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传媒互联网行业策略:“智”胜未来,曙光初现

  • 来源:东吴证券
  • 发布时间:2023/12/29
  • 浏览次数:421
  • 举报

1、全球AI科技创新共振,新娱乐形态有望引领传媒创新

互动游戏、小游戏、短剧等引领新娱乐形态

2023年小程序短剧快速增长:2022 年 8 月短剧单日消耗(即短剧广告主的投放支出)超 1000万元,而 2023 年春节期间已突破 3000 万元,五一突破 4000 万元,端午突破 6000 万元,2023 年 11 月12日的单日消耗已超 7000 万元。按此趋势,预计2023全年市场规模将达250~300亿元左右。 游戏工委与伽马数据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小游戏市场收入为200亿元,同比增长300%。

技术加速落地场景,2024年仍然坚定看好科技及娱乐创新

从大模型及应用的历史演进来看,AI大模型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而且应用落地的节奏也越来越快。根据 SensorTower,ChatGPT APP日活不断创出新高, 网页端流量也开始恢复增长,我们判断,ChatGPT在语音/图像/联网等能力的迭代有望带动用户进一步增长。2023年是国内大模型开始快速发展的元年,业 内认为在中文场景下大模型能力接近GPT3.5水平,因此判断2024年有望出现现象级应用产品。 相比过去几年,2023年是传媒互联网行业受到传统娱乐方式增长放缓、新技术催化影响最为显著的一年,展望2024年,我们仍然坚定看好科技及娱乐创新 所带来的投资机会。

2、多模态模型迭代,Agent 引领应用方向

大模型上半场格局基本确定,关注多模态进展

2023年,智谱AI、百川智能和Minimax三家新兴大模型企业年内融资金额持续提升,且投资方中也出现越来越多互联网大厂,如腾讯、阿里、美团等。 大模型之间的竞争对于资金投入的要求越来越高,除此三家外,包括腾讯、字节、百度、昆仑万维、科大讯飞等行业龙头也已基本完成多轮底座大模 型的训练,我们认为新进入者将难以改变现有的竞争格局。从海外来看,OpenAI 估值大幅上涨,GPT系列持续迭代至GPT4-Vision。据美国《华尔街日 报》报道,今年4月29日,OpenAI 估值仅290亿美元,而9月OpenAI洽淡新一轮融资时估值已涨至800~900亿美元。

我们认为大模型领域后续将围绕模型能力的持续迭代展开。按照处理的数据类型数量划分,AI模型可以划分为两类:(1)单模态:只处理1种 类型数据,如文本等;(2)多模态:处理2种及以上数据,可类比人脑同时对文本、声音、图像等不同类型信息进行处理。 • 多模态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必经之路。相比单模态,多模态大模型在输入输出端的优势明显。 • 输入端:1)提升模型能力:高质量语言数据存量有限,且不同模态包含的信息具有互补性,多元的训练数据类型有助于提升通用大模型能力; 2)提高用户体验:推理侧更低的使用门槛和更少的信息损耗。 • 输出端:更实用。1)可直接生成综合结果,省去多个模型的使用和后期整合;2)更符合真实世界生产生活需要,从而实现更大商业价值。

多模态大模型框架概览: ◼ 数据:文本、视觉、声音、触觉、气味等。 ◼ 算法:通过多模态统一建模,增强模型的跨模态语义对齐能力,打通各模态之间的关系,执行标准化的任务。 ◼ 应用:办公、电商、娱乐、教育等领域。

视觉模型:数据与算法同步发展,图像生成引领方向

数据与算法往往同步发展,大型高质量数据集是模型突破重要基础,算法突破推动爆款应用出现。 • 现阶段多模态数据大多需要先用文本标注而非直接用于训练,相比文本数据集,图文对、视频文字对等数据集获取和标注工作量更大,大型高质量数据集的出现将为领域内 算法突破奠定基础。 • 算法在泛化性(21年CLIP,似GPT3时刻)、可提示性(22年Flamingo,似ChatGPT时刻) 、生成质量和稳定性(2021年扩散算法)等突破将推动技术拐点到来及爆款应用出 现。 

