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京东方精电研究报告 全球车载显示模组龙头,智能座舱驱动持续成长

  • 来源:中信证券
  • 发布时间:2023/03/16
  • 浏览次数:3201
  • 举报

公司概况:全球车载显示模组龙头,智能座舱驱动持续成长

历史沿革:中大尺寸车载显示龙头,京东方集团赋能成长势头迅猛

京东方精电有限公司(简称京东方精电)是 TFT 液晶显示器的全球领先开发商,前 身为精电国际有限公司,成立于 1978 年,1991 年在港交所挂牌上市,2016 年,京东方 集团以 14 亿港元认购精电国际增发 4 亿股,认购后占京东方精电全部股份的 54.7%,成 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公司则成为京东方集团内唯一的车载显示模组及系统运营平台。历经 后续增发股份后,截至 2022 年 10 月 21 日,京东方集团持股 53.14%。依托母公司 TFT 技术和生产资源,京东方精电车载显示业务能力快速提升,进入发展快车道。 (1)1978-2008 年,公司初创期:公司原是车载单色显示屏模组的知名制造商,1997 年推出首款应用于汽车的液晶显示产品,2008 年业务范围已辐射至欧洲、美国、日本、 韩国、印度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2)2009-2015 年,公司发展期:2009 年开始,精电国际将业务重点转向中国。2010 年,公司在单色显示屏产品已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基础上开始布局TFT(薄膜电晶体液晶)。 2011 年,公司首个汽车 TFT 项目投入量产,为集团开拓新的产品市场。 (3)2016-2018 年,并购及资源整合期:2016 年,公司被全球显示面板龙头京东方 集团收购,2017 年改名为京东方精电。借助京东方集团 TFT 技术和生产资源,公司快速 提升车载显示业务能力。2017 年于四川省成都成立项目公司——精电(成都)显示技术 有限公司。2018 年公司率先使用 8.5 代产线进行车载显示平台的研发量产,成为全球首位 使用 8.5 代线生产车载显示模组的公司,打破了低世代数产线为主的行业格局。

(4)2019-至今,高质量发展期:2019 年,公司与京东方集团整合生产并与车厂及 Tier1 厂商开展战略性合作;2019-20 年,公司相继投资疆程技术和睿合科技,强化 HUD 和光学全贴合业务能力,并在 2021 年完成车载系统产线建设。近几年,伴随新能源汽车 的加速发展以及公司前期所获订单量产,公司的车载显示出货排名持续前进。根据 Omdia, 22H1 公司出货面积占比、中大尺寸出货占比分别为 18.5%/22.6%,均位居全球第一,22Q2 总出货量首次实现全球排名第一。

主营业务:聚焦汽车显示和工业显示两大领域,布局中大型标准化平台 TFT 模块产品 公司为显示模组龙头厂商,聚焦于车载与工业领域的显示及解决方案。其中,汽车显 示业务以 TFT(薄膜二极管)技术为主,2020/2021/2022H1 营收占比分别为 76%/84%/90%; 工业显示屏以被动显示技术为主,2020/2021/2022H1 营收占比 14%/16%/10%。公司业 务布局遍及中国、欧洲、美洲、日本及韩国多地。

汽车显示业务:深耕车载显示行业,汽车显示产品多元。2021 年公司汽车显示 业务营收 65.09 亿港元,同比+89%。公司汽车显示业务战略是通过推广和开发中大型标 准化平台 TFT 模块产品,扩大在主要汽车市场的市场份额。公司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一系 列动态的显示解决方案,支持从数字仪表盘显示、中控显示、抬头显示(HUD)、后视和 侧视电子后视镜显示到高度集成的数字座舱显示、曲线设计和触摸集成等应用。据公司投 资者交流会,2022H1 公司为中国前 20 家汽车制造商提供的 TFT 显示模组产品覆盖率达 到 42%,对中国主流新能源汽车客户的产品覆盖率从 2021 年的 41%进一步提升至 52%。

汽车显示产品基本覆盖全场景、全尺寸,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公司车载业务布局汽 车仪表、中控、电子后视镜、娱乐系统显示、HUD、透明显示等产品,适用于各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持续丰富下公司不断完善全尺寸覆盖与技术革新,目前尺寸覆盖 2 英寸至 50 英 寸,基本涵盖全尺寸产品,技术方面目前公司已推出 OLED、BD Cell、Mini-LED、多联 屏、全贴合等多款技术和产品。全场景、全尺寸、新技术加持下,公司具备提供定制化解 决方案的能力,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产品广泛应用于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日本、 韩国等主流汽车品牌。

工业显示业务:单色显示为核心业务,主要涉及工业仪表、医疗及消费品等领域。 2021 年公司工业显示业务营收 12.28 亿港元,同比+14%。公司工业显示产品分为新型工 业显示屏和标准无源 LCD&模块产品,主要涉及工业仪表、医疗及消费品等领域。2017 年前,公司充分受益被动单色显示屏于工业显示行业中的主流地位,不断完善布局单色显 示产品,其已成为公司传统成熟产品。2018 年至今,行业趋势逐步由单色显示产品向 TFT 显示产品转移,公司顺应行业趋势积极布局,将单色显示产品布局高端显示市场,并大力 发展 TFT 显示业务,目前公司 TFT 显示产品已应用于家庭自动化应用领域、高端白色家 电领域等,并积极向物联网方向布局。

