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疗市场需求情况如何?

康复医疗市场需求情况如何?

最佳答案 匿名用户编辑于2024/04/28 17:18

康复医学如日方升,康复医疗器械蓄势待发。

1. 康复治疗介入率低,康复医疗行业市场潜力庞大

千亿消费市场,需求亟待满足。康复医疗术后效果显著,中国康复体系建设任 重道远。临床数据显示,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后接受红外线理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相 比仅给予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更短、临床症状更弱、并发 症发生率更低。接受康复训练的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更好,并发症更低。但由于康 复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国内康复医学理念尚未完全普及,国民康复意识和对康复 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2021年国内骨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早期(术后 24-48h) 康复介入率分别为 13.2%、18.9%、29.25%,根据毕马威统计,2017 年美国康复医 疗总收入是中国的 2.35 倍,人均康复医疗花费是中国的 9.82 倍,究其原因是中国 缺乏与手术匹配的康复体系,中国康复医疗市场仍有极大提升空间。《中国卫生健 康统计年鉴》显示,2018 年中国康复医疗市场总消费约为 582 亿人民币,以 2014 年至 2018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推算,中国康复医疗服务市场在 2021 年已进入千亿规 模。

康复医疗行业终端受益者涵盖了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残疾人、术后功能障 碍者、产后功能障碍者、重疾人群等群体,潜在康复需求巨大。随着我国老年人口 快速增长、生活自理能力缺失的失能老人群体持续扩大,日常专业康复的需求量大 且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因为交通、工伤事故致残的伤残者,每年增量也达 100 多万, 其中大部分都存在康复需求。截至 2018 年,全国仍至少有约 7,000 多万残疾人口尚 未享受到基本康复服务。基于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康复医疗器械的未来发展将获 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可能性。

康复设备的适应症广泛,应用多元。同一康复医疗器械技术通常有多种应用 场景,具备多重治疗效果,治疗范围广、适用科室多。以射频治疗为例,该技术 能够无创使病变部位的分子和离子在其平行位置振动,并互相摩擦产生热效应, 使患部的表层和深层组织均匀受热,从而达到抑菌、消炎、止痛、解痉,促进血 液循环和修复,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多种治疗目的。公司体外冲击波治疗仪能够用 于骨关节、疼痛、男性疾病等治疗,适用康复医学科、血管科、疼痛科、骨科多 种科室,市场应用场景多元。

2. 下游需求带动市场增长,市场潜力释放在即

康复医院数量持续提升,私立康复医院数量增速显著。根据《中国卫生健康 统计年鉴》统计,2011~2021 年,中国康复医院数量从 301 家提升至 810 家,年 复合增长率为 10.41%,其中私立康复医院占比 87.62%的增量,年复合增长率为 15.02%,超越康复医院整体增速。同期中国康复医学科床位数从 8.37 万张提升 至 32.77万张,年复合增长率为 14.61%。2021年,每千人康复床位数上升至 0.23 张,以《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 年)》中 2030 年每千人 0.5 张康复床位为目标进行估算,仍有 37.86 万张的缺口。

康复医院毛利率占优,万元以上设备配置台数持续提升。与综合医院相比康 复医院单床投入较低、对医生依赖程度较低、医疗风险较小、社会资本进入更易 实现预期的投资回报,相对较高的毛利率带动康复医院万元以上设备数量与总价 的增加。2011~2021 年,中国康复医院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从 7.32 亿元提升至 88.2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28.28%,万元以上设备数量从 6.16 千台提升至 61.18 千台,10 年间康复医院百万元以上设备占比略有提升,2021 年 1~50 万元 的设备占 94.81%,是康复医疗器械市场的主要价格分布区间。

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以及各级医疗机构对康复科建 设的不断重视和患者康复意识的不断加强等多方需求合力,促成中国康复医疗市 场规模与康复设备需求量的快速增长,2013~2020 年,康复医疗市场规模复合增 长率为 19.02%,预计 2023 年达 1038 亿元;2014~2018 年,康复器械市场规模复 合增长率为 24.92%,预计 2023 年达 670 亿元。康复医疗器械行业已成为医疗器 械这个朝阳产业的重要部分、其承载着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 景,可谓是“朝阳产业中的朝阳产业”。

