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专题报告:生态之战,长期投资价值如何演进

  • 来源:未来智库
  • 发布时间:2020/10/20
  • 浏览次数:1084
  • 举报


物联网专题报告:生态之战,长期投资价值如何演进

连接、数据到应用,投资如何选择?

物联网:生于数据荒漠的数字绿洲

物联网的诞生源于人对环境认知存在明显短板,而数字化则是改变这一困境的有效方案。 通过物联网技术,人类可以快速建立起对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数字化描摹,从而更宏观和全面地认识外部环境的变化轨迹。

在 2G 向 4G 的变迁过程中,这种能力始终求而不得;一方面受限于连接能力无法支撑终 端设备的大规模接入,另一方面探知外部环境的感知通信模组或设备未能实现规模量产。 而 5G 网络的发展明确地加速了物联网的发展,通过庞大的连接支持能力,物联网得以切 入城市管理、公共事业、交通、制造、能源等细分产业,融合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 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实现连接端数据与垂直应用解决方案之间的交互。

伴随着连接数的增长,物联网生态的应用价值得以提升,差异化的服务将成为决胜因素。 因此长期看,我们认为物联网的主要增量价值将落在应用与平层面,应用端如自动驾 驶、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各领域有机会出现优秀的公司,通过垂直解决方案重塑传统 行业;平台层则有望出现新一代科技巨头,连接并赋能数十亿终端设备,通过云计算、 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据的融合、分析和利用。

物联网专题报告:生态之战,长期投资价值如何演进

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公司?

万物互联是 5G 技术的重要使命,基于人的连接数量及价值在 4G 时代已被挖掘得较为充 分,而基于物的连接价值还有巨大的挖掘潜力,从连接到应用层,各环节玩家都希望渗 透到价值链最高的一环。从投资角度而言,是否具备基于垂直领域的纵深竞争优势、跨 行业的横向扩张能力是核心的决策基础。

► 连接为先,物联网爆发的第一波红利。我们认为物联网发展的初期阶段,连接数量 的快速增长将主导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连接意味着数据流入,也为未来平台建设 和应用开发夯实底层生态。4G、NB-IoT、Wi-Fi 等技术已经可以满足部分物联网应用 的需求,主要针对消费物联网和公用事业领域,相关政策推动的基础性应用如智能 电水气的更新换代和电力物联网的大规模投资带来连接数的放量,如智能家居、智 能门锁、远程抄表等。由于技术限制,时延和连接能力有限,远程控制、自动驾驶 等大规模连接应用尚未普及,应用端功能和场景尚未完全开发,行业生态远未成熟。 因此,上游芯片、传感器、模组等硬件厂商有望在物联网发展初期享受行业红利; 同时设备厂商为数众多、竞争激烈,在形成差异化竞争能力前易受到价格战的影响, 欠缺向下游延伸的能力,与后期物联网生态的价值增量关联度较弱。

► 运营商基于网络资源,应关注平台化变现能力。物联网对网络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运营商在其中扮演提供增值服务的角色,相对其传统业务具备更高的议价能力,运 营商先天具备网络带宽优势以及长期积累的政企客户优势,与互联网巨头形成战略 合作伙伴生态,物联网平台化布局与 5G 网络部署的结合有助于应用端放量,建议关 注运营商板块业务转型以及潜在的业务分拆机会。然而,目前运营商的物联网业务 仍停留在管道功能,全方位的技术能力有明显不足。

► 平台竞争呈现马太效应,数据为王,未来有望出现规模庞大的巨头,管理数十亿连 接量的设备,完成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平台层的长尾领域也存在局部机会, 包括物联网模组赋能、数据云化和分析应用。平台的价值在于为应用方提供通用型 解决方案和底层技术支撑,建立统一的规则和系统,便利数据的储存、交互、融合。 数据之于物联网平台,相当于流量之于互联网平台,掌握了最广泛的基础性生产资 料,将有能力开发更丰富的功能,增强平台用户的粘性,形成平台天然垄断。

► 从节流到开源,应用层垂直领域打通存量和增量价值。移动互联网本质上由手机 +APP 组成,摄像头和 LBS(基于位置服务)两大关键技术构成了背后的技术支撑, 赋予手机在语音、短信外新的刚性功能,涌现一批千亿元市值级别的公司。物联网 的价值同理,来自于基础通信技术革新叠加新兴技术的双重赋能,在比手机更多元 的连接终端上搭载垂直领域应用软件,结合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支 持,创造产业端、家庭端、个人端全新的刚性需求,从而催生新的商业模式。

行业细分来看,物联网作为潜在的庞大网络,规模超过既有的互联网,应用场景更 加多元,垂直行业厂商对细分市场具备长期行业积累,其中技术能力全面的供应商 更有希望转型成为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具有更高的议价能力。短期看,消费升 级和政务智能化需求是物联网向前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长期来看,产业物联网具有 更好的增长前景,工业物联网、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是我国物联网产业目前发展的 主流,衍生出碎片化的应用场景;我们认为在制造、物流、农业、环保、消防、能 源、家居、可穿戴设备等细分赛道也将涌现优质的标的。

