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汽车座椅行业产业链及竞争格局分析 汽车座椅是复杂的汽车零部件

  • 来源:天风证券
  • 发布时间:2022/06/20
  • 浏览次数:2809
  • 举报

1. 汽车座椅:汽车座椅构造与单车价值量

汽车座椅是乘车时的坐具,是汽车内饰的必要配置及汽车被动安全的重要产品之一。汽 车座椅可为司乘人员提供便于操作的、舒适安全的驾驶与乘坐位置,其质量将直接影响 到乘车人员的安全和乘坐体验。汽车座椅按照功能可分为驾驶员座椅与乘员座椅:驾驶 员座椅安装在驾驶员座位处,主要满足于驾驶员驾驶时的舒适性与可调整性,结构相对 复杂,性能多样化,多为可电动调节的座椅;乘员座椅安装在乘员座位处,为乘员提供 支持,可适应不同体型的乘员,保障其舒适地摆放头部,手臂与腿部。 汽车座椅产品按照其零部件结构主要可分为座椅骨架、座椅电机、调角器、滑轨、海绵 发泡体、面罩等,不同车型会有不同数量的配置需求,且座椅需要针对不同车型定制化 开发。如轿车和 SUV 每车装配主驾座椅骨架、副驾座椅骨架、后排座椅骨以及座椅滑轨; MPV 或交叉型乘用车每车装配主驾座椅骨架、副驾座椅骨架、后排座椅骨架、中排座椅 骨架以及座椅滑轨。

座椅单车价值量较高且有望持续提升,市场前景广阔。汽车座椅成本约占整车成本的 5%, 成为除动力系统之外成本最高的汽车零部件之一,据华经产业研究院预计汽车座椅单车 价值量约为 3000-5000 元;座椅骨架是座椅的核心部件之一,单车价值量约为 500-800 元,约占座椅总成成本的 15%。随着传统燃油汽车向新能源车、智能化汽车转变,座椅具 备新增功能,价值量或将进一步提升,同时汽车座椅核心部件高技术壁垒保障了高单车 价值量。

2. 汽车座椅产业链分析

汽车座椅作为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在整个汽车产链中外干承上启下的位置,汽车座椅行 业的产业链上游涉及原材料和零部件企业,行业中游为汽车座椅的生产商,下游主体主 要为汽车主机厂。

2.1. 上游分析

汽车座椅是复杂的汽车零部件,涉及机械、电子、纺织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产品,部分 供应商兼具上游原材料与零部件与中游座椅制造业务,如弗吉亚、李尔等。中国汽车座 椅行业上游主要涉及原材料和零部件,在汽车座椅上游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厂家议价 能力较强,具体情况如下:

(1)座椅滑轨:座椅滑轨是调节座椅前后、保持固定与锁止的装置,是汽车座椅中重要的 零部件,具有高技术含量,是重要的安全件。座椅滑轨配合手动锁装置可实现座椅在水 平位置的手动调节,配合电机和驱动机构可实现座椅在水平位置的自动调节。座椅滑轨 的技术难点主要在于滑动结构制造技术与锁止装置技术,其要求生产企业具备精密的模 具和冲床,李尔,安道拓等国际供应商都在大量布局,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应用和技术 专利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2)座椅电机:座椅电机是实现汽车座椅电动控制,为调节座椅提供动力的电机,具有体 积小、质量轻、高效、运行平稳、噪音低的特点。根据所实现的调解功能的不同,座椅 电机主要可以分为水平调节电机、调角电机、前抬高电机、后抬高电机四类。以博世为 代表的国际厂商在汽车电机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研发和设计技术,其研究方向引领着汽车 电机行业的发展。中国在汽车电机方面起步较晚,研究的薄弱限制了其产品进入高端市 场。

(3)座椅驱动器:座椅驱动器可实现座椅位置的自动调节,早期,座椅驱动器技术被 IMS 公司垄断,宁波双林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生产出具备中国自主知识产权 的水平座椅驱动器,成为座椅驱动器供应商之一,打破了技术垄断。

(4)座椅调角器:座椅调角器是实现汽车座椅靠背仰卧和折叠运动的装置。座椅调角器是 汽车上二十项核心技术之一,其核心技术被国际企业掌握,佛吉亚、博泽等企业拥有行 业内领先的技术水平。中国在座椅调角器方面积累了技术,宁波双林汽车部件股份有限 公司已掌握调角器的关键技术,并且有实力生产调角器的高精度冲压模具,为调角器技 术的自主开发和产业化奠定基础。(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2. 下游分析

