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交所春季投资策略:保持耐心,左侧布局

  • 来源:申万宏源研究
  • 发布时间:2024/04/02
  • 浏览次数:109
  • 举报

1. 23年底“修复行情”之后?

23年底行情源于风格,可视为北证估值的一次集中修正

2023/11/21起,北证交易金额从20亿左右攀升至百亿以上,北证50指数从842.82点 (2023/11/20收盘),上升至收盘价最高1105.21点(2024/1/2收盘),开启了一轮集中快速 的估值修复。其间,创业板指、科创50、中证1000、国证2000依次见到阶段性高点。 北证A股日均成交金额:23/1/1-23/11/20:12.2亿;23/11/21-24/1/5:164.2亿;24/1/8- 24/3/22:94.3亿;

北证50修复行情与小微风格相关

23年11月行情中,北证50行情与万得微盘指数(取沪深市值最低400只股票)相关性 较强,与其他指数背离。

23年底北证行情重点重估的是30亿市值以下公司

对比年底北证大涨行情前后北证市值分布情况,可以发现,本次大涨以10亿市值以下公司 的“填坑”为主,10亿市值以下公司的市值占比从77.0%减少至24.3%,10-20亿市值公 司占比从14.9%大幅上升至55.2% 。 对比北证A股不同市值组别的平均涨幅(市值分布采用23/10/23收盘总市值),30亿似乎 是重要的市值分水岭;截至2024/1/5,90.8%的北证公司仍在30亿市值以下 。 而万得微盘股指数成份股,2023年11月20日最大市值公司为30.53亿,且当时仅此一家大 于30亿。

政策预期是催化剂,“深改19条”落地重要改革预期高

23年底,市场对于“直接IPO”、“转板”、“920代码更换”预期较高,对市场形 成了催化。

估值修复是23年北证收益的主要来源,是对22年的纠偏

2023年,北证50指数上涨14.92%,取得正收益。回顾北证(包含精选层时期)近三年上 涨收益来源:2023年北证50收益由估值贡献主导,业绩贡献为负。2022年北证50业绩上 涨,但估值大幅下修,是负收益的主要来源,2021年的上涨则由估值和业绩共同作用; 对照万得全A,2021年上涨主要靠业绩贡献,2022年下跌主要因估值下修,2023年主要因 业绩下修。

与创业板的估值折价高是基础,年底迅速修复到新的水平

50%以上的高折价是本轮估值修复的重要基础。 通过23年底的上涨,北证相对创业板的估值折价从50%以上,修复至20%-30%的水平。 至行情高位时,北证相对创业板PE中值修复至了折价10%左右。估值向上修复的动力由 此衰减。

微盘因子失效,是24Q1北证走弱的重要原因

涨跌同源。从走势来看,元旦前后两波行情[2023.10.24-2023.12.31]与[2024.1.1- 2024.3.26]具较强相关性。微盘因子的走弱,使得北证走势整体回调,且成交量逐步 地缩小。

北证改革节奏慢于市场预期,增量市逻辑短期难以成立

量化清理:近期,对量化交易的监管趋严,未来或继续迎来更加系统性、针对性的监管举措, 这有利于保护个人投资者,但是短期可能会阻碍增量资金入市。“直接IPO政策”推进不及预期:IPO监管趋严背景下直接IPO政策推进具有不确定性, “快速引入优质企业-吸引更多机构入场-赚钱效应上升-进一步吸引资金关注”的路径受阻。

期待24H2 ETF等产品落地带来增量资金

我们以科创50ETF和创业板ETF的规模为基准,通过自由流通市值和成交额测算北证50ETF 的规模容量,得出北证50ETF的容量上限大约在108.8亿元: 基于科创50,我们测算北证50ETF容量为1453*663/10769=89.4亿元,或者1453*15/205=108.8亿元;基于创业板指,我们测算北证50ETF容量为592*663/28878=13.6亿元,或者592*15/588=15.5亿元。

