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汽车座椅行业分析:亿市场空间,多环节将诞生国产龙头

  • 来源:国金证券
  • 发布时间:2023/08/18
  • 浏览次数:590
  • 举报

一、千亿市场空间,产品价值量持续提升

1.1 国产替代逻辑顺畅,功能丰富持续提升ASP

座椅单车价值量达 0.4-1 万元,市场空间大。乘用车座椅的单车价值量约 4000-10000 元以上,属于价值量较大的零 部件,且未来随消费升级,座椅的功能将日渐丰富,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我们预计 2026 年国内座椅市场空间达到 1500 亿元。

未来座椅的单车价值量将持续提升: 1)消费升级下,座椅价值量大的高端车型销售占比提升:16 万以上车型销售占比从 2018 年的 27.4%提升至 2021 年 的 38%,汽车平均销售均价从 2018 年的 12.7 万提升至 2021 年的 14.4 万,高端车型带动高端座椅需求,座椅的单车 价值量持续提升。

2)座椅的功能丰富化,带动座椅价值量提升:消费升级下座椅的新功能不断涌现,高端车型座椅功能逐渐下沉,加 热、通风、按摩、电动调节、记忆等功能逐渐成为汽车座椅标配,渗透率持续提升。汽车座椅日趋智能化,智能控制、 智能检测等智能化功能成为企业加码布局方向。未来汽车座椅将提供心率监测、呼吸监测等功能,通过传感器与座椅的融合,座椅的控制方式也将从传统的按键方式,发展为 APP 控制、手势控制、意图感知控制等。

座椅已经成为车企升级的主要方向,多功能座椅成为车企主要宣传方向。 1) 蔚来 ES8 首创女王副驾,最大 160 度椅背可调,配合腿托及脚托,可营造飞机头等舱般乘坐体验;提供亲子模式, 副驾可向后滑至紧邻第二排的位置,便照顾后排儿童。 2) 理想 L9 家庭智能旗舰 SUV,首创四项电动腿托,实现加热、通风、SPA 十点按摩功能,提升家庭出行舒适度。 3) 问界 M5 标配 Nappa 纹真皮+Nappa 纹理 PVC 座椅,可实现座椅电动调节、通风、加热、按摩、记忆功能;可选 主驾私享头枕,搭配 4 个音响单元,与 15 个车身音响共同组成 HUAWEI SOUND®音响系统,在乘客享受音乐环绕 的同时,主驾也能听清导航和通话。 4) 问界 M7 搭载业内首款商用 AITO 零重力座椅,通过零压感知人体工学专利设计,实现压力分布最均匀的座椅靠背 坐垫以及 113°最佳座椅靠背倾斜角度。儿童座椅支持车机靠近发现,一键直连。在车机上可以直接查看儿童座 椅温度等状态,还可以一键开启座椅自动通风模式,通过座椅自带的安全带卡扣检测和 ISOFIX 接口感知能力, 可实现安全异常主动提醒。

座椅功能升级伴随着配置的升级,单个座椅价值量提升。普通座椅单个价值量约 1130 元,单车配套价值量约 5000 元。 搭载通风、按摩等功能的座椅单个价值量约 1750 元,单车配套价值量约 8700 元,提升幅度约 50%。

1.2 国内市场被外资垄断,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汽车座椅行业集中度高,以外资企业为主。全球汽车座椅行业 CR5 约 78%,国内 CR5 约 70%。外资长期垄断,全球前 五、国内前五(除延锋安道拓以外)均为国外厂商,国产替代前景广阔。自主+新势力品牌方面,座椅供应商主要有延 锋、安道拓、李尔、佛吉亚、麦格纳等;合资品牌方面,延锋绑定上汽、丰田纺织绑定丰田系合资企业(广汽丰田、 一汽丰田)、TS TECH 绑定本田系合资企业(广汽本田、东风本田)。

二、突破客户+成本+技术+服务壁垒,本土企业崛起

2.1 客户壁垒:自主崛起,整车格局改变重构供应链

汽车座椅客户关系稳固、开发周期长的特点形成了较高的客户壁垒。 1)座椅配套关系稳固,供应链难以打破。海外座椅供应商与合资车企建立了长期稳定的配套关系,通过持资控股、 合资建厂、就近配套等方式进行绑定,国内企业难以打破供应链,如丰田持资控股丰田纺织、本田持资控股 TS TECH。

