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水晶光电研究报告 HUD、激光雷达多点放量,AR 提供长期动能

  • 来源:中泰证券
  • 发布时间:2022/12/21
  • 浏览次数:693
  • 举报

一、水晶光电:深耕光学行业二十年,“5+3”战略引领新发展

公司深耕光学行业二十年,践行多元化全球化发展战略。

1)阶段一(2002-2009):聚焦滤光片业务。公司成立于 2002 年,专 注于精密薄膜光学产品研发生产,主要产品为光学低通滤波器和红外截 止滤光片,应用在数码相机、手机、安防监控等领域。2008 年公司于 深交所上市,2009 年成立晶景光学布局新型显示业务。

2)阶段二(2010-2018):多元化发展。公司通过内生和外延并行方式 实行多元化发展战略,拓展蓝宝石、半导体光学、新型显示、反光材料 等新业务布局。2010 年公司开始布局蓝宝石衬底、窄带滤光片等新产 品,并开始发展新型显示技术;2014 年收购夜视丽进入反光材料行业, 同年收购镀膜设备厂商日本光驰 20.38%股权并于 2017 年与其成立合 资公司晶驰光电;2015 年实现 HUD 和短焦投影光引擎等产品技术突 破,2016 投资全球知名光波导厂商 Lumus 并与其达成战略合作, 2018 年公司与肖特设立子公司晶特,拓展 AR 高折射晶圆新产品。

3)阶段三(2019 至今):“5+3”战略。2020 年公司初步形成“5+3” 战略布局,即五大产业群(光学元器件、薄膜光学面板、半导体光学、 汽车电子 AR+、反光材料)和三大市场板块(大中华区、欧美区、泛 亚太区),2021 年底公司江西二期、华南基地正式投产,越南基地完成 基本建设,四大生产基地初步形成。

薄膜光学面板成为第二大业务,汽车电子(AR+)有望实现快速成长。 公司持续强化“5+3”战略布局,2021 年公司营收 38.1 亿元,光学元器 件、薄膜光学面板、半导体光学、汽车电子(AR+)和反光材料分别占 比 56%、25%、8%、3%和 7%。 1)光学元器件:作为公司“压舱石”业务,2021 年收入 21.2 亿,同比 增长 3.1%,公司为红外滤光片龙头,率先实现升级产品吸收反射复合 型滤光片的量产,同时新品类微型棱镜模块也将贡献显著增量; 2)薄膜光学面板:2021 年收入 9.5 亿,同比增长 121.4%,营收占比 从 2020 年的 13%提升至 2021 年的 25%,成为公司的第二大业务,大 客户供应份额提升叠加应用品类拓展带来业务成长性。 3)半导体光学:3D 摄像发展不及预期叠加疫情和贸易冲突,2021 年 半导体光学营收 3.2 亿元,同比-28%;22H1 公司剥离盈利较差的 LED 业务,营收占比下降至 7%,目前大客户窄带滤光片贡献主要营收。 4)汽车电子(AR+):作为战略核心业务,有望实现快速成长,2021年营收 1.2 亿,同比增长 95.3%,营收占比 3.2%,22H1 提升至 3.6%。 汽车电子方面,公司核心产品 W/AR-HUD 和激光雷达保护罩获得多家 定点,部分已量产出货,未来定点逐步量产将推动业务放量增长;AR 方面,公司较早进行技术和产业链布局,已实现多款 AR 光学模组量产。 5)反光材料:2021 年收入 2.6 亿,同比增长 37.1%,近年营收占比稳 定在 7%左右,目前子公司夜视丽创业板分拆上市进程正在推进中。