专业化汽车座椅供应商完成汽车座椅的生产,为汽车主机厂提供定制化产品。汽车主机 厂通过招标确定汽车座椅的供应商,中标的汽车座椅厂家为汽车主机厂提供定制开发, 根据汽车主机厂的技术要求,由技术人员制定开发方案。汽车主机厂在通过检验多项质 量管理体系认证和对汽车座椅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供应链、技术研发、组织规模等进行 严格的现场体系考察的双重审核后,双方建立合作关系,主机厂占据主导地位。 国际座椅龙头主要客户均为全球年销量百万辆以上品牌,营收来源质量高。各座椅龙头 的主要客户虽不尽相同,但均为全球年销量百万辆以上乘用车品牌,且长期关系较为稳 定。

截至 2020 年,安道拓主要客户为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和大众集团占合并净销售 额均为 10%;李尔主要客户为通用、福特、Stellantis 、大众、戴姆勒,高端品牌客户较多; 丰田纺织的核心客户为丰田集团,面向丰田的座椅配套比例约 70%。

3. 汽车座椅发展驱动因素

轻量化与智能化趋势持续提升座椅单车价值量,安全与舒适性配置升级匹配消费者核心 需求,个性化与自主汽车品牌发力,驱动汽车座椅行业快速发展。 轻量化方面,轻量化是实现汽车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一直是行业的发展方向,作为汽 车重要组成的座椅不可能独善其身,同样面临减重的严峻压力。因此汽车座椅的轻量化 在各个座椅厂商那里都如火如荼开展中,主要通过座椅骨架轻量化和整椅轻量化两个途 径实现。2015 年前后各龙头均已开始布局轻量化,如安道拓的“舒适壳体”座椅技术; 李尔 EPP 发泡替代部分座垫金属骨架,改善舒适性的同时实现明显减重;第三代 Super Mini 调角器、 EVO 及 EVO 滑轨均可实现 50%减重。目前座椅轻量化主要通过新材料和 新工艺实现,轻量化材料主要选用高强度钢、镁铝合金和碳纤维,轻量化工艺主要包括 热成型、辊压成型、激光焊接等。

智能化方面,随着汽车向“电动、智能、网联、共享”的新四化转型,智能座舱成为汽 车空间塑造的核心载体,而汽车座椅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座椅智能化主要有三个发展 方面:多场景应用(如麦格纳的可重构座椅,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重构座椅, 可重构模式包括车辆共享、长途旅行和自主共享移动)、智能控制(使座椅控制方式由传 统的按钮控制方式转变为智能控制方式,如 APP 、手势控制、意图感知等)、智能监控 (如 Brain Technologies 的智能汽车座椅系统能够智能监测健康状况、心率和呼吸频率以 及温度)。各整车制造商也在逐步布局座椅智能化,如上汽大通 MAXUS MIFA 概念车提出 了“自适应座椅”的概念,当车内的小孩子哭闹时所在的座椅能够启动保姆模式,通过 舒缓的音乐和按摩来平缓孩子的情绪,帮助大人们省时、省力。

安全性方面,根据 2021 年艾媒数据中心的调研结果显示,用户购车最关注安全因素,而 座椅安全装置可以在车辆正常行驶或碰撞时给车内人员提供更大的安全防护,如主动式 头枕、安全带预警装置、防瞌睡振动马达、侧安全气囊等,座椅供应商或将进一步座椅 安全产品。丰田纺织 2020 年推出一款 IoT 瞌睡抑制座椅系统,在车内配有专用摄像头与 心率测量设备,可抓取驾驶员的面部特征、眼部信号、头部运动性与心率等信息,推断 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如感知到驾驶员有睡意,座椅可根据不同程度发出震动、或播放音 乐提神唤醒,保障乘员的安全。

舒适性方面,汽车座椅的舒适与否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驾车体验,随着消费者对座椅功 能配置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车系开始添加如座椅电动调节、座椅加热、座椅通风、座椅 按摩等功能。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消费偏好将逐步升级,中低端乘用车的功 能性及舒适性将逐步提高,未来乘用车将朝着低端中配、中端高配的方向发展。

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的提升增强了其对功能座椅、个性化座椅乃至智能座椅的买单意愿。 座椅作为驾驶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易通过视觉、触觉等被消费者多维度感知,使消费 升级主导产品力提升。根据美国汽车媒体 AutoPacific 的调研显示,人们最感兴趣的汽车 功能前十项中与座椅相关的配置占到了四项,分别是座椅加热、座椅通风、座椅记忆和 前排座椅电动调节。现阶段国产汽车如岚图 FREE SUV、高合 X 等均具备座椅通风、加热、 按摩等功能。

自主品牌发力,功能性座椅加速渗透。相比于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将中高端车型标配的 功能下探至普通车型。自主品牌发力高端化,座椅的外观、舒适度对消费者感知较为直 观,直接影响品牌力。吉利星瑞车内座椅采用皮革+翻毛皮材质混搭包裹,功能方面支持 主驾驶座椅电动调节,而长安 UNI-V 车内座椅采用仿皮面料包裹,功能方面相比吉利星 瑞多出副驾驶座椅电动调节,驾驶位座椅加热/通风等。

