分别为 40.56%、47.75%、62.42%和 66.33%,随着业务量逐步增加,产品产销量逐步提升,产能利用率整体呈上升趋势。

1.3.海外布局欧非、亚太等地区,2023 年境外收入占比35%

全球芳纶纸制造商主要有五家,分别是美国杜邦公司、民士达、超美斯、赣州龙邦、时代华先。长期以来,美国杜邦公司凭借先发优势在全球市场处于垄断地位,其芳纶纸产品性能指标高、品种丰富,占据全球芳纶纸市场的主要市场份额。民士达自2009 年成立以来即深耕于芳纶纸领域实现国产替代,打破了美国杜邦公司的全球独家垄断,目前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稳定的产品质量、丰富的产品型号和优惠的产品价格赢得了较高的声誉和市场地位。

美国杜邦公司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率先完成芳纶纤维及其下游芳纶纸的研发并实现产业化,引领了芳纶纸基材料的发展方向,凭借先发优势在全球市场长期以来处于垄断地位,其芳纶纸产品性能指标高、品种丰富,占据全球芳纶纸市场的主要市场份额。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按理论产能来看,2022 年美国杜邦公司芳纶纸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7.1%,民士达位居全球第二名,2022年市场份额约 14.3%。

海外市场杜邦公司长期把握话语权,公司致力于不断追赶和超越,2019-2023年境外收入的毛利率逐年提升,并于 2023 年达到 40%,同年境内收入毛利率约为30%,境内和境外的毛利率敞口最大达到 10 个百分点左右;2019-2023 年境外收入占比维持在30%左右,并于 2023 年达到 34.6%。2019-2022 年,境外收入主要来自欧洲、亚洲等区域,其中,欧洲业务占比排名第一,2022 年达到 61.5%;亚洲业务则排名第二,2022 年达到34.7%;来自非洲和美洲的业务量较少。

2.2028 年国内芳纶纸市场规模有望达5.85亿美元

按照芳纶纸主要原材料的不同,公司主要产品可分为间位芳纶纸系列产品和对位芳纶纸系列产品。间位芳纶纸系列产品以间位芳纶纸为主,同时包括少量间位芳纶纸衍生品。其中,间位芳纶纸产品是以间位芳纶短切纤维和间位芳纶沉析纤维制成。间位芳纶纸衍生品系由间位芳纶纸为主要原材料经初加工而成,如用于油浸式变压器的芳纶纸基菱格点胶纸、芳纶纸板等产品。据公司招股书,对位芳纶纸以对位芳纶短切纤维和间位芳纶沉析纤维为主要原材料制得,与间位芳纶纸相比,对位芳纶纸在强度、耐高温等性能指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位芳纶纸主要应用在蜂窝芯材上,使用对位芳纶纸制备的蜂窝芯材综合力学性能相比间位芳纶纸蜂窝芯材显著提高,其强度为同等质量钢铁的 5 倍,但密度仅为钢铁的五分之一。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芳纶纸主要用作电气绝缘材料及蜂窝芯材。从全球市场来看,芳纶纸 64%应用于电气绝缘,34%应用于蜂窝芯材。在我国,芳纶纸91%应用于电气绝缘,7%应用于蜂窝芯材。从应用领域上看,蜂窝芯材比电气绝缘的技术含量更高,而我国蜂窝芯材的比例仅为 7%,在蜂窝芯材的应用程度上远远落后于国外。