定增募资扩建产能,有效支撑核心业务快速发展。2020 年公司定增募 资 22.5 亿元,其中“智能终端用光学组件技改项目” 投资 13.5 亿元,用 于扩建成像光学组件、生物识别光学组件和薄膜光学面板产能,实施主 体为水晶光电,“移动物联智能终端精密薄膜光学面板项目”投资 3.7 亿 元,实施主体为子公司晶创科技。2022 年,为配合北美大客户扩产需 求、提升供应份额,公司对“智能终端用光学组件技改项目”内部产品结 构进行调整,将部分生物识别光学和薄膜光学面板的募投资金 4 亿元用 于扩建微型棱镜模块,调整后成像光学、生物识别、薄膜光学面板、微 型棱镜模块的达产年收入分别为 1.0/2.4/7.7/4.0 亿元,原晶创负责的薄 膜光学面板项目达产年收入仍为 7.2 亿元,目前两大项目实施进度约 50%,未来新产线投产爬坡将有效支撑公司核心业务快速发展。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股权激励彰显增长信心。公司第一大股东星星集 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杭州深改哲新企业管理合伙企业分别持有公司 8.9% 和 5.28%股份,合计持股 14.18%,股权结构较为稳定。公司旗下拥有多家子公司,其中江西水晶、浙江晶景、浙江台佳、夜视丽、浙江晶途 和浙江晶特的核心业务分别为精密光电薄膜元器件、虚拟显示产品、电 子元器件、反光材料、HUD 和高折射晶圆。公司持续完善股权激励机 制,2015-2021 年累计发布五期员工持股计划,充分覆盖公司董高监及 业务/技术骨干,2022 年 12 月 12 日公司发布第六、七期员工持股计划, 其中第六期计划覆盖董事高管并设定了业绩考核指标:2023-25 年营收 或净利润较 2021 年分别增长 40%/60%/90%,对应 2023-25 年营收目 标分别为 53.3/60.9/72.4 亿元,净利润目标分别为 5.2/5.9/7.0 亿元。 持续的持股激励有助于深化核心员工与公司的利益绑定,利于公司长期 发展,此次的业绩考核目标亦充分彰显了公司增长信心。

公司营收稳步增长,海外占比持续提升。2013-2019 年公司营收规模 快速扩张,CAGR 达 29.8%,主因公司作为红外滤光片龙头厂商,充 分受益于智能手机普及和多摄渗透。2020 年起手机进入存量阶段,多摄渗透亦趋于饱和,但公司通过开拓手机端新产品、提升大客户供应份 额、布局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实现营收稳步增长,2021 年营收 38.1 亿 元,同比+18%,2022 前三季度在手机终端需求持续疲软背景下,公司 仍实现同比 12%的增长。从地区分布来看,公司海外营收占比持续提 升,从 2019 年 49%提升至 2021 年 65%,2021 年国内市场和海外市 场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0.1%和 31.3%,海外大客户贡献较大收入增量。

产品结构升级+良率提升,公司毛利率有望逐步回升。2012-2015 年公 司毛利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影响因素较多:1)手机摄像对数码相机 的替代导致数码相机产品需求下滑、价格下降;2)手机中低端滤光片 竞争激烈毛利率下降,升级产品良率爬坡拖累毛利率;3)LED 蓝宝石 衬底价格和毛利率显著下滑。2016-2020 年公司毛利率整体相对稳定, 2021 年出现小幅下降,主要由半导体光学毛利率下滑以及毛利率较低 的薄膜光学面板业务占比提升导致。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回升 至 27%,我们认为在产品结构升级和新品良率提升催化下,公司毛利 率有望逐步回升:1)毛利率更高的汽车电子业务逐步放量;2)薄膜 光学面板毛利率上升趋势明显,从 2020 年的 5.2%提升至 22H1 的 15.0%,未来规模扩张和良率提升,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期间费用率持续下行,毛利率回升有望带来净利率优化。公司近年销 售费用率和和财务费用率下降带动整体期间费用率下行,而研发费用率 持续提升,从 2019 年的 5.3%提升至 2022 前三季度的 7.5%,主因公 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升级产品、拓展新品类。2021 年公司实现归母 净利润 4.4 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净利率受毛利率影响,下降至 12%, 但 2022 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回升带动净利率明显优化,实现归母净利润 4.8 亿元,同比增长 36%。未来毛利率水平回升,叠加规模效应下费用 率下行,公司净利率水平有望提升。

二、手机光学:产品升级+品类扩张,份额、盈利同步向上

1、光学元器件:滤光片升级+微型棱镜模块开拓主业新边界

红外滤光片为公司传统主业,市场地位稳固。红外截止滤光片为摄像 头核心组件,通过实现可见光区(400-630nm)高透、近红外光区 (700-1100nm)截止,来消除红外光对成像的影响,优化图像颜色和 质量。从摄像头 BOM 成本看,红外滤光片成本占比一般约 3%。水晶 光电以红外滤光片业务起家,市场地位稳固,2006 年市占率便已进入 全球前三(市占率 10.56%),2018 年为全球第一(市占率约 27%), 覆盖北美、韩系、国内安卓等全球知名客户。

