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乡村振兴目标愿景分析 “共同富裕”导向要求乡村得到长足发展

  • 来源:民生证券
  • 发布时间:2022/01/14
  • 浏览次数:880
  • 举报

1 、“共同富裕”的导向要求乡村得到长足发展

共同富裕要求“做大蛋糕”的同时进行制度规范,能够“切好蛋糕”。 乡村当前具备做大蛋糕的几点优势:

第一,从投入要素来看,乡村当前具备相对于城市而言 更加充足和低廉的两大要素——人口及土地,尤其是在疫情之后,外出农民工的绝对数量在2021 年 9 月还不及疫情前的 2019 年 9 月数值,一方面反映了人们主观上相对于疫情前更愿意留在家 乡,如果我们结合外出劳动力收入增速来看,更容易发现在工资涨幅也低于了疫情前,考虑到 2020-2021 年生活成本的上涨(2020 年猪肉、2021 年房租及燃料),说明客观上城市可能也提 供不了和曾经一样具有吸引力的薪酬了;就土地来讲,乡村土地的价格相较城市平均意义上低价 许多,我们比较了农田“占补平衡”、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和城市的三种土地类 型的成交均价,能够发现城市土地中除了工业用地均价可能低于农村以外,其余都远超农村土地 的单位价格。并且,开始逐步推行的集体经营用地使用权流转将成为乡村土地要素充分利用的切 入点,2020 年 7 月 2 日李克强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令》,从 2020 年 9 月 1 日正式开始实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即“允许集体经营性 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则、依法登记…….的条件下,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除集体经济组织、村 民委员会、村民小组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直接使用”,之前只有政府征收单一途径,同时规定, “以出让方式获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使用者还可以转让、互换或者抵押”,规定实施 以来,我们已经看到许多地区开始推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村民收入增长,村集体发展经济和 改善民生也具备了资本金。

图:2021 年 9 月农村外出务工人数未达 2019 年 9 月,工资涨幅也不及当时

第二,乡村的一、二、三产业都还有进行升级和扩张的空间,将拉动投资需求,就农业而言 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少于世界平均水平、机械化程度低、长期的人口外流导致农业人才凋敝,上 述因素都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不高,就二产和三产而言,农产品加工业散而不强,没有形成具有影 响力的品牌或产业链,三产上而言也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发展不均和人才缺乏还没有出现精品;第 三,在房地产不再作为信贷加速器之后,乡村由于其天然拥有的抵押品(土地)和其所具备的投 资空间,可以作为承接房地产信用扩张功能的一个出口,乡村振兴债、农业信贷和土地出让金、 创新型的土地抵押贷款均具备这样的作用。在下文中,我们还将着重讨论土地和信贷的相互作用。

图: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美国,略低于印度,略高于日本

从切好蛋糕的角度来看,提高乡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共同富裕”的必经途径, 当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仅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0.4 倍,以 2020 年最新人口普 查数据来看,农村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仍然有 36%,提高这一部分人的收入水平将显著降低 基尼系数;此外,类比日本的经验来看,乡村振兴不仅能够缩小收入差距,还能够避免“乡村空 心化”所引发的留守老人无人赡养、留守儿童无人管教等社会问题。

2 、当前对乡村的重视程度是历史性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农村的定位主要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1949-1977 年,“以城统 乡”,以工业发展和城市化为核心,乡村是辅助的角色;(2)1978-1985 年,“城乡分治”,简单 理解为对城市和乡村重视程度是平等的,这一时期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的潜力被释放,因此农村居民收入相对城市大幅上升;(3)1986-2002 年,聚焦“三农” 的中央一号文件暂停出台,农村为城市提供劳动力,还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土地出让金,农村又一 次落后于城市发展;(4)2003-2012 年,城乡差距已经持续扩大,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在最低的 年份(2009 年)只有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的 0.3 倍,中央一号文件重新开始发布,2004 年的十六 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应由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这一阶 段是政策层面开始倾向于农村的转变开端;(5)2012 年以来,“城乡一体化”发展,党的十八大 明确提出“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一阶段注重“以工促农、以城 带乡……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从 2012 年起农村居民相对 城市居民的收入开始快速上升,2012 年至今的重要节点是 2018 年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 2021 年 4 月通过的《乡村振兴促进法》。

2021 年,乡村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体现为“乡村振兴”具备了法律基础(《乡村振 兴促进法》)和现实基础。2021 年 4 月,《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出台,成为了(2021 年 2 月, 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了全部脱贫),因此,“十四五”规划提出“通过 未来五年的努力,到 2025 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 得重要进展”。

3、 2022 年“稳增长”基调下,乡村基建和城乡融合或进入加速期

2021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 2022 年经济“稳字当头”,从财政扩张的角度 来看,基建投资或将成为重要抓手;从信用扩张的角度来看,农村贷款和绿色贷款是当前政策鼓 励的方向,而这两者之间的一个交集就在于乡村。

乡村振兴的长期战略与对经济周期的短期调控目标不谋而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适当 进行超前基建”,而农村基础设施还较为薄弱,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的前提都是基础设施得到提 升,例如“路、水、电、网”、环境保护等方面;此外,根据人社部数据,我国灵活就业人口已经 达到 2 亿人,在“共同富裕”导向下,稳就业是重中之重,而乡村振兴战略提倡“以工代赈”和 “城乡融合”,疫情后外出农民工进一步减少,在乡村和县域创造就业岗位将为这些返乡人员提 供工作岗位和收入。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评论
  • 相关文档
  • 相关文章
  • 最新文档
  • 最新精读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