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多伦科技研究报告:智能化拓宽主业,强势进军车检开辟第二增长极

  • 来源:华安证券
  • 发布时间:2023/08/11
  • 浏览次数:925
  • 举报

1 驾考驾培龙头企业,切入新能源车检高增长

1.1“人+车+路”主业多元化,智能化推动公司发展

公司成立于 1995 年,于 2016 年 5 月 3 日在上交所上市。公司专注于中国驾驶 人考训智能化、智慧城市建设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应用,致力于实现“人、车、路” 领域的业务深度拓展和多元化发展。

布局智慧车管、智慧驾培、智慧交通、智慧车检,强势拓展车检新业务。公司 围绕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三维虚拟仿真、物联网感知、北斗卫星定位六大 核心技术,形成了以智慧车管、智慧驾培、智慧交通和智慧车检为主的四大产品体 系,业务覆盖全国 31 个省的 400 多个城市。 (1)智慧车管业务可细分为智能车管、智能驾考、交通安全三部分,作为公司 传统业务,22 年该业务营收约占总营收的 50%,主要产品为车管所智慧大厅服务系 统、车驾管业务综合服务管理系统、机动车驾驶人考试系统、考场人脸识别门禁管 理系统、各地交通宣教基地等等;(2)智慧车检是公司目前的发展重点,22 年已成 为公司第二大业务,占总营收 25.8%,公司是国家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检测技术标 准的定标单位之一,新规落地后有望充分受益于设备和检测服务的业绩放量;(3) 智慧交通主要客户为各地交管部门,公司为其提供相关智能交管系统,核心产品有 “情指勤督”一体化作战平台;(4)智慧驾培是公司传统业务,主要产品为省级驾 驶培训监管服务平台、车载计时培训终端、驾校管理服务平台、驾到 APP、新一代 驾培教学机器人、多多驾驶舱。

1.2 股权结构相对稳定

公司的股权结构相对集中且稳定,同拥有 86 家子公司产业多元化布局。截至 2023 年 7 月,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章安强先生通过北京安东企业管理合伙企业、南 京金伦投资中心、南京嘉伦投资中心实际掌握多伦科技 66.17%的股份,为实际控制 人。截至 2022 年底公司共有子公司 86 家。其中主要直接子公司 7 家,南京多伦仿 真技术有限公司主要模拟驾驶系统生产销售,南京多伦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多伦互 联网技术有限公司从事计算机软件、互联网技术的开发销售,云南多伦科技信息有 限公司主营智慧城市、交通业务,山东简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多伦汽车检测集团 有限公司主营机动车检测产业;投资湖南北云科技,主营北斗高精度卫星定位软硬 件产品;此外,另有 75 家业务为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服务的间接子公司。

1.3 营收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恢复

近年来公司营收整体稳健增长,22 年以来盈利能力有所恢复。2018-2022 年公 司营业收入总体逐渐增长,从 5.50 亿元增至 7.40 亿元,年复合增速达 7.69%。2021 年公司归母净利为负,主要系 2020 年底车检新政颁布实施,导致行业需求短期收缩, 叠加疫情反复等因素,市场无序竞争加剧,部分区域车检服务价格快速下探。因此, 2021 年公司战略布局的智慧车检业务经营亏损,同时收购的车检站商誉计提减值。 2022 年公司实现营收 7.40 亿元,同比增长 3.52%;归母净利润 0.51 亿元,同比增 长 129.72%。

营收结构方面,20 年以来智慧车检业务占比逐年增加,成为业绩增长主要驱动 力。近年来公司在新能源汽车车检领域持续发力,22 年智慧车检已成为公司第二主 营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23.23%,占比达 25.8%。智慧车检产品软硬件结合,主要包 括车检大数据平台、多伦机动车检测站。2022 年公司智慧车管毛利率继续稳步提高 至 65.6%,智慧车检毛利率修复至 20.5%,智慧交通毛利率维持在 31.2%,智慧驾 培毛利率持续下降至 33.0%。

1.4 布局智慧车检+加大研发投入,长期有望提升盈利能力

重点布局智慧车检,短期拉低盈利水平、拉高费用率,长期来看盈利能力有望 修复、费用率下降。2020 年公司强势进军车检领域,投入研发,深耕市场,这导致 21 年公司盈利表现不佳同时费用率显著增加。随着未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高, 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检测技术标准的出台,公司智慧车检将进入高速发展期,盈利 水平修复,同时费用率有望大幅降低。

