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阿里健康研究报告:健康未来先锋者

  • 来源:国泰君安证券
  • 发布时间:2023/08/28
  • 浏览次数:2049
  • 举报

1. 政策加速互联网大健康产业转型

1.1. 政策端优化经营环境,推动行业步入深化转型期

互联网医疗发展起步较晚,新冠疫情驱动行业加速形成。远程医疗 是互联网医疗的雏形,起步于 20 世纪 80 年代。进入 21 世纪以来,开始 出现以信息技术为基本手段的互联网医疗现象。2009 年新医改的启动, 促进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以及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快速发展。 “十二五”末期,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两大核心医疗数据库初步建 成,医院内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初步实现。近十年来,随着政策文件的 逐步完善和移动智能设备的发展,互联网医疗逐渐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 活中,并逐渐建立起基本行业规范。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互联网医疗 不受地域空间限制、信息采集共享等优势凸显,行业需求快速迸发。后 疫情时代,伴随着 AI 技术的爆发,“互联网+医疗”迎来新的产业革新机 会的同时,政府对“互联网+”诊疗服务的机构、人员、业务、质量安全 等监管力度加大,且更加细化。且互联网医院运营需要调动多种能源支 持,成本效益影响运营方是否继续维系的决策。互联网医疗行业步入转 型期。

早期互联网医疗政策收紧促使行业低迷。在 2016 年,互联网第三 方平台的药品在线零售试验项目被叫停。2017 年,互联网诊疗应用被限 制在医疗机构之间,以及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慢性病签约服务,不再直 接对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由于国家政策的收紧,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进入 了一个相对低迷和冷静的阶段。 新冠疫情以来,平台、医保、药品政策持续落地催化行业发展。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促使线上医疗需求激增,政策端也加速从各方面推进。 2020 年 2 月,国卫办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 工作的通知》,提出在疫情防控期间运用互联网医疗平台辅助线下诊疗, 分担线下医疗服务压力。同月,国家医保局、国卫办发布《关于推进新 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完善了互联网诊疗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服务结算价格和支付政策。2022 年 7 月, 药监局发布《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对网售处方药的限制逐步放 开,药品流通渠道得以拓宽,医疗机构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得 以互联与共享。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获批增多,医药分离政策嫁接部分需 求至院外药店。在供给端,取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的企业数 量于 2015-2021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2 年前 10 月共审批证书 36832 件,超过 2021 年全年,供给侧企业数量持续增长。同时,医药分离政策 后,医药补医机制被改革,从体制机制上切断了医院与药品销售之间的 利益联系,解决医生多开药、开贵药的问题,促进药品合理使用,切实 降低群众用药负担。大型检查及药品费用下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消费 者医疗支出负担,同时医药分离和药品费用的下降也为互联网药品经营 企业运营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商机。

1.2. 医药电商模式符合消费者行为变化趋势,具备发展潜力

社交距离政策与医疗系统的压力,导致疫情期间医药电商需求旺盛。 新冠疫情期间,由于社交距离与居家隔离政策,消费者无法前往线下药 店购买药品,而选择在线购买。同时,新冠疫情给医疗系统带来极大压 力,许多人选择在线咨询医生,或通过电商平台购买非处方药品,以减 轻医疗机构的负担。医药电商的需求在疫情期间增长趋势强劲,2020- 2021 全国药品市场各终端渠道中,医药电商实现 25%的高增长。后疫情 时代,市场预期人们可能会回归传统的购物方式,回归线下实体药店购 买药品,但我们认为,疫情培养了用户线上购药的习惯,医药电商需求 增长是长期趋势。

新冠疫情导致消费者购药心智转变,自主购药动机增强,计划性买 药备药行为出现。数据显示,新冠疫情引发人们对健康和防病的关注度 提高,88.8%的消费者更加关注健康,并积极解决目前的健康困扰。部分 消费者由于担心药品短缺或者其他风险情境,开始储备必要的药品,76.2% 的消费者习惯于有计划地买药、备药。同时,消费者对药品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的关注度提高,导致了对医药信息透明度和追溯性的需求增加。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医药市场仍有大量的增长潜力。 2020 年大陆地区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为 2.64 亿人,已占到总人 口的 18.7%。另一方面,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也在延 长,这进一步增加了老年人口的比例。老年人群是医疗市场的主要消费 者,他们的需求将持续推动中国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增长。 慢性病与轻症疾病患病率上升,年轻消费人群市场规模增长。据阿 里健康研究院的数据,随着移动电子设备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率不断增 长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89.6%的 Z 世代(18-27 岁人群)拥有用眼过度、 失眠、脱发等各类轻症健康困扰,且当中 72.1%的人群会选择自主购药。 同时,我国慢性病患者基数逐年扩大,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慢病自主购 药动机强、计划性强,同时要求产品多样。同时,消费者对购药评价、 用药安全等健康知识与信息需求较大,除了短视频等渠道外,电商平台 也成为新的健康信息触媒渠道。

