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赛福天研究报告:“城市建设+绿色能源”双轮驱动,新赛道大展身手

  • 来源:华安证券
  • 发布时间:2024/05/10
  • 浏览次数:68
  • 举报

1 钢丝绳索具起家,转型聚焦光伏电池领域

1.1 立足主业多元转型,“城市建设+绿色能源”双线并行

钢丝绳索具起家,转型聚焦光伏电池领域。江苏赛福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于 2005 年 6 月,其前身为创立于 1958 年的无锡市钢丝绳厂,公司拥有 60 余年的 钢丝绳制造经验,是国内优秀的特种钢丝绳供应商,专注于电梯用钢丝绳和起重机 用钢丝绳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于 2020年 5 月收购同人设计 100%股权,新增 建筑工程设计和 EPC 业务,补足城市基础建设配套的业务环节。公司于 2022 年 12 月投资设立苏州赛福天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持股 51%,正式切入光伏电池片行业, 于 2023 年 6 月赛福天新能源收购南京美达伦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100%股份,间接持 有安徽美达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51%股份,开始聚焦光伏电池业务,成为集 P型 PERC 电池以及 N 型 TOPCon 电池研发、生产、销售为主的新能源企业。公司确立了“城市 建设+绿色能源”的两大业务格局,未来,公司将结合自身优势将城市建设、绿色 能源两大板块实现产业联通,凭借公司光伏事业部和绿建事业部的业务协同,从分 布式光伏的设计、施工到光伏电池材料,都可由公司一站式提供。

1.2 股权结构集中,股权激励深度绑定利益

2019 年完成实际控制人变更,现国资参与控股。2019 年,公司原实际控制人 崔志强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持有的无锡赛福天 16.73%的股权转让给苏州市天凯汇 润产业投资合伙企业,并将其持有的无锡赛福天剩余 50.19%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委 托给天凯汇润,天凯汇润成为公司间接控股股东。截至 2023 年末,公司控股股东 为苏州吴中融泰控股有限公司,直接持有公司 28.91%的股份。公司实际控制人为 江苏省吴中经济技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苏州鼎鑫投资有限公司、苏州市吴中金融 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市越旺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市滨湖集团有限公司五家公司, 五家公司通过苏州市天凯汇润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间接持有公司控股股 东苏州吴中融泰控股有限公司 97.16%的股份。公司持有同人建筑设计(苏州)有 限公司等八家公司 100%股权,间接控股苏州赛福天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和南京美达伦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管理团队行业经验丰富,核心人员出类拔萃。在绿色建筑业务方面,公司核心 管理人员行业经验丰富,深耕行业多年,能够积极追踪行业前沿技术,不断进行技 术创新与工艺改进,以保证公司的产品、技术行业领先。在光伏业务方面,公司管 理层精准研判,定战略、调架构、找人才,有效保障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与苏州禾 鑫新能源有限公司合资成立苏州赛福天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赛福天新能源团队以 周锦峰先生为核心,团队凝聚力强且长期稳定,普遍有着十年以上的光伏产业经验, 能够为公司新能源业务提供丰富的产业资源和成熟人才。

发布员工持股计划,助力公司战略转型。公司于 2023 年 3 月发布 2023 年员工 持股计划(草案),股份总数不超过 378.96 万股,占公司发布激励计划时股本总 额的 1.32%;激励对象总人数不超过 59 人,包括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子公司、控股孙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业务)骨干人员。 业绩考核目标为以 2022 年公司营业收入为基数,2023/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 率分别不低于 100%/200%。公司于 2024 年 4 月发布 2024 年员工持股计划(草 案),参与对象为公司部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光伏事业部周锦峰等核心人员。 公司两次员工持股计划将员工利益与股东利益保持一致且实现长期深度的绑定,尤 其将新能源业务与建筑设计业务的核心管理团队纳入股权激励计划,有利于进一步 激发公司核心经营管理团队及骨干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能,助力公司战略转型,促 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1.3 积极推进战略转型,光伏业务发展亮眼

转型光伏行业,23 年业绩大幅增长。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05 亿元, 同比增长 101.70%;归母净利润 0.32 亿元,同比增长 140.05%,公司业绩增长主 要系:1)公司电池片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电池片出货量大幅增加。2)公司钢索 业务产销始终保持行业优势地位,并通过内部不断降本增效,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2024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80 亿元,同比下降 15.15%;归母净利润0.06 亿元,同比下降 207.86%,主要受市场环境影响,光伏电池片销量减少且光伏 电池片价格走低,影响了公司光伏电池片业务的收入和净利润。

传统钢丝绳索具业务稳定,光伏业务占比已超传统业务。2018-2022 年,公司 主营业务为钢丝绳及索具产品,始终占比超过 85%。随着公司战略转型,在 2022 年底成立赛福天新能源,进入光伏行业,业务结构有所调整。2023 年,公司营业 收入按行业拆分,光伏业务收入已经超过公司传统业务,实现营收 8.91亿元,占比 达到 56%,为公司业绩增长做出贡献。