股权结构:实控人股权比例集中,管理团队经验丰富

公司为京东方集团控股子公司,旗下拥有两座全资模组厂,同时战投布局上下游技术。 公司控股股东为全球显示面板龙头京东方集团,共持股 53.14%。自 2016 年收购完成后, 公司隶属于京东方集团显示事业部,成为京东方集团旗下子公司。截至 2022 年 10 月 21 日,公司配售及股东认购事项已全部完成,京东方集团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 53.14%,且持股比例长期超过 50%。公司董事合计持股 0.19%,股权结构相对稳定。子 公司业务来看,公司共有河源、成都两大车载显示模组生产基地,其中河源厂房稳定运行, 成都生产基地于 22 年新建,公司预计达产后年产能 1500 万片,对应产值 45 亿元,此外 公司积极向上下游延伸业务,2019 年通过投资疆程技术以布局 HUD 业务、2020 年通过 投资睿合科技以布局光学贴合业务。

高管人员产业经验丰富,技术积淀深厚。公司现任核心管理人员均有着十年以上的从 业经验并拥有有京东方集团的任职经历,其中董事会主席高文宝先生京东方集团执行董事、 总裁、执行委员会副主席、显示事业首席执行官,公司行政总裁苏宁先生兼任京东方集团 副总裁,程巍先生也拥有京东方集团管理经历,管理经验丰富。学历背景方面,公司核心 管理人员学历背景强大,高文宝先生、苏宁先生等人员均取得物理学相关硕博学位。

公司采取股份奖励计划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吸引人才促进公司发展。2020 年 8 月 28 日,公司董事会通过十年期股份奖励计划,向公司及附属公司的雇员、非执行董事等, 以及对公司业务发展及增长作出贡献的人员授予股份奖励。该股份奖励计划规定董事会可 以在计划延续期间从股份池中依据特定股份数目授予参与者作为奖励。2021 年 3 月 29 日, 公司以每股 3.23 港元的市价授予 72 名奖励对象合计 631 万股,其中授予董事成员 130 万股,公司其他雇员 501 万股;2022 年 6 月 15 日,公司以每股 11.38 港元的市价授予奖 励对象合计 250 万股,其中授予董事成员 39 万股,公司其他雇员 211 万股。通过股份奖 励计划,公司有望提高员工积极性,吸引合适人才加盟,以促进集团进一步发展。

财务分析:车载显示驱动营收增长,TFT模组产品量价齐升提高利润率

营业收入:京东方优质资源赋能公司成长,近五年 TFT 模组驱动公司营收快速提升。 2013-2016 年,受 TFT 市场扩张及车载显示产品结构变化,公司主营业务单色显示屏在多 地营收疲软,营收同比增速持续下滑,2016 年下降至 22.5 亿港元。2016 年公司被京东方 集团收购后,凭借全球显示面板龙头母公司稳定的面板供应以及产能资源,迅速提升 TFT 业务的竞争力。2016-2017 年,公司营收高速增长,2017 年营收同比+28%,主要由于 TFT 模组平均售价高于单色显示屏产品,且 TFT 模组产品销量快速增长,量价双轮驱动营收强 势回升。

2018-2019 年,公司营收增速放缓,分别同比+10%/+13%,主要系受客户需求 转移 TFT 模组产品影响,公司 PSV 业务营收增速放缓所致。2020-2021 年,公司营收再 次进入加速增长模式,主要原因为 TFT 模组实现量产,新能源汽车销售强劲带动车载显示 产品需求。公司 TFT 业务营收占比持续超过单色显示屏业务,成为营收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2019-2021 年实现量价齐升,2021 年出货量/单价分别同比+60%/+18%,2021 年营收突 破 77 亿港元,同比+71%。总的来看,2016-2021 年公司营收 CAGR 达 28%,呈现高速 增长态势。2022 年上半年公司延续高增长态势,实现营收 48 亿港元,同比+51%。

产品结构来看,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汽车显示屏和工业显示屏。2016-2021 年,公 司汽车显示屏业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CAGR 达 28%;工业显示屏业务稳步增长, 2016-2021 年 CAGR 达 8%。汽车显示屏业务驱动公司营收快速增长,2016 年公司汽车 显示屏业务营收占比为 66%,此后不断提升,2021 年营收占比达 84%。受益于全球汽车 销量的快速增长,公司车载显示屏业务持续强势增长,我们认为未来汽车显示屏依然是公 司营收快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产品技术来看,公司应用产品技术包括 TFT 与 PSV(单色显示屏)技术。 2017-2021 年,公司 TFT 产品技术业务营收呈现高速增长态势,CAGR 达 45%;受 TFT 业务迅速扩张影响,单色显示屏业务有所下滑。TFT 业务驱动公司营收快速增长,2017 年公司 TFT 产品技术业务营收占比为 36%,此后不断提升,2021 年营收占比达 85%。受 益于母公司稳定的 TFT 面板供应和强大的产能资源,公司 TFT 业务持续强势增长,截至 2022H1,公司 TFT 业务贡献营收比例高达 87%。我们认为未来 TFT 业务会持续成为公司 营收贡献的重要力量。

