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骨架龙头上海沿浦研究报告

  • 来源:浙商证券
  • 发布时间:2022/02/13
  • 浏览次数:331
  • 举报

1. 绑定优质客户,深耕座椅骨架系统

1.1. 二十载技术积累,成就座椅骨架龙头

家电配件起家,成功转型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公司前身沿浦金属成立于 1999 年 4 月, 经过三次改制和多轮增资,于 2020 年 9 月在主板上市。1)1999-2008 年前,公司主要从 事家电领域相关冲压件的生产和销售;2)2008 年后,向汽车零部件转型,从事汽车座椅 骨架、滑轨等金属冲压件、汽车注塑零部件以及汽车冲压模具的生产和销售。

公司的产品以座椅骨架总成和冲压件为主。1)座椅骨架总成是公司核心产品,国内 市占率约为 6%,配套日产、东风等车型;2)冲压件配套大众途观、吉利博瑞、科鲁兹 等车型;3)模具是“汽车工业之母”,公司具备模具生产研发能力,但主要自用;4)业 务的开拓,如汽车安全系统、汽车门锁零部件、新能源细分领域等。2020 年公司座椅骨 架总成、冲压件、模具、注塑件营收占比分别为 52.7%、25.9%、5.8%、6%。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创始人周建清和张思成父子,分别持股 38.39%、 9.47%。此外,管理层核心成员持股比例较高,董事及副总经理钱勇持股 4.38%,董事会 秘书、财务总监秦艳芳持股 2.58%。

公司拥有 9 家全资子公司,多家参股公司。除座椅骨架业务外,子公司上海沿浦主 要负责模具开发和滑轨、汽车其他零部件的生产;常熟沿浦主要负责汽车零部件注塑件、 冲压件的生产。2021 年 8 月,公司以自有资金人民币 2500 万元增资参股公司湖南摩铠, 用于其新一代军用特种车辆座椅的研发与试制,持股比例从 6%上升至 18.26%。

生产基地分布多地,为客户提供属地化供应。公司本部在上海,围绕国内汽车产业 集中区,在郑州、大连、柳州、黄山、襄阳、武汉、十堰、重庆以及上海设立分子公司, 并参股十堰东风沿浦,同时在这些地区建立了生产制造基地。围绕客户属地化建厂能够 大量节省运输成本,提高双方的沟通效率,充分发挥就近服务优势,进一步加深双方合 作关系。

1.2. 客户头部集中,业务稳步发展

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深度绑定东风李尔。公司直接客户主要有东风李尔系、泰极 爱思系、元通系、延锋系、麦格纳系等全球知名供应商,终端客户覆盖全球知名整车企 业,包括通用、福特、奔驰、宝马、大众、雷诺、标致雪铁龙、日产、本田、小康、长 城等。2018-2020 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 83.17%、84.03%、72.96%,其中第一大 客户东风李尔系收入占比分别为 53.4%、51.7%、45.5%,其终端客户主要为东风日产、 东风本田等。

近年公司营收稳中略降。2015-2017 年,公司业务快速拓展,CAGR 为 42%;2017-2020 年公司营收稳定在 8 亿元左右,其中座椅骨架总成营收从 2017 年的 5.41 亿元下滑至 2020 年的 4.17 亿元,主要是因为①我国乘用车市场下行;②2020 年新冠疫情影响产销;③产 能限制。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1Q1-Q3 公司实现营收 5.58 亿元,较去年同比上升 10.45%。

降本增效成果显著,归母净利整体增长。2015-2017年归母净利随营收增长;2017-2019 年,在营收体量不变的情况下,归母净利 CAGR 为 22%,主要是由于公司开始提效;2020 年受疫情影响,归母净利下降;21Q1-Q3,受芯片供应短缺和原材料涨价影响,公司实现 归母净利润 4.87 亿元,同比下降 5.59%。

受原材料影响,毛利率波动。2017-2018 年,汽车座椅骨架总成和冲压件毛利率均有 所下降,主要原因有乘用车行业景气度不高、公司核心终端客户东风系销量表现一般、 钢材价格上行、公司低单价低毛利项目增多等。2019 年,受益于公司成本控制的显著成 效及原材料价格的回落,汽车座椅骨架总成毛利率同比增长 4.17pct,主营业务盈利能力 恢复增长。