毛利率呈下降趋势,主要系收入结构变化影响。2018-2023 年,公司毛利率从 18.43%下降至 12.04%。分行业看,2018-2023 年,公司金属丝绳及其他制品毛利 率从 19.05%下降至 14.86%;2023 年公司光伏业务毛利率为 9.41%,低毛利光伏 业务收入占比提升影响公司综合毛利率下滑。

各项费用控制得当,年度费用率趋于下行。2018-2023 年,公司各项费用率整 体呈现下降趋势,2023 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0.96%/4.70%/2. 33%/0.79%,分别同比下降 0.72/2.04/1.14/0.25pct,随着经营规模效应的显现,公 司各项费用管理控制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2022 年,公司归母净利率为-9.9 9%,主要系公司对同人设计计提商誉减值,2023 年,公司归母净利率为 1.98%, 同比提升 11.97pct。

2 绿色能源转型发展瞩目,光伏领域大有可为

2.1 行业:电池片为光伏组件核心,TOPCon 为确定性趋势

2.1.1 国内外光伏市场高速增长,推动电池片需求增长

双碳背景下,国内外光伏市场高速增长。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光伏行业的发展, 纷纷出台光伏产业扶持政策,同时伴随行业技术进步带来的发电成本快速下降,全 球光伏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 年中国新增光伏并网装机 容量 216.3GW,同比增长 147%;累计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超过 600GW,新增和累 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预计 2024 年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超过 200GW,累计装机 有望超过 810GW。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23 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为 420GW,同比增长 84%;预计 2024 年将达到 420GW 左右。

电池片是光伏组件的核心部件,约占光伏组件总成本的60%左右。光伏电池片 位于光伏产业链中游,是通过将单/多晶硅片加工处理得到的可以将太阳的光能转 化为电能的半导体薄片。电池片主要原材料为硅片,主要辅材为银浆、铝浆和化学 试剂,电池片主要与光伏玻璃、其他封装材料(背板、EVA 胶膜等)共同封装形成太 阳能电池组件,组件再与逆变器、支架等共同构成光伏电站发电系统。从成本结构 来看,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电池片占组件整体成本的比例为 61%,其次玻璃、 背板、EVA 胶膜、铝边框成本占比相对较高,单瓦成本占比分别为 7.1%、5.2%、 8.4%、9.0%。

光伏需求带动电池片需求增长,中国为核心产地。随着全球与中国光伏新增装 机容量不断增加,光伏组件内需及出口需求不断增大,从而促进了光伏电池片的需 求增长。根据中国光伏协会数据,2023 年,中国组件产量达到 499GW,同比增长 69.3%,以晶硅组件为主,预计 2024 年组件产量将超过 750GW;中国晶硅电池片 产量约为 545GW,同比增长 64.9%,预计 2024 年电池片产量将超过 820GW。根 据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数据,2022 年全球电池片产量为 330GW,则中国电池片 的产量占全球产量的比例为 96%。

电池片行业集中度较高,CR5 为 56%。2018 年以来,我国电池片出货量 top5 企业产量占比持续提升,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2 年,排名前五的电池 片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 56.3%,同比提升 2.4pcts,电池片头部企业与二梯队企业 差距进一步拉大,头部企业规模优势更加明显。我们认为,随着技术迭代速度加快, 在新老技术交替的历史发展节点,落后产能以及竞争力不足的产能将快速出清,而 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也有望后来居上。

2.1.2 TOPCon 电池优势显著,为行业新增产能方向

N 型电池片是行业电池企业主要的布局方向。电池片大的技术路线和工艺水平 直接影响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和使用寿命,根据衬底材料,电池片可分为 P 型电池 片和 N 型电池片。其中 P 型电池可分为 BSF 电池和 PERC 电池,BSF 电池是 2020 年前的主流 P 型电池,PERC 电池是目前的主流 P 型电池。N 型电池可被分类为TOPCon、HJT、IBC、HBC 四种。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3 年,P 型单 晶 PERC 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达到 23.40%,已经接近理论量产转换效率 24.5% 的极限,继续提升非常困难,并且未能彻底解决以 P 型硅片为基底的电池富有硼氧 对所产生的光致衰减现象。同时,PERC 电池技术相对成熟,产业化已具备规模, 非硅成本下降空间较小,因此行业纷纷将重点投向对新一代主流电池技术的研发。 N 型技术具有少子载流子寿命更高、光致衰减效应小、弱光响应好等众多优势,其 理论效率极限 28.7%较 PERC 更高,因此成为近两年来发展最快的技术。