2)座椅开发周期长,更换供应商风险较大。过去车型开发周期长达 3-4 年,汽车座椅是汽车开发中比较关键和重要 的零件,其开发周期长,往往成为影响汽车开发过程长短的关键零件,为减少开发风险,整车企业不会轻易更换供应 商。

电动化下自主崛起,带来新产能,配套关系重构。2022 年乘用车市场自主份额为 50%,电动车市场份额提升到 28%。 由于自主品牌及新能源造车势力并未与外资企业建立深厚的合作关系,国内座椅供应商有望以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企 为切入口,切入座椅行业。

2.2 成本壁垒:车企降本需求逐渐凸显,利于国内座椅供应商切入市场

除特斯拉以外,新能源车企业盈利能力普遍较弱,合资、自主企业主打性价比,降本需求迫切。随着座椅功能升级, 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给整车成本控制带来压力。对于盈利能力较为薄弱的新能源车企及自主品牌车企,终端降价压 力较大,使得这类企业对零部件成本更加敏感。本土座椅厂商成本把控能力更强,在降本方面更具优势,有望满足下 游车企的降本需求,从而加速推进国产替代。

座椅成本以原材料为主,国内企业在人工成本方面存在较大优势。原材料方面:国内外企业成本占比均为 60-70%,其 中国外企业由于具备规模优势,原材料采购成本略低于国内企业;人工成本方面:国外企业人工成本占比约 20%,国 内企业约 12%,具备明显优势;费用:国外折旧及费用占比 2-3%,国内 3-4%,国外销售及管理费用等方面占比 3-7%, 国内 8-13%,国内企业占比较高,主要系还未发挥规模效应,未来有望摊薄费用。

1)原材料:外资座椅厂商通过客户补偿等方式来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可锁定 80-90%的原材料波动,原材料采 购优势明显。例如,佛吉亚 2021 年把钢材和化学品价格上涨的 80%转移给了客户。国内厂商客户补偿比例相对外资较 低,2021 年原材料成本涨幅较大。因此,外资座椅厂商由于规模大,采购成本具备优势。若未来国内座椅企业的规模 进一步扩大,外资座椅厂商的原材料采购优势将逐步减弱。

2)人工成本:人工生产工序环节多,自动化推进较为困难,国内企业的人工成本优势明显。面罩缝制环节不容易实现自动化生产,发泡生产脱模、脱模后的模具清理、喷涂脱模剂、泡沫撕裂面的粘合等工序均由人工完成;座椅总成一 般在半自动线上进行装配,主要进行零部件的连结紧固、面套包覆和塑料装饰件安装,发泡包覆、面套包覆一般采用 人工包覆,不易实现自动化生产。国内人工成本相对较低,是全球建厂的座椅供应厂商利润率较高的地区,本土厂商 具有一定的人工成本优势。

国内厂商人工成本优势凸显,未来规模销售下有望提升成本优势。国内厂商人工成本占有绝对优势;未来随着规模的 扩大,国内企业的原材料的采购成本能够得到一定的下降,客户补偿比例能有一定的提升,国内厂商的成本优势有望 进一步提升。1)原材料:目前国内厂商规模相对较小,原材料采购成本存在一定劣势,未来随着规模的扩大,原材料 采购成本能够得到一定的下降,对客户话语权的提高也能使得客户补偿比例提高。2)人工:国内供应商人工成本优 势明显。3)折旧及费用:随着国内企业销售规模逐渐扩大,未来有望摊薄费用。

2.3 技术壁垒:座椅安全要求高,国内企业可通过收购突破技术壁垒

技术壁垒:座椅作为汽车零部件中的一个重要被动安全件,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为乘客提供安全保护,需要满足严格的 法规及行业标准,汽车座椅供应商也要通过严格的资质认证,因此对于技术等要求较高。

很多座椅设计专业人才掌握在外资手中。座椅系统存在较多设计参数。在座椅系统总布置设计时,座椅工程师和总布 置工程师充分交流讨论使座椅布置达到最佳效果,并且无条件满足法规要求。座椅完后设计后需要进行各种检测和试验来验证设计完后的座椅样件是否达到预期的功能、性能、刚度、强度和疲劳寿命等。如座椅总成需要进行头枕位移 量试验、靠背强度试验等静态试验,行李箱冲击试验、头枕吸能式试验、实车碰撞试验等动态试验,耐高温试验、耐 低温试验、耐久性试验以及压力分布、噪声测试;滑轨总成、调角器总成、靠背锁总成、地板锁总成等重要零部件也 要进行静态强度试验、冲击试验、耐久疲劳试验、噪声试验等。