外部不利因素消除,公司盈利水平有望提高。2020-21Q3 公司连续受到疫情、芯片短 缺、钢材价格上行、限电等多重打击。预计 2022 年随着不利因素的消除,以及新客户、 新业务拓展带动,公司利润率将回归或超过 2019-2020 年的水平(毛利率 23-24%,净利 率 10%左右)。

2. 自主厂商崛起,瓜分骨架市场

2.1. 市场需求多元,技术壁垒不断提高

座椅骨架是最重要的汽车座椅零部件之一。汽车座椅是集合人体工程学、机械驱动 和控制工程为一体的系统工程产品,主要由座椅骨架、坐垫、靠背、头枕、滑轨、调节 器等结构组成,零部件众多,技术难度较大。其中座椅骨架的作用是承受载荷、传递力 矩、增加稳定性,也作为座椅面套、发泡、电子零件和塑料件的安装载体。

座椅骨架涉及安全性能,技术门槛较高。座椅骨架的强度对于整车的安全性至关重 要,高质量的骨架能够使座椅承受一定的载荷,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安全而有效的支撑, 技术难点在于结构设计和材料选用;座椅滑轨需要承受 24kN 以上的静拉力,且要保持滑 轨在受到正压、侧压等各个方向的力时受力均衡,其原材料抗拉强度需达到 600MPa 以上; 调角器的核心技术在于齿轮的参数设计与制造。

汽车座椅轻量化发展,原材料应用及冲压技术门槛提高。随着我国对汽车行业节能 环保的要求日益提高,汽车轻量化逐渐成为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发展的重点。汽车座椅占 整车重量的 6%,通过改进生产工艺能有效减轻汽车座椅重量,因此高强钢、镁铝合金等轻量化材料的应用以及自动冲压成型、机器人焊接等技术成为冲压件生产企业的技术发 展趋势。新进入企业在不具备技术积累的情况下,只能涉及少数类别冲压件产品的开发 及生产,且产品质量及性能难以满足客户需求。

自主品牌/新势力崛起,带动汽车座椅升级,考验企业研发能力和模具设计生产能力。 如蔚来 ES8“女王副驾”的配置增加了电动脚托和腿托、亲子模式座椅布局、副驾驶座椅 超长滑轨,可以很大角度地调节座椅靠背,使人能够以半躺的姿势坐在副驾驶座,舒适 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华为 AITO 问界 M5 配备了 12 向座椅电动调节、8 点气袋式按 摩、前排座椅通风等功能。

2.2. 自主崛起加速,座椅骨架行业重塑

自主/新势力崛起,市场份额持续提升。一方面,在电动化浪潮下,自主品牌/新势力 基于自身核心能力提升,对平台和市场需求有更强的把控力;另一方面,自主品牌在电 动化及智能化方面布局更早,受益电动智能行业变革。2021 年自主乘用车市占率达 44.4%, 为近十年新高。

行业重塑竞争加剧,头部座椅总成厂商外包前排座椅骨架生产业务动机增强。新势 力/自主品牌的崛起不仅造成了下游整车行业重塑,也搅动了上游座椅骨架总成市场格局。 过去外资头部座椅总成供应商与国内老牌整车厂建立合资企业,自主生产技术壁垒较高 的前排座椅骨架。而电动智能时代,车型迭代速度加快使得车企对零部件企业响应服务 效率的要求大幅提升,过去固化的产业分工关系有望打破,考虑到成本及响应效率,车 企通过市场竞争选择座椅供应商,迫使头部座椅总成厂商外包前排座椅骨架业务,交由 更符合要求的本土厂商。

多维优势加成,本土座椅骨架供应商竞争力提升。

1) 全产业链:国内座椅骨架供应商提前布局,产业链更加完善,成本把控能力更强。

2) 响应速度快:智能化时代,车型迭代速度快,新势力研发周期短,车企需要培养贴 合自己生产的供应链体系。本土供应商拥有更强的快速响应能力,迎合了市场新需 求。

3) 产品性价比优势较高:由于需要购买冲压件、板件、钢件、模具等材料,合资/外资 企业前排骨架生产成本通常比本土供应商高出 15-20%,同时合资/外资企业人工成本也高于民营企业,因此外资/合资座椅 tier 1 自产座椅骨架成本比民营企业高 20%左 右。(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3. 前排头部集中,自主企业替代加速