2D图像生成引领视觉模型前进方向。由于2D图像生成在数据、算法、算力等方面是视觉模型中要求相对较低的领域,因此更容易实现技术突破,更早出现爆款应用(如 Midjourney、dalle3),其也为3D资产生成、视频生成等领域提供技术参考。但考虑到后两个方向算法未完全收敛,尚未进入“大炼模型”阶段,距离真正的技术和应用爆发 拐点还需要一定时间。

图像模型领域已具备大规模高质量的公开数据集,驱动文生图技术加速发展,也为其他视觉模型提供帮助。2021年LAION-400M数据集发布,大 小接近此前已有的私有图文对数据集CLIP,2022年5B版本发布,是目前已知且开源的最大规模多模态数据集,已用于训练当前最先进的文本-图 像模型,包括Stable Diffusion等。其他类型视觉模型中也会采用图文对数据集进行训练。 

视频领域已有上亿规模的高质量数据集,期待加速行业发展;3D领域则仍有待突破。 • 视频领域:2021年HD-VILA数据集实现规模、质量、多元性突破,数据集包含来自300万个视频中1亿个视频文本对,视频时长合计37万个小时, 所有视频分辨率720p VS 主流视频文本数据集分辨率240p/360p;涵盖YouTube15个最流行的视频类别,如体育、音乐、汽车等。 • 3D资产领域:数据集规模仍较小,尚未出现上亿规模的数据集,仍待突破。

视频生成包括文生视频、图生视频等。相比图像生成,视频生成模型训练面临更多难点:1)算力和存储需求高: 视频比图像更大,训练时需更大 GPU内存,推理时生成大量帧,确保帧间空间和时间一致性会产生长期依赖性,计算成本更高。2)大规模高质量数据集仍较少;3)技术复杂, 控制难度高。需考虑流畅性、动作、逻辑问题;涉及到更多空间维度,当视频很长时,确保每一帧都协调一致相当复杂;prompt过于简单难以为 每一帧都提供详细的描述。 

2023年以来技术加速突破,2024年或有望取得更大发展。1)2021年受GPT3和DALLE启发,行业开始采用Transformer 架构,出现了Make-a-video 等只需prompt即可生成视频的模型;2)2022年扩散模型从图像扩展到视频领域,相关研究论文数量从22年的14篇显著增加至23年前10个月的103 篇,23年GEN-2、PIKA1.0等视频模型效果取得明显突破,开源玩家入场,共同推动视频生成行业加速发展。虽然由于数据、算法等难点,行业 技术仍未收敛,生成效果仍有提升空间(仍有生成痕迹,流畅度/清晰度/时长/动作复杂度不够),但我们认为视频生成的2022-2023年可类比2D 图像生成的2021年(已有上亿规模的数据集、扩散模型取得突破),且考虑到LLM对AI各领域的加速作用以及已出现较好的开源模型,2024年行 业或取得更大的发展。

3D资产生成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如智能3D打印生成、虚拟现实设备、元宇宙生成等。目前3D生成技术包括NeRF(神经辐射场) 、GAN、 DIFFUSION等,主要难点包括:1)缺少大量高质量的3D数据集。2)算力要求更高。每次优化所需迭代次数更多,耗时耗力,如22年11月英 伟达推出的Magic3D模型生成单个3D网格模型可能需长达40分钟,而Midjourney一般10秒钟左右即可生成4张图片。3)技术难点更多。3D模型 远比2D图像复杂,且必须具备从不同角度看物体形状的一致性,更容易出现常识性问题,如AI生成的3D对象有多个头或者多个面。 

受益于扩散模型等生成算法发展及文生图成功应用的出现,2022年以来的Magic3D、Point-E等3D生成模型技术上有所突破,但在生成效率及 精度上仍未找到平衡点,在视觉生成模型中属于相对早期的领域。如Magic3D分辨率比DreamFusion提升8倍,但完成一次渲染仍需40分钟; OPEN AI的Point-E通过使用点云模型极大提升生成效率,只需单个GPU用1~2分钟即可完成,但精度相对有所降低。