连接为先,平台兴起

连接为物联网演进奠定基础

物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连接数的增长和连接价值的挖掘共同推动物联网的价值创造, 联网终端的放量将带动从上游传感器、模组、芯片,到网络、平台、下游应用层的需求, 同时,物联网也将贡献重要的数据流量来源,驱动数据基础设施、数据服务以及产品应 用升级迭代。我们认为 5G 技术的发展将助力物联网加速发展,全面颠覆连接的广度和深 度,进一步深入渗透至垂直产业链,提供更加完善和丰富的应用场景。

5G 赋能万物互联

基于人的连接已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得到了充分挖掘,用户之间的交互催生了社交、游 戏、电商等 2C 领域服务的革新;5G 时代,基于物的连接将赋能千行百业,人与设备、 设备之间、设备与环境间的广泛连接产生的数据量将指数级增长,物联网能够重新定义 人和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在垂直行业应用中产生价值。

► 据 GSMA 预计,截至 2025 年,全球将有 252 亿部物联网设备,传输数据量将达到 79.4ZB;2018 至 2025 年物联网连接数的复合增长率约 15.6%,带动物联网连接数据 流量的复合增长率达 28.7%。

► 中国的物联网连接发展在全球处于前列,截至 2019 年底,三大运营商物联网连接数 达到 12 亿,占全球的 11.2%。

► 据 IDC 咨询预计,2019 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 7,265 亿美元,2023 年将达到 1.1 万亿美元,复合增长率约 10.9%;中国物联网市场持续超过 15%高速增长,2019 年 市场规模达到 1.6 万亿元人民币。

物联网专题报告:生态之战,长期投资价值如何演进

物联网专题报告:生态之战,长期投资价值如何演进

政策助推物联网加速发展

2013 年起,中国开始提出物联网专项发展战略,物联网产业跟随政策起步,呈现明显的 顶层设计特点,网络基础设施先于应用创新在全国基本实现普及,以智慧城市、智慧能 源等偏公共事业类应用发展更为领先。在有利政策驱动下,物联网规模迅速起量。2019 年三大运营商的蜂窝物联网用户规模达到 12 亿户,全年新增 4 亿户;2017 年中国物联 网行业规模突破万亿,之后持续保持 15%以上的增速。我们认为新一代 5G 网络的升级结 合政策红利将进一步推动产业级物联网应用的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应用试点,加速物 联网渗透百业。

连接层成本降低,助力网络发展

我们认为,探讨物联网连接的价值,首先需要区分定义上游传统元器件厂商和物联网应 用设备厂商的价值。上游硬件侧承担数据采集、处理、通信和控制的功能,涉及到摄像 头、传感器、芯片、通信模组、控制器等环节,国内公司虽起步较晚,近年来逐步崛起, 在细分领域国产化率有所提升;但硬件厂商的特性在于随着连接数放量,产品单价呈持 续走低态势。

物联网专题报告:生态之战,长期投资价值如何演进

► 芯片领域迭代加速,向低功耗、低成本、小尺寸、高性能发展。MEMS、MCU 等领 域通用芯片已相对成熟,目前国外龙头厂商仍占据高端市场。针对更丰富的衍生场 ,专用 MCU、SoC 的出现能够满足定制化开发需求,支持应用层垂直领域的创新。 随着算力提升,高性能人工智能芯片可以支撑大规模并行计算,成为万物互联的重 要载体,而边缘 AI 芯片的普及也将从时延、功耗、安全上提供更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 MEMS 传感器市场分散,涵盖光学、声学、压力等细分功能。传统光学、声学领域, MEMS 技术相对成熟,迭代周期较长。射频 MEMS 伴随 5G 终端放量有着较快发展, 市场份额达到 19%。在物联网发展初期,联网终端数快速放量,同时成本持续降低, 厂商也在从过去手机传感器主导的设计方案切换为更加轻量化、低功耗、高安全性 的物联网传感器设计。

物联网专题报告:生态之战,长期投资价值如何演进

从竞争格局看,全球 MEMS 供应商众多,随市场热点的切换,竞争格局持续变化。目前 两大龙头博通和博世分别在射频和汽车电子领域领先优势较为明显。根据 Yole Development 最新排名,欧美厂商仍然占据榜首,国内厂商歌尔声学、瑞声科技、SilexMicrosystems(代工厂,2015 年由耐威科技收购)进入行业营收前 30 名,总体来说中国 产业链在封装领域具有优势,而设计和制造能力有所落后。相比于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 已形成较成熟的产业链格局,在物联网应用领域,中国厂商积极进行国产替代,在局部 市场已取得突破。苏州敏芯率先实现了全国产化生产,在硅麦克风、压力、惯性传感器 领域全面布局;士兰微、汉威电子、苏州固锝、华工科技等企业也在温度、惯性、气体 等特色领域研发出自主产品。