医院康复科建设持续推进,市场需求规模接近千亿。《2022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 年鉴》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全国共设立综合医院 2.03 万家,其中三级综合医 院 1763 家,二级综合医院 4839 家。《2021 年度国家康复医学专业医疗服务与质量 安全报告》对 2020 年全国二级以上全部综合医院、康复医院(包括中医、中西医 结合综合医院,不包括部队系统医院)的康复医疗服务统计分析显示,2020 年共有 1200 家一级医院、1060 家二级医院配置了康复医学病房,分别占 2020 年一级/二级 医院的 73.57%/21.52%。 翔宇医疗招股说明书估算,二级综合医院建设康复科大约需要 500~1000 万元,三级综合医院需要 2000 万元。以中间值 750 万估计二级医院的康复科建设费用,一 级与无评级综合医院在二级综合医院建设康复科费用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分别取 500/300 万元;一级与无评级综合医院在二级综合医院未配置康复医学病房比例的 基础上适当提高,取 80%进行估算,仅综合医院康复科建设新增康复医疗器械的市 场规模已达 836 亿元,发展空间广阔。

中国康复医疗行业处于“跑马圈地”阶段,目前竞争格局较为分散,翔宇有望 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从竞争格局看,国内康复医疗器械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多,普 通康复医疗器械技术壁垒较低、产品同质化程度高但细分需求与产品种类多,行业 相对分散。2018 年翔宇医疗、普门科技、伟思医疗、广州龙之杰(诚益通的康复医 疗器械板块)总营收仅占中国康复医疗器械市场总规模的 3.77%。 未来康复医疗器械会向物联网、医联体、中医现代化、模块化与集成化方向升 级,带动康复医疗器械治疗水平的提高。同时康复医疗器械可使用周期较长,先进 入企业较易形成渠道壁垒,形成强者恒强、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的趋势。目前,公 司已研发并生产出多款智能型设备,如平衡功能训练及评估系统、智能三维综合训 练平台、手功能综合康复训练平台、智能下肢反馈康复训练系统、智能红外光灸疗 仪等,包括可用于多人同时进行康复训练以及情景互动型设备,在提高使用者感官 感受的同时,提升治疗效果。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地位,扩大市场份额。

3. 政策全方位支持,推动康复医疗器械企业快速发展

政策鼓舞,国产康复医疗器械优势凸显。2012~2023 年,各项政策的密集出台 落实,2015 年《中国制造 2025》将康复设备纳入重点产品,2016 年《关于加快发 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为康复辅助器具企业提供税收、金融、财政支持, 并提出完善康复辅助器具医保支付制度,提升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打 造“中国制造”品牌。良好的政策激励,使国产康复医疗器械行业备受鼓舞,发展 迅速。随着我国康复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国产康复医疗器械与进口产品的差距不 断缩小,高性价比的优势在国内市场上将更为凸显。 政策要求,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布局康复医疗领域。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 策对我国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康复医疗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以及康复医疗支持保 障力度等提出明确规定。其中,2021 年由卫健委等八部门出台的《加快推进康复医 疗工作发展意见》提出“力争到 2025 年,每 10 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 8 人、康复治 疗师达到 12 人。”“推进康复医疗服务和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深度融合。医疗机 构要按照有关要求,合理配置康复辅助器具适配设备设施,”。因此,在各级医疗机 构持续加大康复科室建设力度的同时,康复医疗器械行业将不断受益。

医保覆盖范围扩大,康复医疗需求加速释放。2010 年《关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 目纳入基本医疗范围的通知》将 9 项以残疾人康复为主的康复医疗项目纳入医保; 2016 年《关于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将医保报 销的康复项目增加到 29 项,覆盖人群从残疾人为主扩张到了各类患者,康复领域 从主要为肢体障碍扩张到肢体障碍、精神障碍、言语障碍、听力障碍等范围;2015 年《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 年)》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适宜 设备,逐步提高国产医用设备配置水平。2016 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深化医 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提出降低药品、医用耗材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 检验等价格,重点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 值的项目价格。 医保覆盖范围的扩大直接推动了消费需求的释放,康复医疗支付价格的提高则能够间接推动医院布局前期忽视的康复治疗领域的发展,医疗设备国产替代的政策 加速国产设备替代进口设备进程,“中国制造”有望在相关利好政策中乘风破浪, 扶摇直上。

参考报告

翔宇医疗研究报告:乘康复医疗行业浪潮,“产品+渠道”助力翔宇远航.pdf

翔宇医疗研究报告:乘康复医疗行业浪潮,“产品+渠道”助力翔宇远航。翔宇医疗20年专注康复医疗器械领域,是国内目前少有的具备全系列康复医疗器械研发、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2017~2022年,公司营收由2.89亿元增长至4.89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1.09%;归母净利润由0.64亿元增长至1.25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4.33%。根据公司2023年业绩快报,2023年公司营收达7.45亿元,同比增长52.46%,归母净利润达2.30亿元,同比增长82.96%。其中,2022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下滑原因系多重超预期因素造成公司营销活动及物流运输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公司各类产品...

查看详情
相关报告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