座椅骨架总成市场有望突破 500 亿元。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汽车总销 量达到 2627.5 万辆,同比增长 3.8%,结束了自 2018 年以来连续三年的下滑态势。其中 乘用车销量达到 2148.2 万辆,同比增长 6.5%,消费需求有所恢复。预计 2025 年中国乘 用车销量达到 2526 万辆,随着国内乘用车消费升级,新能源汽车景气度超预期,市场需 求稳步提升,座椅骨架市场空间增长。根据和达产业观察,座椅成本占整车成本的 5~10%, 乘用车座椅骨架成本占座椅总成成本的 20~30%来测算,座椅骨架单车价值量 1000~3000 元估算,2025 年国内乘用车座椅骨架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500 亿元。

前排骨架技术壁垒较高,被外资垄断。全球汽车座椅市场集中度较高,CR5 份额达 到 85%,市场主要由安道拓、李尔、佛吉亚、丰田纺织、麦格纳把控。国内汽车座椅总 成市场也几乎被延锋、李尔、安道拓、丰田纺织等合资座椅龙头垄断,市场份额依次为 32%、14%、12%、7%。产业链上游也呈现相似的格局,在技术壁垒较高的前排座椅框架 及座椅结构零部件市场,全球近 50%份额由佛吉亚、安道拓、李尔、丰田纺织、麦格纳 等大型汽车零部件集团占据。

头部座椅总成供应商偏好自产前排座椅骨架。头部座椅总成供应商通过与国内整车 厂商建立合资企业或在中国设立分公司等方式自产前排座椅骨架。国内主要前排座椅骨 架生产厂商包括:北京北汽佛吉亚汽车系统有限公司、武汉东风李尔云鹤汽车座椅有限 公司、丰田纺织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佛吉亚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延锋安道拓汽车金 属零部件有限公司等。

自主座椅骨架生产商规模较小。国内汽车座椅总成市场几乎被外资和合资 Tier 1 垄 断,佛吉亚、延锋安道拓、中国李尔三家企业(含其合资公司)约占 60%的市场份额。 而座椅总成厂商一般有其长期合作及配套的 Tier 2,包括其内部零部件配套体系或深度绑 定的外资零部件供应商,导致细分领域的集中度相对较高,国内自主座椅零部件企业规 模较小,地位较低。

国内竞争对手技术仍待积累。国内乘用车座椅零部件参与者包括天成自控、光启技 术(原龙生股份)、中航精机、上海明芳等。其中,1)天成自控:主要配套商用车、工 程机械等,乘用车业务规模较小;2)光启技术:业务重心是超材料,2020 年汽车零部件 业务营收相比 2016 年腰斩;3)中航精机、上海明芳:产品主要用于出口。

公司兼备技术、响应服务效率与性价比优势。与国际厂商相比,公司具有响应效率 高和成本优势;与国内厂商相比,公司此前深度合作东风李尔系,工艺技术成熟、量产 经验丰富,是国内少数具有生产前后排座椅骨架总成能力的供应商,有望受益座椅骨架 国产化/外包化机遇。

3. 产品结构升级,量价齐升机遇凸现

3.1. 从后排到前排,单车价值大幅提升

前排座椅零部件数量及价值量高于后排座椅。汽车座椅根据其使用位置可分为前排、 中排、后排座椅。汽车座椅的部件主要有汽车座椅骨架总成、座椅滑轨、包括座椅骨架 配件和滑轨构件等的精密冲压件、注塑零部件以及冲压和注塑模具等。后排座椅结构相 对简单,前排座椅通常多向可调、需要配滑轨,且在豪车以外车型中前排重要性超过后 排,因此前排座椅零部件价值量更高,若提升前排配套比例,将带动单车配套价值量提 升。

前排座椅安全性要求高于后排座椅。汽车使用频率最高、乘员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位 置在前排。后排座椅没有配备安全带预紧器和限力器,前者可帮助安全带提前收紧,后 者可以将作用于安全带的力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缓解碰撞给乘客带来的冲击。目前很 多的国产品牌推出了多款低售价的车型,这类车型在安全配置上稍显不足。