在电气绝缘领域,芳纶纸可用于电力电气、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等领域,作为耐高温绝缘材料应用在电气工业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装备等领域的牵引变压器、牵引电机、驱动电机、变压器、发电机、高压或特高压输变电等电力电气设备。相较于传统的纸基(植物纤维素基)绝缘材料,芳纶纸耐温性、耐候性更好,更能保障电力设备稳定、安全运行,更能满足大功率、高电压设备的极端要求;同时,芳纶纸能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减小设备尺寸,减轻重量,增强承受负载的能力,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从而推动现代电器电工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在蜂窝芯材领域,芳纶纸经涂胶、叠合、热压、切边、拉伸、定型、浸胶、固化等一系列复杂工艺而制作成的具有天然蜂巢的六边形结构的特殊材料,即芳纶纸蜂窝芯材,其轻质、高强、高模、结构稳定性强且具有隔音、隔热、阻燃等优点,可以作为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国防军工等重点领域。其中,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用航空级芳纶纸基材料制成的蜂窝结构材料,可用于飞机、直升机等航天器的天线罩、雷达罩、壁板、舱门、地板等部件,以及飞机的大刚性、次受力部件。作为飞机复合材料蜂窝夹层结构的首选芯材,可降低飞机的结构质量、实现功能部件透波、降噪、隔热性能。在轨道交通领域,芳纶纸蜂窝夹层芯材已在高铁车辆的车厢侧板、顶板、座椅、隔板、行李架以及天窗板等部位上得到应用,减轻车辆质量,提高列车的速度。此外,芳纶纸蜂窝芯材也可用于风机叶片、船舶游艇、赛艇、滑雪板、房车等产品的制造。

根据公司 2024 年半年报,随着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光伏发电、5G通信等芳纶纸新兴应用领域的出现,芳纶纸的市场需求逐步扩大。此外,高速列车、地铁轻轨及电网改造的进程加快,机车大功率牵引变压器、电机及智能电网新型输变电设备需求将会大幅度增长,变压器等设备用芳纶绝缘纸的市场将迎来新的增长点。国产大飞机对蜂窝芯材芳纶纸的需求也将带动国内芳纶纸行业的发展。同时,叠加价格与供应周期的优势,国产芳纶绝缘纸、芳纶蜂窝纸将会不断提高整体市场份额,并进一步实现高端领域的应用。根据 QY Research 测算数据,由于下游行业的强劲需求,2021 年中国芳纶纸的消费量达到了 4215 吨,QY Research 预计到 2028 年,我国将消耗12357 吨芳纶纸,2022-2028年 CAGR 为 17.14%。此外,2017 年中国芳纶纸市场规模为1.23 亿美元,QYResearch预计 2028 年将达到 5.85 亿美元,在全球市场占比达到一半,2022-2028 年CAGR为17.18%。

2.1.蜂窝芯材广泛作为高端结构件与内饰材料,国产大飞机及低空经济开启核心增量

芳纶纸蜂窝芯材具有轻质、高强、高模、结构稳定性强且具有隔音、隔热、阻燃等优点。以航空领域为例,芳纶复合材料能够降低飞机质量、实现功能部件透波、降噪、隔热等功能,是飞机制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材料,主要用于商用飞机、军机、无人机等飞行器的机翼、尾翼、整流罩等结构部件,以及地板、天花板、侧壁、天窗、间隔板等内饰件。根据民士达公告,根据机型的不同,每架飞机用芳纶纸大概 2-3 吨左右。

相较于现有的蜂窝芯材用芳纶纸,民士达研发新型功能芳纶纸产品的纵向、横向的抗张强度和撕裂度更高,做成的蜂窝芯材的平面压缩强度、剪切强度、滚筒剥离强度以及拉拔强度更大,从而使部件的耐受力程度更大,更能够满足飞行器的使用要求,提高安全性。同时新型功能芳纶纸产品的透气度和吸水率更小,一方面可以减少蜂窝芯材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鼓泡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控制树脂的浸渍量,有利于提高对蜂窝芯材生产工艺的适应性,提高加工的精度。

国产大飞机是我国正在推进的大国工程,据奇点数聚信息,C919 截至2024年12月已有超 1300 架订单,合同金额超过 9000 亿元人民币,有望复刻国产高铁的成功替代路径。从我国高铁产业“国产替代路径”来看,以 C919 为代表的大飞机产业国产化路径或将呈现出由机体及集成系统到机载设备再到发动机逐步替代的发展路径,机体所需的芳纶纸复合材料或将率先实现全面国产替代。C919 大型客机已在 2023 年 5 月成功开启首航,随着后续交付订单的增长,有望为芳纶纸带来较大的市场空间,或将加速芳纶纸在航空领域的国产化替代进程。