手机终端存量竞争+多摄渗透趋于饱和,公司多维度打造光学元器件业 务新增长点。受益于手机双摄、多摄渗透率提升,公司红外滤光片业务 快速增长,带动光学元器件营收规模从 2015 年的 8.6 亿元扩张至 2019 年的 20.1 亿元,CAGR 达 23.5%。但近年手机终端市场已进入存 量阶段,多摄渗透亦趋于饱和,2020 年手机双摄/多摄渗透率已超 90%, 公司多维度打造光学元器件业务新增长点:1)客户拓展:加强与北美 和韩系客户合作,同时拓展国内二三线模组厂客户;2)产品结构升级: 推出吸收反射复合型滤光片,开拓微型光学棱镜模块等新品类。

吸收反射复合型滤光片成像更优,ASP 和毛利率更高。吸收反射复合 型滤光片是红外截止滤光片的升级产品,玻璃基板上表面涂覆具有减反 射效果的胶层,下表面设有红外截止膜层,是一种可见光波段高透(透 光率>90%)、红外波段截止的超低角度效应的滤光片,有效减少边缘 色差。根据公司 2021 年报,公司是国内唯一量产吸收反射复合型滤光 片的厂商,新产品成像效果更优,目前主要在中高端安卓机型推广,产 品 ASP 和毛利率较传统红外滤光片更高,未来有望逐步提升滤光片业 务盈利能力。

潜望式摄像头成为各品牌摄像头规格升级焦点。智能手机存量竞争叠 加多摄渗透趋于饱和,手机摄像头规格升级成为头部厂商差异化竞争焦 点,潜望式摄像头作为创新方向之一,2020 年开始逐步在高端机型推 广。普通手机摄像头要实现光学变焦往往需要搭载不同焦距的多颗镜头, 且高倍数长焦还会导致镜头过厚的问题,一般 3X 光学变焦是普通长焦 镜头的极限。而潜望式摄像头能够通过反射棱镜改变光路,实现高倍光 学变焦的同时还能减小镜头厚度。根据华经产业研究数据,2020 年潜 望式手机摄像头出货量为 3500 万颗,预计 2025 年将超 1.2 亿颗, CAGR 高达 29.6%。从终端格局看,目前搭载潜望式摄像头的量产机 型只有安卓系,2020 年华为占比高达 51.2%,2022 年华为、荣耀、三 星、小米、vivo 高端旗舰机均配备了潜望式摄像头,苹果在 2019 年便 已申请潜望式摄像头专利,预计 2023 年 iPhone 15 部分机型将搭载潜 望式摄像头。

公司微棱镜成功切入北美大客户供应链,提供新增长动能。公司紧抓 潜望式摄像头发展机遇,2020 年便实现了核心光学组件微型光学棱镜 模块的量产并供应国内外安卓客户,近年公司持续加大微型光学棱镜研 发投入,工艺水平和量产能力稳步提升,产品面精度(PV<0.1λ)、镀 膜及印刷一致性均达到业内领先水平。同时,公司已于 22 年成功进入 北美大客户供应链并取得较好市场占位,为满足大客户需求,公司也调 整 4 亿募投资金用于扩建微型棱镜模块产能,未来大客户产品放量有望 为公司光学元器件业务注入新增长动能。除了潜望式摄像头,微型棱镜 模块未来在车载、AR 眼镜、投影仪等具备广阔应用空间,后续公司或 利用自有资金增加微棱镜产能投资。

2、薄膜光学面板:公司第二大主业,份额和盈利能力同步向上

光学面板逐步从外观件向功能件转变,带来发展新机遇。1)手机摄像 头盖板:苹果和少数高端安卓机采用蓝宝石材质摄像头盖板,多数中低 端机型仍采用玻璃盖板,蓝宝石硬度显著高于玻璃,具备更高的耐磨性 和冲击耐受力,且厚度更薄,但折射率相对高,一般可通过光学镀膜提 高透光率。2)指纹识别盖板:手机、平板指纹识别普及率高,带来指 纹识别盖板需求。3)手机玻璃背板:5G+无线充电技术背景下,金属 背板在信号传输方面弊端凸显,玻璃背板渗透率不断提升。3)智能手 表表盖、无人机、扫地机、车载等领域应用空间广阔。