地区结构来看,中国市场逐渐成为公司重要的营收来源。2016 年以前,公司在 欧洲市场营收占比领先于其他市场,主要由于公司入局车载显示行业早,与欧洲主流车企 及 Tier 1 厂商保持长期合作关系;被京东方收购以后,公司得益于京东方集团在中国的客 户资源和销售渠道优势,迅速提升中国市场收入份额。2016-2021 年中国市场营收 CAGR 达 38%,中国市场成为推动公司营收增长的重要市场,2021 年中国市场营收规模达 50 亿 港元,同比+95%。截至 2022H1,中国市场营收比例达 68%,我们认为未来公司将进一 步依托京东方集团的客户与渠道优势,提高中国市场的收入份额。

归母净利润:公司 TFT 模组量产提升利润水平,“降本增收”驱动盈利能力增强。 公司被收购初期,TFT 业务尚无规模经济,模组价格承压影响利润。2016-2018 年,受 TFT 模组产品量价动力不足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呈下降态势,分别为 0.51/0.22/0.17 亿 港元,同比-83.2%/-56.2%/-22.5%。2019 年公司 TFT 模组产品逐步开始量产,归母净利 润同比+46.1%。2019-2021 年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主要由于 TFT 模组量价并驱推动 销售收入提升、公司实施成本优化及效率管理措施。

2020-2021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增 长至 0.7/3.3 亿港元,同比+174.3%/+377.6%,2021 年 EBITDA 达 5.1 亿港元,同比+138%, EBITDA 利润率达 7%。2022H1,公司净利润延续高增长态势,达 2.5 亿港元,同比+164%。 2019 年起公司净利率大幅改善,主要系车载 TFT 模组逐渐放量,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同时 产品结构持续向大尺寸 TFT 显示模组等高端产品转变。未来随着 TFT 模组产品营收占比 持续提高,我们预期公司有望进一步发挥规模效应,持续提升盈利能力。

关联交易:公司关联交易对象为母公司京东方集团,交易内容主要为货品采购、资产 租赁。车载显示屏业务方面,公司与京东方集团构成唯一的前装市场货品供应关系,有助 于显示模组产品的稳定供应。2017 年,公司向京东方集团采购货品额达 4.43 亿港元,同 比+317.9%,高同比增速主要因收购初期采购货品额基数小;2019 年,公司 TFT 模组产 品开始量产,货品采购额迅速提升,由 2018 年的 4.96 亿港元提升至 13.68 亿港元,同比 +175.8%。此后随着规模效应初显,货币采购额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21 年公司向京东方 集团采购货品额达 46.36 亿港元,同比+71.6%。

车载显示:智能座舱引领显示屏发展,屏机分离推动产业链重塑

行业概览:智能座舱推动车载显示“大屏化、多屏化、高清化、个性化”

随着汽车智能座舱渗透率的不断提升,车载显示屏“大屏化、多屏化、高清化、个性 化”趋势加速,为行业带来显著增量。智能汽车正向着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方向发展,目 前智能座舱技术成熟度更高,且有着强烈的用户需求,在智能汽车的布局中占据越来越重 要的地位。预计未来智能座舱将向智能助理、人机共驾、第三生活空间方向演进,融合信 息、娱乐、互联等多功能发展,丰富汽车使用场景,提高驾驶操控体验和乘车娱乐性。智 能座舱应用的屏幕出货量增长具备高确定性,市场规模也将持续抬高。据 IHS Markit 预测, 智能座舱在中国/全球的渗透率将从 2019 年的 35%/38%上升至 2025 年的 76%/59%。

车载显示是智能座舱的重要载体,包括液晶仪表盘、中控屏、后排显示、副驾驶显示、 流媒体后视镜、HUD 等。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2 年 1-9 月国内乘用车主要智能座 舱功能累计渗透率中,中控屏渗透率 89.4%,全液晶仪表盘渗透率 43.1%,多屏互动渗透 率 16.0%,HUD 渗透率 7.2%,OTA 渗透率 47.9%。智能座舱带动车载显示领域新增智能 化和娱乐等功能,加快车载显示屏“大屏化、多屏化、高清化、个性化”趋势。

大屏化:高流畅、高娱乐、高智能体验带动车载显示向大屏化发展。大屏化使得 信息显示更全面,操作性更强,已成为车载显示发展重点方向。车载显示屏中 10 英寸以 上显示屏出货份额占比明显提升,中控逐渐配置 17 英寸以上大屏。据群智咨询,22Q3 中 国大陆地区乘用车车载显示面板的需求规模超 1200 万片,10 英寸屏幕以上搭载需求占比 约 46.8%。其中,新能源乘用车车载显示面板需求规模超 320 万片,占总需求的 26%, 且 10 英寸屏幕以上搭载需求占比高达 67.8%。