芳纶纸在飞机中的应用部位较广,未来随着新机老旧替换及机队规模扩张,或将迎来持续增量。根据《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CMF)(2022-2041)》数据,全球现役机队中约 75%(超过 15000 架)的客机将被替代或被改装,替换+新增共计4.2 万架以上新机将交付市场,其中单通道喷气客机超过 3 万架(C919 即为单通道喷气客机),增量空间达6.4万亿美元;中国的航空公司将接收其中的 9284 架新机,市场价值约1.47 万亿美元。

根据《WORLD AIR FORCES》报告,国内军机数量由2014 年的2859 架提升到2024年的 3309 架。作为战斗机的机身、天棚、地板、舱门等部位的关键结构材料,芳纶纸可有效减轻自身重量,提高载重量,增强防火、隔热、隔音的效果。我国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等方针,在 2027 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因此预计军机数量和质量提升的同时,核心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自主化或将是重要目标,而目前芳纶纸领域民士达在技术等层面仅次于外资企业杜邦,因此有望成为业内最大受益者之一、实现军机领域较高市占率。

除了在军机与客机中的应用外,芳纶纸制成的蜂窝芯材凭借其高强度、低变形、耐高温、耐化学腐蚀、阻燃和优良的电绝缘性能等也成为了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无人机等小型飞行器不可或缺的机身结构材料。芳纶纸作为碳纤维蜂窝夹心层,目前已应用于Joby、Archer、亿航、峰飞等全球主要 eVTOL 飞行器设计方案;芳纶纸在无人机的机体外壳、机翼蒙皮和前缘等部位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显著提升了无人机的轻量化和防护性能,法国制造的奥科尔多用途无人机豺 2 样机就采用了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的设计。

低空经济是在低空空域内(通常为 1000 米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可延伸至不超过3000米),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体,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商业活动或公共服务领域融合发展的一种综合性新经济形态。2021年以来,我国低空经济进入快速培育阶段,产业发展迎来新契机。工信部赛迪顾问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 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为 5059.5 亿元,同比增速为33.8%,其中中国 eVTOL 产业规模达 9.8 亿元,同比增长 77.3%。eVTOL、无人机等小型飞行器市场需求的扩大,或将进一步推动芳纶纸蜂窝芯材市场的快速发展,迎来新的增长点。

2.2.高性能国产动车组对结构强度、轻量化的需求,使得芳纶纸蜂窝或将成为较好选择

芳纶蜂窝夹层材料是由芳纶蜂窝芯与双面复合材料蒙皮粘接而成,结构具备阻燃、质轻、高强度、高弯曲刚度等特点,国外上世纪率先在轨道车辆上进行应用,主要应用在侧墙、顶板、裙板等内饰非承力部件以及地板、车身等承力部件,目前国产高速列车也开始逐步普及使用。根据《轨道车辆车体新材料应用及发展研究》(作者:周洲等),如德国Transrapid磁悬浮列车的天花板和地板等便采用杜邦的 Nomex 芳纶蜂窝夹层材料结构,保证磁悬浮列车对车体的阻燃及重量要求;法国 TGV 高速列车、美国海湾高速列车BART 的边墙、天花板和行李架等内部结构件,欧洲隧道旅游车内饰件也均采用芳纶蜂窝夹层材料作为其内部结构件。在国内,轨道车辆芳纶蜂窝夹层材料的应用时间较晚,2015 年韩国与中国合作设计生产的和谐号 CRH5 高速列车以 ETR-500 为原型,采用 Nomex 芳纶蜂窝夹层材料设计和制造动车的侧板、行李架、隔板和壁柜;另外,国内跨座式列车裙板、250km/h 动车组中顶都开始批量应用芳纶蜂窝夹层材料。预计未来国内动车或将持续增加关键结构部件的芳纶蜂窝使用。

目前国内 350km/h 的动车主要采用标准铝蜂窝夹芯板,而根据《高速列车地板用蜂窝夹芯结构复合材料隔声性能》(作者:胡侨乐等)研究,使用芳纶蜂窝芯可实现较好性能优势,如隔声性能提升、主要力学性能提升等,且能实现 30%左右减重,未来将持续替代标准铝蜂窝,成为复兴号等高速列车新一代隔音地板等结构件的主要材料。