听觉模型:数据仍有缺口,23年以来技术有所突破

听觉模型可分为音频识别与音频生成两大方向,其中识别技术已相对先进,生成可分为语音生成、音色转换、音乐生成和音效生成等。 ◼ 现有训练数据集范围较窄,规模有限。由于声音信号有自由度高、动态化特点,生成连贯、高质量音频需依靠大量文本-音频数据进行训练。 • 语音:主要来自开源数据集、企业自有数据等,但方言、小语种等低资源语音数据,用于语音翻译全流程对齐的标注数据仍然较少。 • 音乐:考虑到版权问题,大多与音乐版权公司合作获取,如Stable Audio与AudioSparx合作,MusicGen与ShutterStock及其子公司Pond5合作。但 也因此高质量数据较少,如23年推出的Stable Audio训练数据包括超过80万条音频文字对,谷歌的MusicLM为5500个音乐-文本对,相比视觉数 据集明显较少。 ◼ 受大模型及扩散模型等工作的启发,音频生成算法2023年以来取得进一步突破,其中音乐生成技术相对复杂,开源模型的出现有望推动行业前进。

具身智能:相对远期,AI+机器人实现与现实世界交互

具身智能多指有类人身体并支持物理交互的智能体,如家用服务机器人、无人车等。具身智能是最为复杂的多模态能力,不仅要具备理解和推理 能力,还要能够接受视觉、触觉等多模态的信息,同时对物理机械技术和工程等也提出要求。目前尽管已有多种机器人与软硬件设备出现,但还 只是较为简单的机械控制系统与AI技术的结合。 ◼ 随着多模态模型的视觉感知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可集成至机器人硬件系统,具备与现实世界交互的功能。GPT4V目前已支持泛化的空间感知与 推理能力,如模拟家用机器人并完成居家任务等;PaLM-E能够支持机器人控制规划任务。未来随着多种模态的进一步整合,机器人设备能够实现 集视觉、触觉、听觉为一体的完整具身智能。

AI Agent:大模型时代AI应用的重要落地方向

大模型时代的AI AGENT = LLM(核心控制器,构建核心能力)+ 规划能力 + 记忆 + 工具。其中基座模型能力至关重要。 • 我们认为LLM给AI AGENT底层提供了一个突破性技术方案:过去强化学习基于深度学习框架可让agent学到技能,但agent本身并没有真正理解问题和 技能,泛化性也较差,只能用于特定领域,主要用在游戏和用来制作低维控制/计划,代表性应用是围棋领域的AlphaGo;LLM带来了深度学习新范式 ,思维链和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有望让agent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和迁移能力,从而让创建广泛应用且实用的agent成为可能。 • 由于生成式LLM存在幻觉问题,记忆力短,在实际应用中难以保持长期一致性和准确性,且agent间合作也是重要趋势,除了等待基座模型自身迭代 之外,借助外部力量(向量存储、检索、代码等)是重要方法,完整的AGENT框架应该具备这些能力。我们认为补齐了大模型短板的AI AGENT更 具备实用性,将是大模型重要落地方向。前特斯拉总监、OpenAI大牛Karpathy公开表示“如今AI智能体才是未来最前沿的方向”“相比大模型训练, OpenAI内部目前更关注Agent领域”。

3、短剧:内容生产模式变革,带来新娱乐市场

小程序短剧快速出圈的本质原因是内容生产模式变革

短剧已发展七年,为何在今年破圈?核心原因是商业模式的变革。不论是传统影视剧还是分账微短剧,本质上都是toB的商业模式,离用户远、成本高 、周期长,内容生产速度跟不上用户偏好改变的速度,内容变现效率低。而小程序短剧采用C2M模式,以销定产,下游投流数据反馈至上游生产环节 ,提高了内容变现效率:1)传统影视剧为 PGC+toB,离用户较远;2)分账微短剧的本质与长剧类似,仍是toB模式,市场空间有限。我们估算2023 年分账短剧整体市场规模仅8亿元左右;3)短剧前期投入低,根据动态ROI随时加量/减量,投资回收期短,因此风险小。为什么是今年?催化剂是平 台扶持和抖微拆墙互通:2021年以来,工信部有关部门推动互联网平台放开外链、互联互通,2022年抖音逐步开放对微信小游戏(2022年中)、微信 小程序(2022Q3)的跳转链路。抖音有着大量的内容、精确的算法,且用户类型和短剧用户高度重合,但是小程序体系发展偏晚,支付体验较弱。用 户的充值冲动,在支付节点打了折扣。微信小程序体系完善,支付过程丝滑,但缺乏对于短视频用户的精准画像。 • 抖音打通微信跳转链路后,真正实现了买量-推送-用户点击-用户付费-数据回传的全流程打通,推动了微短剧行业规模增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前微 短剧的投放渠道主要发生在抖音而数量上则更多分布于微信小程序。

短剧创造了增量市场,还是争夺存量市场?

