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号公司研究报告:多元业务助力成长,盈利上行通道开启

  • 来源:国金证券
  • 发布时间:2024/04/24
  • 浏览次数:114
  • 举报

1、智能短交通龙头,重视科技创新,品类近年迅速扩张

公司于 2012 年成立于北京,专注于创新短交通及服务类机器人领域,旗下拥有 Ninebot 九号和 Segway 赛格威两大品牌。2014 年获小米融资,加入小米生态链,规模获得加速成 长;2015 年公司收购全球平衡车鼻祖 Segway,在技术积累、渠道体系、品牌效应方面实 现跃升;2018 年开始进行品类的持续扩张,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电动平衡车、电动 滑板车、电动两轮车、全地形车、割草机器人、商用机器人等品类丰富的产品。公司产 品突出兼具科技感与时尚感的潮玩特性,树立年轻有趣的品牌形象,从而吸引年轻群 体的兴趣,助力高端化产品溢价。公司于 2020 年 10 月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公司重视研发投入,多年技术积累下研发优势突出。2015 年 3 月,公司宣布全资收购赛 格威。作为全球平衡车鼻祖,赛格威在平衡车的开发及生产具有多项自研核心专利及授权 专利,并且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公司通过收购将赛格威的专利体系纳为己用,截至 2023 年末,公司积累有 508 项发明专利,1592 项实用新型专利,1077 项外观设计专利及 176 件著作权,包括自平衡控制技术、人机互联技术、基于视觉 Tag 编码的建图和定位系 统等核心自研技术,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公司科研人员充足,截至 2023 年末,共有研 发人员 1434 人,占员工总数 38.9%,2023 年研发费用率达 6.0%/+0.3pct,相较可比公司, 公司在研发人员数量占比及研发费用率上保持较高水平。

A/B 股保障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小米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已下滑至 11%。公司股份分 为 A 类普通股股份(普通股份)和 B 类普通股股份(特别表决权股份),A/B 类普通股分 别拥有 1/5 票投票权,截至 2024/3/31,创始人高禄峰和王野均持有 B 类普通股,其中王 野持有 13.65%股份,高禄峰持有 11.74%股份,股权比例合计 25.4%,投票权合计 62.8%,保证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小米系资本(People Better 和顺为资本)合计持有公司 11.0% 股权。 股权激励绑定核心员工利益,共享公司发展红利。公司贯彻以员工为本的宗旨,不断完善 员工绩效、晋升、薪酬福利及培训体系管理,设立了常态化股权激励政策,截至 2023 年 末,公司拥有持股员工 343 人,占总员工人数 7.8%。员工持股 830.53 万份,占总股本 1.15%。 通过对核心骨干人员实行股权激励计划,有利于形成较为完善的员工激励约束机制,稳定 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层,从而提高员工积极性,增加公司凝聚力与发展活力。2024 年 2 月公司发布新一期股权激励方案,考核年度 2024-2027 年,2024/2025/2026/2027 年考核 以 2023 年营业收入或净利润为基数,2024/2025/2026/2027 年营收或净利润增速不低于 20%/30%/40%/50%。

2、自主品牌多品类收入增长&规模效应下盈利修复为公司主要增长逻辑

分模式来看,公司自主品牌发展态势良好,小米分销&To B 等近年增速较慢的业务占比已 逐渐降低。2023 公司实现营收 102.2 亿元,同比增加 1.0%,实现归母净利润 6.0 亿元, 同比增加 32.5%。公司自主品牌覆盖所有品类,2023 年自主品牌实现营收 81.9 亿元,同 比+31.4%,其中,零售滑板车营收 21.1 亿元,同比-7.0%;电动两轮车营收 42.3 亿元, 同比+74.1%;全地形车营收7.0亿元,同比+19.0%;割草机器人营收2.2亿元,同比+157.1%, 自主品牌发展强劲。定制产品分销主要包含小米零售滑板车和小米平衡车业务,2023 年 小米分销收入 4.36 亿元,同比下降 65.0%,占收入比下滑至 4.3%;To B 产品主要包含海 外共享滑板车业务,2023 年收入 16.0 亿元,同比下降 39.6%,占收入比例下降至 15.6%, 我们判断收入下滑的小米分销/To B 业务对公司营收占比影响已逐渐减小,预计对公司业 绩发展拖累减弱。