前排座椅骨架技术要求较高。前排座椅骨架具有 20 多种调节方式的手动和电动前排 座椅骨架模块化设计,相比于后排座椅骨架,其采用多种高强度钢材和塑料的材料组合, 轻量化程度更高。另外,电动 8 向、12 向调节等核心技术,也多用在前排座椅骨架,如 某些豪华车型会配置 16 向电动调节运动座椅,可实现头枕四向调节、侧支撑电动调节、 四向腰背部支撑电动调节和腿部支撑调节等功能,大大提升驾乘体验。

公司存量业务以后排座椅骨架总成为主,单车配套价值量不高。前后排座椅骨架总 成在材料、功能、工艺、技术层面的差异导致单车价值量对比悬殊。公司 2018-2020 年汽 车座椅骨架总成单价约为 335、341、336 元,总体单车价值量较低,主要源自单车价值 量更高的前排座椅骨架总成占比较低。

产品结构升级,座椅骨架单车价值量大幅提升。公司生产的座椅骨架总成产品主要 有前排 8 向电动/6 向手动座椅骨架、中排带 360 度旋转/带滑轨前后滑动及折叠翻转座椅 骨架、后排分体式折叠翻转/整体式固定座椅骨架,核心技术包括座椅纵向调节滑轨机构 技术、座椅座垫升降手/电动调节机构、超高强度钢板模具冲压技术、后排电动靠背调节 机构技术等。因此公司具有供应全套座椅骨架总成的能力,为公司提升前排座椅配套比 例奠定了基础,随着公司产品结构升级,座椅骨架总成单车配套价值将大幅提升。

借力新势力和自主品牌崛起,公司产品结构调整顺利。随着新势力和自主品牌的崛 起,国产自主座椅零部件供应商有望获得订单增量,公司迎来产品结构调整的机会。2021 年公司为最终客户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生产 100%座椅骨架,产品将用于预计年产 15 万 辆的高端智能网联 6 座 SUV 车型系列,座椅骨架单价接近 3000 元。

3.2. 国产替代加速,新客户拓展超预期

公司国产替代加速,获客进度超预期。随着新势力和自主品牌的崛起,公司在前排 座椅骨架业务上加速国产替代。2021 年 11 月公司发布两个定点公告:①公司通过大客户 东风李尔获得新项目定点,为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生产 100%座椅骨架,产品将用于预计 年产 15 万辆的高端智能网联 6 座 SUV 车型系列,达产后预计将增加营业收入 19.4-22.7 亿元。②公司为重要客户荆门东风李尔生产供应一款新车型的全套汽车座椅骨架,相关 产品将被间接供应给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荆门分公司的高级皮卡车型:POER II 炮,达 产后预计将增加营业收入 6.8-8.1 亿元。

公司拥有多重相对优势:①高性价比优势:全生产链、低运输成本、低人力成本; ②快速响应优势:多点布局生产基地、生产周期短;③自动化程度高;④积极进行产能 储备,通过 IPO 以及可转债募资,扩张产能。

高性价比优势凸显,公司有能力替代外资供应商。座椅骨架总成需要冲压件、管件、 钢板、调角器、模具等材料,公司相比外资企业更具成本优势:①公司具备从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到产品调试及量产的全生产链优势,低成本带来高报价竞争力;②公司 根据重要客户所在区域布局生产基地,降低运输成本;③公司精简人员,降低人力成本, 实现降本增效。

响应速度领先,增强与客户合作粘性。公司在主要客户所在区域和国内汽车产业发 达地区设立子/分公司和生产基地,不仅贴近国内各整车厂商的配送及服务要求,也能及 时跟进客户的生产和设计需要。公司还具有强大的模具开发团队,可有效缩短生产周期。 公司于 2016 年在武汉成立了五金模具开发设计团队,2019 年底在常熟成立了五金及注塑 模具中心,目前整个模具开发团队规模已达到 90 人。

自动化程度高,提供快速、连续、满负荷的生产环境。公司提高自动化程度,实现 产品“质”、“量”齐升。公司通过引进先进的冲压自动化生产线和辊边工作站,有效降 低了冲压件生产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公司还通过引进、合作开发等方式, 将焊接自动化线、激光拼焊板技术等应用于冲压及焊接零部件生产中,有效提升产品质 量。