具体来看,TOPCon 电池具有以下优势: (1)TOPCon 电池平均转换效率高,提效潜力较大。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数据,2023 年,P 型单晶 PERC 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达到 23.40%,同比提升 0.2pct,已经接近理论量产转换效率 24.5%的极限,继续提升非常困难。2023 年, N 型 TOPCon 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 25.0%,同比提升 0.5pct;N 型 HJT 电池平 均转换效率达到 25.2%,同比提升 0.6pct。预计未来随着 SE 技术的添加、硅片质 量的提升、陷光缺陷优化、栅线优化等技术的运用,TOPCon 将继续逐步提升量产 转化效率,2-3 年内效率可突破 26%。此外,根据权威测试机构德国哈梅林太阳能 研究所(ISFH)测算,TOPCon 理论极限效率为 28.7%,高于 HJT 电池的理论极 限效率 27.5%,未来量产效率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

(2)TOPCon 具备更低的衰减、更高的发电能力。根据捷泰科技《新一代 T OPCon 电池技术》,TOPCon 具备以下优势:①高双面率:在双面发电应用场景下,TOPCon 组件具有 1-1.5%的发电量增益。②低温度系数:TOPCon 的温度系 数约-0.30%/℃,较 PERC 提升 0.05%/℃,低温度系数和低工作温度带来 2%左右 的发电量增益。③低衰减性:N 型电池硅片基底掺磷、光致衰减更低,TOPCon 组 件首年衰减率约 1%(PERC 约 2%),首年后年均衰减率约 0.4%(PERC 约 0.4 5%),带来发电量增益 1.8%左右。

(3)TOPCon 随着效率提升,投资经济性将显现。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 研究所沈文忠《为什么 TOPCon 电池技术会脱颖而出?》一文,多方实证数据下, 在同等条件下,N 型组件要比 P 型组件多发 3%以上的发电量,根据内部收益率 (IRR)的计算方式:假设 IRR 值不变,发电量增加 3%,那么其组件成本可增加 0.14-0.15 元/W。同尺寸的组件版型,N 型组件比 P 型组件在单片组件上功率要高 出 15-20W,则意味着功率提高了 2.67%,2.67%的效率提升则可给除组件以外的 EPC 成本节约至少有 0.04 元/W 以上的成本。经过实际测算,在 N 型组件比 P 型组 件贵 0.20 元/W 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给项目带来相同的内部收益率。未来随着 TOPCon 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经济性将显现。

TOPCon 可基于 PERC 产线进行升级,单 GW 设备投资额低于 HJT。TOPCo n 可以兼容 PERC 产线设备,设备兼容度良好,工艺成熟,从 PERC 产线升级 TO PCon 产线可以极大降低设备投资成本。①新建: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 23 年,新投 PERC 和 TOPCon 电池片产线生产设备基本实现本土化,其中 PERC 电池产线设备投资成本降至 1.42 亿元/GW,产线可兼容 182mm 及 210mm 的大尺 寸产品,单条产线产能已达到 500MW 以上。2023 年新投产 TOPCon 电池线设备 投资成本约 1.55亿元/GW(较 2022年下降 0.35亿元/GW),略高于 PERC电池; 异质结电池设备投资成本约3.51亿元/GW。②改造:根据拉普拉斯披露,电池产线 从 PERC 升级至 TOPCon 单 GW 投资成本在 5000~8000 万元左右。未来随着设备 生产能力的提高及技术进步,TOPCon 单位产能设备投资额将进一步下降。

2023 年,新投产的量产产线以 N 型电池片产线为主。随着 N 型电池片产能陆 续释放,根据 CPIA 数据,2023 年,PERC 电池片市场占比被压缩至 73.0%,同比 下滑 12.1pct。N 型电池片占比合计达到约 26.5%,其中 N 型 TOPCon 电池片市场 占比约 23.0%,同比提升 12.7pct;异质结电池片市场占比约 2.6%,同比提升 1.1pct;XBC 电池片市场占比约 0.9%,同比提升 0.7pct,N 型电池片份额相较 2022 年都有大幅提升。2023 年,BSF 产品以及 MWT 产品电池片市场占比约 0.5%。

2.2 公司:布局光伏电池业务,“技术+生产+资源”构筑护城河

布局新能源产业,聚焦光伏电池业务。2022 年 12 月,公司与苏州禾鑫新能源 有限公司共同成立苏州赛福天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持股 51%,正式切入光伏电池 片行业,定位为研发、生产、销售 P 型 PERC 及 N 型 TOPCon 光伏电池、相关核 心元器件、设备及下游应用服务。2023年6月,赛福天新能源收购南京美达伦太阳 能科技有限公司 100%股份,间接持有安徽美达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51%股份,开 始聚焦 N 型 TOPCon 光伏电池业务,成为集 P 型 PERC 电池以及 N 型 TOPCon 电 池研发、生产、销售为主的新能源企业。2023 年,公司营业收入按行业拆分,光 伏业务收入已经超过公司传统业务,实现营收 8.91 亿元,占比达到 56%,为公司 业绩增长做出较大贡献。