份额提升叠加品类扩张,薄膜光学面板业务有望持续高增。公司从 2019 年开始加大薄膜光学面板业务布局,已具备蓝宝石或玻璃材料全 制程加工能力,摄像头盖板、指纹识别盖板等核心产品已进入北美大客 户和安卓系供应链。2021 年公司薄膜光学面板实现营收 9.5 亿元,同 比+121%,已成为公司第二大主业。在手机终端需求疲软背景下, 22H1 该业务仍实现营收 4.6 亿元,同比+21%,主因在北美大客户端的 份额提升。同时,受益于规模扩张和良率提升,薄膜光学面板业务盈利 能力快速提升,毛利率从 2020 年的 5.2%提升至 2021 年的 12.6%和 22H1 的 15.0%。展望未来,公司通过打造生产黄金线支撑薄膜光学业 务快速发展,产能和良率都将逐步攀升,有望提高在大客户的供应份额, 叠加安卓系手表表盖深入合作,以及无人机、扫地机、运动相机等产品 贡献新增量,公司薄膜光学面板业务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3、半导体光学:窄带滤光片稀缺厂商,供应北美大客户

3D 摄像渗透率提升,带来上游元组件新需求。2017 年 iPhone X 推出 前臵摄像头人脸识别功能后,3D 摄像头尤其前摄 3D 渗透率快速提升, Yole 预计 2026 年手机前摄 3D 和后摄 3D 渗透率将分别达到 30.5%和 22%,手机 3D 摄像头市场将增长至 68.2 亿美元,2020-26 年 CAGR 达 14.6%。目前主流方案包括结构光和 ToF 两大类,ToF 正逐渐成为 核心方案,集微咨询预计 22 年 ToF 在 3D 模组的占比将提升至 50%。 3D 摄像渗透带来发射端和接收端元组件新需求:1)发射端:3D 结构 光发射端模组包括点阵投影器和泛光照明器,点阵投影器由高功率 VCSEL 芯片、WLO 准直镜头以及 DOE(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 光学衍射元件)组成,用于发射特定编码光学图案,泛光照明器则由低 功率 VCSEL 芯片和 Diffuser(扩散器)构成;ToF 发射端仅需泛光照 明器,与 3D 结构光模组泛光照明器区别在于 ToF 采用的是高功率 VSCEL 芯片。2)接收端:3D 结构光和 ToF 的接收端模组主要包括聚 焦透镜、窄带滤光片和红外 CMOS 传感器。

公司为窄带滤光片稀缺厂商,供应北美大客户。

1)窄带滤光片:窄带滤光片作用在于接收发射端 VSCEL 发射的特定 波长(850nm/940nm)的近红外光,可将特定波长以外的环境光“剔除”, 从而避免环境光的干扰。窄带滤光片由数十层高折射率和低折射率的薄膜多次交替堆叠组成,镀膜间隔层误差须低于 0.01%,工艺技术门槛 较高,目前全球主要量产厂商为 Viavi 和水晶光电,公司配合 Viavi 共 同为北美大客户供应窄带滤光片。

2)DOE/Diffuser:2022 年实现 DOE 小批量量产,产品采用纳米压印 技术,成本较传统光刻技术明显下降,目前产品主要应用于非手机端; Diffuser 方面,公司正在开发车载 Diffuser 项目,可增大 HUD 视场角、 提升画面清晰度和均匀性。

3)营收&毛利率:公司半导体光学业务由窄带滤光片贡献主要营收, 2021 年全球疫情和贸易冲突导致个别项目发展不及预期,半导体光学 营收首次出现下滑,全年营收 3.2 亿元,同比-28%,毛利率亦出现明 显下滑;22H1 公司剥离了盈利能力较差的 LED 业务,毛利率基本持平, 未来毛利率有望企稳。

三、汽车电子(AR+):HUD、激光雷达多点放量,AR 提供长期动能

汽车电子(AR+)作为战略核心业务,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公司布局 汽车电子(AR+)业务多年,汽车电子方面,核心业务 AR-HUD/WHUD 获得多个车型定点,部分已量产出货,同时公司紧抓激光雷达、 车载摄像头增量机遇,并积极拓展智能大灯、迎宾灯投影等项目。AR 方面,公司与全球知名科技企业深入合作,已实现多款 AR 光学模组量 产。2021 年汽车电子(AR+)业务实现营收 1.21 亿元,同比+95.3%, 22H1 营收 0.68 亿元,同比+23%,毛利率提升至 35%左右,高于公司 整体毛利水平。公司重点布局的 HUD 和激光雷达均具备弹性成长潜力, 未来定点项目进入量产将带来显著增量,AR 业务也将提供中长期增长 动能。