短剧脱胎于网文,并打开了变现空间。我们认为短剧目前以增量市场为主,而未来可能争夺部分传统内容(如电视剧、中长剧、电影)的市场份额。 短剧目前以增量市场为主,其用户群体和中长视频平台用户群体并不一致,在年龄、性别、城市线级上差异较大。截至2023年7月,小程序流量短剧付费 人群中男女比例约为 7:3;30 岁以上人群占近 9 成,核心付费人群为31-40岁群体。女性、年轻、一二线城市用户覆盖尚且不足,未来短剧题材逐步丰富 ,有望吸引更多元的用户群体。

行业空间:MAU增量来自哪里?——品类扩张实现用户扩圈

2023H1女频短剧数量占比有所提升,细分类目更加丰富,品类拓张有助于吸引更多用户群体。 1)女频剧供给大幅上涨,占比大幅提升。女频短剧数量占比持续提升,22H1/23H1/23Q3分别为25%/40%/45%。 2)男频题材趋于多元,细分品类持续增加。2022年上半年男频短剧以战神、赘婿、神豪、神医为主,占比42%;2023年上半年战神、赘婿细分出重生 年代、穿越古代等子品类,且剧情和人物设定均有创新。

国内微短剧盈利模式较为完善,包括用户充值付费、会员付费、版权分销、品牌商务、电商带货 5 种,以 IAP为主。类比游戏和网文行业,我们认为免费短剧占比将提升,免 费变现模式有较大机会。 1)游戏:早期以买断制和CSP模式为主,而随着游戏用户从重度人群向轻度人群拓展,IAA模式占比提升。2)网文:早期也是付费模式为主(如起点、阅文等),而近年来免费 阅读异军突起(如番茄、七猫)3)免费短剧能够适应消费降级和盗版风行的趋势。比如奈飞过去采用会员订阅制模式,但长期面临盗版视频风行、维权成本高、用户“拼车” 问题,于是采用“包含广告的低价会员制”和“共享账号模式”。4)抖音、快手已推出免费短剧APP。

综上,我们认为随着小程序短剧用户规模扩张,价格敏感型用户的占比也将随之提升,变现模式将从当前的IAP为主转变为“免费+付费”的混合变现模式,IAP提升收入、IAA扩 大用户群。IAP面向高付费意愿和付费能力的用户,IAA面向价格敏感型、时间消耗不敏感型用户。 目前国内已有超 20 款短剧 APP,其中不乏互联网大厂和国资企业的身影。 互联网大厂的优势在于资本和流量,可以批量收购短剧,推行订阅制,并通过自有流量进行扶持。免费平台早期利润很低。但由于有资本的支撑,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低盈利乃至 亏损。比如抖音的“红果短剧”采用免费模式,运营思路类似番茄小说,通过烧钱补贴吸引流量、增加用户沉淀,最后凭借广告变现,或者部分精品短剧内容实行付费观看。红 果短剧上的短剧大多已经过了爆款阶段,还有部分短剧是根据番茄小说改编的,有助于控制内容成本。红果短剧将短剧和小说内容分为不同栏目并列放置,网文爱好者来到平台 后,可以选择小说和短剧,实现番茄小说和红果短剧的互相引流,增加用户沉淀。

竞争格局:头部厂商份额稳定,形成上下游一体化

网文公司是最早布局小程序短剧的玩家,在网文投放时积累了买量投放 经验,且在网文 IP、短剧库的储备上具有优势,部分头部企业(如点众 、九州)已建立了完整的拍摄、制作、投流、运营体系,与行业内上下 游公司达成紧密合作,实现全产业链覆盖,终端数据反馈至上游内容生 产。 剧集的爆款率,取决于内容、素材、渠道、人群的策略组合,并与投放 能力高度相关。在一家相对成熟的小程序短剧公司,买量投手占比往往 在一半以上,业内收入越高的公司,投手配置越多。比如九州、容量、 匠心等广告投流公司,自建了数百人的投流团队,实现了从平台搭建、 投流等全流程覆盖。嘉书科技和上百家经销商合作,每家经销商有 10 个投手,从而实现一部剧配置上千人做投放。