多屏化:汽车使用场景的丰富极大带动车载显示向多屏化趋势发展,各屏幕分工 更明确。除传统液晶仪表和中控屏幕外,已有车厂增加副驾驶娱乐屏、后排娱乐屏、后视 镜显示、抬头显示等多种功能,部分企业还进行深度定制,在后座扶手、方向盘、空调旋 钮等场景使用车载显示。车内多场景应用持续促进多屏化趋势,根据 IHS Markit 预测,到 2030 年,配备 3 块屏幕及以上的汽车数量将达到 20%。

高清化:智能座舱的娱乐体验和人机交互需求推动车载显示屏高清化发展。随着 智能座舱渗透率的提高,满足乘客个性化的驾驶和娱乐需求成为车载显示发展重点,为提 升驾乘体验,车载显示屏持续向高清化发展。车载显示屏的分辨率从原先 WVGA(800×480) 以下低分辨率向 FHD(1920*1080)乃至更高分辨率过渡;柔性屏/曲面屏、无缝联屏、 OLED、MiniLED 等新兴显示技术规范将逐渐取代传统 LCD 显示技术。2022 年 10 月,德 赛西威推出了全球首发双 23.6 英寸 Mini LED 曲面双联屏,基于 Mini LED 车载背光技术, 屏幕曲度 R2200,拥有 1536 个背光分区,动态对比度超过 100000:1。

个性化:车载显示屏幕技术、尺寸、形态需求丰富各异,利基市场厂商更具议价 能力。汽车的多场景化趋势下,屏幕技术、尺寸、形态需求丰富多样,异形屏、柔性屏和 透明屏等更加个性化、科技感的车载显示屏越来越受到高端汽车厂商的青睐。天马推出 T型触控一体化中控显示屏,TCL华星推出可切换防窥屏,京东方集团已研发出高透明MLED 透视屏,公司亦加快定制化设计,三联屏产品已搭载于上汽飞凡 R7 车型。利基市场需求 个性化、定制化要求高,相较消费类标准品市场而言,面板及模组厂商更具议价能力,产 品价格及盈利水平具有韧性。

车载显示屏技术迭代升级,目前 LCD 显示技术正当时,OLED 显示技术正发展, Mini/Micro LED 为未来发展方向。 1) LCD 屏幕技术已相对成熟,市场渗透率为 99%。TFT 又称薄膜晶体管,指的是 液晶显示器上的每一液晶像素点都由集成在其后的薄膜晶体管来驱动。TFT 技术可分为 a-Si(非晶硅技术)、IGZO(铟镓锌氧化物技术)和 LTPS(低温多晶硅技术)。a-Si 技 术相对简单,成本相对低廉,但面板像素较低。IGZO 均一性好,且具有较好弯曲性能, 可用于制作曲面屏,但 IGZO 技术使用寿命较短。LTPS 反应速度更快、亮度更高,能够 满足消费者对屏幕更高的性能要求。目前 a-Si 车载显示产品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其渗透率 逐年下降,而 LTPS LCD 车载显示产品渗透率快速提升。据群智咨询,2021 年 LCD 市场 渗透率为 99%,其中 a-Si LCD/LTPS LCD 车载显示面板渗透率为 88%/11%,群智咨询预 计 2025 年其渗透率将分别达到 70%/29%。

2) 车载 OLED 屏正发展,市场渗透率不足 1%。全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在电 场的作用下产生能量激子,激发发光分子最终产生可见光。OLED 可视角度更大,亮度和 对比度表现更出色,其轻薄可弯曲的特质可适应车内曲面结构,但存在使用寿命、良品率、 烧屏的技术难点。目前 OLED 在车载显示市场的渗透率不足 1%,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 未来渗透率有望提高。据 CINNO Research 预测,2025 年 OLED 车载显示屏出货量将达 到 233 万片,渗透率为 1.7%。例如理想 L9 搭载了两块三星 15.7 英寸 OLED 显示屏,分 辨率为 3456*2160;飞凡 R7 搭载了京东方 15.05 英寸 AMOLED 超高清中控屏,分辨率 为 2.5K。

3) Mini/Micro LED 兼具优良显示效果与高寿命,预计成为车载显示屏新趋势。 Mini/Micro LED 属于无机发光二极管,依靠大量微小灯珠发光。与 LCD 和 OLED 相比拥 有响应快、亮度高、视角大、色彩效果好、寿命长等优势,缺点在于生产难度大,目前成 本约为传统 LCD 面板 30 倍,尚不具备量产条件。据 CMMA 数据,2021 年车用 Mini LED 背光屏幕需求不到 10 万片,预计 2025 年将增长到 450 万片,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159%。 例如别克世纪 CENTURY 采用 32 英寸一体弧面 6K 屏,屏幕搭载 Mini LED 技术;凯迪拉 克 LYRIQ 配置了一块 33 英寸环幕式 Mini LED 背光超视网膜屏。