分产品来看,电动平衡车&滑板车构成基本盘,电动两轮车、全地形车、割草机器人等产 品贡献多维增长极,公司营收稳步增长。随新品类拓展,平衡车占比呈下降趋势,由 2017 年的 74.5%下降至 2023 占比 4.1%;电动滑板车占比由 2020 年的 71.3%逐年下降至 2023 的 30.0%;电动两轮车占比自 2020 年后稳步上升,2023 占比达 41.4%,构成营收主要增 长极;电踏车/割草机器人/全地形车 2023 分别占比 2.4%/2.2%/6.8%,为公司未来发展提 供多维增长极。分地区来看,2023 年境内/境外收入占比 53%/47%,国内主要销售产品为 电动两轮车,其余产品多出口海外。

2.1、电动两轮车:随渠道铺设、新品开发,收入有望快速增长,盈利水平逐步上行

国内行业增速趋稳,市场集中度高,公司定位中高端,智能化优势突出,随渠道快速铺 设,24 年收入有望延续高速增长、盈利水平逐步上行。 销量方面,据艾瑞咨询,当前我国电动两轮车保有量接近 4 亿台,按电动两轮车替换周期 在 7-8 年估算,每年替换量约为 5000 万台构成国内存量需求主题。2019 年 4 月新国标政 策出台,对车辆生产标准趋严,超标车在执行期满后将无法上路,带来 2020 年-2022 年 显著强制替换更新需求,但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各省市过渡期延长 1-3 年不等,我们认 为强制替换期限推后下电动两轮车替换需求有望于 2024-2025 年继续释放。 价格方面,2023 年电动两轮车行业竞争主要集中于低端或老款车型,高端产品销售保持 坚挺,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消费用户需求偏好多元,未来产品智能化、个性化需求提升 将驱动产品结构升级,是未来 3-5 年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价增驱动行业增长逻辑下, 中高端及高端市场仍有量增潜力。

新国标要求趋严,于供给端出清中小厂商,加速行业份额集中。2019 年新国标实施以来, 不仅对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同时提高了对企业的生产资质要求,强制产品 进行 3C 认证,认证费用提高了整车生产企业经营成本,根据观研天下数据,电动两轮车 厂商数量从 2013 年 2000 家左右减少至 2019 年 110 家。从近几年行业竞争格局来看,雅 迪、爱玛、台铃市占率领先于其他企业,2023 年电动车行业销量 CR2 为 41%,此外,九号、 小牛等新势力车企凭借高端化、智能化、个性化突围,与头部车企形成差异化竞争,在细 分群体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九号 2023 年行业销量市占率达 2%左右水平。我们判断 行业集中度仍将进一步提升,主因 1)国内新国标严监管加速供给出清,2)龙头规模化 优势明显,拥有更大采购议价权、规模自动化生产能力、下游渠道覆盖度趋广、品牌知名 度进一步上升,3)龙头价格下探,进一步对中小品牌形成降维打击。

公司在两轮车高端市场占据较高市场份额。1)线下:公司营销网络涵盖购物中心、百货 商场、运动品连锁店等零售业态,设立专柜、专厅及品牌专卖店等,大力扩展经销商渠道, 提高品牌知名度。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22 年公司在线下电动两轮车市场 5000 元以上品 牌销量占据第一的位置,其中在 7000 元以上销售市场份额达 51.7%,作为高端龙头有望 受益高端市场结构性量增。2)线上:公司入驻京东、天猫、小米商城、抖音、得物等平 台,同时在微信开通了“九号真智能电动车”小程序,消费者可在智慧零售商城上查看感 兴趣的车辆信息和促销信息,并找到距离自己最近的线下门店进行体验和购买,更加方便 快捷。根据国金数字 lab,2023 年公司线上销额市占率达 19%/+9.8pct,销量市占率达 11%/+6.7pct。