医药电商多方面购物优势,契合 Z世代、慢病患者等消费群体的全 面购药需求。医药电商平台的便利性、产品多样性优势,为此类消费群 体的自主购药、日常备药、计划性购药行为提供了更优化的购物体验。 消费者可直接通过电子设备下单,于电商平台浏览更加丰富的产品品类, 并享受平台提供的快速配送与用药咨询服务,使得消费者可以在家中轻 松购买药品。同时,医药电商平台的专业性内容为消费者提供了高效便 捷的信息触媒渠道与高质量的服务内容。因此,消费者的网购惯性有望 逐渐延伸至医药领域,线上购药渠道有望从线下市场逐渐引流客源,成 为新的消费趋势。

1.3. 供需同步释放有助多点开花,互联网医疗行业前景可期

零售端网上药店销售额增长远快于线下药店,医药电商行业渗透率 大幅提升,进入发展期。截至 2021 年,我国零售端网上药店销售额达 2234 亿元,并连续多年保持至少 40%以上的高水平增速,2013-2021 年 复合增长率达 63.85%,远高于线下实体药店销售额 5.89%的复合增长率 水平。近年来,国家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医药电商行业,医药电商市场渗 透率不断提高,2021 年医药电商市场渗透率达到 13.4%,行业 PS 率为 0.6。在需求端,移动设备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率逐步提高,新冠疫情的 影响,加速推进了消费者购药渠道和购药习惯的转变,行业进入发展期。 近两年来,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持续增长,2022 年 12 月达到 3.63 亿人, 较上年增长 6466 万,占网民总体的 34%。另一方面,用户平均购药频次 在近年来不断上升,于 2021 年达到每年 2.4 次,但仍属于低频生意。

2. 阿里布局大健康领域,面向 C 端打造一体化医药 服务平台

2.1. “三朵云”战略布局大健康,多板块助力公司业绩成长

公司战略方向明确,通过云医院创造需求,赋能云医院作为主要收 入来源,并以云基建为辅助,形成一体化完整医疗生态布局。自成立以 来,公司不断拓宽业务格局,逐步向医疗健康各个细分市场渗透。目前 公司拥有医药电商业务与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业务两大板块,形成了 云药房、云医院、云基建三大业务集群。其中,公司医药电商业务又分 为医药自营与医药电商平台。面向 C 端的医药自营为公司核心业务,营 收占比高达 88%,主要包括 B2C 药房零售模式、B2B 集采分销模式与 相关广告业务,即通过线上自营平台,向消费者销售处方药、非处方药 (OTC)、保健品、医疗器械和隐形眼镜等全品类大健康产品。

FY2023 公司业绩超预期,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近年来,公司 营业收入保持高水平增速,2023 财年(2022 年 4 月 1 日-2023 年 3 月 31 日)实现营业收入 267.82 亿元,较上一年度同比增长 29.98%;NONGAAP 净利润为 7.51 亿元,实现扭亏为盈。2018 至 2023 财年营收 CAG R 高达 61.43%。近年来,由于处方药业务收入显著增长,导致毛利率整体 呈现下降趋势。2023 财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与净利率均有所增长,毛利率 较上一年度从 19.96%增长至 21.3%,净利率从-1.29%增长至 1.99%。同 时,公司费用率管控良好,整体呈下降态势。其中 FY2023 销售、行政 及一般费用率下降明显,较上一年度从 11.53%降至 8.02%;研发费用率 从 3.54%降至 2.53%;其他营业费用率微小回弹,从 10.2%增至 11.01%。

2.2. 接入母公司平台,多元消费场景渗透赋能自营业务销售

阿里健康背靠阿里系平台获取天然用户流量优势,基于不同生态场 景提供多元化产品销售。阿里巴巴旗下有淘宝、天猫、支付宝等多个高 流量的平台,这些平台拥有的用户群体庞大,用户活跃度高,这为阿里 系的生态联动提供了大量的潜在用户。阿里巴巴旗下的各个业务板块涵 盖了电商、支付、云计算、媒体娱乐、本地生活服务等多个领域,渗透 到了日常生活中的多个不同方面,消费情景多样。同时,阿里各个业务 板块可以共享和分析用户数据,通过精准的用户画像和推荐算法,可以 更准确的推送个性化的内容和产品,从而提高用户购买转化率、粘性和 活跃度。各个平台可以实现无缝链接和跳转,用户可以在不同的平台间 自由切换,这也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从而增加了用户的活跃度 和停留时间。近年来,阿里健康活跃用户数量持续增长。2023 年 3 月, 阿里健康线上自营店的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 1.3 亿,较上一报告期同比 增长 8%,天猫健康平台年度活跃用户接近 3 亿。