4. 汽车座椅行业竞争格局

2021 年中国汽车产销 2608.2 万辆和 2627.5 万辆,同比增长 3.4%和 3.8%,全国新能源汽 车保有量达 784 万辆,占汽车总量的 2.60%,与上年相比增长 59.25%。其中,纯电动汽车 保有量 640 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 81.63%。随着汽车产量和保有量的增加,我国对 于汽车座椅的需求总量较大,据中研产业研究院估计 2021 年中国汽车座椅新增需求量将 达 2.31 亿个,2022 年汽车座椅新增需求量达 2.4 亿个;随着汽车开始“新四化”转型,人车交互寻求新的突破,汽车座椅结合电动化与智能化, 不断附加新功能,单车价值量不断提升。2018 年前座椅单车价值量稳定在 2500 元左右, 2018 年后座椅单车价值量快速提升到 3000 元以上,2018-2020 年增幅约 23.15%。

考虑(1)未来各项座椅功能渗透率的加速增长(2)应用新材料/工艺实现座椅轻量化提 升单车价值量(3)乘用车总量需求在供给改善背景下需求逐步释放,同时存量市场崛起, 带动汽车座椅市场提升,智研咨询预测 2025 年汽车座椅市场总规模讲从 2020 年的 773 亿元增长至 974 亿元,市场规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汽车座椅行业 Tier 1 集中度高,三大壁垒形成高集中度。汽车座椅行业龙头份额集中, 此前一直由国际企业作为主导。美系、德系的汽车多采用安道拓、李尔等国际厂商的汽 车座椅,丰田汽车多采用丰田纺织生产的汽车座椅,中国自主汽车品牌汽车选择自主品 牌厂商的汽车座椅和合资厂商的汽车座椅,形成 Tier1 高度集中的行业竞争格局。2021 年安道拓、李尔、丰田纺织和佛吉亚全球 CR4 为 68%;国内延锋安道拓、李尔、佛吉亚 三家约占 60%,全球汽车座椅市场集中度较高,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汽车座椅是总成级别的零部件,是机电化一体设备,与整车进行配套的技术难度高,具 备产业化生产能力多为世界主流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总体来看,技术、成本、响应速 度三个因素造就了高行业壁垒。成本方面,座椅供应商采用模块/平台化生产、产业链纵 向发展和产能转移的手段控制成本。响应速度方面,汽车座椅行业需与整车厂就近建厂, 并相应扩建产能,提升自身响应速度和产品竞争力。技术方面,汽车座椅需要定制化生 产,开发生产周期长,考验座椅供应商的研发能力,同时,汽车座椅的轻量化和智能化 转型,对座椅供应商生产技术提出更高要求。

5. 汽车座椅发展趋势

行业获变革机遇,成本与响应速度优势赋予自主供应商崛起新机。成本方面,国内企业 人力成本较低,建立了平台化生产方式,产业链垂直发展。海外龙头座椅供应商近年来 经营情况恶化,佛吉亚、李尔等受疫情影响出现利润大幅下滑,甚至亏损,或将影响国 际龙头企业投资逐步减少投资。 响应速度方面,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缩短换代周期,更快推出车型是车企新的竞争力,这 也对零部件服务响应速度提出更高的要求。整车厂新造车平台及造车新势力更注重成本 和效率,供应链更开放,将带来更多机遇。而在技术方面,国内自主供应商逐渐积累了 丰富的研发经验和技术储备,并具备轻量化(座椅骨架增长点)等制造能力。

座椅零件 Tier 2 加速国产替代,国产配套从细分部件逐步渗透。汽车座椅供应链中,Tier 1 向整车厂供应座椅总成系统,Tier 2 向 Tier 1 提供座椅骨架、滑轨、调角器等零部件。 Tier 1 多为外合资企业,行业集中度高。Tier 2 包括外合资及自主企业,头部自主企业凭 借长期积累的技术实力和快速响应能力,有望加速替代外资与合资企业份额。汽车骨架 有较高技术壁垒,国产细分龙头上海沿浦公司占据独特生态位,主要配套李尔、麦格纳 等国际一线座椅总成厂商,间接配套国内外知名整车厂。 新势力供应链趋向于扁平化,车型迭代加速,对供应商快速响应及密切配合的需求空前 提升,有望变革汽车座椅长期格局。新势力在智能化上堆料花费巨大,对成本更为敏感, 自主供应链成本优势明显。E.g. 小鹏 G3 座椅选用浙江天成作为总成供应商之一。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评论
  • 相关文档
  • 相关文章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