城市赋能与产业链红利,决定公司新赛道选择。公司自从 2019 年完成实际控 制人变更、2020 年形成钢丝绳及索具和建筑设计两大主业以来,一直面临行业发 展瓶颈的烦恼,两块传统业务受行业周期性影响较大,在现有的产业链上下延伸的 空间十分有限,需要找一个足够大、有更多发展机会的新赛道。公司选择光伏电池 领域进行转型发展主要是因为:1)制造业优势。公司被苏州吴中区国资参与控股, 而苏州是 2022 年规上工业总产值 4.36 万亿元的中国第二大工业市,公司所在地无 锡也是因先进制造业而闻名,制造业产业优势突出,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多层次的 人才,在新兴行业崛起了众多优质标的,能够为公司转型提供助力。2)电池片处 于光伏行业中游。光伏产业链上游偏资源型,非苏锡两地优势,且需要较重的资金 投入,而产业中游一方面比较容易切入,另一方面便于未来向上下游延伸,产业协 同的空间广阔。3)技术变革。当前,光伏电池组件朝着越来越高的发电效率发展, 正值 P 型 PERC 电池技术的发展进入瓶颈期,以 TOPCon 为代表的 N 型高效电池 工艺则愈发受到市场青睐,可为下游进一步降低度电成本。公司正积极规划新型 TOPCon 电池技术路线,在 N 型电池市场红利期依托现有的成熟团队及渠道快速占 据市场份额,相比传统头部企业没有 P 型产线的资产包袱,可以更贴近市场做针对 性研发,打出漂亮的后手棋。 我们认为,公司的“技术+生产+资源”优势将成为公司护城河,推动公司光 伏电池片业务快速发展。

技术: 强强合作,与禾鑫团队成立合资公司。2022 年 12 月,公司与苏州禾鑫新能源 有限公司共同成立苏州赛福天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公司全资子公司苏州赛福天投 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 51%,作为上市公司发展光伏业务的主体,合资公司另 49% 股权由苏州禾鑫新能源有限公司持有。光伏业务团队以周锦峰先生为核心,团队凝 聚力强且长期稳定。赛福天新能源由公司提供上市公司平台,有成熟的管理经验、 广泛的融资渠道、吸引更多人才的能力,由禾鑫提供产业资源、客户资源和成熟人 才。在双方的相互合作下,赛福天新能源在成立仅 10 天后就获得了光伏组件头部 企业协鑫集成在苏州子公司的 6 亿元采购合同。目前,公司光伏业务拥有近百名来 自一线大厂精通工艺、设备的工程师,以及经理级别的管理人才,聚集了经历头部 企业等十几年光伏行业经验的市场、管理、工艺、设备等方面的中高级人才。

员工持股计划激励光伏团队,有望吸引更多优质人才加入。公司于 2023 年 3 月发布 2023 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激励对象总人数不超过 59 人,包括赛福天 新能源总经理周锦峰、营销副总经理谢菲、财务副总经理许晓晴等。公司于 2024 年 4 月发布 2024 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参与对象为公司部分董事、高级管理 人员及光伏事业部周锦峰等核心人员。公司将光伏业务的核心管理团队纳入员工持 股计划,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公司核心经营管理团队及骨干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能, 助力公司战略转型,促进公司光伏业务的发展,并进一步吸引更多优质人才加入。

成立新能源专家委员会,保持技术和市场敏感性。根据公司 2023 年 9 月发布 的《接待投资者调研情况的公告》,公司近期设立了江苏赛福天新能源研究有限公 司,旨在针对未来的新兴技术,如 XBC 电池、钙钛矿等提前进行技术储备。同时, 公司也会相应的在技术工艺层面做一些早期的研发和小试,为后期真正商业化落地 做基础准备。另外,除光伏电池业务外,集团下属设计院也已逐步转向新能源相关 设计,预期将旗下设计院打造成为一个新的流量入口,为此公司积极引入了专业高 技术人才,并组建专业团队参与相关业务拓展。

生产: 绑定上游设备厂商,生产线项目可复制性强。公司在 2023 年初以 1.57 亿元购 入高效太阳能光伏设备整线,具备独立生产能力,在成熟的团队运营下,徐州 PERC 电池片产线经过短暂的爬坡期,已实现满产状态。公司亦与设备厂商合作, 安排相关技术人员培训,TOPCon 电池片产线亦将快速实现量产。公司拥有近百名 一线设备工艺和研发工程师,并与设备厂商签订技术协议,在制造业拥有多年制造 经验与精细化管理体系,可以确保新生产基地快速达到理想生产状态。