公司智能化、个性化设计体现高端产品溢价。公司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体现在物联网赋能、 在线交互人车交互平台、电池管理系统等方面,RideyGo!系统使用户靠近自动解锁车辆, 全新电驱系统 MoleDrive、彩屏仪表操作系统 RideyFUN 能给予用户更加灵动的驾驶体验。 九号还推出了能实时掌控车辆状态、快速定位车辆位置、实时记录车辆行驶轨迹的九号出 行 App。公司产品矩阵丰富,电动两轮车产品分为 A 系、B 系、C 系、N 系、E 系等系列, 其中主要销售系列 A 系列定位入门级休闲代步车型,定价 2499-4099 元;B 系列定位进阶 运动型车型,定价 2899-7000,E 系列定位中高端豪华型车型;公司布局多种车型,续航 里程覆盖 60km 至 200+km,价格带覆盖 2599-20000+元,产品布局全面,满足不同用户需 求。

两轮车海外市场有望成为远期增长极。2022 年公司年报显示,公司两轮车 E 系列和 B 系 列开始进军海外市场,已陆续在英国、日本、墨西哥等十余个国家上市。我们认为欧美及 东南亚市场潜力较大,预计为未来海外电动两轮车主要增量市场。对于公司来说,两轮车 海外市场尚处空白,有望借助 Segway 前期品牌和渠道势能逐步打开欧美及东南亚市场, 贡献一定增量。

① 欧洲两轮摩托车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电动化趋势较明显。根据欧洲摩托车制造商协 会数据,2022 年欧洲电动摩托车注册量 4.35 万辆,同比+88.4%,渗透率提升至 4.58%/+2.15pct;电动轻便摩托车注册量 8.58 万辆,同比+17.4%,渗透率提升至 33%, 欧洲电动摩托车规模虽小但规模持续提升。

② 欧洲电踏车空间更大。从行业空间上看,美国电踏车潜在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大,欧洲、 日本发展相对成熟。根据欧洲自行车工业联合会数据,2022 年欧洲电踏车销量为 550 万台,同比+9%,2011-2022 年复合增长率达 20.4%,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其中德国/ 法国/荷兰为主要市场。此外根据美国轻型电动车协会数据,2021 年美国电踏车销量 114 万辆,渗透率达 3.8%,美国人购买的 E-bike 数量已超过了电动汽车和混动汽车 总和。公司于 2024 年 1 月官宣正式进入 E-Bike 领域,同时发布主打娱乐探索骑行场 景 Segway Xafari,以及搭载时下流行运动型胖胎的 Segway Xyber 两款产品,预计将 在 2025 年正式销售,产品差异化主要体现在智能化和安全防盗功能,随着公司布局 零售电踏车市场,有望补齐欧美日常短交通出行领域产品矩阵。

③ 东南亚为全球最大摩托车市场,根据 ASEAN,东南亚六国油摩保有量 2.5 亿,年销量 超 1200 万辆,而电摩处于导入渗透期,各国电摩销量渗透率较低,2020 年越南、印 尼、泰国、菲律宾电摩销量渗透率分为 8.5%、1.1%、0.1%、1.3%,未来电摩渗透率提 升空间较大,随着东南亚多国通过出台禁摩限摩等政策,例如 2023 年印尼政府制定 到 2025 年将 20%燃油两轮车转为电动,同时承诺在 2050 年之前全面停止销售燃油车 等,以及电动两轮车新技术出现,例如石墨烯铅酸电摩有望实现更低价格,钠电电摩 有望凭借高能量密度和低重量优势,攻克东南亚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续航要求高等痛点, 长期替换空间广阔。

对比可比公司两轮车业务收入,公司收入规模较低但增速位于行业前列,2020 年以来, 受新国标带来的需求增加影响,各品牌开始大幅扩张门店数量,公司门店基数不及爱玛、 雅迪,但门店扩张增速可观,从 2021 年 3000 家门店拓展至 2024Q1 末的 5000+家,考虑 到公司后续将继续聚焦一二三线城市网点加密,我们预计渠道扩张逻辑仍将持续。 利润率方面,相较于电动两轮车龙头企业雅迪、爱玛,公司利润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对 比可比公司两轮车业务毛利率,公司毛利率处于行业平均水平,2023 年公司两轮车业务 毛利率达 19.3%,同比+3.7pct,主因规模效应下成本优势显现,我们推测公司两轮车板 块净利率约为中个位数,对标头部品牌,2023 年爱玛/雅迪净利率分别 9.0%/7.6%,考虑 到公司产品定位中高端,预计公司两轮车板块毛利率、净利率仍有提升空间。