1、HUD 加速渗透打开成长空间,公司具备纵向一体化供应能力

W-HUD 为现阶段主流,AR-HUD 尚处量产初期。HUD(Head-upDisplay,抬头显示器)旨在保证驾驶安全性,使驾驶员不用低头便能 看到导航、车速等信息,主要包括 C-HUD、W-HUD 和 AR-HUD。CHUD 发展最早,技术难度和成本较低,但成像效果一般且存在安全隐 患,目前已逐步退出市场;W-HUD 可将仪表盘和导航信息投影至挡风 玻璃,是现阶段市场主流, 2021 年国内前装标配 HUD 上险量为 116.7 万台,渗透率达 5.7%,其中约 90%为 W-HUD;融合 AR 技术的 AR-HUD 核心优势在于能够实现车道级导航和 ADAS 融合,满足汽车 智能化进阶需求,但成本相对较高,目前尚处于量产初期,未来有望成 为 HUD 主流技术。

HUD 应用车型均价逐步下探。W/AR-HUD 更多应用于丰田、哈弗、宝 马、凯迪拉克等车企的高端车型,同时,在 HUD 技术优化和车企推动 下,HUD 向中端车型渗透趋势明确,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2 年前三季度 15-25 万价位贡献接近 50%的搭载量,标配车型均价从去年的 31.94 万元下降至 17.57 万元。

2025 年 W/AR-HUD 市场有望达 264 亿元,AR-HUD 具备弹性增长潜 力。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2 年前三季度国内 W/AR 渗透率为 6.9%,预计 2025 年有望超 25%。目前 W-HUD 占比约 90%,随着 AR-HUD 逐步量产上车,预计 2025 年 AR-HUD 占比将达到 30%,因 此假设 2025 年全球 W-HUD 和 AR-HUD 渗透率分别达到 17.5%和 7.5%。价格方面,2021 年 W-HUD 单价约 1000-1200 元,AR-HUD 单 价约 2000-3000 元,其中 TFT 方案单价较低。综上,我们测算 2021 年 W/AR-HUD 市场规模约 58 亿元,其中 W-HUD 和 AR-HUD 分别为 47 和 12 亿元,预计 2025 年将分别达到 134 和 130 亿元,2021-25 年 CAGR 分别为 30%和 82%,对应整体 W/AR-HUD 市场 CAGR 为 46%。 格局方面,W/AR-HUD 市场集中度较高,2022 前三季度电装、华阳、怡利、日本精机和大陆国内市场份额分别为 35%、17%、15%、9%和 8%,CR5 达 83%,较 2021 年的 92%有所下降。

公司布局 HUD 业务多年,具备纵向一体化供应能力。HUD 由 PGU (图像生成单元)和光学显示系统构成,其中 PGU 是 HUD 核心部件, 成本占比高,光学显示系统则包括自由曲面镜和挡风玻璃,基本工作原 理是由 PGU 生成图像发出光信息,经过多个镜面反射放大图像,将图 像信息投射至前挡风玻璃,最终实现虚像呈现。公司布局 HUD 业务较 早,2013 年初组建 HUD 研发团队,2016 年推出首款 HUD 产品 Qrios 并设立 HUD 子公司晶途。经过多年技术积淀,目前公司已具备 HUD 纵向一体化供应能力,可提供自由曲面镜等光学零部件、PGU 以及 WHUD、AR-HUD 整机。

AR-HUD 四类成像技术各有优劣,现阶段以 TFT 和 DLP 为主流方案。 1)TFT:TFT-LCD 是最成熟的技术路线,成本较低,是大部分 ARHUD 厂商选择的方案,但存在亮度限制和阳光倒灌等问题; 2)DLP:亮度高于 TFT 因此成像效果更佳,不存在阳光倒灌问题,但 产品体积明显大于 TFT,且需要采用 TI 独供的 DMD 芯片,因此成本 较高,未来市场下沉难度较大; 3)LCOS:分辨率上限明显高于 DLP,体积较 TFT 小,但成本仍较高, 目前实现量产上车的方案商仅华为,LCOS 芯片供应商较 DLP 多,未 来技术优化成本下降后可能成为主流方案之一。 4)LBS:LBS 利用 RGB 三基色激光和 MEMS 微镜扫描成像,对比度 远高于 DLP,色域更广亮度更高,体积也较小,但目前技术成熟度较 低,成本非常高,尚未实现量产上车。