产能持续扩建,在建设计产能共计 6GW。1)徐州 PERC 电池片产线:公司于 2023 年年初完成徐州 PERC 电池项目顺利投产,先后与协鑫集成、晋能清洁、华 耀光电等行业知名客户签订电池销售框架合同,目前处于满产状态,产品良率和电 池片的效率处于行业平均水平,总体盈利情况良好。2)安徽明光 TOPCon 电池片 产线:公司新基地位于安徽省明光市明光经开区产城新区,项目总用地面积约 273 亩,规划建设 10GW 的 TOPCon 电池片产线。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 5GW 生产基 地的基础设施已经完成,于 2023 年 11 月投产,产能爬坡中。3)海外光伏电池基地:公司将在国内市场布局成熟后,按计划布局海外市场,确定海外建厂地点选择、 产能规模、产品技术路线等要素。整体来看,如果公司 2024 年电池片满产满销, 则出货量预期 7-8GW,远期公司目标市占率为 5%。

产品性能领先,以 182 尺寸为主。下游客户从产品性能、良率以及性价比等角 度考虑,目前多以 182 尺寸为主,公司目前 PERC 电池片产线产品以 182 尺寸居 多。公司新投产 5GW 的 TOPCon 电池片产线主打产品为 182*182、210*182N 型 单晶高效 TOP-CONSE 电池,以 182 尺寸为主,部分为 210 尺寸,采用 PECVD 法 隧穿层、Poly 层、原位掺杂层的“三合一”制备,具有低成本、高转化率、低衰减率、 高可靠性、高发电性能等竞争优势,有望在市场上获得更多溢价。TOPCon 电池对 应组件功率 580W 为主,未来可实现入库效率 25%以上。

公司以 P 型电池为起点,持续积累经验,再向 N 型升级迭代,并快速推进 N 型 TOPCon 电池的规模化量产,专注于电池片专业化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将走专 业化道路,在时机成熟条件下,拓展下游应用端光伏电站、储能等业务场景,提供 “光储充”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资源: 配套大型组件企业,电池片订单充足。光伏巨头策略往往是全产业链布局,出 于产业链稳定考虑,部分电池片需要外部采购,这就给公司这样的中小型电池企业 消化产能提供机会。公司将通过弥补大厂的产能缺口,配套大厂的二级、三级供应 商来消化部分产能。公司已先后与协鑫集成、晋能清洁、华耀光电、一道新能签署 销售框架协议,累计订单金额超 24 亿元,随着公司电池片订单的陆续交付,业绩 有望高增长。

绑定下游组件厂商苏美达,实现产业链资源互补。2023 年 5 月,公司控股孙 公司赛福天新能源收购江苏达润持有的南京美达伦 100%股权,收购完成后,赛福 天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安徽美达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51%股份,苏美达持 股安徽美达伦 39%股份,安徽国资持有安徽美达伦 10%股份。公司通过股权合作 实现与苏美达战略绑定,并于 2023 年 6 月 1 日与苏美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苏美 达是最 早 布 局 光 伏 行业 的 企 业 之 一 , 具 有丰 富 的 下 游 市 场 资 源, “ 辉 伦 PhonoSolar”光伏组件品牌连续九年荣登彭博新能源 Tier1 榜单,并获得澳洲市场CER-最具价值光伏组件制造商和 Solarquotes-最佳光伏组件品牌,2022 年苏美达 组件出口约 3.75亿美元,同比增长49.8%。公司与央企苏美达达成战略合作,苏美 达参股明光 TOPCon 工厂,实现利益共享,能够依托苏美达海外组件销售渠道深化 海外布局,从而实现差异化竞争。

3 深耕钢丝绳索具行业,电梯领域领先地位稳固

深耕钢丝绳索具行业,应用范围广阔。在钢丝绳索具领域,公司主要产品分为 特种钢丝绳产品和索具产品两大类,具体包括电梯用钢丝绳、起重用钢丝绳、钢丝 绳索具和合成纤维吊装带索具等,广泛应用于电梯、工程机械、港口码头、煤矿、 海洋工程、船舶、远洋打捞、物流仓储等行业。公司“大力牌”钢丝绳和“建峰牌” 索具在业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主要客户为三菱、迅达、富士达、通 力等国际知名的电梯整机厂商,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徐工机械等工程机械制造企 业和中海油、中国石化、中国重工、中集集团、中国建筑国际、中国交通建设等海 洋工程建造企业。

钢丝绳业务为主,索具业务为辅。2023 年,公司钢丝绳索具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6.88亿元,同比下降 5.47%,主要系在宏观环境及行业周期的不利影响下,产品订单量 减少所致;其中,钢丝绳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5.86 亿元,同比下降 4.34%,占主营业务 收入的比例为 36.57%;索具及配套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02 亿元,同比下降 11.49%, 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 6.37%。