随着我国持续开展高速铁路建设,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及动车组数量持续增长。高铁可以高效满足国民的出行需求,预计未来占比或将持续提升,尤其以复兴号为代表的高性能国产动车组预计运营量或将较快增长,其高运行速度下对结构强度、轻量化需求使得芳纶纸蜂窝或将成为较好选择,带来较大增量。

牵引电机和牵引变压器作为当前电力机车的动力核心,其运行的安全可靠是关乎整个铁路运输的重要因素。但由于电力机车在运行过程中会多次启停以及频繁加减速,容易导致牵引电机和牵引变压器经常出现局部过载的问题。另外受到车辆空间和重量的限制,迫使牵引电机和牵引变压器向大功率、轻量化方向发展,这对电机、变压器内部绝缘材料的耐电晕、耐高温、机械强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民士达将云母片耐高温、绝缘、耐电晕的优异特性与芳纶纤维相结合,通过现代湿法成形技术、经高温整饰制得芳纶云母纸材料,解决了电力机车运行过程中的牵引电机和牵引变压器局部过载问题,该研发成果于2022年 5 月 23 日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该材料采用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理念,由芳纶纤维提供机械强度,云母片提供耐高温和耐电晕性能,使得牵引电机和变压器在频繁过载的情况下仍旧保持内部绝缘系统安稳工作,从而保证电力机车的运行安全。云母片是一种无机高结晶材料,具有表面惰性强,脆性大,在水中难分散等问题。在研制过程中民士达突破了有机芳纶纤维与无机云母片界面结合差、复合材料机械性能差等关键问题,采用多重浆料分散技术、多比例分层复合抄造技术等,打通了芳纶云母纸材料制备的整套工艺流程,成功生产出高性能耐电晕芳纶云母纸材料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2.3.基于变压器及电气绝缘等成熟应用,横向拓展风力发电与新能源汽车电机市场

随着节能减排需求的提升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降低,全球新能源发电行业快速发展。风力发电作为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术和政策的双重加持下快速发展,并进一步加快全球风电开发进程。芳纶纸具有耐盐雾、潮湿、高低温等优良特性,对风力发电面临的复杂多变的使用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是风力发电尤其是海上风力发电的首选绝缘材料。通过芳纶纸的使用,可以提高设备的耐温等级,提高设备功率,显著减小设备的重量和体积,在提升安全系数的同时,降低设备运输、安装以及运行、维护的成本,延长设备生命周期。同时,在输变电过程中,与风力发电配套的变压器、电抗器等电气设备也可使用芳纶纸作为绝缘材料。 此外,随着“十四五”期间我国相关沿海省份海上风电发展政策的出台和补贴支持,海上风电将成为未来风力发电新的发展方向,预计未来海上风电占比或将快速提升。《GlobalOffshore Wind Report 2022》预计 2022-2031 年的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将达到315GW。2031 年全球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将是 2021 年(21.1GW)的两倍多,达到54.9GW,海上风电在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中的占比也会从 2021 年的 23%提高到2031 年的30%以上。按照风力发电风机平均使用芳纶纸的量 10kg/MW 计算,2022-2031 年,全球新增海上风力发电对芳纶纸的需求量约 3000 吨。

现有芳纶纸产品的表面强度偏低,当新能源汽车电机的槽满率较大时,容易出现表面起毛的问题,这些毛屑残留在新能源汽车电机中会对整个系统产生一定的污染,会对电机的安全性产生隐患。公司新研发的新能源汽车电机用芳纶纸产品,其表面强度大,纤维之间的结合更加致密,更加耐摩擦起毛,可以保证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的洁净度,减少因纤维毛屑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产品的挺度更高,在插槽的过程中更不容易发生折弯等问题,对不同型号的电机的生产工艺适应性更高,在减少不良材料的更换次数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此外,耐压强度也更高,可以满足因新能源汽车电机电压提升带来的对绝缘材料性能提高的要求。