短剧投放类似量化模型。头部厂商每天至少需要上新一部剧、票房 300- 500 万元,月收入约 1 亿元。为了实现高投放效率,首日往往要投入千 种策略模型,每个模型 1000 元,通常 90%的模型会在第一天淘汰,而 赚钱的模型则留下、加大投放。小程序短剧平均生命周期为 1 个月, 80%的投放预算发生在首周,后三周递减,在生命周期结束后通过分销继 续创收。 头部厂商爆款占比更高,TOP5厂商稳定。 我们认为,未来制作成本占比可能会上升,买量成本占比可能会下降。

短剧行业经历过两年的野蛮生长后,即将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从 2022 年年底开始,广电总局已经开始要求对“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进行专项整 治。今年四季度,广电总局和平台加强监管力度。同时,广电总局也提出要给予短剧必要的支持。2022年12月,《关于推动短剧创作繁荣发展的意见》 提出要培育壮大短剧创作主体,在资源、人才、营销、排播、宣传等方面对短剧进行倾斜性支持。 我们认为监管规范短期或对平台投放总规模带来影响,但由于格局改善,合规头部企业有望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更低的投流成本、更高的 ROI,长期 利润率也有望得以提升。

中国短剧大航海时代开启,文化出海征途仍是星辰大海

竖屏短剧出海快速增长,多平台抢占新蓝海市场。海外短剧探索始于2020年,经过三年探索,于2023年6月迎来突破期。2023年1月,TOP5出海短剧 APP净流水仅8万美元,而6月已突增至178万美元,11月进一步增长至1107万美元,2023/1/1-2023/12/22累计4836万美元(按照12月27日汇率7.10换算, 对应3.4亿元人民币)。相比于国内短剧,目前海外短剧规模较小,整体处于起步阶段。 海外潜在用户规模巨大、监管风险相对较低、竞争不激烈,市场更为蓝海。1)用户付费习惯良好,流量成本较低。2)不同于国内短剧以小程序为主 要载体,海外短剧以APP形式为主,更有利于培养私域流量和长期用户。

类比国内短剧市场规模的分析方法,我们认为海外短剧长期空间将超过海外网文和漫画市场规模,因为视频化的娱乐方式能够吸引更大的用户群体, 并且更容易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传播;保守估计下,海外短剧规模可能会低于电影市场规模。根据SensorTower,2023年海外网文和漫画市场规模有望突 破28亿美元;根据普华永道,2022年海外电影市场规模为174亿美元(截至2022/11/5)。取二者中值,我们估计海外短剧的长期空间为百亿美元级别。

欧美地区制作成本高,但付费能力强,对于好内容有着更强的付费意愿;东南亚市场付费意愿不及欧美,但制作成本更低、文化差异更小、短视频渗透 率较高,能快速度过冷启动期。 1)题材上,欧美则以狼人/ABO/总裁虐恋为主,和国内差异较大。2023H1东南亚付费流媒体内容播放量中,亚洲内容占比达75%。以网文为例,东南亚 热门网文题材为都市生活、屌丝逆袭、总裁虐恋,和国内网文题材、国内短剧题材较为接近;而欧美网文中,仅总裁虐恋题材与国内接近,狼人题材和 ABO设定则差异较大。 2)成本上,欧美短剧成本平均为 90~110万人民币/部(主打精品的ReelShort短剧成本则更高);而东南亚短剧成本仅30~50万人民币。 3)短视频渗透率上,在东南亚地区,TikTok 的用户时长份额持续提升,21H1/22H1/23H1 分别为 22%/36%/42%,在过去两年里抢占了 70%以上的新增 用户时长。

短剧出海的内容模式分为两种。一是将国内原有的视频进行翻译后上线, 是大部分厂商选择的模式。该模式前期成本低,但由于地域、文化、喜好 的不同,短剧内容可能不容易被当地用户接受。二是邀请当地的演员,选 择本土化剧本拍摄,如 ReelShort、FlexTV。该模式更贴合当地用户喜好、 有利于快速破圈、形成用户池。 ReelShort 平均每个月上线 3-5 部;GoodShort 三个月里仅推出 6 部本土原 创短剧。未来随着产能提升,用户付费和留存率亦有望得以提升,整体仍 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由于演员数量少、工会制度严格、拍摄及制作体系不 完善,海外短剧拍摄周期长、成本高。 随着参与方的增加产能问题或逐步解决。由于大部分公司的短剧出海业务 刚开始半年,能盈利的平台不多,厂商在投入上保持谨慎。目前ReelShort 团队正尝试寻找国内的成熟团队,并聘请非美籍演员,以降低成本、扩大 产能。我们认为随着模式跑通和盈利改善,将有更多厂商参与,更多资金 投入,从而提升产能。另据公开新闻,北美目前有数百个剧组在拍摄短剧 ,库存情况有望改善。

