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宋城演艺研究报告:财报保留事项摘除,新建项目构筑成长空间

  • 来源:国信证券
  • 发布时间:2024/04/28
  • 浏览次数:98
  • 举报

“ 旅 游 演 艺 + 主 题 公 园 ” 行 业 : 出 游 景 气 支 撑 客 流 基 础 , 新 趋 势 下 产 品 & 运 营 为 王

旅游行业:2023年出游人次整体较快复苏,今年以来景气继续良好

首先来看,国内出游人次恢复系“旅游演艺+主题公园”行业发展的核心客群基础。

2023年以来,国内旅游行业持续复苏,旅游人次恢复尤其领先。2023年,居民出行旅游逐步复苏, 2023年我国国内游人次和收入分别较 2019年同期恢复80%、85%,其中Q1-Q4国内旅游人次分别恢复至68%/90%/85%/81%。其中,五一和十一,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均超过2019年 同期水平,表现突出。

今年以来出游景气持续向好,中旅院预计2024年国内游人数收入恢复超2019年,较2023年有望增长超20%。今年以来,元旦、春节、清明等 假期,国内出游仍然维持较高景气度。春节8天超长假期,国内游客流和收入按可比口径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108%,创历史新高; 清明假期国内旅游收入较2019年恢复2020年来首次超过旅游人数的恢复节奏。中旅院预计2024年国内游人数/收入将恢复到2019年的100%、 105%,同比2023年仍增长超20%。综合来看,经过了2023年旅游的补偿性释放,2024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热度仍相对良好,为“旅游演艺+ 主题公园”行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客流基础。

演艺行业:2023年演出场次超2019年,项目不断丰富内容多元

2023年全国线下演出市场爆发,较2019年强劲增长。2023年,结合中国演出协会报道,全国演出场次44.06万场(不含农村演出和娱乐场所 演出),与2019年相比增123.55%;票房收入502.32亿元,与2019年相比增150.65%;观演人数1.71亿人次,与2019年相比增83.01%,核心 系线下体验服务消费释放,演唱会、音乐节等各类演出活动爆发。

聚焦旅游演艺:核心来自“出游客群”(本地周边+异地客群)+ “观演”渗透转换,项目丰富助推2023年旅游演艺场次和观演人数较2019 年各增长73%、54%。根据文化产业评论报道,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半年旅游演艺剧目即超400场,较2019年同期340场增加60余场。技 术迭代,需求良好,旅游演艺结合景区拓展或城市旅游形成多元新模式,共同丰富行业供给。2023年,全年旅游演艺场次15.07万场,与 2019年相比增长72.61%;观演人数8055.13万人次,与2019年相比增长54.14%。

但需要说明的是,旅游演艺项目客单价相对不低,更依赖各个项目自身的品质、运营水平和营销导流能力。据同程旅行等数据,2023年Q1- Q3期间,旅游演艺客均收益贡献是同期景点大门票客均收益贡献的5倍。结合前文,供给提升下,2023年全国旅游演艺场次增长超7成,而 观演人数增长超5成,可见人次恢复略逊于场次,不同演艺项目之间表现仍有分化,更考验各项目自身的品质和运营、营销能力。

旅游演艺竞争格局:经营模式各有侧重,宋城演艺全产业链运营优势较突出

旅游演艺:经营模式各有侧重,龙头凸显。国内旅游演艺玩家宋城千古情系、印象系、山水系、华夏系及长隆系等,目前还包括 锋尚文化以及产业链相关大丰实业等,具体如下表所示。其中宋城、华夏系以室内演艺为主,前者采取主题公园+旅游演艺一体 化模式,集景区设计建造、内容编创和项目运营一体全产业链运作优势突出,后者系演出单独售票,周边商业或景区配套另外收 费等模式。印象、山水等以室外演出系列为主,知名导演项目设计输出,投资运营以当地政府或企业为主,以大型实景演出为主 要特色。锋尚文化则从大型国家级文艺活动灯光舞美等一站式设计输出,逐步介入旅游演艺设计创作等。

此外,其他上游相关公司:锋尚文化、大丰实业等,前者侧重灯光舞美文化创意设计,后者侧重舞台设备等,并以此进行产业链 延伸拓展,但项目侧重和运营上仍有差异。

商业模式:轻重结合连锁复制扩张,多元模式构造公司基本盘

公司目前国内共有15个项目,包括多种盈利模式:1)自建“主题公园+旅游演艺项目”模式(9个项目,已开业7个);2)轻资产设计和 管理输出模式(5个项目,已开业3个);3)合作模式(1个项目,即西安项目),此外未来预计还可能包括托管模式。