芳纶纸由于具备优异的机械性能、电气性能、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以及耐候性,可以满足电机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高温、低温、振动、摩擦、干燥、潮湿以及盐雾等复杂环境,同时又可以与树脂、ATF 冷却油等兼容,经常被用作电机的槽绝缘、槽楔、层间绝缘、相间绝缘等关键部位的绝缘材料。新能源汽车引入芳纶纸的应用,既可以降低绝缘材料的厚度,提高电机槽满率,提升电机的功率,还可以提高电机的抗过载能力,满足汽车短时加速和最大爬坡要求。 根据 Grandview Research 发布的报告,2028 年,电机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325亿美元,其中,汽车用电机占比达 40.5%,为电机市场最大应用领域。同时,根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 3128.2 万辆和 3143.6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 1288.8 万辆和 1286.6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至2024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渗透率已达 41%。

3.通过整合外部资源加快RO 膜基材、闪蒸无纺布等新品开发,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3.1.专注推进 RO 膜基材产业化进程,打造国内市场竞争优势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信息,按孔径大小的不同,可把分离膜大致分为四类。孔径在0.1-1微米的分离膜为微滤膜,主要应用于饮用水去浊,中水回收,纳滤或反渗透系统预处理;孔径介于 0.002 至 0.1 微米的是超滤膜,可用于饮用水净化,中水回收,纳滤或反渗透系统预处理;纳滤膜孔径在 0.001-0.003 微米,工艺物料浓缩等工业过程中常用到;RO膜孔径0.0004-0.0006 微米,过滤分离效果最佳,可去除溶解性盐及分子量大于100Daltons的有机物,主要应用于海水及苦咸水,锅炉给水、工业纯水制备,废水处理及特种分离等场景。据华经产业研究院信息,反渗透法(RO)的基本原理是一个通过压力驱动从而克服自然渗透这一现象的过程,当在浓溶液一侧施加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时,溶剂将从浓溶液向稀溶液输运,与自然渗透方向相反,因而该海水淡化方法被称为反渗透法。反渗透法的优点是同等规模投资少、能耗低、造水比高,且系统弹性大,适用于从小到大多种规模的海水淡化工程,因而成为国内最广泛应用的海水淡化技术,其缺点是产品水质相对较差、工程维护量大。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就我国水处理膜产品销售结构而言,RO 膜和纳滤膜占比约50%,超滤膜、微滤膜及电渗析膜各占 10%,剩下 20%被气体分离膜、无机陶瓷膜、透气膜及其他类型所占据。整体来看,RO 膜孔径更小,脱盐率更高,在饮用水和纯度较高的水质要求中应用更广泛,是全球主流水处理膜产品。2020 年,全球水处理膜市场规模约在30亿美元左右,中国约在 8.5 亿美元左右,占比全球市场 28.53%;2027 年中国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2.79亿美元,届时在全球市场规模中占比将达到 32.78%。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全球 RO 膜市场是一个由少数公司垄断的市场。高达90%以上的市场份额被美国杜邦、美国海德能、美国科氏、沃顿科技、法国苏伊士、日本东丽、杭州水处理 7 家公司占有。其中杜邦、海德能、科氏、苏伊士和东丽五家进口RO膜占据了我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

民士达专注于推进 RO 膜基材的产业化进程,实现 RO 膜基材的产业化并在国内市场打造竞争优势,拓展公司业务面并巩固纸基材料领军企业的地位。

3.2.参与制定多项国家标准,近3 年研发费用率处于6%左右

民士达坚持自主创新,高度重视研发,经过多年积累和发展,形成了一系列芳纶纸研发、生产的核心技术,承担的课题项目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持续高研发投入是保证公司技术竞争优势的一大核心,2018-2023 年公司研发费用从680 万元增长到 2000 万元,研发费用率维持在 6%左右,2024Q1-Q3 上升至7%,并取得了丰富成果。截至 2023 年底,公司拥有发明专利 20 项,实用新型专利16 项;软件著作权12 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 22 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 4 项。公司产品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AS9100 航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ATF16949 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UL单体认证(E331406)及 UL 绝缘系统认证(E843585)。