公司核心量产 TFT 方案兼具成本和技术优势,已有多个定点/量产项目, 有望实现快速放量。公司目前主要量产 TFT 方案的 AR-HUD 产品,解 决了 TFT 常见的阳关倒灌问题并获得相关专利,产品成本优势和技术 优势兼备,客户接受度较高。公司是国内最早实现 AR-HUD 量产上车的厂商,2021 年产品首次在高端车红旗 E-HS9 实现量产,2022 年下 半年于长安深蓝 SL03 实现纯电/氢电版标配,长安深蓝 SL03 从 7 月底 开启交付至 10 月底累计已交付超 1.5 万辆。除了 TFT 方案,公司还具 备 DLP 技术能力,可提供基于 DLP 技术的 PGU,同时正在开发 LCOS 方案,技术路径拓展性强。此外,公司已获得长城、比亚迪等多 款车型的 W-HUD 定点。目前东莞南方基地产线已搭建完成,随着定点 方案逐步量产,HUD 业务有望实现快速放量。

2、激光雷达玻璃基保护罩厂商,充分受益行业弹性增长

ADAS 渗透叠加单车搭载量提升,车载激光雷达出货量有望快速攀升。 未来十年 ADAS 将进入加速渗透阶段,感知层传感器主要包括车载摄 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以及惯性导航设备,由于当 前自动驾驶厂商还无法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完全弥补硬件在环境感知方面 的缺陷,因此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收集海量信息用于决策分析是目前 提高感知精度和可信度的主流方案,激光雷达在 L3 级以上的高级别自动驾驶中不可或缺。2022 年是激光雷达量产元年,多款搭载激光雷达 的高端智能车开启交付,单车搭载量以 1-2 颗为主,22 年下半年多家 激光雷达厂商推出补盲激光雷达,预计将有效推高单车搭载量,叠加 L3+级智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预计将从 2022 年 1%上升至 2030 年 56%),车载激光雷达出货量有望快速攀升。

激光雷达赛道具备高弹性,2030 年有望突破千亿规模。我们测算 2030 年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 1084 亿元,2021-30 年 CAGR 高 达 81%,是自动驾驶感知层中弹性最大的赛道。格局方面,2021 年法 雷奥为全球第一,份额达 28%,速腾聚创、大疆、华为等国内厂商逐 渐崭露头角,市占率分别为 10%、7%和 7%。

上游光学元件、保护罩等迎来确定性机遇。激光雷达由发射模块、接 收模块、扫描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组成,对应上游的元器件包括激光器、 探测器、光学元件以及信息处理芯片。从激光雷达 BOM 拆分来看,收 发模块和光学元件成本占比较高,棱镜式半固态和 MEMS 微振镜激光 雷达的收发模组及光学部件成本占比均高达 65%。此外,激光雷达保 护罩作为内部元件的“外壳”,天然对耐磨性、耐高温等机械强度具备高要求,同时对于光学性能亦存在升级需求。虽然下游车企选择的方案各 有不同,但在元器件的使用上具有共性,因此与主流整机厂合作并拿到 定点的上游元器件厂商具备高成长确定性。

公司可提供激光雷达玻璃基保护罩、棱镜组等核心元器件,激光雷达 业务高增可期。激光雷达保护罩主要供应商包括舜宇光学、永新光学、 水晶光电等,公司是国内最早实现激光雷达玻璃基保护罩量产的厂商, 相比于常用的树脂保护罩,玻璃基保护罩耐磨损、耐高温、防尘除雾效 果更好、光学性能更优,因此单价和盈利性也更高。目前速腾聚创等知 名厂商逐渐开始采用玻璃基保护罩,公司具备先发优势有望充分受益。 除了保护罩,公司还可提供棱镜组、窄带滤光片等多种核心光学元组件。 目前公司已与多家知名激光雷达厂商合作对接,部分产品已实现量产出 货,随着更多定点量产落地,公司激光雷达业务高增可期。

3、车载摄像头、智能大灯等产品多点布局

车载摄像头赛道具备成长确定性,公司与头部模组厂合作密切。智能 驾驶纯视觉方案和多传感融合方案,都将推升摄像头用量,根据我们的 测算,全球平均单车搭载量将由 2021 年的 2.8 颗提升至 2025 年的 5.1 颗,2030 年有望达到 9 颗,2021 年车载摄像头模组市场规模为 485 亿元, 2025/2030 年将分别达到 982/1703 亿元,2021-30 年 CAGR 达 15%。公司上市前便已开始供应车载摄像头红外滤光片,此 外还可提供窗口片等光学元件,与舜宇光学等国内车载摄像头模组厂商 合作多年,有望受益车载摄像头行业成长确定性。