公司长期注重研发,六大核心技术驱动高质量发展。经过二十多年技术积累和 业务拓展,公司逐渐形成了以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三维虚拟仿真、物联网 感知、北斗卫星定位六大技术为核心的四大智能化主营业务。公司长期坚持自主研 发,2022 年研发费用达 50.53 百万元。目前拥有国内外行业标准共 14 项,国内外 授权专利共 224 件,软件著作权 211 件,产业登记证书 72 件。

2 驾考驾培龙头,整合车管业务拓宽主业

2.1 智慧车管,传统业务稳定发展

我国机动车和机动车驾驶人数量依旧保持着较快增长态势,车管行业、驾驶员 考试及培训行业市场空间广阔。随着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同 步增长。根据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截至 2023 年 6 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 4.26 亿辆,机动车驾驶人数达 5.13 亿人。2022 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 3478 万辆,新 领证驾驶人 2923 万人。

政策指引与技术驱动共振,车管业务需求持续向上。主管部门对交通安全愈加 重视,对机动车驾驶人要求日渐严格,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推进驾考改革,驾考标准 不断动态升级。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大力推进车管业务数字化变革,推行补换领牌证 等交管业务“足不出户”网上办,将车管业务持续下放,以满足业务线上、线下的 智能化发展需求。2022 年全国网上办理补换领驾驶证行驶证、发放临时号牌等业务 9616 万次,比 2021 年增加 466 万次,增长 5.09%,车管业务需求持续向上。 公司的智慧车管业务主要包括智能驾考、智慧车管等业务单元。其中智能驾考 业务主要面向驾驶人提供智能化的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及科目三安全文明等机 动车驾驶人考试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实现科学、规范、安全、有序的驾考全过程自 动评判,有效提升驾考监管和服务能力,新一代的科目三考试与安全员监管系统即将推出,也将再次助力市场的发展;智慧车管业务主要面向车管部门提供业务数据 可视化分析系统、机动车查验检验智能审核系统、车驾管业务综合监管系统、电子 档案综合管理系统及车驾业务互联网+等综合服务类整体解决方案,以科技赋能车管 行业数字化转型,改变传统车管业务模式,实现车管业务流程线上化与智能化,全 面助力车管部门管理效能提升,为大众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交管 服务。

AI、机器视觉等技术愈发成熟,驱动车管行业和驾考系统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 持续迭代升级,近几年公司不断推出新产品。1)2019 年底公司推出了智能化摩考 系统,通过了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检测,填补了行业空白; 2020 年推出新一代智能摩考系统可通过视觉等方式实现摩托车考试项目的自动化 评判,率先在上海、浙江等地市完成验收,业务开始快速放量,后续市场空间较大。 2)依托驾考领域的深厚积累,打造智慧大厅、智慧审核、智慧档案、智慧监管等系 列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车管行业数字化升级,强化车管业务在线化、智能化管理 水平,实现车管的大数据、智慧化、全方位、立体化管理,简化服务流程,大幅提 升检验查验及审核等工作效率,公众满意度持续提升,也为公司智慧车管业务打开 新的增长空间。

2.2 智慧驾培囊括多种产品

智慧驾培业务是以智能模拟器、机器人智能教练、计时培训系统、多多驾到 APP、 多多驾校管理平台等智慧驾培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基础,以合作驾校为支撑,面向驾 考学员的新一代智慧驾培平台服务业务。公司创新性地推出线下“学车三宝”,即智能 驾驶模拟器、机器人智能教练、驾培计时计程系统,既能满足学员个性化服务的需 求,又能规避驾驶培训过程中驾校和教练的不规范行为导致的行业乱象。

公司打造云驾培服务新模式,为驾培行业带来变革。公司从 2017 年开始从驾 驶人考试领域向上游驾驶人培训服务领域拓展,顺应驾考改革趋势,利用云计算、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推出“智慧驾培+互联网”服务模式。不断优化 SaaS 管理云平台和手机端 app 客户体验,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学车新模式,促进传统驾 培向人工智能驾培转变。