短剧出海“一超多强”,格局未定看好赛道成长

2022年下半年以来,较多网文公司探索海外短剧业务:一方面,平台上丰富 的网文和IP为短剧改编提供了基础,且建立了良好的创作者生态;另一方面 ,网文积累的流量和经验也能应用到短剧,率先积累一批原著粉。 当前海外短剧市场呈现“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少数几个头部平台占据主 导地位。ReelShort在流水、下载量和用户数上领先于其他平台。

4、MR:2024年最值得期待的终端创新

Vision Pro/Meta Quest 3引领MR硬件创新

Meta Quest 3:Quest系列中的首款消费级MR一体机,首发价(128G内存基本款)499美元,相比2020年发布的Quest 2首发价上涨200美元。Quest 3于发布会当天开始接受预订,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发货。 ➢ Vision Pro:苹果首款MR头显设备,起售价为3499美元,预计将于2024年初正式发售。

Meta Quest 3的全彩透视带来更好的与现实世界的交互。颜色表现比Quest Pro更为还原,配备了2个全彩摄像头和1个深度传感器,提供更为高效 的彩色透视功能,意味着相比VR,MR头显使用门槛降低,同时相比于AR、VR,MR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也将呈现更多可能性。 用户可以与现实 环境进行交互,这是MR和AR、VR的重要区分,AR是在现实物体上叠加一层虚拟信息,比如文本框、图像等,VR则是虚拟世界,但MR则可以 实现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交互。

Meta Quest 3的全彩透视带来更好的与现实世界的交互。颜色表现比Quest Pro更为还原,配备了2个全彩摄像头和1个深度传感器,提供更为高效 的彩色透视功能,意味着相比VR,MR头显使用门槛降低,同时相比于AR、VR,MR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也将呈现更多可能性。 用户可以与现实 环境进行交互,这是MR和AR、VR的重要区分,AR是在现实物体上叠加一层虚拟信息,比如文本框、图像等,VR则是虚拟世界,但MR则可以 实现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交互。

Vision Pro高配硬件解决交互难题。AR/VR/MR头显的发展一直都面临着“高性能”和“便携性”之间的矛盾,虽然Vision Pro距离轻便仍有一定 距离,但通过远高于其他VR/MR设备的的硬件配置,实现了更好的画面表现,解决了诸多交互问题,支撑设备能在应用端实现多场景覆盖。 ✓ 更清晰的成像:更好、更贵的屏幕、光学方案,带来更好的成像,单眼分辨率4K,约为Quest 3的1.8倍。→更高的分辨率也让Vision Pro可 以拓展办公场景。 ✓ 更强大的计算:搭载M2芯片和R1芯片,时延更低→高性能维持高刷新率,较好解决过往头显的晕眩问题。 ✓ 更便捷的交互:搭载12颗摄像头,实现眼动+手动串联交互,实现无手柄交互。相比之下,Quest 3不支持眼球追踪,Quest Pro支持眼球、手 动追踪,但无法将二者串联起来。

Vision Pro强硬件+应用生态支撑MR内容,用途更为泛化

AR/VR一直都面临着应用、内容较为匮乏的问题,因为AR缺乏计算能力,多作为手机的近眼显示,因此这里主要分析VR内容生态: ➢ 应用数量规模较小,且受限于终端人群规模,多以买断制内容为主。以全球VR头显硬件销量最高的Quest为例,截至2023年12月27日,Quest US Store拥有608款应用,远低于Google Play Store、Apple App Store、Amazon AppStore。同时受限于终端用户规模,出于盈利考量,大部分VR内容 ,特别是VR游戏,均采用买断制的付费模式,作为对比,AppStore大部分收入来自游戏的免费内购。 ➢ 应用品类有待扩充。截至2023年12月27日,Oculus Quest Store中大部分应用仍为游戏应用,作为对比,Apple App Store中游戏应用数量占比已从 早期的40+%降至2022年7月的21%左右。