2.2、全地形车:新品驱动市场份额提升,收入有望快速增长、24 年实现盈利

行业偏存量市场,市场集中度较高,公司产品创新力优势明显,随渠道快速拓展预计公 司 24 年收入有望实现快速增长,利润端扭亏。 全地形车行业偏存量市场,北美地区为主要消费市场。2023 年全地形车全球市场规模 96 万台,接近百亿美元市场。2020 年全地形车全球销量达到最高,为 115.5 万辆,增速高 达 24.2%,后续增速趋缓。分市场区域来看,北美为全球最大全地形车市场,其次为欧洲、 日本。全地形车可分为 ATV、UTV 和 SSV 三类,其中 ATV 通过摩托车式把手进行方向控制, UTV 通过方向盘加以控制,SSV 是由 UTV 演变而来的竞技性全地形车。下游客户需求结构 方面,主要为个人娱乐性需求。 行业竞争格局方面,全地形车市场集中度高。Polaris、Honda、Can-Am、Yamaha 及 Textron 为全球全地形车前五大厂商,CR5 超过 90%。

公司全地形车新款于 24 年初上市,随新品推出、渠道铺设、规模效应释放,未来有望迎 来收入与盈利水平双升。24 年初公司 Super Villain SX20T Hybrid 油电混动款上市销售, 该款车型搭载 2000cc Turbo 燃油机和 70kw 电机组成的强大混合动力系统,包括最大功率 达到 330 马力,比目前行业旗舰车型高出 50%以上,能够带来更加极致的性能和加速度, 百公里加速仅需 3.9s,爬坡能力高达 70%,产品力维度优于同行。我们认为公司全地形车 新品差异化优势突出,预计随海外经销商网点逐步拓展,24 年起有望实现快速放量,并 实现扭亏。

2.3、割草机器人:二代新品上市,预计 24 年有望实现收入高速增长以及扭亏

千亿割草机市场,割草机器人渗透率不足 5%,公司二代新品发布,向完全智能化割草更 近一步,预计 24 年收入实现翻倍增长,利润端扭亏。 全球割草机器人市场规模近 20 亿美元,占割草机整体市场规模比例极低。割草机经历手 动、燃油/交流电、锂电发展阶段,都需要配合人力操纵,而割草机器人为目前割草机最 先进形态,近年九号、科沃斯、格力博等国内知名品牌纷纷布局割草机器人产品,产品力 不断完善有望推动割草机器人市场持续发展。据信公研究院数据,2021 年智能割草机器 人市场规模 14.6 亿美元,远小于割草机整体市场规模,割草机器人未来渗透率提升空间 较为广阔。根据 Research and Market 预测,预计未来几年割草机器人市场维持 10%以上 复合增速,预计到 2025 年市场规模达到 22.9 亿美元。

从市场结构来看,欧洲地区割草机器人渗透率较高,而北美偏低。欧美地区割草机器人渗 透率差异较大,北美渗透率不足 5%,而德国、瑞士等欧洲地区割草机器人渗透率超过 40%, 北美地区渗透率较低原因主要系割草机器人产品力不足,北美地区花园草坪面积更大,往 往达 1000 平米以上(欧洲地区一般 100-500 平米),而当前市场产品以布线式割草机器人 为主,在大型花园进行人工布线前期使用成本较高,耗时费力,使用体验感较差。随导航、 定位、避障技术的成熟,科沃斯、九号公司均推出可以自主规划路径的无边界智能割草机 器人产品,我们认为割草机器人的智能化有望推动行业渗透率在北美地区的提升。