920代码预期近期落地,但实际影响预期不宜过高

北交所920XXX新代码号段启用预期近期落地。新号段的上线标志着北交所进一步落实深改 19条的举措,有利于提升市场短期风险偏好; 但是,我们认为920代码对市场的实际影响效果仍取决于当时的市场情绪,预期不宜过高。

保持耐心,等待预期见底后的反弹机会

政策预期下调、微盘因子失效等因素,导致北证短期的增量市难以构建,市场重心下 移。4月市场业绩验证期,风格难以支持小微盘成长,是低位布局的时机。 可供观察的指标: 1.成交额。从资金行为来看,需要成交占比进入一个新的稳态。由于北证经过去年年底的一 波“出圈”,关注度已经有所上升,我们认为成交占比不会回到2023年低点水平。若北证成 交占比回到1左右,则成交金额在35.7亿。2.估值。按PE(ttm,整体法)计算,北证24/3/26收盘PE为28.03倍,相比创业板折价率为 34.7%。而24年折价最高的点在40%左右,出现在1月中旬。

发展北证的长期目标不变,政策预期低为超预期作准备

北交所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定位没有发生变化。政策落地节奏慢于预期, 导致当前市场预期非常低,“转板”、“直接IPO”等今年落地的预期几乎消失,也为下半 年超预期提供了基础。

2. 下调新股数量预期,关注“直联机制”

新股审核趋严下供给收紧,资金参与热度持续

年初以来,新股审核进一步趋严,新股撤否 率上升;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四项政策文件, 强调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预计审核趋严态 势将持续。 在新股市场的供给明显减少下,资金参与热 度持续,冻结资金规模基本在1500亿附近 水平,中签率维持历史低位。

发行PE下降,首日涨幅提升,关注“三低”特征新股

新股首日涨跌幅表现受北交所二级市场交 投活跃度、个股的基本面和博弈面、主题 热点等因素共同影响。在新股供给收缩的背景下,可供资金参与 的标的较为稀缺,个股的博弈面因素可能 受到更高的关注,优先关注具备“三低” (低发行价、低PE、低募资额)特征的 新股。

直接IPO政策推进不及预期,下调年内新股发行数量

关键假设:

发行规模:考虑到近期发行节奏低于预期,以及新股审核监管趋严背景下,直接IPO政策落地时点的 不确定性,我们下调年内剩余新股发行数量预测。假设24年保持每周2家的上会节奏,年内按剩余39 周算,并考虑一定的审核终止率,中性预计年内剩余70只新股发行,考虑60/70/80三种情况。中性假 设直接定价/询价发行分别为60/10只,单个融资规模分别2亿/4亿,合计募资额160亿。

涨跌幅:23年二级市场风险偏好上行并打开新股首日上涨空间,全年涨幅均值达50.75%。在二级市场 流动性提升和高质量扩容预期下,预计24年新股情绪维持高位,中性预期新股首日涨幅50%,考虑 40%/50%/60%三种情况。

中签率:沪深IPO收紧趋势将分流一部分资金至北交所,预计24年网上及网下中签率继续维持较低水 平。对于直接定价发行,结合23年申购参与度与冻结资金量,中性预期网上中签率0.12%,考虑 0.07%/0.12%/0.28%三种情况。对于询价发行,参考北交所网下询价账户及申购资金历史情况,中性 预期网下中签率0.21%,考虑0.11%/0.21%/0.95%三种情况。

直联机制加速审核,企业更为优质

北交所直接IPO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直联机制已成为企业上市的最佳路径。直联机制即北交所和新三 板内部实现上市各环节的对接,从而加快北交所IPO审核速度。以万达轴承为例,IPO从受理到上市委 会议通过仅74天。

直联企业相比其他在审企业更为优质。根据Choice统计,截至2024/3/25,已经有50家企业通过直联 机制申报新三板挂牌,其中4家正在北交所IPO上市审核程序(万达轴承、聚星科技、丹娜生物、晶华 光学)。对比在审企业,直联企业最近一年的营收和净利润表现均更为优质。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评论
  • 相关文档
  • 相关文章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