物联网专题报告:生态之战,长期投资价值如何演进

► MCU(微控制器单元)市场相对成熟,伴随规模扩张,MCU 的 ASP 呈下行趋势。主 要厂商包括英飞凌、微芯科技、恩智浦、瑞萨电子、意法半导体通过一系列并购整 合,市场份额逐渐集中,目前全球前 5 大厂商占据国内 50%以上市场份额,国产化 率较低。国内 MCU 产业由于起步较晚,产能集中在中低端, 8 位 MCU 占比 50%左 右,16 和 32 位 MCU 占比分别为 20%左右;目前头部厂商在 32 位应用较为广泛的 白色家电、可穿戴设备、工业控制等领域呈现更明确的国产替代趋势。

物联网专题报告:生态之战,长期投资价值如何演进

物联网专题报告:生态之战,长期投资价值如何演进

► 模组行业竞争激烈。低功率广域网(LPWA)模组由于成本可控,标准化程度高,进 入门槛低,放量迅速,推动物联网模组产业走向成熟,据 Techno Systems Research 预测,全球 LPWA 模组出货量 2020 年将达 2.3 亿,复合增速达到 24%。实现规模量 产的同时,模组价格持续下降,由于新生产商的进入和电信运营商的补贴,2017 到 2019 年,全球物联网通信模组价格从 20 美元下降到 5 美元左右,国内价格已与 2G 模组价格趋同。今年 5 月,工信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 提出 2020 年 NB-IoT 模组成本将向 2G 模组看齐,我们判断模组产品定价空间将 进一步收窄,物联网产业链价值将加速由设备层向应用层演进。

物联网专题报告:生态之战,长期投资价值如何演进

模组领域,中国厂商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不仅受益于国内行业景气度较高,出海布局 也取得初步成功。2015 年 Gemalto(荷兰)、Telit(意大利)、Sierra wireless(加拿大)和 U-Blox(瑞士)营业收入大幅高于国内厂商,中国厂商份额分散,后期凭借市场资源和成 本优势,逐步提振市场份额,营收直逼国际巨头。2017 年日海智能并购龙尚科技和芯讯 通,取得规模化的模组出货能力。移远通信、广和通凭借积极的研发投入,与大客户合 作定制化模组,打入国内外供应链体系,海外收入成为重要增长点。

物联网专题报告:生态之战,长期投资价值如何演进

► 智能控制器厂商有望依托软硬一体智能化解决方案切入智能家居大赛道,智能控制 器的发展和产业的智能化升级相辅相成,通过面向家电、电机、电源等产品进行个 性化设计,使设备具备自动化响应、远程交互等功能,实现互联互通互控。目前国 内以和而泰、拓邦股份为代表的两家公司在智能家居领域深入布局,为小家电企业 推出智能化系列产品。智能电网领域的代表公司威胜信息面向配电侧自动化改造需 求推出故障定位和隔离解决方案,其智能网关产品相较通用型网关具有更高的附加 值,并拓展至智慧消防、智慧照明等领域。

网络层持续演进,产业互联平台初具雏形

物联网以超大规模的连接作为基础,通过海量机器连接实现过去力不能及的数据收集、 分析和自动化控制,连接终端的放量与网络的更新换代密不可分,NB-IoT、eMTC、LoRa 等 LPWA(低功耗广域网)网络在 4G 时代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解决方案。2G 网络以话音 业务为主,仅支持部分低速的数据业务;3G 网络数据传输速度仍然有限,时延较高。在 物联网发展的早期,运营商在 2G、3G 网络的基础上低成本部署 M2M 连接,形成了一定 规模,应用范围集中在抄表、物流、资产追踪等领域,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企业 级规模连接难以实施。4G 网络下,带宽和连接数上升,物联网的视频传输功能得以被发 掘,衍生出视频监控、车载定位、金融支付等应用。

2020 年 5 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推动 2G、3G 逐 步退网,建立 NB-IoT、4G、5G 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生态体系。Cat.1 基于既有的 LTE 网络,能够与 NB-IoT 互补,承担移动性、实时性以及中速率(10Mbps)的连接任务和语 音通信功能,如车载、公网对讲、可穿戴设备;5G 能够帮助物联网释放在分布化、垂直 化、软件定义化网络下的应用潜力。我们认为,4G、5G、NB-IoT、eMTC 等蜂窝网络技术 与 LoRa、SigFox、蓝牙等传输技术适配于不同时延、速率、带宽连接需求的场景,技术 演进和成本下行将驱动终端加速放量,推动应用端质变。

物联网专题报告:生态之战,长期投资价值如何演进

基础通信网络设施完善促进广泛连接,技术标准统一推动终端放量

2015 年,NB-LTE 和 NB-CIoT 融合形成 NB-IoT 技术,可直接部署于 2G 到 4G 网络。2016 年 NB-IoT 的 3GPP 标准冻结,由华为等公司迅速推广。由于 NB-IoT 流量资费低,运营商 最低资费套餐约 20 元/年,运营商模组采购补贴和网络覆盖的完善帮助大量低价值资产 接入物联网,促进 NB-IoT 物联网在智慧抄表、智慧停车等公用事业领域以及共享单车、 POS 机等场景快速渗透,驱动连接数增长。