过往来看,自建“主题公园+旅游演艺”模式是公司最主要的商业模式,占据核心主导。但未来综合考虑投入产出性价比等,我们预计公 司后续在合作、轻资产及托管模式等方面不排除拥有更多可能。

核心优势:全产业链成熟运作下,与时俱进“改项目”能力突出

演艺项目:盈利二八分化显著,“叫好又叫座”难。结合我们此前《宋城演艺:不断进击的中国演艺新标杆》等公司深度报告等分析。总 体来看,旅游演艺产品,盈利二八分化显著,艺术性与商业性的统一往往难兼顾,且实际经营过程中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还需要在运营和 营销策略上及时调整。换言之,旅游演艺项目能持久不衰,项目内容优良受众较广与成熟高效的运作缺一不可。

宋城演艺:与时俱进“改项目”能力突出,有望夯实其自有项目盈利成长基础。回顾历史,公司千古情模式异地复制过程中也并非完全一 帆风顺,部分项目开业初期也受到一定争议。以第二轮项目为例,桂林、西安、上海开业初期评价均有分歧和争议,主秀或是与本地文化 结合不足,或是难以引起年轻人共鸣或情节设计衔接不够流畅等,公司此后均结合消费者反馈,可重新编排演出内容(演出修改主要系人 工,辅以部分设备投入,但远低于主题公园大型项目更迭成本),并针对性优化园区。因此,由于公司全产业链运作,可根据消费者反馈 进行修改,在可控的投入下对原有项目进行升级和迭代,与时俱进改项目能力突出,因此在爬坡期后多数都能进入良好的经营周期。

2023年经营表现:3月起核心项目复园后主业渐进复苏,亏损下年报仍宣布分红

2023年公司演艺主业业绩预计恢复近8成,核心项目渐进复苏且新项目仍有拖累。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9.26亿元/+320.76%,归母业绩亏 损1.10亿元,同比转亏;扣非归母业绩亏损0.88亿元,处于此前业绩预告区间内,主要系花房减值等拖累。剔除花房集团减值和投资收益 波动等影响,公司实现归母业绩8.29亿元,较去年同期可比口径亏损1.29亿元同比扭亏为盈,积极改善。与2019年同期演艺主业相比, 2023年公司收入恢复86%,归母业绩恢复79%,主要系公司核心项目2023年3月才陆续复园,三亚业绩仅恢复约50%,部分新项目上海、西安 等2023年归母亏损合计超8000多万所致。丽江项目盈利基本恢复到2019年,九寨沟、张家界项目各盈利0.5、0.1亿元。此外,若剔除存量 项目更新改造带来的0.48亿元非经扰动影响,估算演艺主业恢复更佳。

自营成长:内容升级——上海项目主秀和园区显著优化,2024年有望进一步扩容

上海项目:位置优良,占地面积不大,系公司首个建筑体内演艺为主的项目。上海项目位于上海世博公园内,最早2021年开业,离黄浦江 近在咫尺,位置优良,兼具海派文化、老工业基地、时尚活力等元素,区位、交通和配套优势突出。项目占地面积不大,多层建筑模式, 总建筑面积 4 万多平米,拥有 3 个可容纳数千人的室内大剧场,以及丛林剧院、电音广场、演艺广场、朋克走廊、悬崖剧院等室外剧院, 以满足各色人群的需求。但2021年开业初期定价相对不低,且主秀对年轻人的共鸣相对不足。

财务问题:花房集团积极推进复牌中,宋城演艺2022&2023年报摘除保留事项

最新2023年报及此前2022年均已获得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意见。2023年3月,因花房集团旗下参股25%的公司被调查,花房停牌,宋城演艺2022年审计师出具带保 留事项的审计报告。此后,公司与花房一直积极致力于解决相关问题。目前看,花房集团近期已先后发布2022年报、2023H1和2023年报,最新花房2023年年报 审计师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且花房已向联交所提交复牌指引所需文件,正积极等待复牌。同时,宋城演艺2023年年报审计师出具无保留意见,并追溯调整, 对2022年年报摘除保留事项。同时公司对花房集团计提8.61亿元减值,减值后公司对花房的估值降至21.61亿,接近花房的净资产20.44亿元,短期扰动预计可控。 中线来看,结合公司投资者关系日志,其未来将按自身对花房集团长期股权投资制定后续进一步的规划,期待未来彻底解决花房问题。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评论
  • 相关文档
  • 相关文章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最新文档
  • 最新精读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