在Vision Pro之前,受限于软硬件之间的“互相等待”,VR/MR用途较为单一,比如Meta头显以游戏、娱乐为主。Vision Pro在苹果硬件、应用生态 支持下,用途有望更为泛化,扩展至办公、社交、游戏及观影等娱乐场景。 ➢ 已有硬件的内容生态筑基:Vision Pro开设了全新的应用商店,用以发布开发者为visionOS开发的内容应用,但同时Vision Pro将兼容iPhone、iPad 应用,丰富初始内容生态。 ➢ 与已有硬件交互: ✓ 扩展Vision Pro的生产力用途:支持 Magic Keyboard 和 Magic Trackpad,同时可以兼容 Mac,并在虚拟空间中显示 Mac 屏幕,并与 iPhone 、iPad 和 Mac 保持同步,流畅配合。Excel、Word 和 Teams 等 Microsoft app可充分利用 Vision Pro 展开的画布和清晰的文字渲染功能提高日 常工作效率。

在Vision Pro之前,受限于软硬件之间的“互相等待”,VR/MR用途较为单一,比如Meta头显以游戏、娱乐为主。Vision Pro在苹果硬件、应用生态 支持下,用途明显更为泛化,扩展至办公、社交、游戏及观影等娱乐场景。 ➢ 与已有硬件交互: ✓ iPhone拍摄空间视频,降低用户拍摄3D视频成本,补充MR UGC内容:iPhone 15 Pro系列机型支持拍摄空间视频,录制完毕后的视频可在 Vision Pro上以三维效果显示。 ➢ 全新交互方式有望催生新的MR内容,比如移动手机的《水果忍者》等,VR设备的《节奏光剑》。

Meta Quest 3:AI赋能降低使用门槛,增强内容丰富度

Meta Connect 2023会上,扎克伯格提出元宇宙=MR+AI+智能眼镜: ➢ Meta AI:AI助手,为用户提供更多体验。用户可在任何聊天中调用Meta AI,与其交谈互动,也可获取实时互联网信息,获得图像生成服务。 Meta AI预计将于2024年上线Meta智能眼镜及Quest 3,期待Meta AI成为像微软Copilot一样的助手,降低MR头显、智能眼镜的操作门槛,比如通过 语音交互完成用户指令等,从而解决MR头显、智能眼镜交互操作繁琐的问题,帮助用户提升与环境的高效交互。 ➢ 图像生成基础模型EMU(Expressive Media Universe):可以快速生成一系列高质量照片,一张照片仅需要5秒左右的时间即可生成。 ➢ AI Studio:支持创建AI体验的平台,支持用户使用大模型构建AI应用,并通过API接入Meta的Messenger、WhatsApp等平台。

5、跨境电商:行业景气度高,估值有望提升

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稳步提升,海外电商渗透率仍有空间

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稳步提升:根据艾瑞咨询,2017-2022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CAGR为25%,预计2022-2025年CAGR将达到16.4%。 ◼ 海外电商渗透率仍有空间。根据eMarketer,对比全球主要经济体,2022年中国电商渗透率达47%,东南亚地区国家印尼、韩国、新加坡和日本电商渗 透率分别为32%、30%、14%和14%;而欧美地区国家英国、美国、俄罗斯和加拿大电商渗透率分别为31%、16%、13%和12%,出海市场仍然广阔。

政策密集支持跨境电商行业

国家各部门持续调整跨境出口电商政策,旨在提升行业规范性。政策包括在税收方面推出便利的跨境出口电商退税政策,优化物流环节以支 持企业加速海外仓建设并改善出口运输渠道。同时,在营销方面,国家鼓励出口企业运用数字化技术拓展海外市场。监管层面,我国计划在 全国范围内推广海关监管试点。此外,支持轧差结算方式以降低卖家的资金占用成本。这些政策举措旨在为跨境出口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提 供全面的制度支持和保障。

我国具备高效供应链,且外部经营环境改善明显

中国具备高效率供应链,商品价格具备竞争力:中国跨境出口电商成本可以拆解为商品成本、平台服务费、营销推广费、运输及仓储费。我国由于人 口红利,劳动力成本低、物流成本低、生产成本低,所生产产品具备价格优势。 ◼ 外部环境优化:2022年俄乌冲突导致食品和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油价高)、运输成本变高(集装箱费用),2023年这些因素均有缓解。