持续储备产能,为业务增长奠定基础。近年来,公司通过 IPO 及发行可转债募资, 通过新设子分公司、新建厂房、购买机器设备及技术改造来持续提升公司产能。在上海、 黄山、武汉等现有厂区,公司新增座椅骨架产能 90 万辆份,滑轨产能 80 万辆份。截至 2019 年,公司座椅骨架产能为 188 万辆份,冲压件产能为 13216 万件,注塑件产能为 2916万件。2021 年 12 月,公司拟通过发行可转债募集 4.02 亿元,投资金康新能源以及长城 两个项目,主要用于新建厂房办公楼及购买机器设备。

3.3. 技术储备加强,业务路径不断拓宽

公司增强技术储备,积极转化研发成果。①研发投入不断攀升。2018-2020 年公司加 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加速增长。②研发人员占比上升。公司的技术开发团队涵盖了五 金及塑胶模具设计、各类工装检具设计、模具模流、成型 CAE 分析、模具工装制造等各 个方面的专业人才。2019 年公司研发人员 73 名,占所有员工比例 9.5%;2020 年公司研 发人员 106 名,比例提升至 12.2%。③设立多个研发中心。公司在上海、武汉、黄山和常 熟等地设立研究和开发中心,组建研发团队进行技术开发,有效转化研发成果,提升公 司对市场需求的反应力。④拥有多项专利。目前公司共拥有 67 项实用新型专利,未来将 持续进行技术开发,进一步增加专利数量。

冲压件是汽车制造不可或缺的功能性零部件。座椅骨架及滑轨作为座椅系统中的核 心零部件,由几百个冲压件组成,成熟且强大的冲压工艺是公司生产该产品的基础。除 了座椅骨架外,汽车车身的各种覆盖件、底盘、车内支撑件以及汽车发动机等安全架构 件都是由冲压工艺制造而成的,制造一辆普通轿车平均需要约 1500 个冲压件。

公司具有先进冲压技术和工艺。公司掌握超高强度钢板模具冲压技术、多工序单机 模并道后传递冲压技术、多单机手动冲压设备连线自动冲压技术等核心技术,技术优势 显著。其中,超高强度钢板模具冲压技术,通过对冲压件成型过程的 CAE 分析开发用于 超高强度钢板(抗拉强度大于 980MPa)的冲压模具,更能满足客户等高强度下的轻量化 需求。冲压工艺方面,公司引进了先进的冲压自动化生产线和辊边工作站,有效降低了 生产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公司将朝着轻量化、安全性、舒适性的目标进行产品开发。公司重视产品开发升级, 除了追求座椅骨架总成产品结构从后排向前排升级,还牢牢把握国内汽车座椅“安全性、 舒适性、轻量化”的发展趋势。公司致力于扩大高强钢在座椅零部件中的应用范围,不 断优化产品生产工艺,以达到轻量化、安全性及舒适性的设计要求。公司力争在座椅骨 架及零部件轻量化、小型化、自动化方面提升产品技术含量,计划研发电动腿托座椅、 小型高强度调角器、适用于多种座椅的锁止滑轨。

公司依托技术优势,持续扩张业务矩阵,包括汽车门模、安全系统、新能源汽车等 细分领域。在汽车门模领域,公司具有批量生产全自动门锁系统精密件和车门锁板的能 力;在安全系统领域,公司生产安全带 U 型架、预收紧安全带压力管等安全带重要组成 部分,并计划购置土地新建厂房生产新产品;在新能源领域,公司聚焦塑料电子模块、 铜排、汽车天窗导轨、电池包壳体等细分业务。未来,依托多年根植于生产环节积累的 丰富经验,公司还将逐步向下游座椅总成等环节延伸整合。

前瞻布局新能源,积极拓展新客户。目前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数字化加速推 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未来将迎来持续快速增长。公司抓住行业变革机会, 提前布局新能源领域,在氢能源车、电池包壳体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积极寻求客户合 作,目前公司已成功合作未势能源、蜂巢能源、金康动力等新能源企业,未来公司将进 一步扩大在该领域的布局,充分享受行业红利。

“三电”迎来发展机遇,新项目进展顺利。2021 年 8 月,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向参 股公司黄山沿浦弘圣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增资 1026 万,用于沿浦弘圣新能源汽车智能电子 电器装备部件项目的建设,该项目产品包括铜排及高压线等。2021 年 11 月,公司获得新 项目定点,将在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项目二期时生产电池包外壳。