3 重点布局智慧车检,开辟业绩第二增长极

3.1 主营业务

智慧车检业务是公司作为机动车检测服务运营商,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 条例》等相关政策要求,为车主提供安全技术检验、环保定期检验以及综合性能检 验等强制性机动车检测服务。其中安检服务主要检测机动车行驶安全性项目,环检 服务主要检测机动车行驶尾气排放状况,综检服务主要检测营运车辆的安全、动力性能等。帮助及时提醒车辆安全隐患,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避免尾气超标排放。 公司作为国家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检测技术标准的定标单位之一,大力推动新 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检测标准的制定,取得阶段性进展。旗下数十个站点中,有 24 个 检测站被甄选为新能源车首批试点机构,2022 年下半年,试点站点开展了新能源车 多车型、多性能指标的实际实验验证,形成众多验证数据样本,推动“新能源车运行 安全检验技术体系与平台研发及应用验证”的有效落地。

公司发挥车检连锁优势,大力开拓集团用户、行业用户、企业用户,拥有了一 批高粘性优质大客户。进行多城市品牌联动,快速集中检车,定制化增值服务,为 客户提供价值。与一汽智行、房车生活家、滴滴出行、货拉拉、比亚迪新能源等企 业用户广泛合作,保障客户运营需求;与中国平安保险总部达成战略合作,强强联 合,携手“平安好车主”,设置专属顾问、专属通道,在多省市落地。

3.2 车检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

3.2.1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高速增长,驱动车检行业进入新阶段

由于我国机动车检测行业发展较短,进入 21 世纪后汽车保有量才开始快速增长, 许多潜在的机动车检测需求尚有待开发。一方面,我国汽车后市场的发展远远滞后 于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机动车维修检测、二手车交易评估检测还未普及;另一方面, 随着驾驶人安全和环保意识的提升,除强制检测外,为了及时了解车辆技术状况, 保证行驶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其主动参检需求将逐渐增加,国家在提高道路安全 水平以及节能减排方面的政策导向和不断增加的机动车检验机构为满足主动参检需 求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机动车和汽车保有量存量较大,车辆检测市场空间广阔。据公安部统计,截至 2023 年 6 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 4.26 亿辆,其中汽车 3.28 亿辆,新能源汽车 1620 万辆;机动车驾驶人 5.13 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 4.75 亿人。2023 年上半年 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 1688 万辆,新领证驾驶人 1191 万人。汽车行业向存量市场演进,车检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创历史新高,未来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 勃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呈高速增长态势。截至 2023 年 6 月底,全国新能源 汽车保有量达 1620 万辆,占汽车总量的 4.9%。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 1259.4 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 77.8%。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 312.8 万辆,同 比增长 41.6%,创历史新高,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推动我国汽车产品更新换代,车检行业加快进入新阶段。 随着新能源车市场高速成长,新能源车起火、失控等事故增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新能源车检验在原有机动车安检的基础上新增对电池、电机以及电控系统等方面的 检测,检测内容、检测难度将迎来较大提升,车检行业加快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国产企业不断崛起,行业较为分散。目前新能源汽车检测服务行业呈现出零散 经营的特点,新能源汽车检测行业的集中度较低,且目前新能源汽车检测国家标准 尚未出台,大小检测站规范化程度参差不齐,行业整体经营效率较低。近年来监管 部门不断发力,23 年年底新能源汽车检测国家标准有望正式出台,将加速行业整合 进程,未来全国的机动车品牌连锁经营有望通过更高效的运营管理等实现行业的快 速成长。

3.2.2 新能源车检新政策草案出台

自 2022 年 10 月起,我国进一步放宽私家车检验周期。对于非营运小微型载客 汽车,将原 10 年内上线检验 3 次(第 6 年、第 8 年、第 10 年),调整为检验 2 次 (第 6 年、第 10 年),超过 10 年以后每年检验 1 次,并将原 15 年以后每半年检验 1 次取消。