跨境电商模式概览

根据B2C跨境电商运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平台卖家(例如华凯易佰、安克创新)和自营网站卖家(例如吉宏股份)。平台卖家:品牌商进入 第三方电商平台相对于建立自营型平台来说难度较低,但必须遵守平台规则,并根据自身优势合理选择适合的第三方开放平台。自营网站卖 家指的是品牌商自己建立独立站点销售商品,拥有更高的经营自主性,商品具备一定品牌影响力,但要求对资金流、客户基础和营销能力要 求更高。目前平台卖家在跨境电商市场中占据较大份额。

AI麦可3.0版本迭代完成,自动化数智员工赋能平台业务

AIGC全方位赋能中国制造网,打造外贸场景下专属AI数智员工麦可。公司和Open AI接口对接之后,在5月15日集成发布AI麦可,依托中国制造 网20余年的数字化外贸推广经验,结合AI技术在外贸营销领域的多场景运营模式,为出海企业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的解决方案,提升运营效率和 数字竞争力。2.0版本的AI麦可的主要产品功能包括信息发布、搜索产品优化、商机跟进、语音解析探索等。在7月26日发布的AI麦可更新版本中 ,较此前版本产品新推出了图片合成、营销计划生成、行业情报、智能拓客、24h智能客服等功能,帮助企业在设计、营销、客服领域降本提效 ,提升成交效率。 ➢ 9月4日公司发布的3.0版本进一步迭代,形成了完整的产品路线图。在卖家侧,麦可明确升级为自动化工作流数字员工,在2.0基础上打造数字仪 表盘,实现了功能的自动化、批量化处理,操作人员仅需一键优化就能解决重复性的繁杂痛点,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企业智 能私域大脑。在买家侧,买家APP致力于打造AI助手,重点涵盖智能客服、AI导购、AI助手三大功能,成为开拓买家侧收费渠道的强效工具。

华凯易佰:跨境电商平台卖家,业绩稳健

2021年并表易佰网络进军跨境电商,2022年收入继续高增。华凯易佰此前主业为空间环境艺术设计,2021年7月起对易佰网络实现并表,正式切入 跨境出口电商业务。2021年由于并表,公司收入实现大幅增长;2022年受益于跨境出口电商外部环境明显改善(亚马逊放宽库容限制、海运价格回 落、行业去库存接近尾声等),公司营业同比增长113%至44.17亿元,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至2.16亿元,其中壹佰网络贡献2.88亿净利润,连续四年 超额完成业绩目标。2023前三季度,公司收入47.5亿元,同比增长55%;归母净利润2.99亿元,同比增长109%。 ◼ 泛品+精品+亿迈生态平台,助力公司增长。1)泛品业务:公司目前运作最成熟、规模和效益最突出的业务,特点是SKU多、价格低,未来增长动 能为继续拓宽销售平台、区域市场和 SKU。2)精品业务:相比泛品业 务,精品业务在售 SKU 较少但销售客单价高,目前已初步形成清洁电器、 家电、宠物用品、灯具四大产品线基本盘布局。3)亿迈生态平台:to B业务,公司利用跨境电商运营资源为其他跨境电商卖家赋能的新业态。

吉宏股份:随东南亚电商市场扩容,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东南亚社交电商龙头,跨境电商业务延续复苏态势。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49.3 亿元,同比增长 25.3%;实现归母净利润 3.21 亿元, 同比增长 61.4%。23Q3,公司实现营收 17.86 亿 元,同比增长 35.82%;实现归母净利润 1.31 亿元,同比增长 57.41%。 ✓ 跨境电商:23Q3,跨境电商方面,业务延续复苏态势,消费者购买力持续提升,订单规模和利润较上年同期均增加。后续随东南亚电商渗透率 提升、消费者购买力提升,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 包装业务: 23Q3,公司头部客户订单稳定,部分快消品客户对包装的需求随品牌发展持续提升,贡献增量。我们认为,随消费品品牌向上发展, 公司工艺设备、服务持续升级,包装业务有望持续稳定发展。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评论
  • 相关文档
  • 相关文章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最新文档
  • 最新精读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