车灯应用由功能向智能转变,公司可提供 PGU、滤光片等核心元组件。

1)智能大灯: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背景下,汽车大灯由基础的 AFS 系 统向 ADB 系统甚至 DLP 像素大灯升级。AFS 是基础的智能大灯系统, 能根据环境自动调整近光灯模式;ADB 系统则在 AFS 基础上融合了摄 像头等传感器应用,自适应远光灯调整功能能够防止对面来车和行人出 现炫目;DLP 智能像素大灯则在 ADB 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信息交互功能, 具备投射斑马线、路标图形等投影功能。根据 GMI Research 数据, 2025 年全球智能大灯市场规模将达到 64 亿美元,2019-25 年 CAGR 为 6.0%。

2)汽车投影灯:汽车投影灯包括迎宾灯、车内投影灯和倒车引导灯等, 能够提升汽车科技感、仪式感和夜间迎宾效果,此外还具备信号指示和 信息交互功能,近年高端车型搭载率不断上升。汽车投影灯按成像原理 可分为菲林镜片式、MLA 式和 DLP 式:a)菲林镜片式:传统投影车 灯成像方式,依靠透镜成像原理,将菲林片中的图案放大并投射到特定 区域,技术难度和成本都较低,但只能实现静态投影,且成像质量一般; b)MLA 式:投影照明组件由 LED 光源、准直透镜和微透镜阵列 (Micro Lens Array,MLA)组成,原理是将微透镜阵列中每个小透镜 对应的图像投影在地面的同一位臵,成像清晰度、均匀性和对比度较菲 林镜片式都更高,体积较小,可实现半动态投影,AMS 为全球 MLA 式 投影灯的主要技术厂商。c)DLP:基于 TI 的 DMD 芯片实现可视数字 信息显示,可实现百万甚至千万级像素显示,色彩、对比度更优,投射 图案支持自定义编程,应用灵活度较高,但成本较菲林镜片式和 MLA 式都更高。

3)公司车灯产品布局:基于 DLP 技术的 PGU 可应用于智能像素大灯 投影、迎宾灯和车内投影等,此外,公司自 2017 年开始为高端车供应 迎宾灯滤光片,并逐步延伸至更多的中高端车型,车灯业务将持续贡献 新增量。

4、AR:行业具备想象空间,公司前瞻布局打造中长期成长性

行业:消费级 AR 有望引爆 AR 市场,预计 2025 年全球 AR 头显市场 将达 259 亿美元。2021 年全球 AR 眼镜出货量为 57 万台,因形态和 价格尚未达到消费级的水平,目前 AR 仍主要应用于 B 端场景,根据 Strategy Analytics 数据,2020 年 AR 81%的出货量来自于 B 端。AR 光学方面,目前主流的光学方案主要是自由曲面和 BirdBath 方案,成 本较低适合量产,但存在模组较厚、透光率低等问题;光波导 AR 产品 体积形态更接近传统眼镜,更适合拓展 C 端市场。随着 AR 眼镜在光学、 感知交互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2024 年有望打开消费级 AR 市场,VR 陀螺预测 2025 年全球 AR 出货量将达到 4800 万台。根据我们在 VR/AR 行业深度报告《VR 技术升级带来成长机遇,AR 放量可期引领 产业革新》的测算,2025 年全球 AR 眼镜市场有望达到 259 亿美元。

公司:技术及产业链前瞻布局,储备中长期增长动能。公司从 2010 年 开始布局 AR 技术,目前已储备了 Birdbath、反射光波导、衍射光波导 等多种方案技术,可提供高折射晶圆、AR 光机和光学模组等,2021 年 完成了衍射光波导试制线的搭建。此外,公司还与全球领先方案商和材 料厂商保持紧密协同关系。1)晶景光电:全资子公司晶景光电负责 AR 光机模组及零部件开发;2)Lumus:Lumus 是全球知名光波导方 案商,在反射光波导方面具备独特技术优势,与 Meta、苹果等公司密 切合作,公司 2016 投资获得 Lumus 3.06%股权,为其提供核心光学零 部件,借助 Lumus 的技术优势和欧美客户资源,推进 AR 业务发展。3) 肖特:肖特是特种玻璃、微晶玻璃和玻璃创新领域的领先厂商,2018 年公司与肖特设立子公司晶特,共同开发 AR 高折射晶圆产品。现阶段 消费级 AR 市场尚未打开,短期 AR 业务营收贡献预计仍较小,但公司 前瞻性地完成技术和产业链布局,先发优势凸显,未来下游市场爆发后 有望带来显著增量。