基于电商零售环境创造消费型医疗药品需求,提升用户黏性并加速 多元医药赛道品牌孵化。阿里健康凭借其强大的电商基因,在医药自营 业务和天猫医药馆的发展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从最初收购拥有 C 端销 售认证的广州五千年大药房,到整合天猫医药馆,阿里健康已覆盖多个 健康医疗领域,用户多样化的健康需求都能通过自营平台得到满足。同 时,公司通过迭代客服产品和强化供应能力,大幅提升用药咨询转化率 和配送时效,优化客户购物体验。受益于阿里巴巴在多场景平台对用户 针对性健康需求的精准定位和引流作用,自营业务中快消属性较强的处 方药、保健品等药品收入比例较大。公司 2022 财年上半年药品收入占比 高达 64%,相较于另一行业龙头企业京东健康的自营业务收入结构存在 较大差异。同时,多方需求崛起倒逼公司产品品类不断增加,孵化了彩 色隐形眼镜、血糖用品、医用敷料、艾灸艾草制品等 10 个规模超 50 亿 的赛道,品类 SKU 超过 4000 万个。

医药自营收入增长态势强劲,占领绝对比例并成为公司业绩核心驱 动力。公司自营业务依靠不同消费阵地,向消费者提供以处方药、非处 方药(OTC)、保健品、医疗器械和隐形眼镜等品类为代表的产品销售和 服务。多年来,公司医药自营业务的营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且于 FY2023 达到 88.15%。同时,医药自营业务销售额亦保持高水平增长。公司 2023 财年医药自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35.92 亿元,较上一年度同比增长 31.71%;FY2018 至 FY2023 医药自营营收 CAGR 为 61.47%。 电商平台业务逐渐成熟,营收占比逐步下降且增速放缓。作为公司 第二大业务板块,电商平台业务在依靠阿里系生态获取先天品牌与流量 优势进入医药电商平台领域后,成功吸引部分商户入驻,经历快速扩张 期后平台市场容量逐渐稳定并实现一定用户黏性,形成部分固定商户和 用户数量。近年来,医药电商平台业务销售额在经历高速增长后逐渐放 缓。公司 2023 财年医药电商平台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2.38 亿元,较上一 年度同比增长 12.10%;FY2018 至 FY2023 医药电商平台业务营收 CAGR 为 67.24%。同时,公司医药电商平台业务营收占比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从 2019 财年的 13.54%降至 2023 财年的 8.36%。这是早期扩张以及疫情爆发导致前期流量与营收的高基数效应。

2.3. 诊疗与数字化管理服务创造医药需求,反哺自营药房

利用技术手段和模式创新提供一站式线上线下全程闭环的诊疗服 务,为患者实现“小病小医,大病大医”的服务目标,并为自营医药产 品销售创造需求。当用户有实际就诊需求时,他们可以选择通过医疗服 务应用“医鹿 APP”或者支付宝医疗健康频道进行咨询。其中,“医鹿 APP”主要解决轻度病症的在线问诊,而支付宝的医疗健康频道则针对 重度疾病,提供精准的本地医院导诊服务。同时,公司互联网诊疗业务 开具处方,将创造新的购药需求,为公司医药自营业务起到引流赋能的 作用,从而得以构建全面医疗健康管理闭环系统,更有效地实现内部用 户流量的循环。

慢病管理体系和医师团队矩阵逐步完善,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并反 哺自营业务。截至 2023 年 3 月,与阿里健康签约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服 务的执业医师、职业药师和营养师合计近 20 万人,较上一年的增加近 4 万人,日均在线问诊服务量超过 40 万次。同时,平台在节假日也能提供 全天候的服务,病患在最快 60 秒内就能得到医生的接诊。在慢病患者 人数上升的背景下,阿里健康围绕在线问诊、复诊开方、靶向式教育等 方面展开数字化服务,为慢病患者搭建服务新模式。截至 2023 年 3 月, 公司慢病用户人数近 900 万,同比增长 35%,人均用药市场同比快速攀 升。公司慢病管理体系和便捷迅速的诊疗服务为公司带来一定程度的用 户黏性,从而引导消费者产生长期购药需求。

AI 技术爆发带来降本增效潜力与信息流通能力,费用管控与运营 效率有望进一步优化。智慧医疗是阿里健康重点发展的业务线,其上联 医院、中间嫁接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提供方、下达 C 端用户,以互联网医 院、医疗 AI 解决方案、健康智能管理为主要产品,形成完整的智慧医 疗服务闭环。AI 的高度灵活性使它能广泛应用于“医师+药品+医疗服务” 的各个环节。在医师环节中,AI 能有效提升医生群体的知识储备,减少 医疗资源分配过程中的浪费。在药品领域,AI 可以有效缩短药品研发的 过程,加快产品更新的速度。同时,在销售环节,AI 对大数据和物联网 等科技应用的效率将实现质的提升。医疗技术方面,AI 控制的手术、临 床诊断、医学检验等功能可以大幅度减轻医生的压力,同时也能降低医 疗误差和人力成本。AI 技术的进步,将有利于加速实现降低运营成本和 提高服务效率的目标。