国内乘用车价格带上移,中低端车型成为主流,“大屏化、多屏化”趋势加速向中低 端车型渗透,“高清化”进展缓慢。我国乘用车价格带持续上移,由低端车型向中低端车 型演进,根据乘联会数据,10~20 万车型占比由 2004 年的 18%提升至 2021 年的 51%, 价格带上移带来中低端车型显示配置提升:大屏化趋势正加速向中低端车型渗透,2021 年起已有多款搭载大屏的中低端车型推出,如 2021 款起亚 Soul 和 Telluride(配备 10.25 英寸中控显示屏)、2021 款丰田普锐斯(配备 11.6 英寸中控显示屏)、2021 款斯巴鲁傲 虎和力狮(配备 11.6 英寸中控显示屏)以及 2021 款福特 Edge(配备 12 英寸中控显示屏) 等车型。

多屏化车载显示亦加速渗透于中低端车型,多屏布局车型基本售价为 15 万以上, 2020 年起已有多屏应用于中低端车型,如长安奔奔 E-Star(10 万元以下)、奇瑞星途 LX (12.6~15.0 万元)等,双联屏将逐渐向中低端车型渗透。高清化趋势在中低端车型渗透 较为缓慢,a-Si LCD 适用于低端液晶屏,产能充足,技术成熟,更加稳定,符合汽车对显 示屏的大尺寸、高可靠等要求,而且具有性价比优势,基本成为中低端汽车的标配,目前 是车载显示技术的主流,将长期主导中低端车载显示市场。

HUD 仍以中高端车型为主,逐渐向中低端车型过渡,AR HUD 有望普及化。HUD 仍 以中高端车型为主,根据汽车之家数据,2022 年 100 万元以下价位的在售车型中,HUD 装配率随着汽车售价提高而上升,30 万元以上车型 HUD 装配率已超 30%。按品牌分类, 2020 年宝马、奔驰、奥迪 HUD 搭载率遥遥领先,合计占所有品牌的 36.9%。HUD 作为 标配趋势正逐渐向更低价车型扩展。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截止 2022 年 9 月底 W/AR HUD 标配车型均价已经从 2021 年的 31.94 万元下滑到 17.57 万元,总价 20 万元以下的车型包 括凯美瑞、红旗 HS5、马自达 CX-5、马自达 CX-5 等。未来 AR HUD 将逐渐普及化,自 主品牌中,销量领先的长城、吉利、红旗等车企已量产搭载 AR-HUD;长安、上汽、广汽 等品牌积极跟进,处于项目定点阶段,相关车型投入量产后有望带动 AR-HUD 的普及。

下游车厂来看,车载显示为差异化竞争焦点,新能源汽车搭载车用显示屏相较燃油车 更为积极,大屏化、多屏化渗透更为明显。1)车载显示为差异化竞争焦点,新能源车企 争相布局智能化车载显示,相较燃油车更为积极。根据高工汽车数据,2022Q1 国内乘用 车前装 10 英寸及以上中控屏搭载量比亚迪、长安、吉利排名前三位,前三位厂商均大力 布局新能源汽车。在此趋势下,车载显示屏搭载率持续提升,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0H1 中国乘用车新车 10 英寸以上中控屏装配率为 32.59%,截至 2022H1 已增长至 52.58%。

2)从屏幕尺寸来看,新能源车型追求大屏更为积极,根据汽车之家,新能源汽车显示屏尺寸 大多在 12.3 英寸,要高于燃油车型的 10.25 英寸。3)从屏幕数量来看,新能源车企中多 屏化趋势渗透较快,目前飞凡 R7、零跑 C01 已推出三联屏,理想 L9 更是将车载屏幕数 量提升至 5 块。据佐思汽研统计,新上市车型搭载的平均屏幕数量从 2019 年的 1.62 块上 升到 2021 年的 1.95 块,2025 年预计将达到 2.66 块。此趋势下,公司积极与新能源车厂 合作,目前已与蔚来、理想、哪吒、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达成合作。

市场规模:近百亿美元市场空间,预计未来三年CAGR达19.96%

终端汽车布局智能化,车载显示进入快速增长期。随着科技的发展,终端汽车尤其是 新能源汽车布局智能化以提高品牌竞争力,抢占市场份额。随着智能座舱领域的快速发展, 车载显示也进入快速发展期。据群智咨询,2022 年全球整车的销售规模约 8020 万台,其 中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超过 1000 万台,销量同比+10.2%,新能源汽车销量相对额和绝对 额逐年上升。据 Omdia,2020 年,车用显示屏市场出货 1.49 亿片,至 2026 年预计达 2.38 亿片,6 年 CAGR 为 8.1%。