政策新规影响行业变化,未来市场空间规模将持续扩大。机动车检测系统及运 营服务行业的发展无明显的周期性特点,其行业市场需求与机动车的保有量及车龄 相关,机动车的保有量及车龄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行业的市场业务量。受 2020 年和 2022 年两次机动车检测新政放宽机动车强制检测要求的叠加影响,机动车检测频次、 检测数量双双下降,短期内下降幅度尤为明显,导致机动车检测行业准入者持观望 态度,致使相关检测设备需求下降。但因我国机动车检测站整体配比水平仍偏低, 预计未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在用车车龄的不断增长,检测量将逐步恢复增 长,并将持续促进机动车检测服务市场以及上游机动车检测系统供应市场的发展。 由于车辆构造的原因,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的年检项目有所不同。对纯电 动汽车来说,不需要进行尾气检测,未来只需要按照国标进行外观检测和安全检验。 总体而言,纯电动汽车除了尾气检测之外,灯光检测、刹车、底盘检查等项目依旧 有所涉及,且由于检查项目少了,年检时间相对也会快一些。因为采用了不同的三 电系统构造(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在安全性方面,车检对电压会有更多的要求。 对于油电混合汽车,需要进行尾气检测,即汽车检测与燃油车相同,费用也相同。 《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征求意见稿发布,为新能源汽车运行安 全性能检验提供标准支撑。2023 年 6 月 30 日,由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负责 起草,公司、中汽研、重庆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总队等单位参与制定的国标《新 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征求意见稿发布,该标准的推出将促进新能源汽 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技术和检验装备的快速发展,同时为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 检验提供标准支撑。

3.2.3 市场空间测算

2025 年车检设备和服务合计营收有望达到 1247.1 亿元:新能源汽车车检的市 场空间由两部分构成,新增的三电检测设备和检测费用的增加。2023 年 6 月 30 日, 《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征求意见稿发布,预计 23 年底正式发布,三 电检测将成为新能源汽车车检的必要检测项目。 我们假设:国标出台后,车检站开始采购设备进行线路改造,考虑成本、效率 等情况,设备价格整体会有下降趋势,整体设备改造空间 120 亿元(按照均价 80 万/套*1.5 万个站点),三年内按照 3:5:2 的节奏完成改造。

3.3 公司核心竞争优势

新能源汽车检验先发优势明显。2020 年起,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山东简蓝科技 就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课题五“新能源汽车 运行安全检验技术体系与平台研发及应用验证”的工作,期间在江苏、山东、广东、 河北、重庆、海南等 6 个省市组织协调全国 31 家检测机构,开展了新能源汽车检验 装备的示范应用工作,并参与了起草产品标准《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检验专用装备 通用技术要求》及国家标准《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目前国标已发布 征求意见稿。 依托项目,简蓝科技完成了电安全检验、动力电池与整车安全检验、车载综合 检验等一整套新能源汽车检验装备的研发,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拥有多项专利技术, 完全满足国标对新能源汽车检验的功能、性能的要求,目前样机已试制成功并在山 东、江苏等多家检测站进行试点验证。

依托大数据平台,为客户提供精准服务。公司通过车检大数据平台搭建,逐步 实现实时监测全国站点数据,进行各站点/区域经营指标及生产效能分析,站点风险 自查预警,车型、车龄、车况、品牌数据建模分析,为客户提供精准服务,为主管 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营销网络布局完备,响应速度不断优化。公司拥有广泛的营销服务网络并持续 完善,已形成 15 个分公司及区域办事处,可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为赢得广大客户 认可、深入挖掘市场潜力空间及实现销售服务网络的高效运营奠定坚实的基础。目 前已在全国建立 68 个售后服务中心,覆盖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的 264 个城市, 形成辐射全国的售后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端到端快速、优质服务。