割草机器人行业 CR2 达 90%,市场集中度高,线下渠道壁垒为品牌护城河。当前全球百万 台出货量割草机器人市场集中度较高,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富世华(含子品牌 Gardena) 及宝时得合计市占率高达 90%,欧美线下渠道高壁垒进一步夯实龙头品牌护城河。欧美 OPE 工具绝大部分于线下消费,北美以 HomeDepot 和 Lowe’s 两大线下家居零售卖场为 核心市场形成双寡头竞争格局,新进入品牌只有在亚马逊成为趋势性爆品,才有进入线下 渠道的机会,线下渠道的开拓对于公司割草机器人产品放量较为关键,公司未来有望依托 Segway 品牌打开欧美主流线下渠道,实现割草机器人产品销售放量。 公司 24 年初推出新一代割草机器人 Navimow i 系列产品,相比于上一代新品在定位技术 和智能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升级。新一代割草机器人使用自主研发的全新 RTK 技术(RTK 技 术原理为卫星定位,通过卫星信号数据接受与发送定位割草机器人位置、从而实现高精度 操控)和视觉辅助组合定位系统(140°视野视像头组成的视觉系统),可全方位感知空间, 精准建图,将随机碰撞式割草优化为路径规划式,以应对更多、更复杂的草坪结构,当卫 星信号弱时,Navimow 将在视觉边界方位内保证安全性同时利用视觉辅助导航。此外在智 能化方面,引入 AI 助手建图,摆脱人工布线,智能识别草坪边缘,新增跨骑模式,优化 草坪边缘割不到草的问题。新一代割草机器人定价相较于第一代 Navimow 的 1899-2599 美金更低,在实现更优产品力同时具备更强价格竞争力。 公司割草机器人产品较传统布线式产品大幅提升使用便捷性和效率,割草机器人业务随规 模效应提升亏损近年逐步减小,二代产品 24 年初上市,兼具产品力和价格竞争力,预期 随渠道拓展(新拓展线上零售渠道,以及 24 年新进入美国、澳新市场,之前仅为欧洲), 销量有望大幅提升,预计 2024 年割草机器人有望实现盈亏平衡。

2.4、商用机器人:公司配送机器人与 AMR 尚处发展初期,发展有望提速

配送机器人行业高速增长,格局分散,公司有望以机器人底层技术优势攫取市场份额; 凭借多年技术积累以及渠道优势,携手英伟达研发 AMR,推动产业新发展。 我国配送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约百亿,劳动力成本增长驱动行业规模持续扩容。根据亿欧 数据,我国商用配送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增长迅速,2021 年规模约 112 亿元、同比增长 156.8%,预计 2025 年增长至 348 亿元,2021-2025 年 CAGR 为 32.9%,2021 年餐厅、酒店、 室外配送服务机器人出货量分别为 1.3、0.3、0.1 万台,预计 2026 年商用配送服务机器 人出货量合计增长至 7.7 万台,其中餐厅配送机器人占比最高。2017-2022 年城镇单位就 业人员平均工资 CAGR 达 8.9%,劳动力成本迅速攀升利好服务机器人替代传统劳动力,同 时,我国劳动力年龄人占比则逐年下滑,2023 年 15-59 岁的劳动力年龄人口占比降低至 62.6%(2011 年为 69.8%),劳动力的缺口需要具有相应功能的服务机器人来补足。

公司商用服务机器人已经对接多家餐饮企业及酒店客户,依靠机器人中台技术沉淀持续进 行产品迭代创新,近年来销量销额迅速增长、未来有望构建公司全新增长曲线。目前国内 服务机器人市场主要分为国外成熟公司、国内电商和物流平台以及国内初创公司,产品市 场竞争较为激烈。公司 2015 年收购 Segway 时保留 RMP 业务,并启动机器人方向产品和技 术研发工作,随后分别于 2018、2019 和 2022 年分别发布路萌机器人、方糖配送机器人及 飞碟送物机器人和饱饱送餐机器人。公司服务机器人规模较小,但在产品技术积淀下品牌 效应显现,已打通多家酒店、餐饮渠道,陆续入驻万豪、希尔顿等主流一线酒店集团,且 与锦江集团、尚美、格林、亚朵等头部酒店集团达成深度合作,累计配送上亿次,未来有 望持续贡献营收增量。 携手英伟达,推动自主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2003 年 Segway 就已经开始进行移动平台产 品的研发,公司于 2015 年收购 Segway 后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不断迭代升级,目前已生产 出多个形态移动平台系列产品,能够为企业或第三方开发者提供通用、集成的机器人底盘 方案,支持二次开发或定制化服务,在产品力以及海外渠道优势下,取得与英伟达自主移 动机器人(AMRs)项目的合作,2023 年联合打造的自主移动机器人平台 Nova Carter AMR, 可针对企业不同需求进行定制化服务,如仓库 AMR 建图、仓库运输、科研仿真等,提高企 业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保障作业安全。产品由九号公司负责研发生产,输出移 动底盘和整车的软硬件集成,英伟达负责提供软件及算力支持,目前产品已经上线,可通 过英伟达和九号的官网直销。AMR 未来应用场景广泛,公司携手英伟达,有望加速 AMR 产业发展,提升公司估值。