公司在汽车电子及其他领域也有涉猎。沿浦弘圣新能源汽车智能电子电器装备部件 项目还生产电子电气产品、天窗导轨及迎宾踏板和精密注塑件。此外,公司及参股公司 作为二级供应商,通过自己的客户(一级供应商)供应长城汽车旗下热门品牌坦克 500/600 的变速箱引线框架组件、电动踏板组件等产品。

研发实力与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助力进入国际汽车巨头供应链。公司可以借助延锋 智能、临港均胜、麦格纳等厂商的全球平台进入国际汽车巨头的供应链,一方面增加公 司订单量,保障公司具备持续、稳健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在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吸收 其先进的生产和管理经验,促进公司长期发展。公司目前已经进入了多家整车厂商的跨国零部件供应商体系,如佛吉亚、CVG(商用汽车集团)、未势能源、蜂巢能源、伟巴斯 特、本特勒、天纳克、曼德电子、蜂巢传动科技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4. 投资分析

盈利预测

假设条件:座椅骨架市场空间与配套汽车数量呈正相关关系,目前行业内具有一定 生产规模的座椅骨架生产企业基本都选择乘用车市场作为主要的业务发展方向,因此测 算时仅关注乘用车数量。2021 年我国汽车总销量达到 2627.5 万辆,同比增长 3.8%,结束 了自 2018 年以来连续三年的下滑态势。假设 2025 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 3000 万辆,其中 乘用车销量约 2500 万辆。假设乘用车座椅骨架单车价值量 1000~3000 元估算。

根据中性预测,座椅骨架市场规模为乘用车销量及乘用车座椅骨架单车价值量之积, 我们预计 2020 年国内乘用车座椅骨架市场规模约为 422.2 亿元,2025 年约为 500 亿元, 年平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4.6%,目前国产骨架厂商主要配套后排座椅,当全套座椅骨架(包 括前排)外包给骨架供应商后,增量空间巨大。

业绩预测:

我们预测公司 2023 年公司座椅骨架业务收入达到 12.74 亿元,主要驱动力如下:随 着新势力/自主品牌崛起,下游乘用车市场格局重塑,带动上游乘用车骨架市场国产替代 加速。在降本趋势下,大客户东风李尔通过外发前排座椅骨架订单提高竞争力,扩大市 占率。公司借助与东风李尔深度绑定和以及技术实力的双重优势,不断获得前后排座椅 骨架订单,实现座椅骨架业务的量价齐升。公司座椅骨架业务 2020 年实现营收 4.2 亿元, 随着金康赛力斯、长城等项目的陆续投产,预计公司 2021-2023 年实现收入分别为 4.3、 7.6、12.7 亿元,同比增长 2%/78%/68%,将成为业绩的主要增长动力。单车价值上,公 司从后排座椅向全套座椅过度,2018-2020 年主要配套后排座椅总成,ASP 为 335-341 元, 公司新接到订单配套前后排全套座椅,ASP 提升 6~8 倍。在收入体量上,斩获的金康赛 力斯和长城两大订单,预计主要从 2022 年开始放量,生命周期 5 年,平均年化收入 5.7 亿元。

同时,随着安全系统、新能源三电等业务发展,冲压件作为公司第二大业务也将迎 来高速增长。公司精密冲压件业务 2020 年实现营收 2.0 亿元,预计 2021-2023 年实现收 入分别为 1.8、3.0、4.3 亿元,同比增长-12%/66%/41%,精密注塑件等拓客进展顺利,目 前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数字化加速推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未来将迎 来持续快速增长。公司抓住行业变革机会,前瞻布局,在“三电”、汽车电子领域均有涉 猎。公司正在氢能源车、电池包壳体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并已进入未势能源、蜂巢能 源、金康动力等公司的供应链体系,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公司毛利率随着钢材价格波动变化,2021 年由于原材料价格增长,公司业绩承压, 随着 21 年三季度钢材价格见顶,毛利率将会回升,预计 2022 年、2023 年随着收入体量 增长,规模效应显现,毛利率将提升至 22.37%、23.97%。带动净利率提升至 10.72%、11.31%。 预计 2021~2023 年公司的净利润为 0.7/1.4/2.2 亿元,同比增长-19.71%/111.14%/61.95%。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评论
  • 相关文档
  • 相关文章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最新文档
  • 最新精读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