顺应科技化浪潮,医药健康与数字化业务为自营药房赋能新一轮增 长机会。公司医疗健康与数字化服务业务处于发展早期,营业收入数额 与占比相对较小,但近年增长速度迅猛。2022-2023 财年,公司医疗健康 与数字化服务业务开始。FY2023 医疗健康与数字化服务业务实现营业 收入 9.33 亿元,较上一年度同比增长 39.29%;FY2018 至 FY2023 医药 电商平台业务营收 CAGR 为 50.12%。公司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业务 营收占比在经历早期持续下降的阶段后,于 FY2022 开始反弹。FY2022 和 FY2023 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 3.26%和 3.49%,较 FY2021 分别增长 1.09%和 1.32%。

3. 市场竞争格局松散,营销投入叠加集团流量接口创 造品牌效益

市场竞争格局初步形成,未来龙头企业市占率提升潜力较大。医药 电商属于低频交易行业,因此,阿里、京东等综合电商平台相较于其他 独立互联网医疗平台具有庞大的流量优势,高频流量对低频业务的优势 显著。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作为两大头部平台,持续联动电商生态向集 团用户渗透,获得了已有流量的引入。同时基于已有的综合电商业务模 式的成功经验,建立了显著的竞争优势,率先占领了行业市场份额。2021 年中国数字零售药房市场收入中,京东健康与阿里健康分别占比 10%与 6.5%,处于行业龙头地位。其他数字零售药房收入占比高达 83%,市场 竞争格局相对较为松散,头部企业有望进一步开拓市场,提升市占率。

京东健康因物流与供应链的核心优势,获得较强的盈利能力。阿里 健康与京东健康在物流能力上存在一定差距。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 京东物流在全国范围内拥有 22 个药品仓库和超过 500 个非药品仓库, 药品“自营冷链”能力已经覆盖全国超过 300 个城市。京东健康通过京 东大药房的角色,创建了一个涵盖药品制造商、供应商和物流公司的供 应链网络,在仓储能力、物流覆盖范围、物流配送时效方面占领一定优 势。同时,京东健康协助药企加速新特药研发、提供 C2M 反向定制和 “实物+服务”健康管理解决方案。更优惠的商品价格与更高的运营效率 为用户提供良好的购物体验,促使京东健康营收快速增长。相较于京东 健康,阿里健康在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上相对缓慢,但随着近年来履约 费用率不断提高,物流配送资源投入不断增加,在未来有望弥补物流能 力方面的短板。

阿里系平台生态在民生领域的高渗透率成为阿里健康的核心竞争 力。阿里巴巴业务板块深入至消费、结算、工作等多个领域,拥有更开 阔的民生消费场景,获客来源更广。在各个平台对用户的精准定位可提 供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有利于提高用户黏性。阿里健康背靠 阿里系生态接入各大平台,在 C 端的流量优势吸引更多 B 端商家入驻, 2022 年阿里健康第三方商家数达到 2.8 万,较京东健康多出 0.8 万。同 时,阿里健康与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等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推出了电子处方、互联网医院、智能诊断等多项创新服务,为消费者提供 了便利。

慢病管理与中医治疗业务拥有较大发展潜力。阿里健康在慢性病服 务的数字化和中医治疗两个方向上加大了投入。慢病患者用户近年不断 增长,2023 年 3 月 31 日已接近 900 万人,且人均用药时间也有显著增 加。阿里健康互联网诊疗平台已经在呼吸科、神经内科、乙型肝炎、肠 内营养等 17 个重点疾病领域建立起病患管理体系。此外,阿里于 2021 年收购头部互联网中医诊疗平台小鹿中医,为中医医疗服务赋能。由于 这两个领域的商业化进程相对较慢,因此这两个领域实现大规模的收入 增长尚需时间。

相较于京东健康而言,阿里健康在营销上的投入更大。近五年阿里 健康销售费用率持续高于京东健康,2022A 阿里健康销售费用率为 6.6%, 较京东健康销售费用率高 1.9%,为阿里健康重视天猫医药平台及阿里健 康大药房品牌建设所致。阿里健康2022A销售费用率较2021A回落3%, 主要是由于推广及广告策略的变化,调整在天猫健康平台和医药自营业务品牌心智建设的投入。京东健康因权激励费用导致管理费用率较高。 研发费用率两公司相较持平。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评论
  • 相关文档
  • 相关文章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