截至 2019 年底,国内 NB-IoT 基站超过 130 万个,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 NB-IoT 网络。截 至 2020 年上半年,三大运营商 NB-IoT 连接数超过 1 亿,中国电信突破 6000 万,中国移 动连接数超过 4300 万,中国联通超过 1000 万。2020 年 5 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深入推 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要求到 2020 年底,NB-IoT 网络实现县级以上城市主城 区普遍覆盖,重点区域深度覆盖;推动 NB-IoT 模组价格与 2G 模组趋同,引导新增物联 网终端向 NB-IoT 和 LTE-Cat1 迁移。2020 年 7 月,ITU 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将 NB-IoT 技术纳 入 5G 标准体系,作为 5G mMTC 的核心组成,我们认为上层架构的完善标志着 NB-IoT 行 业应用创新从技术和网络互联层面统一标准,2/3G 转网将加速 NB-IoT 终端增长。

物联网专题报告:生态之战,长期投资价值如何演进

5G 将进一步推动物联网向高连接价值领域发展

高性能的网络连接场景,如需要大流量传输的车联网、VR/AR,以及需要超低时延的远程 医疗、工业制造,需依靠 5G 技术的发展补足网络能力。我们判断,5G 特性和物联网的结合将催生出消费和工业级 VR/AR、车联网、云游戏、能源自动化、工业机器人等颠覆 性的应用场景,并不断推动网络结构创新,持续赋能产业升级。

► 5G 切片网络与物联网的结合能够赋予网络部署更高的灵活性,通过将 eMTC 和高时 延敏感性的关键任务分网络部署,实现最优性能配置,提升网络服务的溢价;

► 大带宽和海量机器通信提高连接数的规模和密度,构建泛在网络平台;

► 高可靠性可以支持敏感性、关键性任务,实现远程控制、实时操作,推动设备自动 化平台的发展;

► 随着网络结构复杂化程度提升,NFV/SDN 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普及,使设备的集中 管理、可扩展性、灵活部署成为可能。

平台底层生态有待整合

我们判断物联网价值链的演进,是从点对点的物理连接向平台型大连接,从孤立的短距 离网络向云网一体化延展,从垂直行业应用精耕细作横向扩张向其他行业复制,实现真 正的生态云连接、数据广流通。以世界前十大市值公司为例,2000 年以后互联网平台型 公司快速崛起,本质上由于平台具有高度中心化的属性,平台网络从用户到服务都存在 显著的正外部性效应,一个通过提供大规模标准化服务的平台可以获得大量的用户流量, 然后凭借边际下降的流量成本不断的自我加强。同理在物联网时代,平台连接的数据量 达到一定规模后,所积累的行业经验和数据将源源不断为平台兑现价值。

► 在网络的基础上,平台方构建多方协作的桥梁,将成为物联网产业生态的核心。物 联网平台 PaaS 层包括设备接入、数据分析、设备管理、规则引擎、安全层,并通过 IoT SDK 与设备连接,搭载应用程序和集成工具,适应于行业特定需求,算力在边、 端、云之间合理分配,平台化运营成为物联网应用的基础。

平台的价值在于,从“端-边-管-云”多层次构建物联网基础设施。操作系统是物联 网生态系统的底层,但由于物联网标准、协议和网络的多样性,使用场景高度碎片化, 物联网平台很难出现类似安卓和 iOS 之于手机端的统一操作系统,但也存在整合趋 势。目前各平台普遍采用开源模式,我们认为系统研发领先以及物联网生态布局更完善的平台型企业有望占领物联网竞争的制高点,诞生管理亿万级设备量的巨头。

物联网专题报告:生态之战,长期投资价值如何演进

► 运营商天然具备网络垄断优势,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通过合作或自建的方式形成 完整的物联网产业布局,拓宽自身运营服务的范畴。

中国移动:中国移动是国内最早探索物联网业务的运营商,2010 年在重庆建立物联 网基地,2012 年成立中移物联网,2014 年发布首个运营商物联网 PaaS 平台,致力 于改善开发者的体验,推动物联网在各行业规模应用。2017 年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 伴大会上,中国移动发布了“139”合作计划(1 个 NB-IoT 全新网络、3 个产业联盟、 9 个能力应用),是中国移动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中移动 ONENET 平台通过打 造接入平台、能力平台、大数据平台,将人工智能、边缘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和 物联网相结合,共创万物互联生态。