2022 年全球车载显示屏市场空间约 80.17 亿美元,预计整体未来三年 CAGR 为 19.96%。目前车载显示行业对显示屏的需求主要体现为四个维度,分别为前排显示、后排 显示、后视镜及侧视镜,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mdia、IHS 数据,我们从上述四个 维度切入,依据平均价值量及渗透率分别对单车价值量进行测算,2022 年前排显示/后排 显示/后视镜/侧视镜单车平均价值量分别为 88.41/3.86/2.57/2.27 美元,再将单车平均价值 量×全球汽车销量,得到 2022 年全球车载显示屏市场空间约 80.17 亿美元,预计 2025 年将达到 138.40 亿美元,未来三年 CAGR 为 19.96%。此外,全球智能座舱市场空间更 为广阔,据 IHS Market,2021 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空间超过 400 亿美元,预计 2030 年 市场规模将达到 681 亿美元。中国智能座舱市场增速领先全球,IHS Market 预测 2030 年 智能座舱规模全球占比将从 2021 年 20%左右上升至 37%。

产业链趋势:屏机分离推动产业链重塑,Tier2有望向下游延伸

车载显示屏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分别是:Tier 2 供应商(面板厂商、显示模组厂商), Tier 1 供应商(系统组装厂商)、整车厂。从业务来看,Tier 2 供应商主要负责面板制作, 并将液晶面板与背光、触控模块、PCB 与驱动 IC 进行模块化组装,面板的代表企业为京 东方,显示模组的代表企业为深天马、京东方精电,触控模组代表企业为长信科技、莱宝 高科。Tier 1 厂商负责系统组装业务,直接向整车制造商供货,主要的 Tier1 企业包括博 世、电装、采埃孚、德赛西威、华阳集团等。

从行业壁垒来看,面板是技术壁垒、资金壁 垒最高的环节,更易长期维持竞争优势,而模组及系统组装行业壁垒较低,产业链壁垒呈 “前高后低”态势。从利润分配来看,下游系统组装厂业务盈利能力优于面板厂及显示模 组厂(显示模组厂商毛利率约 10%~20%,系统组装厂毛利率约 20%~30%),组装业务 盈利能力更优,利润分配呈“前低后高”态势,与行业壁垒相反。总体来看,显示面板及 模组制造属于资本投入大、资金壁垒高的重资产行业,竞争格局稳定,且下游业务盈利能 力更优,我们看好屏厂向下游系统总成环节延伸。

屏机分离推动产业链重塑,Tier 2 有望向下游延伸,供应链格局逐渐从垂直化转向扁 平化。目前的车载屏幕供应链中,中控屏、液晶仪表盘等显示系统作为独立 ECU,屏幕由 Tier 1 厂商购买后与主机耦合出售。随着域集中式架构的渗透,软硬件解耦趋势明显,一 芯多屏、屏机分离成为未来趋势,整车厂因此可选择将显示硬件和显示系统分包给不同供 应商,直接与 Tier 2 厂商合作,从而提升沟通效率,降低成本。对 Tier 2 厂商来说,这不 仅缩短中间环节,更带来毛利率增长,因此面板与模组厂商在深化合作的同时,积极布局 显示系统的集成与开发,为整车厂直接供应显示系统,产业价值链条或将面临再分配。公 司亦积极向下游延伸,开拓布局显示系统总成和智能座舱业务,有望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

竞争格局:CR7达84%,市场趋于集中

车载显示器出货 CR7%达 84%,市场趋于集中,公司中大尺寸出货量及出货面积全 球第一。根据 Omdia 统计数据,全球车载显示器市场呈垄断竞争格局。22H1 公司车载显 示出货面积排名第一,市占率为 19%,LGD、深天马、JDI、友达光电市占率分别为 14%/13% /12%/11%。公司中大尺寸车载屏出货量自 2020 年开始就持续保持全球第一的地位,在2020/2021/22H1 分别占据全球 17.0%/20.2%/22.6%的市场份额,22H1 领先第二名 LGD 10pcts。国内智能座舱领域市场集中度较低,为面板/模组厂提供抢占市场份额机遇。

根据 华经产业研究院,2020 年智能座舱行业主要玩家为传统 Tier 1,CR5 为 42%,国内企业 主要为德赛西威、东软睿驰、延锋伟世通、佛吉亚、哈曼,市占率分别为 11%/10%/8%/7% /6%,海外企业主要为博世、采埃孚等。产业链扁平化趋势推动厂商加快车载显示布局, 2022 年东山精密全资收购 JDI 苏州晶端,增设车载显示业务,力争为汽车行业客户提供 一站式产品解决方案,全面提高公司竞争力。此外东山精密自 2016 年起布局新能源汽车 软板业务,主要客户包括特斯拉、捷豹、路虎等车厂,能为东山精密车载显示业务提供客 户资源。展望未来,产业链扁平化趋势或将加快,龙头公司有望受益产业链布局延伸。

公司在中大尺寸显示屏上更具优势,背靠京东方集团具备充足产能与客户资源优势, 紧抓高端显示技术等机遇布局未来。公司在中大尺寸显示屏上更具优势,覆盖 3.5-27 寸屏 幕,在屏幕分辨率、对比度、亮度等性能参数方面相比竞争公司更具优势,同时触控方面 掌握 OGS/On-Cell/In Cell 等核心技术。公司背靠京东方集团,能够直接获得上下游资源 支持,充足的面板产能将保障未来公司车载显示屏的迭代升级需求,更有比亚迪、理想、 蔚来、小鹏等新能源重要客户。同时,公司发展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威胁,竞争对手包括深天马、LGD、JDI 等海内外厂商。公司紧抓高端显示技术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等发展机 遇,积极布局高端显示技术(OLED、BD-Cell、异形曲面以及 AR-HUD 等),并进军智 能座舱解决方案,未来我们看好公司继续维持中大尺寸显示屏优势,并持续抢占市场份额。