零部件的集成设计能力主要掌握在外资手中,国内企业可通过收购技术团队实现突破。像核心件滑轨、调角器等,高 端产品国内基本依靠进口。本土供应厂商通过收购海外资产和外资技术团队获得技术积累,如继峰收购格拉默,格拉 默为全球商用车座椅行业领导者,市占率全球第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业务拓展到乘用车。上海沿浦的副总经理 曾任上海延锋江森座椅公司高级专家,技术经验丰富。

2.4 服务壁垒:车型迭代加快,响应速度要求提高

汽车产品消费属性发生变化,车型迭代加快,对零部件供应商响应速度要求提高。汽车技术与消费电子逐渐融合,产 品开发周期向消费电子接近。据 TEM Journal,发达国家的一辆汽车平均开发周期已从平均 48 个月下降到 25 个月左 右,国内造车新势力从前期策划到 SOP 已从过去 2-3 年缩短至 1.5 年。整车企业通过车辆平台的整合、更高效的供应 链管理等方式加快车型迭代速度,对零部件供应商的配合诉求提升。相对海外企业,本土座椅厂商管理结构扁平化, 决策流程简化而高效,响应速度更灵活,更加符合整车企业缩短新车型开发周期的需求。

三、总成价值量大,发展空间广阔

座椅产业链中,总成厂商倾向于提升零部件自制比例,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例如,海外座椅供应商在面套、发泡等 领域基本都实现了自制,在骨架、电机、滑轨、调角器上基本都实现了部分自制。因此在整个产业链中,总成厂商获 得的价值量最大,其他环节的价值量较小。

发泡材料存在一定壁垒,但总成厂商能够自行生产。发泡属于聚氨酯制品,由异氰酸酯(包括 TDI、MDI)、多元醇聚 合物以及催泡剂、发泡剂、扩链剂和泡沫稳定剂等各种辅助化学材料混合制成,成本主要由 TDI、MDI 等化学原料决 定。座椅总成商一般掌握发泡工艺,能够自行生产。 面套行业壁垒较低,流程为面料→裁片→缝制→面套,面套缝制不容易实现自动化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座椅 总成商一般向外采购面料自行生产面套,旷达科技、重庆凌达、四川乐山振静等也提供座椅面套生产及加工服务。

3.1 总成:单车价值量大,市场空间广阔

国内座椅总成厂商主要有继峰股份、天成自控两家企业。 继锋股份:收购德国百年汽车内饰巨头格拉默,业务扩展至商用车座椅、中控系统等领域,并实现全球化的战略布局。 本部:公司突破技术壁垒,开拓乘用车座椅业务,截至目前已获得两家新能源主机厂的定点,未来有望持续推进国产 替代。海外:1)整合减亏:通过更换管理层+调整组织架构+关闭&整合工厂+联合采购+提高自制率等,不断提高格拉 默海外利润率。2)拓展中国重卡市场:格拉默重卡座椅在国内份额快速提升(2019 年 4%提升至 2021 年 8%),且 2021 年格拉默与一汽全资子公司一汽哈尔滨合资成立商用车座椅制造企业格拉默哈尔滨,为一汽解放公司各系列商用车卡 车配套。

继锋股份多举措整合改善经营,海外利润率有望提升。 1)控制监事会,更换管理层,推行激励机制。公司在收购格拉默后拥有了 80%以上的股权,可以在格拉默股东大会上 控制绝对多数的表决权。2019 年公司更换管理层,新任 CEO、CFO、COO 均为职业经理人,管理经验丰富。公司设定清 晰的绩效管理模式,以现金、奖金、期权、股权等多种激励工具调动人员积极性。 2)调整组织架构,提升运营效率。将乘用车 4 个产品部门合并为乘用车部门,以乘用车、商用车两大业务部门面对 客户,减少部门之间的沟通环节,同时将组织架构从由德国总部垂直化管理模式调整为美洲、EMEA、亚太三个主要经 营区域独立决策、独立财务核算、独立运营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激发区域组织的能动性。 3)关闭&整合工厂,优化产业布局。2020 年公司将位于美国的四家公司 TMD WEK、TMD 田纳西、TMD 威斯康星和 TMD WEK 北整合至 TMD Inc;2021 年出售西班牙子公司,关闭位于 Worth 和 Trusetal 的两家德国工厂,关闭比利时 Geel 工厂,扩建 Haselmuhl 工厂,关闭美国 Jefferson 工厂,将其商用车座椅生产转移至美国 Delphos 的 TMD 工厂。 4)联合采购,提高格拉默自制率。2020 年 3 月公司与格拉默签订联合采购协议,公司将在模具、支杆、泡沫发泡料 等生产资料和物料上的优势赋能格拉默,大大降低公司和格拉默的采购成本,从而提高双方的毛利率水平。