中国联通:借助混改优势,中国联通在物联网领域建立了广泛的生态合作关系,扩 大业务版图。2017 年 8 月,中国联通联合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 30 家企业成立 了物联网产业联盟,2018 年发布“物联网平台+”生态战略,培养基础能力,推动 产业合作。2018 年联通与阿里成立合资公司云粒智慧,在智慧城市、智能政务领域 协同探索。2019 年 4 月,联通和华为携手发布 eSIM 和 IoT OS,打造涵盖芯片、模 组、网络连接、平台、应用一体的完整端到端方案,开放架构以加速应用开发,将 碎片化的物联网数据与连接汇总,发挥更大的平台价值。

中国电信:中国电信在家庭宽带,智能家居领域布局领先。2016 年 7 月联合其他 12 家通信企业、科研院所、投资公司发起成立天翼物联产业联盟,截止 2020 年 3 月成 员超 600 家,拥有 3000+款智能终端、4+X 个物联网核心实验室检测体系、60+物模 型,可以覆盖 80 余类场景。在智慧家庭领域,中国电信发挥宽带领先优势,丰富智 慧家庭应用,积极拓展泛智能家居产品,布局超高清视频市场,挖掘家居智能化的 消费升级红利。

物联网专题报告:生态之战,长期投资价值如何演进

► 平台建设贯穿物联网产业链各环节,并随着产品和应用升级在已有的云服务、大数 据和网络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全栈的技术能力和开放的生态策略成为物联网平 台的关键要素。运营商具备网络和资源优势,但在技术能力普遍匮乏,IT 巨头基于 在云计算和应用开发上的深厚积累,在物联网平台建设上占有先机,并不断拓展硬 件领域的合作伙伴资源,构建了物联网的端到端服务模式,初步形成了物联网生态。

阿里巴巴:2018 年 3 月,阿里正式进军物联网,宣布 IoT 是集团继电商、金融、物 、云计算后新的主赛道,计划在未来 5 年内连接 100 亿台设备。阿里将自身定位 为物联网基础设施的搭建者,提供强大的物联网 AI 能力为下游企业提供开放、普惠 的物联网连接平台,实现云、端一体的协同计算。阿里云的物联网平台兼容绝大多 数的物联网通讯协议,诞生起的基因即是提供平台价值。

华为:华为在物联网领域耕耘已久,协同集团业务广泛布局,重视 IoT 基础设施和 平台建设。华为 2014 年试水智能家居产品,2016 年推出以 IoT 联接管理平台为核心 的 OceanConnect IoT 平台,在通讯协议、操作系统和芯片等方面提供支持,为合作 伙伴简化终端接入和应用开发,并搭建鸿蒙操作系统,横跨智能手表、智慧屏、车 载设备、智能音箱等全场景终端。目前已有 200 多个品牌、500 多款产品加入华为 的智慧家庭互联互通 Hi-Link 协议,包括美的空调、老板抽油烟机、博世洗衣机、欧 普台灯等,共同提供整套家庭物联网解决方案。

涂鸦智能:涂鸦智能是全球 AI+IoT 开发者平台,为消费类 IoT 智能设备提供 B 端技 术及商业模式升级服务,满足消费者对硬件产品更高的诉求。截至 2019 年 10 月, 已服务全球超 18 万名开发者,其中欧美非地区占比逾五成,打造中立的“AI+IoT” 产品赋能模式,形成“设备按件收费”盈利模式。

物联网专题报告:生态之战,长期投资价值如何演进

► 国外运营商也在物联网领域积极投入,发展方向从高价值开始,逐步拓展至广连接。 据 Berg Insight 调研,中国运营商的物联网业务 ARPU 显著低于国外运营商,蜂窝物 联网连接的月 ARPU 平均为 0.21 欧元,欧洲运营商平均为 0.6 欧元,美国 Verizon 为 3.65 欧元。归结原因,中国政策层面大力支持和上游价格下探推动低功率广域网的 自下而上普及,实现了广泛的连接。国外运营商倾向于从高价值的应用切入,而后 逐渐推广 LTE 和 NB-IoT 网络建设,初步形成产业生态。

美国运营商 Verizon 2016 年收购了车联网 SaaS 供应商 Hughes Telematics、Fleetmatics 和 Telogis,打造了全球最大的车队管理品牌 Verizon Connect,提供资产监控、视频 分析、运行管理等服务,管理车辆数达到 180 万。根据 Barrons 数据,车联网 ARPU 可达 30 美元/月。在低功率广域网络上,国外运营商和应用开发商受制于标准的不 统一,NB-IoT、LoRA、Zigbee 等技术各自占有一定份额。随着 NB-IoT 和 LTE-M 网络 标准统一,全球连接将会加速规模化,推动应用的创新和落地。

国外科技巨头延续互联网平台的打法,针对物联网操作系统深度布局。Amazon 推 出适用于微控制器的开源操作系统 FreeRTOS,可以将低功耗的小型边缘设备连接到 AWS 云服务上,并进行编程、部署、安全保护和管理。微软发布了 Win10 物联网版 本,主要面向小体积的物联网设备,开发商有充分自由度,为不同的物联网设备开 发出不同的界面。谷歌推出轻量级操作系统 Fuchsia,适用于低算力的智能设备。三 星将自研操作系统 Tizen 广泛用于物联网生态中,既适用于大型产品也满足基础应用 的需求。