3.1 特种钢丝绳:市场需求平稳,行业地位稳固

3.1.1 电梯用钢丝绳:维保市场为主市场,公司稳居全球前二

行业: 电梯用钢丝绳市场主要包括新梯配套市场和在用梯维保市场。根据国际市场研究 机构 Koncept Analytics 估计,2010 年,全球电梯市场中,新梯市场约占整体市场价值 的 40%,而运营维保市场价值约占 60%。根据公司公告,2016 年前中国新梯钢丝绳的 需求明显高于旧梯,但自 2016 年以来,中国市场上旧电梯的维保需求逐渐超过了新电 梯的安装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2022 年,全国电梯、 自动扶梯及升降机产量为 145.40 万台,而全国电梯保有量为 964.46 万台。

新梯配套市场需求主要由电梯行业的市场需求情况决定,市场规模约 30 亿元。电 梯用钢丝绳是新梯安装的重要配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 持续增加,我国电梯行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但近年来,受到房地产和工程建筑等行 业较严酷的经营环境影响,中国电梯产量增速有所下滑,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 年,中国电梯、自动扶梯及升降机的产量为 155.70 万台,同比增长 7.08%。根据公司 招股说明书,2012-2014 年新梯配套钢丝绳需求量分别为 10.14/12.25/13.89 万吨,对 应单台电梯配套钢丝绳需求量分别为 0.19/0.20/0.19 吨/台,则 2023 年中国新梯配套钢 丝绳市场需求量约为 30.21 万吨,若以 1 万元/吨单价计算,则对应市场规模约为 30.21 亿元。

旧楼加装电梯政策有望扩大新梯市场需求。截至 2023 年末,全国 60 周岁及以上 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 21.10%;全国 65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 15.40%。目前, 我国养老基础设施条件较弱,从老年人居家居住的房屋建造年代来看,近六成老年人住 宅建成时间在 2000 年以前,房龄超过 20 年。自 2018 年起,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连续六 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在建议提案中呼吁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加大资金支 持力度,推动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开展无障碍建设、适老化改造等惠民项目。根据 住建部等有关部门统计测算,全国 1980 年至 2000 年建成的老旧住宅约 80 亿平方米, 70%以上城镇老年人口居住的老旧楼房无电梯,预计全国旧楼加装电梯需求在 200 万台 以上,而截至 2023 年 10 月底,全国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仅 10 万台,2022 年、2023 年 当年加装量都在 3 万台左右。在旧楼加装电梯政策的推动下,电梯用钢丝绳市场前景广 阔。

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望扩大新梯市场需求。2024 年 3 月 7 日,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强调设备更 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其中,明确提出加快更新不 符合现行产品标准、安全风险高的老旧住宅电梯。我国现存大量老旧住宅电梯,由于其 服役年限较长、维护保养滞后等原因,往往存在设备老化、性能退化、安全隐患频发等 原因,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居民出行安全和生活质量。此次大规模更新改造 行动,有望通过电梯设备更新,拉动电梯消费市场回暖,推动电梯产业经济复苏,借力 “更新”和“换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维保市场的电梯绳需求量与国内电梯保有量以及钢丝绳的更新速度密切相关。作 为电梯整机的消耗性材料,除配套电梯新梯整机外,电梯用钢丝绳还大量应用于在用梯 维保市场,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截至 2022 年末,中国电梯保有量为 96 4.46 万台。按照行业惯例,电梯用钢丝绳的更换周期在 3-5 年,在庞大的电梯保有量的 基础上,电梯维保市场的规范化一方面将有效保证在用梯配套用绳的按期更新速度,从 而推动在用梯维保配绳需求量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电梯安全意识的强化将促使市场 资源向品牌美誉度高、质量控制严格的电梯用钢丝绳生产商倾斜,在电梯制造商主导维 保市场的趋势下,向大型电梯制造商提供配套的优质钢丝绳生产商更易于在维保市场中 取得优势地位。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2012-2014 年在用梯耗用钢丝绳需求量分别为 6. 90/8.87/11.33 万吨,若假设 2022 年中国需维保电梯数量为 303.12 万台,则 2022 年中国在用梯耗用钢丝绳市场需求量约为 58.81 万吨,若以 1 万元/吨单价计算,则对应市场 规模约为 58.81 亿元。

公司: 电梯用钢丝绳为核心产品,销量长年稳步增长。2013-2020年,公司电梯用钢丝绳 业务收入由 3.91 亿元增长至 4.57 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由 64.52%下降至 61.00%, 销量由 3.63 万吨增长至 4.12 万吨,平均价格由 1.08 万元/吨增长至 1.11 万元/吨,整体 趋于稳定增长。2013-2020年,公司电梯用钢丝绳业务毛利率由 22.33%下降至 14.54%。

品牌知名度较高,客户资源丰富。公司的“大力”品牌创建于 1982 年,在钢丝绳 行业积累了较高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并得到国内外知名客户的普遍认可。大力牌钢丝 绳被评为江苏省名牌产品和江苏省著名商标。在电梯钢丝绳领域,公司产品配套三菱电 梯、迅达电梯、富士达电梯、通力电梯、广日股份等国内知名品牌电梯。公司持续为用 户提供电梯钢丝绳的选型、安装、使用、维护等系统解决方案。