4 开辟高增长弹性业务:布局充电桩及海外市场

4.1 控股金电科技,布局充电桩业务

布局充电桩,拓展海外业务。公司业务发展过程中会接触较多的场地载体如驾 校、机动车考场、机动车检测站、停车场等,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多,这些载 体都存在比较大的充电需求,布局充电桩可以增加公司优势。公司投资控股的金电 科技所推出的充电桩产品涵盖了 7KW-14KW 的单枪和双枪交流充电桩以及 40-480KW 的一体式和分体式直流充电桩。 研发团队具有丰富的产业经验,不断积累合作客户。金电科技成立于 2022 年 8 月,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储能设备研发制造,为政府、地产商、公共运营商等 行业客户提供涵盖设备、平台、用户和数据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公 司在南京、亳州均设有生产基地。拥有多名博士、硕士高学历研发人才,具有较强 的创新研发实力与丰富的技术产业化经验。产品覆盖国内外市场,与上海、江苏、 浙江、重庆、福建、陕西等地的行业客户达成深度合作,在海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产品远销巴西、乌拉圭、阿联酋、蒙古、韩国、卡塔尔等多个国家,同时公司也正 在积极拓展欧洲及北美的海外市场。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逐步提升,充电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能源汽车方 面,自 2015 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保有量持续升高。其中纯电动 汽车车主为充电桩主要使用群体。纯电动汽车的销量自 2015 年开始保持在 80%左 右。工信部于 2019 年末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 稿指出,计划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新车销量的 25%。预计到 2030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 6420 万辆。2023 年 6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 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重点提及优化完善充电网络布 局、加快重点区域建设、提升运营服务水平、加大支持保障力度等,对于充电桩的 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充电桩分为直流、交流、快充,布局和管理应充分考虑用户需求。1)充电桩的 类型包括交流充电桩、直流充电桩、快充充电桩等:交流充电桩充电速度较慢,一 般需要几个小时充满电,适用于家庭充电;直流充电桩的充电速度比交流充电桩快 很多,半个小时就能充满电,适用于商业充电;快充充电桩充电速度快,只需要十 几分钟,适用于高速公路充电等;2)充电桩的布局应该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充电桩 的数量,根据不同的场景来进行规划。比如在城市中心区域,应该设置更多的充电 桩,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在高速公路上,应该设置更多的快充充电桩,以满足用户 的需求。在商业区域,应该设置更多的直流充电桩,以满足商业用户的需求;3)充 电桩的管理包括充电桩的维护、充电桩的安全、充电桩的服务等方面,是保证充电 桩正常运行、用户安全、提高用户体验的关键。

4.2 投资北云科技,扩充高精度的定位芯片和导航芯片产品

投资北云科技,为新能源汽车业务提供高精度的定位芯片和导航芯片。在自动 驾驶应用中,组合导航高精度定位系统能够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当车辆在城市峡 谷、隧道、高架立交及浓雾雨雪沙尘天气和堵车、霓虹灯夜市、车道线磨损、开阔 无特征点等路段时,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的感知会受到明显影响。在恶劣场景下,组 合导航高精度定位系统就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帮助车辆实现更稳定的自动驾 驶表现。 初创团队具有资深研究背景,产品出口全球 40 余个国家和地区。北云科技的团 队起源于国防科技大学,主要从事北斗系统建设,其中 6 名博士都曾在国防科大参 与了北斗的系统建设,包括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等,团队的骨干成员在北斗研 发中心曾多次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北云科技的高精度定位产品,比亚迪、长城 汽车、吉利汽车等国内一线主机厂商 20 余款车型的供应商定点资格通知书,并在 L4 自动驾驶、Robotaxi 等高级自动驾驶领域市场占有率领先,产品已出口至全球 40 余个国家和地区。

研发和生产能力雄厚,产品已经通过多项质量体系认证。目前生产高精度定位 芯片的公司主要有司南导航、北斗星通和北云科技公司。北云科技的优势在于专注 于研发高精度定位芯片、高精度 GNSS 基带信号处理算法、RTK 算法、组合导航算 法、视觉融合算法等,形成以自研芯片为核心的高精度定位模组、整机和组合导航 系统等系列产品,为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机器人、无人机等移动载体,以及测量 测绘、GIS 采集、驾考驾培、物联网、交通运输等专业领域提供高精度定位。北云 科技已获得德国 TUV ISO26262 功能安全认证、ISO21434 汽车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认证、IATF16949 质量体系认证、ASPICE 认证,相关产品已通过 AEC-Q 系列认证、 CE 认证、FCC 认证、RoHS 认证和 SGS 全方面的测试认证等。目前已成功定点国 内多家汽车主机厂的多款智能汽车前装量产车型,并投资打造了全自动化生产线, 产能达到整机 100 万套/年,模组 500 万套/年。 具备融资优势和产品优势,北云科技将在高精定位领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北云科技已经获得博世创投、长城汽车投资平台长城资本、星航资本(小鹏汽 车发起的私募基金)、星源资本(吉利系基金)等数亿元战略投资,集聚了国内外一 线整车企业、造车新势力与 Tier1 产业资本。在诸多主机厂和自动驾驶厂商的性能比 测中北云科技的高精度定位解决方案排名第一;且由于芯片为自主研发,相比其他 采用外购芯片的友商,北云科技的解决方案更具成本优势,且在性能上从芯片底层开始就针对智能汽车应用场景做了更多的定向优化。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评论
  • 相关文档
  • 相关文章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最新文档
  • 最新精读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