四、盈利预测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 2022-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8.1/60.3/70.5 亿元, 同比增长 26%/25%/17%;实现归母净利润 6.2/7.1/8.7 亿元,同比增长 39%/16%/22%。

分业务收入拆分:

1)光学元器件:公司是全球红外滤光片龙头,尽管手机处于存量阶段 且多摄渗透也已趋于饱和,但公司首创的升级产品吸收反射复合型滤光 片 ASP 更高,目前已在安卓机型应用,同时,新产品微棱镜已切入北 美大客户供应链并取得较好的市场占位,目前正配合大客户积极扩建产 能,预计明年能有较大增量贡献。因此,我们预计光学元器件 2022- 24 年营收分别为 22.0、24.2、26.6 亿元,同比+4%、+10%、+10%。

2)薄膜光学面板:公司积极推进生产黄金线的实施以提高产能和良率, 在北美大客户的供应份额持续提升是薄膜光学面板业务快速成长的核心 驱动力,此外,智能手表、扫地机等产品也将贡献新增量。我们预计薄 膜光学面板 2022-24 年营收分别为 16.5、21.7、25.1 亿元,同比+73%、 +31%、+16%。

3)半导体光学:公司作为窄带滤光片稀缺厂商,已与北美大客户有多 年供应关系。预计半导体光学 2022-24 年营收分别为 3.5、4.2、5.1 亿 元,同比+10%、+20%、+20%。

4)汽车电子(AR+):公司 HUD 产品是汽车电子业务核心增长点,客 户包括红旗、长安、长城、比亚迪等,未来定点项目量产将带动 HUD 出货量快速攀升。此外,激光雷达保护罩及其他光学元件、智能像素大 灯和车载摄像头元件也将持续贡献增量。我们预计汽车电子(AR+) 2022-24 年营收分别为 3.0、6.6、9.5 亿元,同比+147%、+120%、 +45%。

5)反光材料:预计反光材料 2022-24 年营收分别为 2.7、3.3、3.9 亿 元,同比+5%、+20%、+20%。

分业务毛利率拆分:

1)光学元器件:传统红外滤光片价格、毛利率压力较大,但升级产品 吸收反射复合型滤光片以及新产品微棱镜毛利率更高,预计能支撑现有 毛利率水平。我们预计 2022-24 年光学元器件毛利率分别为 26.8%、 28.4%、29.8%。

2)薄膜光学面板:公司打造的生产黄金线有望提高产能和良率,从而 推动毛利率提升。我们预计 2022-24 年薄膜光学面板毛利率分别为 18%、20%、20%。

3)半导体光学:剥离 LED 业务后,毛利率有望企稳回升,我们预计 2022-24 年半导体光学毛利率分别为 35.8%、36.5%、37.6%。

4)汽车电子(AR+):AR 占比仍较小,汽车电子(AR+)业务的毛利 率主要受汽车电子影响,而汽车相关产品价格波动较小,良率提升后毛 利率预计将维持相对高水平。我们预计 2022-24 年汽车电子(AR+) 毛利率分别为 38.3%、40.0%、40.1%。

5)反光材料:反光材料业务近年毛利率相对稳定,我们预计 2022-24 年反光材料毛利率分别为 40.0%、39.8%、39.6%。

综上,我们预计公司 2022-24 年的整体毛利率将分别达到 25.9%、 27.8%、28.8%。

期间费用率预测:22 年前三季度管理费用率有所提升,但后续产能释 放后规模效应有望带动管理费用率下行,考虑到公司半导体光学等新产 品和汽车电子仍有较大研发投入需求,预计研发费用率仍将维持较高水 平,我们预计 2022-24 年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 1.0%/1.0%/1.0%, 管 理 费 用 率 分 别 为 7.1%/7.0%/6.8%, 研 发 费 用 率 分 别 为 7.7%/7.6%/7.6%。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评论
  • 相关文档
  • 相关文章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