电梯用钢丝绳业务行业领先,稳居全球前二。电梯整机厂商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对钢丝绳的技术工艺与产品品质要求较高,在选择钢丝绳配套供应商时,通常需要通过 长期而严格的考核,品牌美誉度高的电梯用钢丝绳优势企业往往更容易获得下游企业的 青睐,电梯用钢丝绳领域的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目前,公司、天津高盛钢丝绳有限公 司以及无锡通用钢绳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在电梯用钢丝绳领域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根据中国电梯协会 2019 年出具的证明,2016-2018 年,公司在电梯行业市场占有率排 名全球前二。

注重科技创新,持续保持高分子钢丝绳技术领先优势。公司始终把科技创新视为 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通过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平台引进先进人才,与国内多家 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包括研究院和行业内处于领头地位的企业,共同研发推进技术创新, 力求突破技术瓶颈。截至 2023 年底,公司(含全资、控股子公司)拥有专利 254 件, 其中发明专利 61 件、实用新型专利 182 件、外观设计专利 11 件。 公司于 2013 开始研 发高分子绳芯,迈出了对工艺技术探索的第一步,带动整个行业的改变,使同类产品质 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资子公司江苏赛福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门生产高分子钢丝 绳配套的高分子绳芯,提升产品性能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截至 2021 年,已实现规模性量产,占电梯用钢丝绳产品的 30%,得到了国际一线电梯公司 的认可。

3.1.2 起重用钢丝绳:采取差异化策略,专注工程机械市场

行业: 起重用钢丝绳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港口码头、冶金矿山、电力石化、海洋工程 等行业。其中,工程机械用钢丝绳主要应用于起重机、旋挖钻机、塔吊、打桩机等工程 类机械,具体可细分为工程机械新机配套钢丝绳和工程耗用钢丝绳两部分市场。工程机 械新机配套钢丝绳的需求量随着工程机械行业的稳定发展而增长;同时,作为工程机械 的消耗性材料,工程机械用钢丝绳应用量大、更换频繁,其使用量一般是工程机械新机 配套钢丝绳用量的数倍,大型吊装机器设备钢丝绳使用寿命通常在半年左右。根据 Wind 数据,2023 年中国起重机销量为 2.43 万台,同比下降 6.49%。

公司: 起重用钢丝绳为重要产品,销量稳定增长。2013-2020年,公司起重用钢丝绳业务 收入由 0.66 亿元增长至 1.12 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由 10.94%上升至 14.98%,销 量由 0.95 万吨增长至 1.25 万吨,平均价格由 0.69 万元/吨增长至 0.90 万元/吨,整体趋 于稳定增长。2013-2020年,公司起重用钢丝绳业务毛利率由 20.31%下降至 16.96%。

专注工程机械领域,合作知名机械制造企业。由于起重用钢丝绳下游应用领域十 分广泛, 相对于起重用钢丝绳领域整体而言公司规模较小。公司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 长期专注于工程机械等特种钢丝绳的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并与该等应用领域的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徐工机械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形成了良好的长期合作 关系,在细分领域内积累了较高的品牌美誉度和丰富的技术经验。公司的起重用钢丝绳 曾应用于三一重工旋挖钻机、中联重科建筑工地、三峡水电站建设、华天龙号起重船、 大亚湾石化工程、青岛港等项目的建设。

3.2 索具及配套件:“建峰牌”享誉行业,项目经验丰富

索具产品下游应用广泛。钢丝绳索具下游应用领域主要为海洋工程、港口码头、 船舶、航运打捞、工程机械、电力石化、冶金矿山及物流仓储等,亚太地区是全球的钢 丝绳索具需求最大的市场。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22 年中国钢丝绳索具行业市场规模 约为 48.8 亿元,同比下降 5.6%;产、销量分别约为 31.4、29.7 万吨,分别同比增长 3.7%、4.0%;需求客户主要是海洋工程及船舶、工程机械、物流仓储,市场占比分别 为 31%、24%、20%。合成纤维吊装带索具主要应用于海洋工程、船舶、港口码头、 汽车制造、矿山冶金、电力石化、军事等领域,在国际市场应用较早,市场需求以出口 为主。

公司钢丝绳索具占比较高,合成纤维吊装带索具单价较高。钢丝绳索具业务方面, 2013-2020 年,公司钢丝绳索具业务收入由 0.67 亿元增长至 0.73 亿元,占主营业务收 入比例由 11.11%下降至 9.73%,销量由 0.47 万吨下降至 0.43 万吨,平均价格由 1.42 万元/吨增长至 1.70 万元/吨,毛利率由 39.26%下降至 28.34%。合成纤维吊装带索具业 务方面,2013-2022 年,公司合成纤维吊装带索具业务收入由 0.51 亿元下降至 0.38 亿 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由 8.46%下降至 4.85%,销量由 0.22 万吨下降至 0.18 万吨, 平均价格由 2.29 万元/吨下降至 2.09 万元/吨,毛利率由 25.22%下降至 4.51%。