应用百花齐放,降本增效是主要驱动力

我们认为物联网的价值创造聚焦于两个核心:以提升效率为手段降低运营成本;以模式 创新为手段提升经济效益。2019 年 8 月,微软发布《物联网信号》报告,对全球 3,000 多名企业高管(制造业、零售、交通、政府、医疗领域)的调研,受访者普遍认为两年 后物联网由于推动成本节约和增效将为公司带来约 30%的投资回报率。普华永道预计, 物联网可以帮助企业每年将总成本降低 3.6%。

受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需求的推动,大量面向消费者的物联网设备早已投放市场实 现普及,消费物联网规模复合增速领先于各细分行业。我们认为 5G 技术进步为产业物联 网发展起到关键的催化作用,垂直行业应用从试点逐步过渡为规模化部署。5G 的高网络 覆盖密度和高带宽、低延时的优势为海量数据的实时传输提供保障,为智能驾驶、智慧 城市、智能制造等下游应用创新带来质的飞跃,支持更及时的车辆密集区域实时车况更 新,对远程设备进行更高效监控和快速反馈,对生产环节实时监测快速排查以提高产品 良率和生产效率。根据华为预测,2023 年产业物联网设备连接数将超过消费物联网。

物联网应用驱动产业模式创新。传统模式下,物联网为产业提供模块化的数字化升级服 务,为终端用户创造价值,取得增值收入。更进一步,5G 和物联网的融合让实时性、高 可靠性应用得以实现,物联网能够深入参与产业侧全流程的生产管理和企业决策,优化 流程,形成整体解决方案。最终,产业资源可能面临重新分配,供应链更加柔性,由大 型平台聚合和组织上游生产资料和下游需求。不同垂直行业将形成差异化的网络和资源 部署,物联网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互相迭代,向一体化解决方案纵向延伸,向平台型能 力横向复制,持续抬升增值空间。

物联网专题报告:生态之战,长期投资价值如何演进

物联网专题报告:生态之战,长期投资价值如何演进

消费物联网:流量之争、标准之争、生态之争

对于 C 端用户,物联网的价值集中反映于感知、监控、反馈,通过赋予传统家用硬件设 备传感功能,实现人、设备、环境之间的交互,本质上是实现从个人到家庭体验场景的 消费升级。短期看,未来两年仍将是消费物联网高速发展期,智能家居处于生态建设的 早期阶段,连接性、兼容性不足,算力未达成规模,大件家具和电器的智能化渗透率有 限,全屋智能应用有待开发,随着物联网操作系统和标准的统一,将看到生态应用的爆 发和产业链快速升级。我们判断消费物联网应用的价值,可以类比 4G 时代消费电子的逻 辑,从手机、平板拓展到智能家居全产业链,由于 C 端商业模式具有快速起量的特性, 占据用户心智的品牌又具备更高的溢价能力,受益于行业整体连接数扩张,智慧家居领 域玩家将分得行业红利。

根据 IDC 数据,2019 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销量突破 8 亿台,同比增长 23.5%;其中中国 市场出货量达到 2.08 亿台,同比增长 33.5%。根据 Statista 预测,2020 年我国智能家居 的渗透率仅 6.3%,2024 年将达到 28%,形成约 368 亿美元市场规模。互联网巨头、传统 家居厂商、设备商围绕智能家居领域形成了流量之争、标准之争、生态之争。

物联网专题报告:生态之战,长期投资价值如何演进

爆品设备切入,新兴技术赋能

► 智能音箱实现爆发式增长,是当前智能家居发展的突破口。智能音箱起步于 2014 年,2017 年谷歌、亚马逊等巨头入局,市场热度激增。同时,国内市场迅速跟进, 阿里推出天猫精灵,小米推出小爱音箱,百度推出小度音箱。2019 年中国智能音箱 实现爆发,出货量高达 4,589 万台,同比增长 109.7%,其中阿里、百度、小米三家 市占率高达 91%。内容和生态易扩展性使智能音箱成为内容娱乐、信息查询、出行、 购物等综合性应用平台,同时,由于入手门槛低、不占空间、更新换代快、普适性 强,智能音箱结合语音助手被视为未来智能平台的中控设备。巨头对智能音箱倾斜 营销资源,将智能音箱作为抢夺未来智能家居市场份额的敲门砖。2019 年,阿里巴 巴发布“家庭大脑”计划,以天猫精灵为家庭终端中枢,融合 AI 语音、视觉、触摸 等交互方式,打造 5G 时代的智慧家庭。