公司聚焦:坚实布局产能客户,“三步走”卡位未来

产能优势:产线资源丰富,满足多样化定制化需求

公司产线资源丰富,成都车载显示基地带来增量产能 1500 万片/年,提高公司供应保 障能力。公司在北京、南京、成都、合肥、鄂尔多斯、绵阳、河源等多地拥有产线及生产 基地。据公司 2022H1 业绩说明会,京东方集团目前共有 8 条产线支持车载产品生产,设 计产能合计约 54 万片/月,公司背靠京东方集团,具备显著的成本与供应链优势,除集团 产线支持外,公司河源厂房包含黑白液晶生产线、车载模块生产线及车载系统产品产线等 多条产线,2021Q4 实现系统产品出货;合肥生产基地除车载模块产线外,进一步整合睿 合科技及疆程技术两家子公司的生产资源,推动光学全贴合线产线发展,促进 AR HUD、 W HUD 等产品升级。

2022 年 1 月,公司斥资 25 亿元建设成都车载显示基地,主要产品 覆盖 5~35 英寸液晶车载显示模组,设计产能约 1500 万片/年。该基地已于 2022 年 11 月 提前进入一期投产阶段,公司预计 2022 年实现盈利,2023 年达产,按单价 300 元/片, 我们测算满产后对应年产值约为 45 亿元,以产能提升驱动公司业绩增长。2022 年 8 月, 成都车载显示基地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有助于公司提升管理效率,进一步完善车载业 务布局。

公司产线代际多元且先进,可满足车载市场多样化定制化需求。1)从产能规模来看: 京东方精电、天马和信利国际分别有 8/7/3 条车载显示屏生产线参与生产,目前设计产能 分别约为 54 万片/月、34 万片/月和 16 万片/月。此外,公司成都车载显示基地 2023 年满 产产能预计约 1500 万片。2)从折旧压力来看:公司立足母公司面板投资优势,仅在模组 环节投资布局,2017~2021 年折旧费用率约 1.7%~3.8%,轻资产优势助力净利率提升。

客户优势:深度绑定优质客户,战略合作下产品覆盖率持续提升

车载显示产品认证壁垒高、周期长;项目生命周期长,产品价格相对稳定。与智能手 机等消费电子品牌不同,车载屏幕在品质、稳定性和其他技术参数上要求极高,产品必须 在振动、高低温、抗干扰和抗老化等诸多方面经受严格的考验,产品认证周期也相对较长, 需与整车厂、Tier 1 供应商进行长时间的磨合认证,通常在 2~3 年以上,并且在成功认证 后,通常将形成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下游厂商更注重显示供应商的技术和产品和成本的 能力、技术革新与产品形态的应用能力、供应保障能力以及品牌知名度和客户关系能力。

同时,车载显示屏价格年均降幅显著低于消费类产品,有利于厂商稳定盈利水平。与手机 等消费电子产品价格逐季度变化的情况不同,车载产品由于其项目周期长(通常 5~10 年), 价格更为稳定,价格年均降幅约 3%~5%,波动幅度远小于消费类显示产品,我们认为成 熟产品价格相对稳定,同时 LTPS/Mini LED 等技术逐步渗透下,公司车载显示 ASP 料将 稳中有增。

未来卡位:产品技术领先,“三步走”布局未来

公司发展“三步走”战略,前瞻性布局显示系统业务与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车载智能 化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商业契机,为顺应产业链发展趋势,公司前瞻性布局“三步走”发展 战略。公司立足当前车载显示器件业务,积极布局车载显示系统总成业务,探索车载系统 业务千亿级市场。放眼未来,公司计划基于车载显示器件与系统业务技术积淀,向智能座 舱解决方案供应商迈进。车载显示器件业务已成熟:公司拥有领先的技术与工艺,为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 的显示器件。作为汽车电子零组件供应商,公司拥有多条 TFT-LCD、AMOLED 产线,持 续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车载模组产品。此项业务已达到成熟阶段,公司背靠京东方集团 具备高供应保障能力、品牌知名度与客户深度绑定优势,有望在行业里内拥有更高话语权。

车载显示系统业务正成长:升级显示器件为系统产品,满足智能座舱显示系统需 求。车载显示系统市场广阔,规模有望达到千亿级别。目前可供公司探索的方向有:1) 影 像系统(如 HUD、APilar、E-Mirror);2)屏显系统(如仪表、中控、后排娱乐)。公司 将此项业务定位为成长性业务,现阶段尝试为部分客户提供系统总成产品,该项业务有望 为贡献新的营运成长动能。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卡位未来:公司基于“芯屏器和”生态,发展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芯”代表自动驾驶芯片;“屏”代表车载显示系统,是人机交互的重要载体;“器”代 表传感器与软件的硬软结合;“和”代表最终的一站式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目前,公司深 挖集团资源和潜在能力,与业内伙伴共同探索贴合主机厂需求的一站式智能座舱整体解决 方案。