天成自控:专注座椅业务,具备先发优势。1)商用车座椅:公司已与三一重工、龙工、徐工、一汽(商用车)等建立 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乘用车座椅:公司客户主要为上汽、威马,拿到了北汽新能源、东风乘用车的项目。公司作为 国内第一家内资民营乘用车座椅上市公司,在座椅轻量化、智能化方面具备技术积累先发优势,目前已拿到上汽大通 MIFA 高端 MPV 项目,未来有望拿到更多高端车型项目,提升利润率。3)2021 年公司航空座椅业务通过波音各项审核与考评,英国子公司 ACRO 飞机座椅公司正式成为美国波音的线装飞机座椅供应商。2021 年 9 月,公司飞机座椅进 入中国商飞的飞机选型中心。

3.2 面料:消费升级带动真皮面料渗透率提升

真皮面料单车价值量大,未来随消费升级有望持续提升。从价值量来看,按真皮价格每平米 150 元计算,以两排座为 例,单车真皮耗量 5-10 平米左右,单车价值量可达 750-1500 元,三排座单车真皮耗量可达 20 平米,单车价值量可 达 3000 元。由于真皮面料具备高端消费品属性+环保要求高+供应商需要具备同步研发能力和专业化人才储备,真皮 产品毛利率较高。 竞争格局:外资占据约 80%的份额,国内仅明新旭腾(约 10%)、海宁森德(约 5%)、巨星农牧(约 2%)等少数生产商 具备一定规模。未来随着新势力和自主高端崛起,国内真皮供应商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明新旭腾是座椅真皮自主龙头,真皮超纤加速国产替代。公司专注于汽车内饰材料业务,具备较深的技术积累和新品 开发经验,并且不断地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竞争力,利润水平较高。客户结构方面,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2021 年第一 大客户占比 50%,前五大客户占比 91%。根据招股说明书,公司 2020H1 前五大客户富维安道拓、浙江国利、继峰、廊 坊华安、延锋安道拓销售收入占比达 88.6%,其中终端应用 80%以上配套一汽大众。未来随着自主+新势力高端车型的 崛起以及超纤产品的下沉,公司客户结构将逐步丰富。此外,公司也开发了超纤革产品,超纤具有强度高、质量均一 性好等特点,价格相对真皮较低,未来有望通过超纤产品提升市场份额。

3.3 骨架:生产线投资额大,规模效应明显

总成厂商可自行生产骨架,或者与其他供应商成立合资子公司进行生产,如重庆宏立至信科技、长春一汽富维安道拓 等,另外上海沿浦、广州卫亚、无锡全盛安仁等企业提供代工生产服务。骨架生产流程为钢板冲裁下料/钢管截断下 料→钣金冲压成型/钢管弯曲成型→焊接→电泳/喷涂→组装,冲压、焊接等投资额较大,但存在规模效应,随着规模 的扩大利润率有望提升。

骨架的国产替代顺利。前排骨架功能较复杂,之前多由外资供应商供应。随着自主和新势力的崛起,车企会更多地选 择产品性能优异、成本把控力强、响应速度较快的国内代工厂进行生产,国产替代有望逐步推进,国内骨架供应商供 应的单车价值量将会有所提升。且有头部外资座椅总成厂商背书的骨架供应商有望抢占更高的市场份额,如上海沿浦。

上海沿浦借助李尔背书效应,顺利开拓新能源车企客户。公司主营汽车座椅骨架总成及冲压件业务,具备技术团队(规 模将近 150 人,覆盖全生产链)+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座椅纵向调节滑轨机构等技术)+先进生产设备(生产线自动化 程度高,利于降本增效)+快速响应(在黄山、武汉、柳州、大连等 11 个城市设制造基地)四大优势。公司与东风李 尔集团、麦格纳、中国李尔、延锋智能等座椅厂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未来有望借此切入更多新能源主机厂,且 更多提供高价值前排或全套座椅。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评论
  • 相关文档
  • 相关文章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