2.5、零售滑板车&平衡车:公司业务基本盘,预计收入有望实现稳健增长

全球行业增速趋稳,竞争格局分散,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品牌力突出,预计未来维持稳 定增长。 电动平衡车&滑板车为公司基本盘业务,发展初期依靠小米渠道贡献收入,近年来小米定 制渠道收入逐年降低,自主品牌及 ODM 共享滑板车业务稳健增长,去小米化趋势明显。2023电动平衡车、滑板车收入分别为 4.2/30.7 亿元,同比-46.1%/-35.5%。分渠道模式来看, 1)近年来公司降低小米渠道依赖、小米渠道定制收入逐年减少:2023 年小米分销渠道滑 板车收入达 4.3 亿元,同比减少 65.4%。2)海外共享滑板车业务景气下行收入下滑:2023 年共享滑板车及配件收入达 13.5 亿元,同比下滑 43.2%。3)自主品牌业务占比持续提升, 2023 年自主品牌滑板车&平衡车实现收入 24.2 亿元,同比-10.9%,占电动平衡车&电动滑 板车系列收入比例的 57.6%,我们认为自主品牌零售端将成为公司未来平衡车&滑板车业 务增长主要渠道。

电动平衡车市场发展更偏存量。2016-2019 年电动平衡车处于发展低谷,由于安全问题, 部分国家、地区禁止电动平衡车上路行驶,加上美国发布对涉华电动平衡车 337 调查, 以及中美贸易战影响也导致电动平衡车增速放缓。2020 年,受疫情影响,电动平衡车、 滑板车等短距离交通工具需求量大幅提升,根据 EVTank 数据,2020 年全球电动平衡车出 货量 1032 万台,同比增长 23.7%,但远期看,平衡车路权短期难以放开,相比于滑板车 来说应用场景更受限,更偏娱乐属性,预计行业发展更偏存量。 电动平衡车市场集中度低、格局分散,公司作为行业标准制定者或受益于监管趋严和格局 出清。在国内供应链优势下大量低资质小厂商及不合格产品充斥行业,监管不完善导致事 故频发,低价竞争下行业格局极其分散,每年不断有大量相关企业不断进入市场;公司凭 借深厚技术沉淀产品性能优势显著,Segway 品牌作为平衡车鼻祖,在海外市场极具影响 力,公司参与多项平衡车国际标准制定,推动行业良性发展,预计将在监管趋严下受益行 业出清,份额进一步提升,2020 年公司在全球电动平衡车行业市占率最高,达 8.6%。

电动滑板车市场规模预计保持双位数增长。根据 QYResearch 预测,2020 年全球电动滑板 车销售规模达 12.15 亿美元,在短交通需求增长驱动下,预计 2027 年达到 33.41 亿美元, 2021-2027 年复合增长率为 15.0%。2020 年全球总产值/产量为 12.1 亿美元/1001 万辆,其中中国产量达 364 万辆,占全球总产量的 85.5%。电动滑板车行业销售以 To C 零售模 式为主,少部分为共享模式,海外共享滑板车市场在经历资本涌入的 18-20 年高速发展后 暴露出很多问题有待改善,比如滑板车的安全性,重资产模式下诸多共享滑板车品牌破产, 2023 年共享滑板车行业有所承压,我们认为行业未来 1-2 年将迎来调整期。C 端滑板车市 场应用场景多为短途代步、娱乐属性,我们预计未来保持平稳增速。 公司为全球电动滑板车市场龙头,自主品牌发力下电动滑板车业务仍有增长空间。根据华 经产业研究院数据,公司为全球电动滑板车市场龙头,公司 2020 年全球市场份额达 53%, 在国内市场,公司 2021 年则以 82.5%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随着美国出台 UL 认证等相关 行业标准,事故频发的低端伪劣产品基本上被阻断了进入市场的可能性,高端品牌为电动 滑板车市场主要竞争玩家。目前市场主要参与企业为美国 RAZOR、九号公司、小米以及涛 涛车业等。零售滑板车作为公司基本盘业务,Segway 品牌全球影响力强,叠加公司强产 品竞争力,预计未来市占率仍有提升空间。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评论
  • 相关文档
  • 相关文章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