公司生产芳纶纸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多重浆料分散技术、多比例分层复合抄造技术、超高温热压增塑技术及表面涂覆等技术。以上核心技术是公司的重要资产,公司拥有从产品研发设计、样品试制、终端验证、规模化生产的全产业链研发体系,构筑了技术壁垒“护城河”,确保了核心技术的行业领先性。

在产品创新方面,民士达从应用领域角度对芳纶纸产品进行不断创新优化,陆续开发了芳纶云母纸、芳纶蜂窝纸等功能化芳纶纸系列产品。目前,公司产品品种结构齐全,涵盖十余个系列上百种细分规格型号,产品序列对标杜邦公司,不断实现丰富化。公司现有技术主要解决了芳纶纸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致密性、稳定性问题,而新建研发中心项目的主要研发方向包括对现有产品的升级迭代和开展前瞻性技术研究两个方面,布局耐高温、透气耐水、微导电、低烟低毒等多样化、多功能的高性能芳纶纸,以及蜂窝材料等垂直化工艺延伸,持续铸造技术和工艺壁垒、完善产品布局。

3.3.瞄准闪蒸无纺布建筑、医药领域,满足下沉市场需求

闪蒸法(flash spinning)也称为瞬时纺丝,是一种超细纤维成网方法,纺丝的纤维直径一般在 0.1-10um 之间,该方法于 1957 年由杜邦公司研发成功,80 年代已达到2万吨/年的生产规模。日本旭化成公司于 80 年代也开始研发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但后来该企业的该项技术被杜邦公司合资吞并,产线也被迫关停。所以较长时间以来,该项技术被杜邦公司独家垄断,直到近些年我国科研团队取得了从 0 到 1 的根本性突破。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闪蒸法非织造布具备质量轻、强度高、耐撕裂、防水透湿、高阻隔、可印刷、可回收、可无害化处理等诸多特点,集合纸张、薄膜和布料的优点于一身,广泛应用于高值医疗器械包装、医疗防护、工业防护、工业包装、交通运输、建筑家装、特种印刷及文创产品等诸多领域。在医疗卫生领域,该材料是唯一一种实现了单一材料兼具高性能防病毒、生化阻隔效果的材料,可耐受当前大多数灭菌方式,在传染病个人防护领域和高值医疗器械灭菌包装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SARS、COVID-2019等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工业防护领域,该材料质量轻、强度高、透湿量大,可用于工业个体防护、特种设备防护等领域;在包装领域,强度高、耐撕裂、防水透湿、可印刷等特点,可用于农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的遮盖材料,还可以用于家装家饰、图文画报、文创休闲等基础材料。

从产业链来看,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信息,无纺布产业链上游为纤维原料,主要包括粘胶纤维、聚酯纤维、聚丙烯纤维、ES 纤维等;中游为无纺布制造,包括纺粘无纺布、水刺无纺布、针刺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等无纺布产品;下游是无纺布应用领域,主要聚焦在医疗卫生、个人护理、工业擦拭等领域。

从上游构成来看,无纺布行业生产原材料使用最多的是聚丙烯纤维,占总数的63%;其次是聚酯纤维,占比达到 23%;然后是粘胶纤维,占比为 8%,三大纤维共占94%;丙烯酸纤维、聚酰胺和其他纤维占比分别为 2%、1.5%、2.5%。从下游需求来看,我国无纺布主要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占比达到 41%;其次是擦拭清洁用领域,占比为11%;然后是包装材料、过滤材料、填充物领域,占比分别为 9%、7%、7%;其他应用领域占比较小,均在5%及以下。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 年,中国无纺布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1285.25亿元,同比增长了 5.7%。这种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技术创新、下游需求的多元化以及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的作用。在进出口方面,中国无纺布行业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2023 年,中国无纺布的进口量减少至 10 万吨,而出口量则增长至 138 万吨。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评论
  • 相关标签
  • 相关专题
  • 相关文档
  • 相关文章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最新文档
  • 最新精读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