“建峰牌”享誉行业,项目经验丰富。公司的“建峰”品牌在海洋工程、港口、 船舶、海上救助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品牌美誉度,商标被认定为广东省著名商标。公司与 巨力索具的综合实力较强,在国内外钢丝绳索具与合成纤维吊装带索具市场中优势较为 明显。公司先后参与了中国第一座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 981”、南中国海目前发现 的最大油田“流花 11-1 油田”、港珠澳大桥建设项目,以及香港中环填海计划第 III 期、 湾仔发展计划第二期工程、启德邮轮码头、中环湾仔绕道和东区走廊连接路项目、屯门 公路重建及改善工程等重点工程项目,以及“南海一号”古沉船的打捞工作等。

4 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投身绿色建筑行业

收购同人设计,进军建筑设计领域。公司 2020 年 5 月与同人建筑设计(苏州)有 限公司的自然人股东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收购其 100%的股权。同人设计所属行业为工 程技术服务业,为国家建设部批准的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设计资质的建筑设计单 位。同人设计立足于苏州,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目标,经过多 年业务积累,同人设计与当地的房地产商之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受到市场的 广泛赞誉。此次收购有利于公司产业链中补足城市基础建设配套的业务环节,增强公司 可持续发展能力。2023 年,公司建筑设计及 EPC 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0.23 亿元,同比 下降 51.40%;其中,建筑设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0.18 亿元,同比下降 51.49%;EPC 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0.05 亿元,同比下降 51.04%。

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发展,探索“绿色建筑全过程产业服务”产业路 径和商业模式。公司子公司同人设计自 2020 年收购以来,深耕主业,依托属地优势, 参与到多项工业、居住、商业、教育、医疗等类型的项目设计和 EPC 工程总包项目中 的基础上,积极响应集团“城市建设+绿色能源”战略布局,于 2023 年 4 月迅速成立同 人设计零碳建筑事业部,充分参与到集团战略转型事业当中,借助光伏建筑一体化 (BIPV),向下游光伏电站设计安装、投资建设及零碳园区业务拓展,探索“绿色建筑全 过程产业服务”产业路径和商业模式,充分发挥建筑规划设计流量入口作用,协助集团 整合产业链资源,在行业内形成差异化竞争,促进多场景项目落地,助力公司业务增长。 多个电站项目成功并网交付,相关商业模式已跑通。公司绿建事业部携手光伏 事业部,借助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契机,向光伏产业链下游光伏电站投资建 设、设计、安装及零碳园区业务拓展,探索并跑通“绿色建筑全过程产业服务”产 业路径和商业模式。新兴欧佩公司 318.42KW 屋顶分布式项目、新兴妙莲公司 494.16KW屋顶分布式项目、惠州德升金属 525.9KW屋顶分布式项目等多个分布式 光伏项目的顺利并网交付意味着公司绿建事业板块中分布式光伏电站业务从投资、 设计、建设、安装、并网等方面,商业模式基本已跑通,标志着公司在转型清洁能 源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合作固德威、施耐德等知名企业,进行绿色智慧建筑合作。2023 年 10 月 12 日,同人设计与固德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开展全方位的务实合作、创新合 作方式、联手打造更多标杆项目、保障合作协议的实施落地,努力构建新的合作典 范,在推进能源绿色化建设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上做出更大的贡献,并致力于开启 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模式的新的篇章。2023 年 11 月 6 日,同人设计与施耐德电气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将联合打造近零碳排、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工程,构建 “光储直柔”新型建筑电力系统示范,并通过编制行业协会标准等方式,共同推动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低碳建设、运营行业标准或规范的创建和提升,打造更多“教 科书式”绿色智慧建筑范本,助力建筑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立足主业多元转型,“城市建设+绿色能源”双线并行。未来,公司将积极参与 到零碳事业建设当中,以同人设计为主要载体,聚焦于三个层面的碳中和实现路径。 在绿色建筑层面,充分发挥自身建筑设计和施工管理的经验优势,提出基于绿色建 筑底层逻辑的设计优化,清洁能源与环保材料的高效利用,能耗有效的监测管理等 手段,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低碳排放。在清洁能源利用层面,以产业园区为重要 落脚点,满足工商业为代表的用户能源需求结构,发挥在新能源产业电池片生产环 节的上游优势,整合行业资源,提供极具性价比的硬件产品及综合能源解决方案。 在城市双碳发展方面,聚焦城市特定的区域与产业,利用国资背景优势,链接生态 伙伴,提出符合区域城市自身特征的碳中和路线图与双碳阶段性目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评论
  • 相关文档
  • 相关文章
  • 最新文档
  • 最新精读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