► 智能电视大屏加入流量入口之争。华为、小米、包括传统手机厂商纷纷布局智能屏 市场,我们认为电视大屏在 5G 时代将成为重要的家庭娱乐场景入口和流量中心,智 能电视在显示性能、互联互通和语音交互方面有显著升级,将不再限于基本的收视 功能,而是成为重塑家庭娱乐场景的新型终端,传统的娱乐手段包括影视、音乐、 游戏、电竞、健身将逐步回归居家场景,衍生出视频通话、AI 健身、在线教育、远 程办公、云游戏等应用,可能成为更加刚性的需求。2019 年 9 月,华为正式推出智 慧屏,作为 IoT 控制中心,可以解决不同品牌厂家智能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2020 年 5 月,55 寸荣耀智慧屏售价由 2019 年的 3799 元下调至 2299 元,使智慧屏具备 更大的渗透潜力。我们认为超高清大屏有望成为家庭物联网流量枢纽,并反馈海量 用户行为数据至内容生产端,从而高效率、个性化地提供更优质的娱乐内容。

物联网专题报告:生态之战,长期投资价值如何演进

生态链平台布局构建长期竞争力

► 头部厂家逐步完善生态链布局。随着智能家居设备规模化,产品联网是发展的必然 方向,智能家居具有明显的生态链效应和平台效应,互联网公司、传统家居厂商和 创新企业都在平台端有所布局。今年初,小米宣布未来5年投资500亿元加码5G+AIoT, 以生态链建设为导向,实现物联网全覆盖,同期阿里将天猫精灵升级为独立事业部, 计划投资 100 亿元开发内容和服务生态,打造 10 个智能硬件品牌。我们认为物联网 生态必将向更广泛的场景渗透,智能冰箱、智能空调、智慧照明、智能安防、智慧 影音等领域已经有了初步应用,语音助手的接入和家居平台的建立将帮助整合智能 家居应用产品,加速全屋智能落地。

► 智能家居核心部件供应商基于对行业的深入了解和核心技术把控,对家用电器的控 制板收集和特征数据分析更有优势,逐步形成以服务厂商为导向的智能家居平台。

和而泰:针对厂商在智能化升级中的诉求,和而泰推出 C-Life 开放平台,帮助家居 厂商进行低成本的模块、MCU、协议配置和智能软件研发,实现多维数据采集,并 提供数据分析、安全防护等增值服务,减少厂商运营成本。目前 C-Life 拥有超过 1000 位合作伙伴,应用于睡眠、美容、地产家装、健康、水生态等领域,实现了超过 3000 款硬件智能化。

拓邦股份:拓邦股份依托智能控制器业务,建立 T-smart 平台,为家电企业提供从 开发、平台到终端模块和智能控制器的全方位服务,主要应用于厨房、卫浴等家电 领域。

国外科技巨头:2019 年 12 月,苹果、亚马逊、谷歌、三星等巨头成立了名为“Connected Home Over IP”的组织,开发基于 IP 协议的智能家居设备连接标准,将打破平台限 制,激活更丰富的功能,推动智能家居产品渗透和应用模式创新。

工业物联网:降本增效,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全球制造业正经历深刻变革,新技术将颠覆工厂传统的生产方式,各国也纷纷定制国家 级的制造业新战略,我国的“中国制造 2025”,德国的“工业 4.0”,美国的“美国制造”, 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运成为重建工业领域竞争优势的重要推动力,成为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窗口。物联网对于传统工业企业的价值,首要在于存量上提升生 产效率,进可催生产业革新,增量上再造生产力。

根据网信办数据,截至 2019 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关键工序数 控化率、数字化设备联网率分别达到 47.1%、49.5%、41%,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 具普及率达到 69.3%,物联网在其中价值凸显。工业物联网通过智能化设备网联、模块化 生产提升生产效率和可靠性,降低产品生产周期,提高投资回报率,Forbes 预计到 2035 年 AIoT 将为企业利润带来 38%的增长。

► 提升全流程生产效率。生产设备智能化能够帮助从设备到产线、车间、工厂的智能 决策和动态优化,应用于智能排产、库存追踪、资产监控、设备维护,达到提质增 效。三一重工的智慧工厂实现了设备全在线、作业现场及物料数据全监控的智能化 管理体系,各项技术整合将订单交付时间和运营成本至少减少 20%。树根互联的“根 云”平台作为中国三大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一,通过车载物联模块和工程机械控制器 连接,追踪 38 万联网混凝土搅拌机、挖掘机、起重机,收集 1000 多亿项工程数据, 以实现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预测等功能,协助三一重工进行产品研发和升级,为 终端用户带来增值效益。

► 改善制造流程,提高精度和质量。物联网能够在自动化产线的基础上,通过传感器 数据监控生产状态,进行质量检测,灵活调整工艺。如华为 CAE 工业仿真技术应用 于车企研发,将设计制造的各个模块虚拟化,利用高性能计算平台实现碰撞仿真测 试,使研发成本降低 10%,测试时间缩短 1/3。