公司新一代智能座舱显示技术研发进展顺利,着力提升用户行车体验。车载屏幕大屏 化、异形化、交互化俨然成为智能汽车座舱显示器的新趋势,公司研发新一代智能座舱显 示技术,致力于从五大方面提升用户体验: 沉浸式体验:公司致力开发高动态显示(HDR)技术、LED 局部调光技术、 mini-LED 技术和 BD cell 技术,大幅度增加动态对比度和扩宽色域,展现更黑更自然的显 示影像。其中,BD cell 技术系京东方集团独有显示技术,以精密贴合技术将单色及彩色高 清屏结合,将 TFT-LCD 显示方案的对比度提升至十万级,为 LCD 对比度的 100 倍,使用 户获得沉浸式体验。

3D 体验:公司以 4K 超高清显示屏开发裸眼 3D 显示,提供具有视觉吸引力的 3D 性能。据 2022 中期业绩公告,公司已经完成首样开发,正在推进 3D 用户界面建设工 作。此外,公司同步推进开发 3D Touch 技术与红外线手势技术,提升用户界面控制体验。 全新显示形态:公司致力开发弯曲、可卷、动态车载曲面显示屏,克服机械耐久 性、串色等多方面技术挑战,曲面显示屏有望为公司显示事业贡献重要成长机会。据公司 2022 中期业绩公告,公司在车载曲面显示屏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获得知名车厂首 个车载内置触控异形曲面显示屏项目。

无缝整合超大尺寸屏幕:公司在 2017 年率先将 8.5 代线导入车规级别生产,大 幅提高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2022H1,公司使用 Gen8.5 氧化物技术进行车规升级,在大 尺寸屏幕方面优势显著,有望在车载大屏化趋势下持续获益。 智能交互:公司高度重视内嵌式触控面板、人机交互等功能研发,不断迭代产品 能力,产品有望在具备车规级别安全性及可靠性的同时,拥有贴近消费品的使用体验。公 司在交互领域的持续创新,有望使产品更贴合人性化需求。

公司高端显示技术逐步落地,产品亮相 CES 等大型展会,应用于主流汽车品牌。公 司不断更新迭代显示技术,持续推进产品升级,已推出 AMOLED、BD Cell、Mini LED、 多联屏、曲面、全贴合等多款高端技术产品。2022 年 5 月,上汽飞凡 R7 正式上市,搭载 公司供货的 43 英寸三联屏,其中所包含的 15.05 英寸柔性 AMOLED 中控屏具备 2.5K 分 辨率、100%色域及 180 度可视角度。CES2023 上,公司携多款车载显示产品及解决方案 亮相,展示了 15.05 英寸柔性 OLED 一体双黑屏,17.3 英寸柔性 OLED 屏及 21.6 英寸曲 率 R2000 车载显示屏等产品。27 英寸 BD Cell 超大车载显示是展示产品的一大亮点,公 司自主研发的 BD Cell 技术即将应用于 Aston Martin(阿斯顿马丁)新一代车型。

公司布局车载显示系统总成业务,目前已为头部新能源车厂供货,有望贡献新的盈利 增长点。公司延伸布局车载显示系统总成业务,自 21Q4 首批出货后已开始贡献业绩,目 前已通过众多新能源车企系统级案例认证,且在新势力车企已有量产出货,例如 2022 年 9 月上市的小鹏 G9 搭载公司独供的近 30 英寸高清中控屏及副驾娱乐屏,具备高分辨率、 低于 3%的反射率与左右防窥显示。同月,理想 L8 正式发布,公司供货近 35 英寸中控副 驾双联屏及后排 15.7 英寸吸顶屏,具备行业领先的 3K 分辨率及 1200:1 对比度。

HUD 产品是公司发展系统级业务的另一突破口。HUD 产品技术经历了 C HUD、W HUD、AR HUD 技术发展阶段,目前主流产品应用 W HUD 技术。公司目前布局除传统的 挡风玻璃型抬头显示器(W-HUD)外,还专注于增强型动态实景抬头显示器(AR-HUD),并通过增资控股疆程技术强化 AR-HUD 业务布局。2022 年 7 月,疆程携手北汽完成的国 内首台搭载大尺寸 AR-HUD 魔方车型已正式批量供货。据公司 22 年中期业绩公告,公司 目前着眼布局下一代 HUD 技术(3D、光波导技术等),进一步有效减少光学部件的体积, 提升视觉效果。客户方面,公司显示系统解决方案持续获得国内数家新车企专案定点,在 海外亦有两家新能源车企的专案定点。我们认为,公司将依托当前丰富的技术积淀与客户 资源持续推进显示系统业务,系统级业务有望打开新的收入空间。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评论
  • 相关文档
  • 相关文章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最新文档
  • 最新精读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