► 低成本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缩短产品上市周期。设备网联化、生产模块化能够 支持资源灵活配置,实现柔性生产,缩短产品上新周期。海尔 2015 年试水互联网工 厂转型,建成全球首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COSMOPlat,大型设备自动化率在 70%以 上。目前 COSMOPlat 服务超过 4.3 万家企业和 3.3 亿用户,消费者全流程参与的大 规模定制占比达 24%,合作客户参与的大规模定制占比达 51%。COSMOPlat 通过与 用户交互确定产品方案,孵化出采购、物流等七大模块的 15 个行业解决方案,实现 定制化的同时,缩短产品研发和生产周期。沈阳冰箱互联工厂应用 RFID 射频识别和 自动化匹配组装,使生产效率提升 28%,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 30%以上,排产时间 缩短 80%,相比于传统生产线产能翻倍。

智慧城市:从点到面,垂直场景有望跑出细分龙头

据 IDC 预计,2023 年中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将达到 389 亿美元,集中在安防、公共事业、 城市交通等领域。我国采取分批试点的方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截至 2020 年 4 月,住建 部发布名单中包括 290 个试点城市。

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的结合从碎片化的应用场景出发,逐步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水平。智慧 城市离不开广泛连接部署,从传感器、摄像头、移动设备、网络嗅探器、智能电表、水 表,监控城市动态,形成基于城市流动性、公共安全、城市绩效的应用,核心是优化城 市运营,增强公共服务质量,提高全社会的生产力效率。

物联网专题报告:生态之战,长期投资价值如何演进

► 电力物联网逐步落地,智能抄表普及成熟,快速放量。电力物联网是物联网在电力 行业的具体应用,通过实现电力系统发电、输电、变电、售电、用电等各环节互联, 促进电力和信息的双向流动,提高各省间电力交易效率,减少客户用电成本。2019 年,传统电网投资接近尾声,电网公司面向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投资规模接近 200 亿 元,从配电自动化向用电售电、综合能源全场景延伸。国家电网目前连接设备终端 已经超过 5 亿台,公司计划 2025 年超过 10 亿台,2030 年超过 20 亿台,包括控制 器、传感器、智能电表、监测仪等。南方电网的发展规划中也明确要推广建设智能 电网,到 2020 年城市配电网自动化覆盖率达 80%。

2019 年我国 2G/3G 智能电表进入更换周期,NB-IoT 智能电表快速放量,推动电力采 集终端软件普及,NB-IoT 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也快速推进。据华为预测,智能气 表和水表年需求量分别达到 4600 万和 5800 万台,形成百亿级别市场规模。我们判 断智能抄表渗透率提升至一定水平后,将向数据分析转移,催生资产管理、故障检 修、客户行为分析等应用需求,成为智慧城市的基础应用。

物联网专题报告:生态之战,长期投资价值如何演进

► 智慧路灯响应 5G 基站部署,将成为智慧城市毛细血管。根据 ABI Research,2026 年全球智慧路灯市场规模将达到 17 亿美元,2018-2026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31%。智 能街道照明能根据季节、时间、用户行为等因素,通过远程监测灯光调节,或基于 感测器进行适应性照明,实现节能降本。智慧路灯还能与 5G 微基站结合,满足跨行 业应用场景需求。

物联网专题报告:生态之战,长期投资价值如何演进

► 充电桩加速部署。截至 2019 年底,我国充电桩保有量达到 121.9 万台,相比于新能 源车的高速增长,目前车桩比 3.1:1 距离 1:1 的标准仍有较大距离,市场空间达千亿 元级别,行业也在加速增长中整合。充电桩盈利的核心是提升充电利用率,因此物 联网智能应用大有可为。物联网能够协助充电桩的规模化运维,远程监控零散的充 电桩状态实现统一管理,在客户端实现在线查询定位、优化充电配置、精确计费的 一站式服务。目前特来电与华为签署合作协议推进桩联网建设,滴滴小桔充电也已试水部分智能化服务。国网建设运营的智慧车联网平台 e 充电,已累计接入 30 多万 个充电桩,服务电动汽车用户 130 万,形成车桩一体化运营监控平台。

► 智能交通曙光已现。车联网的智能程度在于经端到端的数据集训练能力,所锤炼出 的与场景丰富度高度契合的差异化能力,智能驾驶集成了物联网应用最海量算力之 一,单车智能难以实现自动驾驶的要求,路侧协同成为政策和企业的着力点,因此, 智能交通建设需先于自动驾驶的发展。2017 年 7 月交通部规划司正式启动“新一代 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在 9 省进行基础设施数字化、路运一体化 6 大 试点。目前各地已成立多个车联网先导区,智能交通配套建设持续推进,建设内容 分布在车端、路端和云端,聚焦“感知、通信、计算”三大功能,以及高精度地图 定位、车载信息服务、安全预警、自动泊车等应用,将形成千亿元级市场。

……

(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作者:中金公司,陈真洋、钱凯)

如需完整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评论
  • 相关文档
  • 相关文章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全部热门
  • 本年热门
  • 本季热门
  • 最新文档
  • 最新精读
分享至